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

    但随着钢铁产量的不断上升,大明的铁矿资源逐渐变得紧缺起来。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少铁矿,华夏大地上储藏的铁矿总量并不少,可是其矿源分布散乱,再加上开采不易和含铁量等各种因素,中国的铁矿其实并不适合冶炼,并且在现有技术下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也达不到尖顶需求。

    除去钢铁之外,那就是机械了。随着蒸汽机的制造成功,这种东西在工业方面的需求量极大,蒸汽机可以说是改变时代的发明。但在蒸汽机制造中,除去钢铁和技术外,还有一种东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橡胶的使用。

    蒸汽机需要完好的密封,虽然现在大明利用其他胶进行替代,但成本实在太好,再加上在使用方面也不如橡胶用途广泛。在占领新大陆后,大明倒是从海外搞来了些橡胶,可惜的是橡胶的来源依旧受制于人,所以朱怡成必须要把这种原料控制在自己手中。

    拿下吕宋之前朱怡成早就想好了,接下来他会在吕宋进行橡胶种植,以获取对橡胶的来源渠道。

    除去吕宋之外,朱怡成更把目光盯上了再南边,在南海的南边,一路越过南北半球中线,就能来到一片从来没有人踏足的大陆,而这个大陆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

    现在,西方各国还未发现这个地方,自然也就未对澳大利亚进行殖民。对于澳大利亚,朱怡成早就打上了主意,现在吕宋在手,接下来柔佛也将归于大明,等这两边的事稳定下来后,他就打算派舰队向南探索,以找到大洋州,也就是澳大利亚的所在。

    澳大利亚这个地方可是好地方,虽然它不如美洲大陆那么得天独厚,澳州的中部大多都是沙漠地区,适合居住的仅仅只是四边沿海地带而已。

    但是要知道在后世,澳大利亚所拥有的矿山资源是最为丰厚的,尤其是品质超群的铁矿更是后世中国钢铁产业的原料主要来源。只要能把澳大利亚收入其中,可以说大明永远再也不会缺少这些原料,再加上澳大利亚如此大的一块地盘,更是大航海时代最后的净土,大明怎么会置之不理呢?

    翻看着王东的奏折,朱怡成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几句话,随后摆到一旁。

    喝了口茶,朱怡成再拿起另一份奏折看,看了片刻微微皱起了眉头,想了想后暂时没有处置,而是把它放到了另一边。

    几日后,马功成抵达北京,刚进京第二日就接到了朱怡成召他入宫的旨意。

    入了宫中,跟着小黄门来到养心殿,马功成见过朱怡成,见他前来,朱怡成大量了他一眼,笑着让他入座。

    行礼后,马功成谢过皇帝这才坐了下来,朱怡成开口问他近日如何,马功成毕恭毕敬地回答道臣一切都好,谁想朱怡成却摇了摇头,反笑道这些年一直把他摆在东南,是否有些闲得发闷。

    “臣乃大明的臣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大明和皇爷效命。”马功成平静地回答道。

    其实这时候,马功成的心中有些波动,表面却没有反应出来,因为正如朱怡成说的那样,这些年他在东南的确闲得无聊。

    作为军中,尤其是陆军中仅次于董大山的重臣,马功成这两年的确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朱怡成直接把他放在了东南,也就是福建、广东一片区域坐镇地方。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来是因为明军一直在监控广西局势,以做好随时攻入广西的准备,二来在之前福建大案之后,地方不稳,东南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军方重臣压住地方,以避免产生不必要动荡。

    正是如此,这导致马功成未能参与江北、、山东、中原等一系列的战役,在其他将领,包括他的一些老部下在前线屡建奇功的情况下,作为军方大员的马功成却在东南无所事事,其心中怎么会没有半点想法呢?

 第八百四十一章 战略

    马功成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虽然他带兵打仗不像董大山那么凶猛,也不像杨勖一往无前,更不是岳钟琪那种运筹帷幄,也比不上朱一贵用兵飘突不定出奇不意,也并非统帅新军的林建章那么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相比这些将领,马功成的个性是沉稳大气,而且整体观极强,用兵一板一眼,他打过的仗除复国初期时兵力限制曾用过险,但在大明军力越强后,马功成用兵也开始越来越稳重,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马功成这样的人,这也是朱怡成选择他坐镇东南的主要原因。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彻底稳固后朱怡成这才把马功成调回来。这一次让马功成入京是他还都之前就考虑过的,所以马功成入宫时心中同样带着期待和几分激动。

    见马功成如此回答,朱怡成顿时哈哈一笑,伸手指着他道:“你呀你,这可是唯心之语,朕如何不知这些年你憋的厉害,行啦,别给朕装模作样,今日让你入宫就是要给你事做的,怎么?闲了这么久打仗的手艺还剩下几分?”

    这话一出口,马功成顿时就露出了喜色,连忙起身道:“回皇爷,臣别的不敢说,领兵打仗绝不在话下!”

    “好!”

    做将军就是要有将军的气势,朱怡成就是喜欢军人有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信心,何况马功成一直都是他看好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董大山军机大臣任期满后就由马功成接任,这也是朱怡成早就做好的决定。而现在,这把刀藏在东南许久,终于要到拿出来亮亮的时候了。

    “马功成!”

    “臣在!”

    “即日起命你为征西大将军,统帅西北各军,为朕攻略山西、关中各地!”

    “臣尊旨!”

    马功成全身一振,眼中冒出精光,连忙大声应道。

    “好啦,继续坐吧,正式的旨意今日就会正式下达,这些日子先在京中好好准备一下,随后赴任。”朱怡成微笑着摆摆手道。

    马功成连连点头,随后这才坐下。

    “此次攻略西北事关大局,岳钟琪现在在川中干的不错,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面对朱怡成的询问,马功成思索了下并未直接回答,反而迟疑地问了一句:“皇爷,臣斗胆请问皇爷,此次攻略西北皇爷是想要擒王还是意图拓疆?”

    一听这句问,朱怡成倒是有些意外,但神色中却透露出了些许满意。马功成能问这话,看来他在来京的路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也仔细考虑了现在西北的局势,要不也不会如此询问。

    “擒王如何说?拓疆又如何讲?”朱怡成反问道。

    马功成不慌不忙道:“至于擒王,其攻击重点自然就在关中,关中如今乃清廷所在,清廷伪帝和小朝廷皆在西安,此乃清廷要害之处。自当年我大明兵出天津卫拿下北京城后,从实际上满清已失天下,而我大明也成了天下之主。”

    “之后的江北、山东、中原等战,其意义虽然重大,但也仅是进一步确立我大明天下正统而已。臣以为,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满清虽已退居西北,可小朝廷依旧存在,而正是如此神州四边依旧未能彻底平定,其原因也是因为西安还在满清之手,伪帝依在,满清旧部心存侥幸罢了。”

    “依臣看,如能直捣黄龙,就此擒杀伪帝,满清残余势力势必土崩瓦解,此战后西南三省收复也水到渠成,再加上山西归属,长城以内皆为明土,我大明前朝基业基本全复。”ぷ首發    ⿱

    马功成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其实在朝中许多人都是这么看的,甚至在朱怡成北上还都其间,许多人已经上书要求朱怡成集中兵力拿下西安,彻底消灭满清小朝廷,以尽复故土了。

    朱怡成点点头,随后询问马功成如果需要做到这点的话,他又将如何用兵?

    马功成回道:“如只需擒王,臣将效仿岳将军取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以重兵西进山西,然后摆出一副北击的架势,而其主力却由孝义火速南下,直入关中平原。进入关中后,我军一路向西南猛插,过临汾、河津、白水、铜川然后直达扶风,随后关门打狗,一战而定!”

    朱怡成思索了一下,随后站起身来走到挂在另一边墙上的地图前,顺着马功成所说的路线在脑子里模拟了一遍。

    “依你的设想,此战迂回上千里,其中还需攻城掠地,你又如何保证满清在西安按兵不动?”

    马功成当即道:“臣保证不了,行军作战没有什么事可以保证万无一失的,但臣以为只要我军行军速度突然,满清朝廷根本不可能那么快反应过来。再者,臣也没打算一路攻占过去,前锋只需在最快的时间内抵达扶风,牢牢守住西出要道即可,至于其他州县,臣可选其一二为据点,以速度换时间,抢在满清回过神之前把绳索牢牢套在他的脖子上即可。”

    说到这,马功成顿时又一笑道:“还有皇爷您别忘了,函谷关那边还有我军和清军正在交战,等臣入关中后只需派出一支部队,到时候大张旗鼓,四处宣扬一二,清军在函谷关主力定然会弃关而走,那时我军由此入关,两部并进,大局可定!”

    听到这,朱怡成微微波点头,马功成的这个战略部署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从目前分析来看成功率也极大。但就是有些冒险,不过马功成向来就是一个稳重的人,他既然心有把握,那么这个方案应该可行。

    何况,这样打的话的确可以一战尽其功,彻底把满清中枢在西安一网打尽。到时候无论是满清建兴皇帝生或者死,那么从实际意义来将满清朝廷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拿下陕西,西南三省也到了最后收网的时候,那时候无论是谁都抵挡不了大明的脚步。

    正如马功成说的那样,等到那时候,基本前明的疆土就已经全复,大明也彻底完成了对神州的统一局面。

 第八百四十二章 驱虎吞狼

    说实的话,马功成这一番话有些打动了朱怡成的心,不过朱怡成没有答应下来,而是直接又问他对拓疆的战略看法。

    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会这样问,马功成回答道:“如是选后者,臣的兵力将集中攻击山西,暂时留一部遏制南道,先放关中在一旁。清廷在山西的主力是鄂尔泰,这是一支精锐部队,根据情报鄂尔泰手下足有二十万大军,其中有近半是骑兵,再加上这两年满清也在铸造火器,所以鄂尔泰的部下应该还有近万火器部队。”

    朱怡成点点,继续听着马功成往下讲。

    “依臣看来,攻击山西是一场大战和硬战,再加上山西地形比较复杂,臣不敢弄险,为稳妥起见臣会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我明军的力量和火力,只要不出意外,胜利不会有什么问题。”

    “彻底拿下山西你觉得需要多久?”朱怡成问。

    “起码大半年时间,如有意外的话恐怕还需再多些时日。”马功成回答道。

    马功成并没说这个意外是什么,但朱怡成和马功成心里都清楚,这个所谓的意外就是罗刹国,攻击山西后,对方极有可能向在蒙古的罗刹人求援,而到时候万一罗刹国从漠北出兵直接南下的话,那么明军面对的不仅是清军和蒙古骑兵,还有装备火器的罗刹军队。

    这些年来,大明对于罗刹国一直存有防范,尤其是当年怀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