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国家外实际上已到了四分五裂的地步。

    这些商人最拿手的是什么?自然是做买卖,而做买卖靠的是打算盘的功夫。一个买卖是亏是赚,商人们心里自然是很清楚的,就像当年这些商人为何会在前明时候和当时的后金勾勾搭搭,其主要原因一是能够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二来也是因为后金的军力强盛,前明对后金无可奈何。

    但现在,继续投资大清对于这些商人来讲已经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了。不仅丝毫得不到任何利益,更要掏出老本来为大清续命,这种买卖那个商人肯做?

    而且他们也在找寻后路,眼下大明商贸发达,山西商贾私下偷偷摸摸也在大明那边做着生意,一旦局势不对他们有极大的可能来个金蝉脱壳,转投大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人不会和大清心甘情愿地同坐一条船,都琢磨着在船彻底沉之前脱身呢。

    所以从这些来看,这些商贾大户已经不是和大清一条心了,既然如此那索性就直接下手,查抄这些人的家财。鄂尔泰早就算过了,仅仅山西各商贾大户的家财就何止千万?如果能查抄到手,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耿额听完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静静坐着思索着,过了会他迟疑道:“如此动作实在是太大,一旦这样做的话山西地方富户再也不会信我大清拉,这……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鄂尔泰不屑一顾地说道:“我大清在才有他们在,这近百年来这些人靠着我大清也算享到了富贵,而现在我大清在危难之时,让他们回报不是理所当然的?换句话说,当年太祖爷、世祖爷,还有先帝等,只不过把这些银子暂时让他们保管罢了,如今主子要钱,自然要从这些奴才身上取回来不是?”

    说到这,鄂尔泰又冷笑道:“再者,耿相你要知道,如果此战败了,山西落入明军之手,那我大清将面临什么你我也清楚。区区一些商贾重要还是我大清的基业重要呢?”

    鄂尔泰说的没错,这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如果弄不到银子的话山西就保不住,假如山西丢了,大清何去何从?等到那时候难道这些人的银子白白让他们继续自己享用又或者给大明不成?

    想到这,耿额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何况他们这些满人原本就是抢掠起家,当年正是靠着抢掠才慢慢强盛起来最终坐了天下。虽然近百年时间,满人也装着文明人说起了仁义道德,可祖宗留在骨子的一些东西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为了大清基业,委屈了这些奴才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将焉附

    耿额最终被鄂尔泰给说服了,两人决定向山西的商贾大户下手。

    至于怎么下手,耿额和鄂尔泰关起门来商量了整整一日,最终一致决定这件事先不报给建兴皇帝,直接由他们两人联手来办。

    当然了,用耿额的话来说,不把这件事提前告知建兴皇帝那是因为不想让建兴皇帝背上“不仁”的名声,毕竟这位皇帝当年可是以贤王名传天下的,假如告知建兴皇帝,建兴皇帝肯不肯同意暂且两说,至少这让建兴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

    作为奴才,自然要为主子排忧解难。所以不提前告知是最合适不过的,至于到时候事办完,用什么理由这点他们已有默契,反正这些商贾大户不是什么好东西,屁股底下本就不干净。再加上这些年明里暗里他们又和大明那边做着买卖,这种证据一查就是一大把,到时候直接扣一个他们意图谋反的罪名就行了。

    耿额是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如今又领着圣命前来山西,妥妥的是钦差大臣。至于鄂尔泰,不仅挂着大将军的衔,要知道他其实也是上书房大臣之一,而今这个差事建兴皇帝一直给他留着呢。

    以他们的身份和级别,又握着重兵,要做这件事简直不要太容易。商量妥当后,说干就干,先是列了一份名单,随后以耿额的名义向这些商贾大户发出请帖,邀请他们前来太原商议乐输一事。

    当然了,所谓的乐输只不过是一个名义罢了,其目的是为了把这些商贾大户一网打尽。眼下大清依旧掌握着山西军政,这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心里不愿,可钦差大臣相请,他们是绝对不敢不来的。

    就算有几个当家人不肯来,或者派他人替代,这也没什么。正好把谋反的帽子可以扣的更严实些,下起手来更为妥当。

    当请帖一一发出去后,很快就有一些商贾陆续赶来太原,当然这些人来的时候神色自然不好看,毕竟所谓的乐输是什么意思,在去年的时候领教了一回,而现在又来一回,分明就是再一次敲诈勒索,心情如何能够好得了?

    可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耿额和鄂尔泰这一次和上次不同,他们已经打定了要取他们全部家财甚至老小性命的主意。这些人踏入太原府的一瞬间就等于把身家性命全部交了出去,再也没有回头之路了。

    十日后,太原府最热闹的太白酒楼中,聚集了十四家山西著名的商贾大户,这些人中有着八大皇商,也有山西当地的有钱人。

    这酒楼已被耿额全部包了下来,为的就是宴请他们。随着人一个个的到来,酒楼也开始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老爷,太白楼到了。”范毓馪闭目养神坐在轿中,他的轿子和其他人不同,而是八抬大轿。

    如果是普通商人的话,一般也就是两人抬的小轿,有官身在充其量就是四抬。但范毓馪的身份不同,他不仅是皇商中最有势力和财力的一家,而且他身上还有着二品官的官衔,可以戴红顶子的红顶商人,自然出行很不一般。

    范毓馪这些年的日子过的很不顺当,起初江南兵乱后,对于在山西的范家来说倒是没多少影响,而且范家的产业庞大,一时间依旧如故。

    可仅仅几年后,随着大明在江南崛起,大清就渐渐不行了。作为大清的忠犬,范毓馪心里开始有些发急,但那时他急的只是因为南方被大明占据,损害了他的一些商路而已,而对于大清能否灭掉大明,范毓馪却是很有信心的。

    但后来的局势变化却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大明突然从海上袭击天津,一举拿下天津后登陆北方,直接进攻北京城。北京城外一战,八旗和绿营精锐在大明新军面前败得惨不忍睹,以至大清朝廷无奈丢失北京城西狩西安。

    这一战,使得大明由江南一地直接打到了北方,不仅占领了北京、天津,更拿下了直隶大半的土地。从而导致大清退出北京,天下震动。

    自此后,大清开始逐渐日下,尤其是后来的一战接着一战,明军不断获胜,而大清却节节败退。看着这些变化,范毓馪是心急如焚,可又无能为力。

    范家自前明末起家,自传到范毓馪已有百年,范家的荣华富贵全和大清捆绑在了一起,可以说有大清才有他范家,如果没了大清那么辉煌一时的范家也就没了。

    除了这个原因外,范毓馪比其他人更忠心耿耿的是因为他最喜爱和看好的儿子在南方被大明给收拾了,甚至导致范家南方的产业全部丢失,这样的损失让范毓馪是心痛万分,更对大明是恨得咬牙切齿。

    所以范毓馪是众皇商中最希望大清能够恢复往日的辉煌,把大明灭掉的人。为此他不仅全力支持大清的反攻,还领命帮着大清和罗刹国那边沟通,帮助大清从罗刹国购买火器以充军用。

    在这些事中,范毓馪是做的尽心尽力,甚至还在里面贴了自己不少银子。其他的不说,就拿上次乐输一事来讲吧,他范毓馪拿出了比其他人多得多的银子,这也足以证明了他是大清的忠臣。

    今天,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钦差大臣耿大人相请太白楼,其目的范毓馪是早就知道的,那就是要他们这些人再掏银子。对此范毓馪并不意外,因为现在大明已经开始举兵攻击山西了,面临大明的进攻,大清想守住山西必须要有钱粮,作为红顶商人,又是参与清军和罗刹国沟通的重要人物,范毓馪是知道这点的。

    所以今天他在赴宴之前就琢磨过了,这一次必须得掏些银子出来,至于数额起码在百万两左右。虽然这么大的数额如果在几年前的话对于范家来说不算什么,可是现在随着局势的变化,范家的产业缩水严重,这百万两已经很吃力了。

    不过范毓馪依旧决定出这笔钱,非但他要出,他还打算好好劝说其他几家当家人,让大家都多出点。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大清哪里有他们这些人?

 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

    轿子稳稳当当地停在太白楼前,下人在外面喊了一声,闭目养神的范毓馪睁开眼睛,整整衣冠就此下了轿。

    一下轿,范毓馪顿时微皱起眉头,往日的太白楼是宾客云集,而今天太白楼或许是被钦差大人包了的原因没了普通客人,而且四周还有兵丁把守着,虽然这些兵丁只是守在太白楼的左右前后,并未堵住酒楼大门,但看上去很是显眼。

    不过范毓馪想想也就适然,毕竟现在不同往日,明军已举兵二十万攻打山西,整个山西上下已入战时。作为首府的太原,防备严密些也是自然的,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场合,不仅钦差大臣耿相要来,就连大将军鄂尔泰也会到场,为了他们的安全自然要小心谨慎些。

    “介休公,您可来了。”范毓馪刚走进太白楼,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迎了上来,此人他自然是认识,而且还是儿女亲家,自然交情不浅。

    这位是晋商中的大家,常家现在的当家人常大春,常家在山西自前明弘治年时就开始经商,至今已有二百多年。虽然常家并不是八大皇商之一,可在地方上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商贾之家。

    常家自先祖常威,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常威的常威,在山西开始经商以来,逐渐发家,靠着经营有道攒下了百万家产。如今传到常大春这一代,以常大春在商业上的天赋原本能更上一层楼的,只可惜这天下风云突变,常家非但没再进一步,这些年反而后退不少。

    其实不仅是常家一家,整个山西商贾大都是如此,除了有几家在感觉到大清靠不住直接先行南下投了大明外,其余留下来的商贾这几年都不如意。

    不要说常家了,范毓馪这边也是过的艰难,不过他的底子厚,再加上还有些其他的商道在手可以弥补损失,这才依旧稳坐八大皇商之首。

    “常兄,你来的可早啊!”见到常大春,范毓馪顿时堆起了满面的笑容,拱手道:“月余未见,常兄可好?”

    “好好,介休公的气色不错。”常大春笑着回了一礼,随后看看左右就一把抓住范毓馪的衣袖把他拉到了一旁。

    “我在此等你好些时候了,你来的也太晚了些。”到了一旁,常大春压低着声音说道。

    “我来的晚么?离着开宴不还有小半个时辰?常兄找我何事?”范毓馪有些疑惑道。

    “其他人都已到了,你是来的最晚的。”常大春伸指朝着楼上指了指。

    范毓馪顿时笑了起来,摇头道:“那得怪你们来的太早了些,何况耿相和鄂帅还得过一会再来,你们到的这么早又是为何?”

    “我说介休公,你就不要在兄弟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