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成?

    “诸位不用急着回我,这样吧,我给诸位三天时间,在这三天内诸位随时随地可来找我,等三天后如不想加入商行的人我可以保证也不会进行追究,说白了做生意嘛,讲究的是一个你情我愿嘛。”

    朱怡成笑呵呵地站起身来,见他站起众人慌忙也同时起身,不过只听朱怡成如此说了几句话,然后冲着大家拱拱手,说自己还有其他事要办就不多陪了,接着带着廖焕之和蒋瑾等人先行离开。

    朱怡成等人一走,在场的气氛边的更加微妙,众人并没有先相互商讨,相反各各神色严峻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叶老,老严,还有诸位,这事实在太大,我需要回去好好想想,先告辞了。”赵济世先站了起来告辞离开,紧接就是其他几个人,不一会儿的功夫,参加宴会的人基本全走光了,只留下叶国基和于茂二人。

    “叶老爷子,今天这事您看……?”于茂轻声问,叶国基摆了摆手:“看不透,看不透呀!这位洪爷虽然年轻,可为人处事大不相同,老夫至今未想明白他的真正用意,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其子所图甚大啊!”

    “那么,我们是否答应呢?”于茂忍不住又问,于家的主业是成衣业,在海贸方面并没有优势,不过于家一直眼热海贸的获利丰厚,却没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眼下朱怡成主动提出要拉拢他们这些商人组成一个新商行,进行大宗海贸,这里面的机会让于茂很是心动。在他心里他已经试图想参一股了,可对于大家所有的顾虑同样也有,现在见没外人在,打听一下叶国基的态度,也好做一下权衡利弊。

    叶国基摇摇头,于茂心中顿时一沉:“老爷子您是不看好了?”

    “非也!”叶国基说道:“此事甚大,一时间难以决定。其中利弊均有,如果一旦成功那我等将扶摇直上,名垂青史。可一旦失败,那么我等家族也将灰飞烟灭……。”

    于茂默默点头,叶国基说的没错,一旦答应了朱怡成,那么他们就成了一个整体,无论利益还是风险均要一起承担。这获利和回报虽然大,但风险也实在是大,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朱怡成这人并不了解,虽说从今天的赴宴交谈来看,此人颇懂商业,头脑清醒,胸有韬略,可最终性格和魄力等等又如何?谁都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一个反贼,上了反贼的船,将来会如何?难道这区区反贼能抵抗得过整个大清不成?

    两人默然不语,最终都是长叹一声,各自离开。

    马克思说过,像自然据说惧怕真空一样,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o%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o%,就会活泼起来;有5o%,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oo%,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oo%,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的危险。

    这段话出自于《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第七节,经常被人进行引用,而实际上在离开定海楼后,大多数参加赴宴的人心里都对朱怡成的提议大为动心,可同时也因为朱怡成的身份和实力又反复纠结。

    商人是逐利的,不怕绞的危险只是说说,如果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绞,商人也会打退堂鼓。这都是人之常情,作为成功的商人权衡利弊是必须的本能。

    但在所有人中,只有一人根本就没打算和朱怡成合作,而这个人就是头一个离开定海楼的赵济世。和其余几人不同,赵济世虽然是商人,但他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年来他的船队之所以能够走台湾航线,甚至南洋航线,而不是仅仅走传统的北洋航线,其主要原因是赵家早就暗中搭上了闽浙总督的线。

    就像这一次宁波落入朱怡成之手,赵济世第一时间就找人偷偷向福州报讯,算算时间这讯报也差不多快到闽浙总督手里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朱怡成在宁波的日子并不长久,只要闽浙总督大人兵,区区反贼哪里挡得住大清的雷霆一击?

    所以,赵济世根本就不看好朱怡成,更不用说和他一起做什么买卖了。任凭朱怡成说的再漂亮,他赵济世会和一个死人合作么?离开了定海楼,赵济世直接回了自己家,进了书房后写了封信,然后让人把自己的三儿子赵国元喊了过来。

    “父亲,您回来了。”见到赵济世安然回来,赵国元欣喜万分,当即上前行礼。

    “嗯,回来了。”赵济世也不说赴宴的经过,只是淡淡点头,然后招手让赵国元走进。

    “父亲,您有何吩咐。”赵国元很是机灵,知道赵济世定有什么事要关照自己,连忙回头先看了一眼关上的房门,这才走近俯身。

    “今天晚上,你去一趟码头,把这封信交给……。”赵济世轻声叮嘱道,然后把刚写好的那封信郑重交了赵国元,赵国元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心谨慎地把信贴身藏好。

 第八十二章 地图和火器

    “洪大哥,您画的是什么?”入夜,李娟儿见朱怡成依旧在书桌前忙忙碌碌,见油灯有些暗,她又在旁加了盏,顺便拨了拨灯芯。等把簪插回去的时候,这才看见朱怡成并不是在写东西,而是在画一副画,这个画上扭扭曲曲地东一块西一块,也不明白画的是什么。

    “这是地图。”

    “地图?”李娟儿好奇地看了看:“这是哪里的地图?怎么都瞧不明白。”

    “这是天下全图。”朱怡成得意地回答道,手中的笔勾完了最下面的南极州,放下笔后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

    这个时代,如果说谁对世界最为了解的也就是朱怡成了,虽然他只是个高中生,更不是专业搞地理的,可别忘记后世的信息大爆炸。对于后世的现代人来讲要勾画出一副世界地图来大致的轮廓还是可以的,何况朱怡成早些时候还玩过大航海的游戏,所以比起普通人对于世界地图更为清晰。

    不过他这副地图从专业角度来看根本不值一提,可放在如今的时代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至少各大州,各大洋的位置都没错,至于那些细节方面暂且不用去考虑。

    “天下全图?”李娟儿惊讶道,她没想到朱怡成居然还懂这个,不过仔细想想朱怡成的身份也就适然了,作为朱明后裔,有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也是正常的。

    “洪大哥,宁波在哪里?”

    “宁波在这,瞧见没,这就是宁波。”好为人师的朱怡成点着地图上的一处道:“从宁波往东就是舟山群岛,再向东北过去就是日本列岛,这里一大片都是海洋,穿过这片海洋就是一个新大6。你再往这瞧,这里是南洋,南洋往南还有一片大6那边有许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这里看见么,就就是印度,也叫天竺,这里是非洲,非洲那边的人皮肤都是黑色的,再往西就是欧洲了,我们也叫欧罗巴,这个地方就是红毛洋鬼子的老家……。”

    朱怡成兴致勃勃地为李娟儿讲解着,随着他的讲述李娟儿越听月是惊奇,她怎么都没想到这世界会如此之大,而且还有如此希奇古怪的人。

    “这天下居然还有像黑碳一样的人?还有红毛洋鬼子?”

    “呵呵,其实这些人早就来过我们中华,比如说黑人吧,在唐朝的时候就有,那时候称为昆仑奴,至于红毛洋鬼子,澳门那边就住着一群呢。对了,宁波这也曾来过,只不过极少。”

    “真的呀!可是这么远的路,他们是怎么来的?坐船么?”

    “聪明!”朱怡成点头笑道:“正是坐船来的,欧罗巴那边的人很久前就造出了能远渡重洋的大船,他们在海上漂泊上百天甚至更多的时间从欧罗巴远道而来,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我们中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平常的东西但到了欧罗巴却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其价值甚至能和同等重量的黄金相等啊!”

    李娟儿听到这吃了一惊:“这么贵?难道他们那边没有么?”

    “你猜对了,就因为没有才物以稀为贵!”朱怡成点头道:“古代的时候西域那边的丝绸之路也是这样,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更丝绸之路从6地转移到了海洋。现在是海洋时代,除去这获利丰厚的贸易外,这些广阔的大6还拥有无数我们没有的东西。”

    李娟儿是个聪明的女孩,顿时明白了,怪不得这些日子朱怡成一直在让人打听宁波的海贸和船只情况,原来他真正用意在这里。如果真的像朱怡成说的那样,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天朝上国不是应有尽有么?难道还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李娟儿想了想忍不住问。

    “天朝上国?哈哈!”听到这句话,朱怡成不由得笑了起来,但这笑声却有着苦涩:“满清入关,国人闭塞已久,再加上清廷有意为之,这天朝上国仅仅只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其实从现在的世界来讲,中华的确是最强大的国家,可惜神州沦陷,满清不思进取,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家迎头赶上,等到那时候,哎……。”

    说到这,朱怡成不由得叹了口气,西方国家的展正是在这时代开始崛起的,而百年就将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从而中国迎来她最为黑暗和悲惨的一段日子。

    在这个时代久了,朱怡成虽然还拥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可从认同感来讲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更因为他地后世历史变化的展所了解,对于清朝无能和倒退更是深为痛恨。

    “先把它收起来吧,以后我再慢慢和你说。”想到鸦片战争和那些屈辱的条约,朱怡成心中极不是滋味,他叹了声对李娟儿吩咐道,李娟儿小心翼翼地把这副天下地图给收了起来,放在一个木盒中仔细保管。

    拿起茶喝了口,朱怡成顺手拉开抽屉,露出了放在里面的一个长方型的木匣,打开它,一把造型精密的火铳露了出来。

    这把火铳是在宁波知府衙门查抄到的,估计是之前的知府张朝宗的收藏,从它的造型和上面的花纹来看,应该出自于西方。如果猜的没错,应该是那位商人献给张朝宗的玩物。

    火铳并不是自,而是用火绳,自火铳在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可因为冶炼和技术的原因其可靠性并不强。其实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火枪也不是自枪。

    朱怡成对这把火铳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自得到之后还亲自试用了一下,虽然它的准头不怎么样,二十步之内还马马虎虎,过了二十步这铅子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而且每次装弹、射击都需要一套复杂的流程,从单一武器的角度来看还不如一把弓箭来得方便。

    但朱怡成心里非常清楚,未来毕竟是火器的时代,只有火器才能取代如今的冷兵器。当火器的大规模运用和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冷兵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日。

    眼下,朱怡成已经在让人以这把火铳和查抄到的鸟枪等火器为原型进行研究和制造,不过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成功,什么时候又能获得合格的火器,这还是一个未知。但他相信只要有好的开始,那么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何况还有他几百年后的眼光在呢。

    正当他拿着火铳把玩着,思索着如何改进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不一会儿李娟儿带着董大山走了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