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6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此乃传言尔,依臣之见,所谓的皇上和雍亲王之事都是大明那边故意所为,还请王爷千万不要听信谣言。而今,明军在贵州虎视眈眈,我大清在西南之地也仅存云南而已,当以上下一心,共抗强敌,如何要做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之事?还请王爷以大局为重,以免筑成大错啊!”

    “呵呵,舅舅真是如此想的?”诚亲王斜眼看着阿灵阿,脸上皮笑肉不笑道:“如今朝中如何,以舅舅之才当看出一二,再者,老四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不知难道本王还不知道?如果说天下有谁会干出这等事,那么非他莫属。至于什么兄弟阋墙,手足相残,那也是他这等无君无父之人才能做得出来。本王为先帝之子,受先帝之命领军征战,又得皇上厚待,自当以报效我大清,忠于皇上。舅舅,如今国本危危,又何谈我大清天下?如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就算能保住云南弹丸之地又如何?”

    说到这,诚亲王手中的马鞭朝着五华山方向一指,道:“他贝和诺身为云贵总督,更受皇上重托,原本自当忠于皇上,忠于大清。可他又是如何做的?挟兵自重,对于朝中之变不闻不顾,难道这是臣子所为?他还是皇上的忠心奴才么?如此无君无父,为一己私利隔岸观火,他贝和诺可做,但本王却做不了!如今本王要整合全省兵马,南御明军,挥师西北,以救我大清天子于水火之中,重振我大清国威,阿灵阿,你倒是说说,这错在何处?本王这样做对还是不对?这五华山该不该打?”

    讲到最后,诚亲王整个人散发出凌厉的气势,目光更是咄咄逼人,死死盯着阿灵阿,空着的另一手甚至握住了挂在腰间的宝刀,让阿灵阿心中不由得胆寒。

    这把刀,阿灵阿自然是熟悉的很,因为这是他先祖的宝刀。看着这刀,再看看诚亲王因为激动显得有些狰狞的表情,阿灵阿情不自禁咽了下口水,原本打算劝说的话再也讲不出来了。

 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气万丈

    阿灵阿张了张嘴,发出几声毫无意义的声音,之后很是无奈道:“王爷对于大清的忠心臣自然明白,但有些事可从长计议,如此做实在是有些过了……。”

    “本王真的过了么?”诚亲王依旧冷笑着看着阿灵阿反问。

    阿灵阿迟疑了下,觉得这样再劝也没任何效果,无论他是舅舅又或者姨夫的身份,对于这位刚愎自用的王爷来讲都是摆设。何况,这位王爷就连他亲哥哥雍亲王都不放在眼里,如何能劝得动,想到这阿灵阿只能退而求次,说出了贝和诺的请求。

    他告诉诚亲王,贝和诺愿意交出兵权,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诚亲王不能再以所谓清君侧的名义反对朝廷,只要这样的话,贝和诺愿意立即放弃抵抗,任凭诚亲王处置。

    一听这话,诚亲王眉毛顿时一挑,刚想脱口说不行,不过他话到嘴边突然间改了口,大度地表示同意了。诚亲王说只要贝和诺放弃抵抗束手就擒,然后下令各部归于诚亲王,交出所有兵权,那么他可以答应对方要求。

    “当真?”阿灵阿没想到诚亲王如此爽快,急忙追问。

    “难道本王是出尔反尔之人?”诚亲王顿时极为不悦,指着五华山道:“只需本王一声令下,苏肯转眼就能拿下五华山,他贝和诺如今是插翅难飞,本王如不是看在舅舅的面子上,如何会答应于他?”

    “既然王爷允了,那还让臣上山劝服贝和诺,请王爷放心,臣定会让贝和诺放弃抵抗,归于王爷。”阿灵阿这才放了心,当即说道。

    诚亲王点点头,很是大方地让人让开道路,把阿灵阿放回去。阿灵阿也不耽搁,急急就朝着山上走去,等阿灵阿走远了,诚亲王嘴角挂着的冷笑更甚了几分。

    虽然答应了贝和诺的请求,但是诚亲王的军队依旧围着五华山,而且因为昆明城的抵抗逐渐平息,五华山这边又增加了数百援军,以防贝和诺的督标突围而出。

    不过这一切仅仅只是防备,半个时辰后,山上终于传来消息,贝和诺同意投降。很快,贝和诺的督标先放下了武器,然后其本人由阿灵阿陪同着身着官服下了山,来见诚亲王。

    下山后的贝和诺虽然脚步依旧沉稳,总督的气度丝毫不减,但是他的脸色却是异常难看。毕竟,堂堂总督,朝廷授于的西南统帅,在这种逼迫下投降,甚至交出自己的兵权,就算面对的人是当朝亲王,皇帝的弟弟,贝和诺心中也依旧无法释怀。

    更何况,诚亲王此举其实已经破坏了大清的规矩,以亲王之尊在未有圣旨的情况下起兵攻击地方督抚,从律法来讲已同造反没什么区别了。再者,诚亲王还大模大样地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如果不是因为如今的大清已到危急关头,以贝和诺的性格就算同诚亲王拼个鱼死网破也会不低头的。

    捏了捏拳头,贝和诺为大局考虑终于忍下了这口气,可不代表他会给诚亲王好脸色。

    不过对于诚亲王来说,他也不在乎这些。只要贝和诺拿下,昆明城在自己手里,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等接收了贝和诺的部队,重整军力,那么一切都在他诚亲王的掌握之中。

    不得不说,诚亲王没一意孤行打上五华山,直接杀掉贝和诺这步棋没算走错,贝和诺投降后,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虽然一些贝和诺的部下得知此事愤怒不已,甚至有人想挥军昆明把贝和诺给救出来,但牢牢掌握贝和诺的诚亲王哪里会放弃这个筹码,同时他还以贝和诺的名义开始整合军队,重新调整带兵将领,以把军权捏在自己的手中。

    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有人反对也无济于事,除非带兵将领直接反出大清投靠大明,可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这点不能不说贝和诺的本事,他所挑选的将领无一不是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又或者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们反出大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也是贝和诺一直能够抓住兵权,指挥大军的基础。

    早就有准备的诚亲王以极短的时间就替换了前线将领,其中虽然有些波折,可也很快被压制住。等把所有军权全部归于其手后,诚亲王再一次拥有了一支十数万的大军,这是他自从山东退往中原后战败之后再一次掌握如此雄厚的兵力,一时间诚亲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

    “王爷,您真要放弃云南?”昆明城,诚亲王并未搬到五华山上居住,而是在城里挑了一处地方作为他的王府。这一日,诚亲王突然召集部下商议军事,当所有人到齐后,城亲王直接先宣布了一件事,当听闻诚亲王决定主动放弃云南的时候,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你们以为云南将来还能守的住?”诚亲王冷笑着看着众人反问:“云南虽好,可地处西南,山地众多,地方复杂,当年大理段氏建国时,终其朝三百年未有寸进,吴三桂坐镇云南,最终也是兵败身亡。故,云南之地实则死地,难道本王不走还等着明军杀过来取本王脑袋不成?”

    “可是王爷,云南如守的话还是可以守一守,何必直接弃之不顾呢?”有人不解地问道。

    诚亲王哈哈一笑,当即道:“就算勉强可守又如何?那也只不过是苟延喘息罢了。尔等不要忘记,本王不久前起兵所为何事?眼下我大清在西北疆土何止万里?再加上蒙古、辽东之地,如能从云南跳出去,这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又何必偏偏死守云南?”

    说到这,诚亲王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众人,斩钉截铁道:“诸位不必多言,本王意已有决,苏肯!”

    “奴才在!”听到自己的名字,苏肯连忙起身。

    自统合了贝和诺的兵力后,诚亲王直接把苏肯私授于提督之职,这位副将一直是自己最亲信的人,更是自己的奴才,有他帮着自己统帅一部,城亲王自然是最放心不过。

 第一千一十二章 屯田

    西北兰州。

    相比西安,兰州虽是西北重镇,可条件要差得远了,更不用说和当年的北京城相比。

    整个兰州,就连官府都是破破烂烂的,至于平常的建筑就更糟糕。至于人口,整个甘肃的人口原本只有不到四十万,大多分布在陇中和陇东南部,自从清廷在顺治朝时,把甘肃首府由宁夏迁往兰州后,兰州的人口这才逐渐上升。

    但直至如今,兰州一城的人口也不过三万多人,而清廷自从西安继续西移抵达兰州后,这座城市瞬间就被塞进了数十万人,这些人包括整个西安的清廷中枢、朝中官员和其家眷,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普通人,再加上八旗和新军,不大的兰州城顿时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试想,一座原本最多容纳五万人的城市,一下子增加了几倍的人口,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状况。

    就算雍亲王提前有所准备,可这么多人涌入兰州已经造成了极大压力。别的不说,就将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吧。衣和行也就算了,地处偏僻的兰州肯定无法同中原那样繁华,但人总要吃饭和住的,这么多人口每日的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许多人连住的地方都没,西北的风沙又大,那些只能暂且歇息在营地中,几户人挤在同一个帐篷里的情况比比皆是,令跟随来到兰州的许多人叫苦不迭。

    兰州城内,雍亲王住的地方名义上称为行宫,可实际也就是一处看起来有些样子的大院罢了。

    后面的院子住着建兴和他的皇后、妃子还有阿哥、格格。堂堂大清的皇上,这位建兴皇帝连同老婆孩子挤在小小的屋子里,平日别说出去,就连出门在门口转上几圈都需那些看守的奴才同意,才有短暂的“放风”机会。这种待遇甚至连所谓的圈禁都不如。

    至于前面的院子,住的就是雍亲王。这边不仅是他的住处,同时也是他处理公务的场所,可以说这所谓的行宫眼下就是满清的中枢所在了。

    雍亲王盘坐在炕上,边上的炕桌摆满了奏折还有一些文书,房间不大也就十几个平方左右,根本就进不了多少人,所以太监什么的都被赶了出去守在外面,张廷玉、马齐、殷泰、田文镜、戴铎五人站在一侧。

    张廷玉、马齐、殷泰这三人不去说,隆科多不在兰州,正领兵在更西面以稳固地方。而田文镜、戴铎这两人是雍亲王在前往兰州之前特意提拔起来的,新入上书房的近臣,这两人可以算得上雍亲王的夹袋人物。

    田文镜出身汉军正蓝旗,监生出身,先后在地方担任过县丞、知县、知州等职,因为做事勤勉,在地方干了二十三年才内迁吏部员外郎。

    入京后,田文镜一没文凭(仅仅只是监生)二没背景,在京中当个京官难以出头,亏得后来康熙整顿户部时,田文镜被调至当时的四阿哥手下协助,由于他能力出色,做事认真就入了当时的四阿哥眼,随后对他多有提协,就这样田文镜就成了四阿哥的人。

    后来,四阿哥封雍亲王,作为门人的田文镜水涨船高,先迁为刑部郎中,之后又升迁监察御史,更在雍亲王的运作下由汉军正蓝旗转为正黄旗,直接成了雍亲王的旗下奴。

    建兴迁都西安后,田文镜就在朝中成了透明人,那时候雍亲王面勉强自保,自然无法再照顾于他。不过田文镜这人倒是有些古人之风,对于雍亲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