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彭荣,诸人并不陌生,其中高进和张淼还同彭荣直接打过交道,深知此人的不凡。

    如今的白莲教虽和之前不同,但白莲教毕竟还是白莲教,手中掌握的信息和渠道依旧存在,虽然远不如大明的锦衣卫无孔不入,而且在大明控制区域内也早就失去了以往的大部分手段,可在西南三省,林娘子的手下依旧可以打探到一些外人所不知的消息,并秘密传至高层。

    赵弘灿之死蹊跷万分,虽说从桂林那边传来的消息来看,赵弘灿是饮酒过度导致的心疾突发而死,可白莲教通过渠道依旧还是探到了些蛛丝马迹,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从目前受益最大的人来看,赵弘灿之死很可能同彭荣有关。更重要的是赵弘灿前脚一死,彭荣马上就扶持年幼的宋王继位,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

    上书大明称臣、调回前线大将、控制各部的军权、调动地方官员以巩固政权、甚至让大明方面协助约束……等等,这些操作如果是没有预谋的鬼都不会信,更重要的是还传来消息,桂林方面已经做好了全盘投靠大明的决定。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在贵州的高进部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如今的气氛变化,其他的不讲,仅仅只从之前的盟友各部来看,这些日子对方已显出了极强的防备之心,对于双方控制区域的衔接处已调兵驻扎,同时还把部队针对的方向又原来的清军转向了高进部。

    不仅如此,就连岳钟琪部也开始向赵部靠拢,隐隐已有两部合并之势,一旦贵州的赵部和大明各部合军,那么整个贵州就直接被大明控制在手里,而这种结果恰恰是高进部所不愿意看见的。

    这也是今日众人关起门来议事的原因,在场诸人都感觉到了危机来临,这种时候一旦决策错误,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是灭顶之灾。

    一直都没说话的高进眉头紧皱着,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没出来,但高进已经可以断定彭荣已经彻底倒向了大明,而现在赵部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在彭荣的谋划之下一步步把所有移交给大明罢了。

    对于彭荣,高进虽然只见了一回,可是他对这人却是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更可怕的又是一个非常头脑清醒的人,用后世的话来说,彭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着强烈的目的,而且其结果也必然对他自己有利,至于其他根本不在考虑之中,如果有什么障碍挡在他面前,他会用无数手段解决掉障碍,别说高进这个所谓的盟友了,赵弘灿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第九百四十二章 如芒刺背

    高进心中泛起一股无力之感,他的目光扫过诸人,在场的四人可以说是他最为亲近的四人。

    一直以来,高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到今日这一步,当年跟随袁奇起义,在其手下东征西讨,那是因为袁奇是他的兄长,他是袁奇的好兄弟,对于袁奇,高进除了兄弟之情外,更有一分忠义在。

    高进自认为他不是袁奇这样的伟丈夫,更没有袁奇那种雄心壮志和野心,而在袁奇死后,高进其实有更好的出路,因为那时候袁奇已经同他说的明白,以高进的能力和忠义投靠朱怡成必然能受到重用,而且那时大明已显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高进过去后不仅可保富贵,更能在大明大展身手。

    除此之外,朱怡成当时也明确表出了招徕之意,如果走上这条路的话,前程对于高进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可是,为了给袁奇报仇,并且不想看着袁奇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队伍就此烟消云散,高进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替袁奇扛起了残余的部属,继续以独立义军的身份存在,想用这种方式来帮袁奇完成未了的心愿。

    从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来看,高进继承袁部后干的非常不错,他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还通过和王致清的合作壮大了其部,逐渐恢复了实力。之后在联合明军之下,终于为袁奇报了大仇,可后来由于王致清的优柔寡断,导致王致清部在占据大好局面的情况下崩坏,从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王致清部的崩坏同时也影响到了高进部,使得高进不仅失去了强力后盾的支持,同时因为救援王致清残部使得高进放弃了之前的战略计划,从而重新进行了调整。

    这一步,也代表着高进部开始从拥有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丢失,虽然之后高进接管了王致清残部,并由此从表面上实力大增,其实上对于高进而言反而失去了不少。

    当成为白莲教继承人后,高进心里非常清楚,当他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也代表着他自己和大明已经没有了继续合作的可能。之前无论是袁奇或是高进,表面上和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实际上他们真正的性质还是义军。

    可当接管了王致清残部后,高进就由义军将领成了当今白莲教的首领,而对于大明来讲,义军和白莲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白莲教同大明之间的恩怨,或者说白莲教的性质注定了同大明之间不会有着同存的可能性。

    之后发生的一切果然如此,大明很快调整了对高进部的策略,从之前的合作变成了驱逐和逼迫。如果大明没有把握一举彻底消灭高进部,并且再加上西南局势复杂,大明恐怕早就直接向高进动手了。

    这也是高进后来决定避开大明锋芒,让出原来的地盘转进贵州,同赵弘灿合作的原因。按照高进的想法,既然两者都不是大明的对手,那么联合起来至少可以和大明抗衡,同时借用赵弘灿的力量打通南下道路,从而为白莲教在神州之外找寻一片乐土。

    一切正如高进所预料的那样进行了,当清军势力在贵州溃败,高进联合赵弘灿长驱直入,直接把清军赶到云贵边境之后,可以说高进的谋划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只要继续进行下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直接南下,然后把神州所掌握的地盘同赵弘灿进行交换,那么大事就成也。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联军前脚刚刚占了贵州,后脚赵弘灿就出了事。现在赵弘灿一死,彭荣直接投靠了大明,眼看着贵州大部都要成了大明的天下,而尚未南下的高进部一下子就面临极度危险的境地,如果等大明彻底消化了赵部,再加上大明原本的军力,高进部极有可能直接在贵州覆灭。

    “各部现在的情况现在如何?”高进沉咛片刻,开口问道。

    “清军退出贵州后,各部士气大振,再加上攻占城池后所缴获的大批钱粮,足供我大军一年可用。这些日子,各部暂时如常,只是接到消息后臣已令各部暂缓前进,在几处同时收缩并集结兵力,以防不备。下面的兄弟们并不知晓真实情况,只是以为是要做攻击清军的准备,不过王爷,那些将领却是瞒不过的,虽然消息还未真正披露,但如此大事恐怕也就是近日就能得知,一旦赵部真的翻脸,我军各部就算有所准备估计也会损失惨重……。”

    张淼神色异常凝重,这也是他所担心的事。由于事发突然,高进部现在各支部队是分散开来的,除去中军外,其余几支部队都在远处,再加上占据的城池和地盘也需分出人手来,一下子集结根本就做不到。

    尤其是之前同赵部联合作战的几万大军,这些部队更是危险。虽然张淼已经下达了同赵部拉开距离收缩集结的命令,但这也不是说办就能办到的。

    更要命的是,虽然贵州已经被联军拿下,可实际上通往南方的要道并没有掌握在高进部的手里,而是在赵部手中。如果这时候高进打算直接不管不顾南下脱离的话也很难做到,除非高进有一举打垮赵部的能力,然后杀出一条血路向南冲,要不是根本不可能的。

    之所以造成这个情况,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当初高进和赵弘灿所占势力位置的不同,要知道高进进入贵州是由贵州北方向南进攻,而赵弘灿直接由东向西进攻。

    两军联合,分头作战,赵弘灿在击垮贵州清军后趁势直接向南深入,直接就把贵州南部地区直接占了。而高进所占区域是贵阳的北部,也就是贵州的核心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直接被赵弘灿的部队隔开。

    另一方面,按照之前同赵弘灿的盟约,两军主要的目标是清军,也就是说赵弘灿并不希望在未彻底解决西南清军的情况下直接放高进部南下,卡住对方南下的通道也是避免高进部在未帮赵弘灿拿下云南之前开溜。

    原本这些问题并不是问题,赵弘灿的力量强大,可高进的军力也不弱,赵弘灿根本就吃不下高进部,双方又只是合作关系,充其量是各取所需而已。只要按照计划打垮云南的清军,那么到时候高进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领军南下,从而和赵弘灿分道扬镳。

    可谁又能想到,这世间就偏偏出了这么一个变化,导致现在高进部是进退两难,想走都一时间走不了。

 第九百四十三章 生路

    众人商议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想出什么办法来,高进只能让张淼和林娘子分头行动,对于所属各部做好防范,以保证其部安全。

    此外,物资的收集和准备工作也需马上进行,一旦有机会南下高进部需用最短的时间脱离。在这种时候,丝毫的马虎大意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高进不敢丝毫掉以轻心。

    “王爷,船到桥头自然直,此事您也不必多虑,或许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王婉儿见高进愁眉不展,在一旁安慰道。

    王玲儿点着头说道:“是呀,大明当时如果想打我们的话早就出兵了,这些年大明并未直接向我们出手,想来还是存着一些香火之谊的,何况王爷您再怎么说也依旧算是大明的侯爷,眼下云南未定,或许大明还有用得着我们的想法,应该不会直接翻脸动手。”

    姐妹俩的安慰让高进脸色缓和了些许,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只不过安慰而已。至于所谓的香火之情,也就是随口说说罢了,要知道高进部虽然和大明同是出身义军,可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今的大明是天下正统,而高进部却是独立的地方势力,再者当初朱怡成可是被袁奇掌控着的傀儡,如果不是杭州之败的话,恐怕朱怡成还逃脱不了袁奇的控制。

    所以说,香火之情并未有几分,反而倒是有仇。只是袁奇死后,朱怡成并没有再追究此事,但谁又能保证朱怡成心里不记得这事呢?

    至于什么侯爷,说起来也不作数。当年义军起兵之时,所谓的侯爷、伯爷、将军、总兵、指挥使不知道封了多少,朱怡成作为名义上的监国表面上是由他所封,可实际上根本就是袁奇为了拉拢众人搞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爵位官职早就不作数了,何况朱怡成在南京复国之后对于大明的官爵控制的极严,就算跟随朱怡成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们,至今封爵也未完全封到位。

    至于对之前的这些官爵,大明出于某些考虑,或者就像是后世的“统战”出发,表面上依旧承认了一些义军的官爵,其中就有高进的侯爵之位和后来的赵弘灿所谓的宋王。

    可高进却心里很明白,他这个侯爷也是作不得数的,大明假如真要对自己下手,别说自己这个侯爷了,就算是王爷也没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