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爷请看,根据总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我部分两处攻入辽东,一处为朝鲜,另一处为山海关。”

    庄岩的棍子指在朝鲜的位置,当小黄门把朝鲜的明军标记由平壤移向辽东边境时,庄岩继续道:“如今朝鲜已在我大明之手,从朝鲜传回来的消息,朝鲜境内基本已控制住,除去我明军驻扎在朝鲜的部队外,黄滔涣大人已重新整遍朝鲜军以为我大明所用,除去海军部分,朝鲜陆军现为我明军一万五千人,朝鲜仆军十万人,除去需控制汉城、平壤等地的军力需求,现能够投入到辽东方面的约计共十一万人左右。”

    “那么就是说我明军一万人,朝鲜仆军十万人?”董大山开口问道。

    “正是!”庄岩点点头:“黄滔涣大人手中五千人维持地方,这是绝对不能动的,朝鲜南部有海军协助,问题也不大。所以能够抽调的兵力大致就是这样,至于那些仆军,其人数虽是不少,但战斗力并不强,不过有一万明军为其核心,不作为主攻而作为辅助倒是勉强可用。”

    庄岩的话让众人微微点头,朝鲜的军队是什么德性在场的人都清楚,欺负欺负老百姓没有问题,真要拉出去打仗却是够呛,要不然朝鲜也不会先在日本入侵时一败涂地,之后又被后金按在地上来回摩擦。

    之前大明在南港登陆,一路北进,朱一贵仅仅用了十日就兵临汉城,虽然其中有朝鲜内乱的因素,可是朝鲜兵不经用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十万朝鲜仆军,充其量真正能有战斗力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而使用朝鲜兵大明更多的是出于牵制和后勤需求,再加上现在朝鲜表面上已经被大明控制住,但不忘记朝鲜终究是朝鲜,在没有彻底解决朝鲜李氏和地方实力派的前提下,大明并不能完全对朝鲜放心。

    庄岩继续道:“由朝鲜出兵辽东主要还是牵制为重,所以辽东之战的主力依旧在这。”

    他指了指山海关方向:“董帅的主力由山海关出,主力作战部队为三个军七万五千余人,再加上调用的民夫和后勤,全军约十一万人。”

    董大山仔细看着地形,神色很是平静。作为大明军中实际的第一人,他不仅身经百战,更是有极好的大局观。

    自从担任军机大臣后,董大山就很少亲自领兵打仗了,这些年他早就有些憋坏了,而这一次辽东的战略部署,将是他退出军机后的再一次上战场,对此早就心怀期待。

    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朱怡成对这场仗的重视,董大山指挥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今日林建章站在董大山的身份就足以表现出这一点,要知道林建章的身份极不一般,他可是大明新军的缔造者之一。

    朱怡成当年组建新军,新军的统帅就是林建章,而组建成功的新军也不负众望,在天津之战和北京之战中大放异彩,不仅以少击多,更为大明拿下北方,逼迫满清退出中原立下赫赫战功。

    而现在,大明对于陆军的改制已全面推行,虽然因为这项工程的庞大,重遍的陆军暂时全部达到同当初新军的相同规模和装备,但是这也让明军的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飞跃。

    按照五军都督府、兵部和总参谋部的估计,全面换装完成军队的更新换代,最多也就再需两年时间,等到那时候大明的军力就将更上一个台阶。

    但就算这样,在大明内部真正被承认的新军只有一支,那就是林建章一手带出来的天下第一军。而这支部队眼下就在直隶,已作为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辽东战场的万无一失,朱怡成直接调用了新军第一军和由第一军扩展出来的第二军为核心,再加上一直摆在山海关那边的部队,以这三个军组成辽东战场的攻击主力,交由董大山指挥。

    对于这一仗,董大山极其重视,在之前他对于辽东的情报收集和可能发生的战况做了多次模拟和盘算。在他看来,手握这三军主力,再加上朝鲜方向的友军辅助,攻入辽东不在话下。

    甚至,由山海关进入辽东后,董大山有十足的把握以最快速度直接打到盛京去,盛京作为满清在辽东的重要城市,更是满清所谓的龙兴之地,是明军的首要目标,拿下盛京,部队直接向东,就能同朝鲜友军合并一处,然后再挥师北向,基本就能恢复前明辽东故土。

    但是董大山心里却清楚,如今的辽东和前明的辽东不是一个概念,在前明时期辽东仅仅只是现在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最初朱元璋甚至辽东都司范围的南部而已。

    最初,大明控制的辽东北部可以达到辽阳府,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但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蒙古兀良哈部的南下,大明逐渐失去了北部河套地区的控制区域,之后因为努尔哈赤的崛起,辽东控制区更进一步缩小,直到前明末期,山海关以北地区基本丧失。

    而现在的辽东要比当年的辽东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朱怡成要夺回辽东当然不会是仅仅拿回前明中后期的地盘,甚至连朱元璋当初设置的辽东都司管辖范围朱怡成也丝毫不满足。

    在朱怡成看来,拿回辽东那就必须把关外所有的地盘全部揽于其中,不仅包括曾经丢失的故土,就连原本属于满清和蒙古的地方也都要打下来。对于朱怡成的这个战略目标董大山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同时也心中表示认可。

    不过清楚归清楚,认可归认可,但真正要做到并不那么容易。在董大山看来,拿回天启时期就逐渐失去的故土,这点以目前明军的实力并不难办到。但是要做到朱怡成要求的占领辽东全境,也就是把前明控制区外的地盘一起拿下的话就有些困难了。

    这倒不是因为大明的军力原因,无论是谁对于如今大明的军力都有足够的自信,而且朝廷现在也不缺钱,足能支持起这样的大战。但是有一点需要知道,那就是辽东和关内不同,辽东地广人稀,而且自满清入关后就采取了封锁辽东的政策,禁止汉人进入辽东,把整个辽东当成了满人的“自留地”。

    这样一来,就造成辽东地广人稀,并且汉人极少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虽然对满清没有好好开放辽东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导致满清在退出中原后丧失了资源和主动权,可同时也给如今大明要占领辽东全境带来了困难。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人吧。眼下辽东依旧为满清控制,而且民族结构除了满人外就是蒙古人,要么就是那些所谓的“野女真”,这些人都不是汉人,大明虽然动用了强大的兵力,这些兵力也足够保证大明在辽东的军事行动中占据主动。

    可要知道,一旦攻进辽东,大明面对的两个重要军事目标。其一是消灭满清在辽东的军事力量,其二就是要控制住辽东。

    至于前者,一旦满清在辽东同大明军队不正面交战,而是依靠地形周旋的话,要想一举灭掉对方的军事力量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后者,打下来的地盘不仅需要占住,更要人去治理,可辽东的人口结构和数量却没有这个基础,总不能让大明军队驻扎在辽东各处吧?十多万人,假如再加上朝鲜仆军,算下也有二十多万人,听起来似乎是不少,但是在这么大的地盘上,难道把这二十多万人像撒胡椒粉一般撒上去?真要这样做的话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了。

 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陈出山

    辽东战略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大明的敌人不仅只是辽东的满清,还有蒙古人和驻扎在蒙古的清军。

    出山海关,向东北就是辽东,而向北就是蒙古人的地盘,虽说如今的所谓满蒙一家已名存实亡,但占据草原的蒙古人也绝对不会想看着辽东的清军就此覆灭,毕竟蒙古人再傻,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

    更何况眼下鄂尔泰就在蒙古,自退出山西后,鄂尔泰虽然分兵两路,却没有按照清廷的要求把部队带去甘肃,反而其大部在蒙古驻扎了下来。

    鄂尔泰这样做的用意很是明显,原因自然是清廷内部发生了变化,原本满清的建兴皇帝如今已失去了控制清廷的权利,而实际上真正掌握清廷的人已经从建兴变成了摄政雍亲王。

    作为建兴的奴才,鄂尔泰可以说是建兴最为信任的人,当年建兴之所以能够上位,鄂尔泰起了决定性的因素。而如今雍亲王取建兴而代之,虽说没有动鄂尔泰,甚至特意下旨好生安抚,还私下拉拢并给予赏赐,但雍亲王的话鄂尔泰哪里敢信?

    早在康熙在位时期,作为康熙的一等侍卫,鄂尔泰可没少和康熙的那些阿哥打交道,对于这些阿哥的为人品性他是最清楚不错。诚然,鄂尔泰承认雍亲王的能力是比建兴强些,而且最重要的是雍亲王有一个建兴所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他的性格坚忍不拔,而且做事果断。

    以目前满清面临的危局而言,雍亲王的确比建兴更为合适,所谓太平帝王和乱世帝王的不同就在此处。假如是太平年间,建兴自然是一个明君,但在乱世,尤其是一个王朝面临覆灭的情况下,雍亲王或者更可能带着满清闯出一条生路来。

    但就算是这样,鄂尔泰依旧是小心翼翼,丝毫不敢放松。因为他对雍亲王这人太了解了,再加上鄂尔泰和建兴之间的关系,注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被雍亲王所信任,而如今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手握着的兵权,由此才拉拢自己的基础上。

    鄂尔泰是个聪明人,他非常清楚假如不是自己手握兵权,雍亲王一时间对他没有办法的话,恐怕其他的不说仅以山西之事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就像耿额一般,这位建兴的重臣,堂堂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自山西回到关中后稀里糊涂就被雍亲王给摘了脑袋,而且还以他的人头向天下宣布了罪状。

    至于那些所谓的罪状,在鄂尔泰看来根本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山西之地原本就是守不住的,与其白白丢给大明,倒不如废物利用一下,而那些山西商贾,满清待他们也不薄,毕竟给了这些人近百年的富贵荣华,而现在满清到了如此境地,拿他们的身家财产和性命来报答清廷,不是很自然的事么?

    耿额的死,让鄂尔泰兔死狐悲,再加上他对局势的判断,最终作出了阳奉阴违的举动,退出山西后直接带着精锐部队去了蒙古,而并非回归甘肃,也没有去辽东,摆出了一副为清廷坐镇蒙古的架势,倒也让雍亲王无可奈何。

    所以一旦大明攻击辽东,不仅要考虑到辽东的战局,更要考虑到蒙古这边蒙古人和鄂尔泰清军的反应,鄂尔泰就算和雍亲王再不对付,估计也不会坐视着辽东易手,一旦从蒙古出兵对于大明来讲就是一个麻烦。

    “考虑到蒙古,总参谋部以为可让马帅由山西出兵北上,牵制蒙古的蒙、清两军。”对于这个问题,庄岩自然早就想到了,当即手中大棍子朝着蒙古方向一指:“马帅部将以骑兵为主,调集8000骑兵,再加一万新军主力,其主要目的不求破敌,只求牵制。”

    “董卿以为如何?”朱怡成微微点头,转而问身边的董大山。

    董大山对于这个计划大方向没什么异议,不过马功成仅领不到二万人出兵蒙古,他有些担心兵力太弱。

    虽然这些兵力中有近半是骑兵部队,可大明眼下的骑兵相比普通步兵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