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贝和诺撤军云南,赵弘灿、高进两部在贵州猛进,山西的战局却依旧胶着。

    耿额和鄂尔泰靠着从山西掠夺的资产以至军心大振,同马功成的军队打得难分难解,但毕竟他们之前所作所为是饮鸩止渴,随着大明封锁商业的举措开始,天下商行对于山西商贾的遭遇同样有兔死狐悲,各商行同仇敌忾之下,居然谁都不再想同清廷合作。

    就这样,逐渐山西的状况就如同过山车一般,从最初的钱粮缺乏到后来的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很快又变成拿着钱买到不东西的地步,状况直线而下。

    当问题暴露出来后,耿额和鄂尔泰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大眼瞪小眼,一时间束手无策。

    他们强行掠夺的恶果体现,手中却没有丝毫的应对办法,无奈只能让范毓馪想办法。在他们看来,作为仅存的皇商,范毓馪在商界威望甚高,再者商人历来唯利是图,只要手里有着银子,天下哪里有买不到东西道理?

    以利诱之,这向来就是大清的手段,当年前明末期大清不就是这样笼络山西商人以此崛起的么?眼下只不过是把养肥了的猪斩了几头罢了,这主人手里有杀猪取的肉,难道还担心饿死不成?

    可是没想到的是,范毓馪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却依旧未能解决问题。他无奈地告诉耿额和鄂尔泰,大明对大清的物资封锁已经达到了从来没有的严格状态,更重要的是各处商界对于大清这边的抵制甚至可以说自发的,要想用银子弄物资从南边想办法根本已不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从北边弄。

    这句话一出,耿额和鄂尔泰顿时傻了眼,北边有什么?蒙古?罗刹国?这些地方全是苦寒之地,尤其是蒙古人连自己都吃不饱饭的地方如何筹集物资?气急败坏的两人怒斥范毓馪,让范毓馪无论如何要保证大军物资筹集,但范毓馪却只是摇头,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其实耿额和鄂尔泰也不是傻瓜,他们心里清楚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们之前所选择的。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才有今日情况发生。而范毓馪,在经历之前事后,整个人也不复之前的精炼和神气,看上去一下子老了许多,就连说话也都没了精神,仿佛已成了一个即将入土的老朽般。

    面对这种情况下,两人无奈只能另外想办法,可办法还没琢磨出来,关中的旨意就突然到了。这道旨是下给耿额的?  意思是耿额在山西呆的时间太久了,朝廷要他急返关中。

    接到圣旨?  耿额虽然不想离开山西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圣旨中说的明白,他之前来山西是作为钦命前来?  建兴交代他的事早就办完了,继续留在山西那是因为后来对山西商贾发动才留下来的。所以召他回西安是很自然的?  耿额当然不敢抗命?  接旨之后立即准备起来?  很快就启程返回关中。

    相比来之前,回去的耿额可要有“收获”的多了,同来前的几辆马车相比,回去一路上耿额所携带的马车、牛车要比原来多出数十倍?  排成一条长龙仿如大军前行一般。

    这些车里所装的自然是他在山西的收获了?  而且还不是完全的收获,由于走的太急,他还有些东西搬不走,只能私下拜托鄂尔泰?  让其帮忙看管,等日后有机会再帮他运至关中。

    耿额就这么走了?  他走后山西这边的问题等于全部留给了鄂尔泰,几日后,正当鄂尔泰依旧焦头烂额地想办法搞物资,琢磨着还有什么渠道的时候,又是一道圣旨传了过来。

    这道圣旨起初鄂尔泰以为是朝廷询问山西战局的,谁想到听完圣旨后他整个人都有些蒙住了,一时间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直到取过圣旨细看,鄂尔泰才确认其中的内容无误,但他却依旧有些不敢相信,想了想后主动请奉旨前来的一等侍卫乌其恩入内。

    “乌大人,当年一别转眼就这么久了,难得此次皇上派你前来,要不还不知何日才能相见。”鄂尔泰笑眯眯地亲自为乌其恩倒了杯茶,同时感慨道。

    鄂尔泰和乌其恩是老相识了,要知道当年鄂尔泰就是康熙的一等侍卫,而那时候的乌其恩是三等虾,说白了鄂尔泰可以说是乌其恩的老上司。

    不过乌其恩的身份有些不同,他是蒙古人,还是先孝庄太皇太后的娘家人,从辈份来说可以算是康熙皇帝的表弟。有这么一层关系,乌其恩虽然当时职位不高,但却算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人物,等建兴上位后,乌其恩由于为人耿直,从不参与官员之间的事,一向忠于职守,所以依旧颇受信任,由三等虾逐渐提拔到了一等侍卫。

    “谢大将军牵挂。”乌其恩嗡声嗡气地回答道,同时接过茶一口就喝干了,喝完后也不多说话,静静坐在那边。

    知道乌其恩的脾气,鄂尔泰倒也不生气,只是询问西安那边的情况,并问为何皇上会突然下这道旨意的来源。

    “这个我哪里知道,奴才只懂得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从不打听其他的事,大将军要问此事为何不直接问皇上?”谁想乌其恩的回答差一点儿让鄂尔泰噎住。

    压住了要骂娘的心,鄂尔泰其实也明白乌其恩这人的脾气性格,只能按捺着继续追问些事,旁敲侧击地试图从乌其恩口中挖出些东西来。

    问了好一会儿,除了知道前些时候各上书房大臣还有其他几个重臣受皇上召见,似乎为国事讨论了许久的样子,再加上在关中作战得隆科多也接连几次上书朝廷,所以皇上才突然间下旨让他跑这么一趟。

    至于其他的,乌其恩不是摇头不知就是一脸迷糊,反正也是问不出什么来了。见到如此鄂尔泰也算是稍微搞清楚了些状况,心里算是有了点底。

    送走乌其恩,回到房中的鄂尔泰并没有坐下,而是在屋中来回笃步,神色凝重在思索着什么。

    今日的旨意内容有些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倒也算是正常,可是不知道为何,鄂尔泰总觉得这道旨意同之前建兴皇帝的决策有些突然,这突然不是别的,而是其意变化实在太大,难道说建兴皇帝彻底改变战略了?又或者说他想通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术

    鄂尔泰是个能臣,同样也是良将。尤其是自建兴初年开始独当一面,在山西、蒙古独自领军,并大破漠北后,鄂尔泰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眼下他可以说是除诚亲王、隆科多之外赫赫有名的将领。

    当然,远在西域的郭亲王如今也是战功赫赫,可在世人看来,郭亲王虽然西进灭国无数,可那些只是小国,有些国家兵不过数千,人不过十万,这样的对手哪里能和大明相比?

    至于诚亲王排在前面,那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其实相比之下能和鄂尔泰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隆科多了。当然直亲王胤禔不算在其中,由此可见鄂尔泰如今在清军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的头脑清醒的很,早在耿额同他交流之时就指出目前清廷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和隆科多类似的建议。在他看来,山西此地并不是不能守,而是无法久守,就算他想尽办法使出了饮鸩止渴的手段,也仅是解一时之困而已,却无法彻底改变他面临的问题。

    但鄂尔泰怎么都没料到,现在西安那边突然间来了这份圣旨,旨意中明确告诉鄂尔泰无需在山西同明军硬拼,在挡住明军进攻的同时尽早做好撤离的准备,而撤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向北往蒙古,随后依托草原同明军周旋,尽量以武力控制住蒙古各部为其所用,随后一路向东由蒙古入辽东。

    在辽东祖地重蓄兵力,编练精军,以图后事。至于另一条路就是由山西往西,先入关中后掉转向西,进甘肃立足。至于这两条路可以同时进行,山西大军如何调遣和分派一切由鄂尔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此外,因为丢失山西之地,无论是撤向蒙古和关外又或者西进甘肃,也代表着清廷放弃了山西一省。既然如此,鄂尔泰可以在山西进行物资、人口等各方面的掠夺,尽量以其充用,保证将来的反击基础。

    旨意中说的清楚,就算清军撤离山西,那么也必须给明军留下一个破烂而萧条的山西?  一切有用的人和东西能带走的就全部带走,带不走的直接毁了就是。尤其是地方的青壮、工匠等等?  更是重中之重?  只有这样把一个烂摊子留给明军,这一点既可以给朱怡成找点麻烦?  也可以让清军撤离后保证未来的人力和物资资源。

    这种手段让鄂尔泰惊愕不已,其实他当时朝着山西商贾下手就已经够狠心了?  说句实话他这么做已经突破了清军入关后的底线。要知道满清除入关初期外?  在之后的近百年内一直以继承前明为正统自称?  口口声声喊着满汉一体,更实施所谓的仁政。

    在康熙时期,还举出了什么永不加赋的口号,其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天下人心。对于山西商贾更是如此?  不仅给了他们皇商的地位和权利?  甚至还把范毓馪竖立成标杆让其享受荣华富贵。

    可这一切都是假象,尤其是鄂尔泰这一次出手更是彻底打破了满清在天下人的假面具。鄂尔泰自然是清楚这点的,所以他干这事时故意拉上了耿额,目的是为了分摊责任?  同时也利用耿额的身份让其帮自己在建兴那边周旋一二。

    做了这样的事,心里不慌是不可能的?  可鄂尔泰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那边非但没有以此责备自己,反而下了这么一道圣旨给他,这道圣旨一下等于是变相承认了鄂尔泰所作所为的正确性,甚至还进一步,把满人老祖宗的手段全拿了出来,变本加厉地以直接掠夺和破坏来对抗大明。

    “皇上……这真是您的意思?”想到这,鄂尔泰心中倒是有些欣喜,他之前之所以有些不敢相信,那是因为他对于建兴皇帝了解甚深,这位皇上当年可是有八贤王之称的皇子,其贤名在天下可是人人皆知。虽然在谋夺皇位中,建兴的手段可圈可点,行事也颇为果断,可实际上建兴获得权利后并未大举屠刀,除了杀了少数几个人外,其余一切如旧,就连当年和他争夺皇位的几个兄弟也未做出过分之事。

    对此,鄂尔泰虽然觉得建兴有能力,但在性格上却有些软弱,如果是在太平年间,以建兴的才能定是一位贤君,可是现在大清江山飘摇,建兴的性格就成了弱点,而且他又有些优柔寡断,仅从移京西安后的几次决策就能看出。

    而现在,建兴似乎一下子就想通了,所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现在大清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果断而有魄力的君主来带领,就如同当年的太祖太宗一般。

    大清原本就不是中原王朝,作为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的部落而言,大清之所以当年强大,靠的就是铁血的手段和无所不用才获得的成功。

    眼下建兴如此,倒是让鄂尔泰感到欣慰,逐渐放下了心头的疑惑后,鄂尔泰的整个人反而兴奋了起来。他盘算许久,觉得建兴这样做恰恰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至少能保住大清最后的力量,就算全部退出神州,那么大清也能依旧以一个强大的政权力量控制住蒙古、辽东和西域各地,积蓄力量,以图将来。

    有了皇帝的决策,鄂尔泰的心就此定了下来。接着他一方面继续调兵遣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