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老人露出了自内心的笑容。说起来这位老人并不是别人,而是经历了顺治和康熙朝前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熊赐履。熊赐履曾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之后又任礼部尚书和东阁大学士,更主要的是他不仅是儒学名家,更是上书房总师傅。
其他的名头也罢了,这上书房总师傅可不简单,不仅是康熙的智囊,更是担负着教导皇子的重任。熊赐履在担任总师傅的时候,大阿哥胤缇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同样也是他教导时间最久,花心血最多的弟子之一。
熊赐履在康熙朝有过一次起落,在三藩之乱前被罢官,但不久后又被起复,最终位及人臣,直到康熙四十五年才告老还乡回到江宁养老。可以说,他和大阿哥已经足足两年多未见了,能在江宁再次见到大阿哥对于已风烛残年的熊赐履来讲是一件喜事。
“此次大阿哥至江宁是为了朱、袁之事吧?”招呼着大阿哥坐下,熊赐履笑问道。他虽然已经告老修养,闭门不再见客,就连朝廷方面的也不再怎么关注,不过袁奇在江南的事他还是听说过,前些时候听说康熙下了旨让大阿哥南下领兵。
“是的先生,朱、袁之患不除天下不安,张云翼功亏一篑,如今江南围剿不利,本王此次南下正是替皇阿玛分忧,也为天下除患。”
“大阿哥久经战阵,以大阿哥的本领朱、袁只是小患而已。”熊赐履笑着说道。
大阿哥听到这话也笑了,说真的在他心里根本没把袁奇放在眼里,虽然现在军粮有些不足,可这只是小事,手握重兵的大阿哥是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只要兵锋所到之处,这些流寇根本不堪一击,彻底剿灭袁奇等部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但对于江南他毕竟不是太熟悉,来拜访熊赐履一方面是看望这位老师,二来也是有些事想请教一番。熊赐履宦海几十年,无论眼力还是心智大阿哥一向是佩服的紧的。
对于这个弟子,熊赐履也不藏着掖着,到他这岁数的人哪里还有什么顾虑?当细细听完大阿哥的话后,熊赐履就为他讲解了起来,不仅仔细对他讲述了江南各地风貌地势,更特意说了些各地作战需要注意的事项,令大阿哥连连点头高兴不已。
毕竟是老人,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熊赐履不右有些累了,接过老门子递来的参茶喝了一口,清清嗓子又道:“除之前所说的外,还有一件事大阿哥需得注意……。”
“还请先生为弟子讲解。”大阿哥和当年读书时一样毕恭毕敬地站起身道。
“坐坐……。”熊赐履摆摆手,等大阿哥重新坐下后道:“朱、袁之患虽震动天下,但平息匪患以大阿哥的本领并不算难,可大阿哥想过没有,为何这太平天下会闹出如此大事来?”
“这……。”大阿哥微微一愣,当即道:“应该是地方官员怠政,再加上朱、袁等人又以前明后裔蛊惑人心所至……。”
听到这,熊赐履笑着摇摇头道:“哪里这么简单,大阿哥,所谓朱三太子之事在先帝时期就闹过,三藩之乱也闹过,之后还是闹过,可数十年来,又有那一次比得上这回的?难道大阿哥就不觉得奇怪么?”
第八十九章 桐庐丢失
“先生的意思是……?”
“两年前老夫自京城南归,京中官员就已借贷成风,户部存银都到了各级官员的口袋里去了,这两年来恐怕越演越烈吧?此次大阿哥南下领兵,不知朝廷拨了多少银子,又调了多少粮食?”
“这……。”大阿哥苦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先生呀,不过请先生放心,银子虽不多但也暂时够用,至于军粮么,除江南各富商大户的乐输外,弟子已让从湖广等地调粮了,想来不会耽搁军事。”
“那么民间呢?江南如今赈灾情况又如何?”熊赐履追问道。
大阿哥想了想道:“不瞒先生,此事弟子已密奏皇阿玛,想来以皇阿玛的英明神武定另有安排。此次弟子来江南主要还是为了军事,这地方之政嘛,乃江南各级官员的职责。”
“糊涂!”听到这回答,熊赐履两眼猛然一张,混浊的双目闪起精光,犹如当年在朝堂中那样令人生畏。
“何为天下太平盛世?说起来就是二个字——钱粮!只要朝廷有钱,百姓有粮,这天下就太太平平,就算出点小乱子也只是疥癞之患而已。可一旦钱粮出了问题,那么天下必然动荡!之前老夫问大阿哥为何朱袁为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来?除了地方官员和所谓朱明后裔原因,那主要还是因为老百姓手中无粮啊,朝庭手中无钱!所谓积小害为大患,这是如此啊!大阿哥此次身负重任,如不能尽快解决这钱粮问题,恐怕要难尽其功!”
“先生这话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我大清国富有四海国力强盛,就算江南如今稍有不稳但也不算大事,只要提兵先行剿灭朱袁等部,等朝廷腾出手来再着手安抚地方,以本王来看足以。”
熊赐履的话让大阿哥很是不悦,就连称呼都从弟子改成了本王。当即,熊赐履轻叹了一声不再言语,他已经老了,活不了多久了,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向大阿哥说这番话的。既然大阿哥不愿听,那么再多说也无益。熊赐履缓缓闭上眼睛,此时在一旁的老门子告诉大阿哥老爷累了要休息,大阿哥无奈起身向熊赐履行了一礼,告辞离去。
出了熊府,大阿哥眉目依旧紧锁着,虽说他之前对于熊赐履的话很是不满,同样也有些不以为然,不过熊赐履并没说错,如今朝廷的钱粮的确出了问题。大阿哥可是久经征战的老将,可那一次出征还需要他对钱粮如此操心的?唯独这回下江南。
对于熊赐履的警告,大阿哥虽然没有接受,但还是记在了心里。他回到居所再一次招来部下询问粮草调集的情况,当得知近期从湖广运来的军粮等物就能抵达杭州的时候,大阿哥总算是松了口气,并下令大军明日准备,后日开拔。
由南京直接南下,根据江南的局势大阿哥把集结点设在了宁国府,也就是如今的宣城。由南京至宁国府一路还是比较顺利的,五日后大军进驻宁国府,大阿哥在宁国府召集各路将领进行军前会议,经过商讨大军将以三路并进的方式南下围剿,左路走徽州方向,右路走临安杭州一带,而大阿哥的中路直接下绩溪,三路并进,以压缩袁奇等部的生存空间,意图把袁奇部一直往南赶,最终在衢州以北彻底剿灭对方。
可以说,这个计划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妥的,何况此时的袁奇部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仅丢失了大批精锐,而且还极度缺少粮草装备。如果不出意外,在此计划下袁奇部根本无法抵抗来势汹汹的清军,一旦继续南逃就彻底落入大阿哥设下的口袋里。对此,大阿哥是信心十足,他很有把握在两月内彻底剿灭江南贼军各部,其实中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也的确如此。
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大阿哥三路并进的战术展开后不久,右路军先出了问题。十多日后,抵达临安的右路军发现原本应该早就运到的军粮居然没到,而因为考虑大军整体粮草不足,大阿哥特意把手中的军粮基本全拨给了中路军和左路军,至于右路方面只携带了部分粮草,而一应补给都将在临安一带完成。
可谁想到右路军抵达临安时并没看见粮食和军械补给,询问临安官员后得知军粮等物资在几日前就在催促杭州起运,而杭州方面也表示近日将运抵临安。耐心地等了两日,依旧不见军粮下落,六千多人的军队人吃马嚼每日的消耗可不在少数,总兵孙达瞻心急如焚,再次派人至杭州催促粮草,但万万没想到凉草不仅依旧未到,还带来一个如雷轰顶的坏消息。
“什么?!”
当得知此讯后,孙达瞻惊得人都站了起来,一脸的不可思议:“此事可当真?确实否?”
“回军门,此事千真万确,如杭州城已人心惶惶,黄抚台同傅将军正在紧急商议对策……。”
“商议个屁!一群饭桶坏我大事!”孙达瞻破口大骂,黄秉中和傅保简直就是混蛋!居然把囤积在桐庐的大批军粮物资全给丢了,而且到今天才刚刚知道。之前浙江大乱,如果不是他们守城有功的话,恐怕早就被摘了顶子。杭州之战才过去多久,现在又闹出这么大的祸来,军粮物资丢了黄秉中和傅保其责难疚先不说,关键他的部下吃什么喝什么?难道个个成仙吸风饮露不成?
孙达瞻是心急如焚,这时候他哪里还坐得住?当即喊人备马带着一伍人就急急出了城,朝着杭州急奔。
此时的杭州正如孙达瞻的部下回报的那样已是人心惶惶,当桐庐县失守,大批军粮物资丢失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杭州城一下子全炸开了。
杭州大战过去没多久,杭州城残破的城墙都没来得及修补好,至于杭州一地的百姓们更是在战事中受损惨重,流离失所者更是数不胜数。作为巡抚的黄秉中这些日子一直在着手地方重建和救赈工作,可由于手中钱粮紧缺的原因,再加上浙江一地灾后情况越来越严重,黄秉中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勉强腾挪应对。原本打算等桐庐的粮食到后从其中抽出部分作为他用,可谁都没想到桐庐莫名其妙地就丢了。
就在昨日,一直在向桐庐那边催促运粮的黄秉中突然得到消息,桐庐被袁奇一部给占了。当这消息传到黄秉中的耳中时,他几乎犹如一个响雷在耳边炸开,当即差一点儿就晕了过去。
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
“洪爷,祝建才的人马进桐庐了。”
绍兴府以西,也就是后世的萧山,朱怡成离开桐庐后并未西走,也未向南,而是沿江而下直接去了杭州以东,绕了个圈子跑到了绍兴附近。
袁奇起义首在余姚,随后一路向西北进军,攻上虞占绍兴,随后直扑杭州。而这次朱怡成之所以走反路,自然有他的用意。
“祝建才的动作倒也快,清廷没反应过来吧?”
“都在洪爷的谋算之中,祝建才是属狗的,这老小子鼻子可灵光的很,闻到味马不停蹄就赶到了桐庐,眼下正在桐庐大肆招兵买马呢。对了,据说北边的袁奇部也得到了消息,也向桐庐赶来。”董大山笑着回道,这消息当然是朱怡成特意放出去的,江湖上自然有江湖上传讯的方式,祝建才等人能赶在清军反应之前首先进占桐庐董大山功不可没,同样其中罗教子弟也出了一份力。
同以造反为目的的白莲一脉,罗教比较特殊,其实以罗教的组成方式来看更像是一个组织庞大的同业会或者是公司。罗教的前身是明朝时期的军户组成的漕军,主要是负责南北水运,这些军户大多做的都是水手纤夫的活,成化年间罗梦鸿悟道建教,初称为无为教,再为后人改称为罗教。
罗教的流传主要在这些漕军旧民中,明末清初,漕军彻底结束了其历史使命,罗教的罗祖后人也替代了之前漕军主体成为这些人的领袖。而江南潘家就是罗教三老之一,潘老大是如今潘家的当家人,手中掌控着大量水手纤夫甚至民间船运。
后世的人们大多听说过“清帮”的名称,而清帮的前身是漕帮,至于漕帮又是怎么来的?那就得提到罗教了。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