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句实话,眼下的朱怡成恨不能把面前这几个军机大臣全臭骂一通,尤其是跪在自己面前的董大山。你董大山当初不是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么?对了,还有锦衣卫的张冉!这时候朱怡成才发现自己忘记把张冉这个混蛋喊来了,这两个家伙亏得自己当初早就提醒了他们,可现在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
听到董大山自请罪责,朱怡成第一反应就是想答应下来,并且把他丢到北边去领兵,带着部队给自己把漠北打回来。可是,长期的帝王生涯,使得朱怡成最终还是忍住了怒气,内心谨慎考虑起来。
说句实话,漠北之变归根结底也怪不得董大山,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样,虽然当初朱怡成就有所警觉,可毕竟漠北不是大明的地盘,再加上这件事以目前的情报来看,分明就是满清为了对付大明出卖了漠北,从而借此获得了罗刹国的正式出兵。
这种事不要说董大山和张冉了,就换其他人也是无能为力。何况谁又能想得到,满清居然会如此行事?但仔细想想又是必然的,对于满清而言,无论是长城内外的国土,其实都并非他们的祖地,当年满清趁着明末大乱的机会侥幸窃取了神州天下,而现在用区区漠北来换取中原的统治,这些以满清贵族的嘴脸完全干得出。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想到这,朱怡成顿时发出了阵阵冷笑,董大山把脑袋更底了几分,伏在地上丝毫不敢抬头。
“皇爷!”这时候,王东站起了身道:“漠北之变董帅虽有失查之则,但漠北原本就在满清手中,何况其中还牵涉到了北方蒙古各部,此事董帅实在是无能为力,还请皇爷明查!”
“王帅所言的确如此。”史贻直的脾气比较直,随后也起身道:“对于此事分明就是满清的过错,董帅何有错?皇爷向来英明,漠北之失虽然可惜,可我大明眼下更重要的是关注长城之内,至于草原上的问题之后解决也不迟啊!”
紧接着,廖焕之和王樊也为董大山说了话,几个军机大臣都表示如果以此追究董大山的责任是极为不妥的,并且一致认为漠北之变虽然严重,可暂时威胁不到眼下的收复各地战略,朝廷只需令北方明军验收各处要道,密切关注局势,等彻底平定了四边的满清残余势力后再解决草原问题也不迟。
众人的话让朱怡成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仔细想平心而论的确如此,董大山固然有过错,但这种过错一方面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朱怡成对于漠北之变的反应也过大了些,让这些臣子很是不解。
这点,是朱怡成和这些臣子思维的区别,相比于后世中国人的那种大中华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再加上清末百年的羞辱和沦丧,好不容易站起来的中国人对于这些更为看重。而在这时代的人中,他们的眼光不可能看到数百年后,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根本还不属于大明国土的漠北感到痛心。
对于漠北之变,各人的反应只是觉得此事之后满清的实力会有所增加,再加上罗刹国的介入和其他蒙古各部的联合,使得将来明军攻击西北或者东北很有可能会遇到些麻烦。
可是这只不过是麻烦而已,眼下西北、西南、东北三处未平,大明完全可以一步步来,以大明如今日益上升的国力,花上数年时间必然会平定四方。至于罗刹国,这些化外之人又能如何?占领了漠北又怎么样?
大明的火器如今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再加上大明新军的战法,难道罗刹人就能挡得住大明的脚步?要说人多,中原从来不担心兵源的问题,上万罗刹人在强大的大明眼里又能算得了什么?作为大明的皇帝,朱怡成这样大惊小怪实在是有些让人奇怪。
“起来吧。”朱怡成终于开口道:“此事你虽有错,但毕竟漠北遥远,你也是鞭长莫及。不过罗刹人究竟是何等货色,想来你之前去过北方也了解过,如今罗刹人同满清、蒙古三者联合,瓜分漠北,接下来依朕判断就要向南出手了。”
顿了顿,朱怡成继续说道:“幸亏如今中原大战已经结束,我明军也能就此腾出手来,如果漠北之事早一两个月倒是棘手,眼下朕打算抽调兵力加强北方防御,你如何看?”
董大山磕首谢恩,这才起身。随后他并未坐回位置,而是站着静静想了想道:“回皇爷,臣觉得可先调林建章的主力回师北京,确保北方一线的安全。至于后续,江北的兵员也可向北调动,以防敌人由东北一带入侵。而南方一线,依旧以杨勖为主帅,如需要还能调马功成部至西北。”
“你们几个意见呢?”朱怡成不置可否地看着其他几人问。
“臣等暂无异议,眼下中原大战已经结束,中原之地的主力原本就要调走,地方只需留部分兵力驻扎即可。”
朱怡成微微点头,开口道:“既然如此,由军机处商讨后确定方案再报朕阅吧……。”
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
关于漠北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接下来自然有军机处进行处置,不过朱怡成也清楚,眼下北方只能以防范为主,毕竟漠北离北京太远,明军实力虽强,但在还未彻底解决满清的情况之下,如今是根本没有可能出兵漠北的。
饭要一口口地吃,事要一件件地做。冷静下来的朱怡成知道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但他同时又对满清如此轻易出卖国土感到异常的愤怒,按捺住心头的怒火,朱怡成同各军机大臣聊起了其他事,随着中原之战的结束,眼下摆在大明面前的千头万绪就要逐一处理。
首先自然就是对于战后的安置工作,中原一战明军大胜,从而把满清在中原的势力完全驱逐了出去,可持续的战争同样带来极大的创伤,就如同当初的江北类似,这些年来中原几经战火,再加上满清在中原大肆征收导致各处田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根据初步统计,中原,尤其是河南大部,安徽北部,山东中部和南部,还有之前收回的江北地区,难民已高达千万,各州县的粮仓也早就空空如也,情况极不乐观。
一个个数字从史贻直的口中而出,听得在场人触目惊心,更为之动容。各军机大臣中,王樊的脸色难看之极,要知道户部正是他的管辖范围,之前凤阳之战后朝廷上下提出重修中都,已经让王樊焦头烂额了,如果不是当时朱怡成暗中帮了他一把,王樊差一点儿就要当了裤子。
而现在,这么多地方需要救治和拯济,王樊不用多算都知道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以目前财政能力根本就没办法做到。
可是,这是国事!做不到也必须得做,难道堂堂大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连一口饭都吃不了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明和满清又有什么两样?对外宣传的那些不就成了欺骗天下的谎言?这令大明如何面对天下人?又令朱怡成这个皇帝又有何脸面君临天下?
所以,等史贻直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王樊,更令他叫苦不迭。
“皇爷,诸位。”王樊苦着脸道:“户部如今已拿不出钱了,连年征战,原本军费开支就大,再加上之前江北拨款,户部现在帐上仅只有三百万元,就算各处海关解款提前入库,可大家别忘了朝廷每月的开支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王中堂。”史贻直神色不悦道:“你可是我大明的财神爷,这拨款事宜还得你想办法,眼下中原各处饥民遍地,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天下百姓受苦不成?”
“史中堂说的哪里话!”王樊皱着眉头当即反驳道:“户部的款项无论收入还是支出都是清清白白,为了这场大战,户部已想尽了一切办法进行资金调配,但谁都没想到这计划没有变化快啊!再说了当初重修中都可是都察院的各位极力要求的,如果当时不拨那笔款子的话或许王某还能筹集一二,可是现在……。”
王樊这句话出口,史贻直的脸色瞬间就变得尴尬起来。虽然当时上书朝廷,甚至上窜下跳着口口声声要重修中都,安抚凤阳百姓的奏折大多出自于御史,而史贻直作为左都御史管的就是都察院,可实际上这件事并非出自他的授意。但话又说回来,这件事的确又是都察院挑起来的,王樊为了这事责怪他也不为过。
“一码归一码!”史贻直硬着头皮道:“凤阳之战几乎十室九空,中都更是差一点儿成了一片废墟,难道中都的百姓就不能安抚么?朝廷当时如不拨款,你让这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明?”
“是啊!所以户部就拨款了啊!”王樊一摊双手,神情无奈道:“可是史中堂,你要知道眼下朝廷的困难,你以为户部藏着金山银海不成?”
“你……。”
“咳咳咳……。”见两人再说下去估计要当场吵起来,廖焕之连忙咳嗽了几声打断了对话,随后他目光在两人面前扫过,最后又转向了朱怡成。
“皇爷,臣觉得如今中原百姓的救治的确刻不容缓,但户部财政紧张也是实情,依臣看来,此事如何做,怎么做,还需好好商议。”
“爱卿对此是如何想的?”朱怡成开口问。
廖焕之冲朱怡成拱了拱手,说道:“中原之战提前结束,这对于朝廷是好事,可同样也加重了朝廷目前的困难,依臣之见,可令中原各部暂时从军中调济些粮食就地分发,以安民心。”
说到着,他把目光投向了董大山,董大山想了想后点点头道:“如果数额不大的话倒是可以。”
“这是自然。”廖焕之道:“从军中调粮只是权宜之计,朝廷的拨款才是最重要的,王中堂,如今户部想办法挤一挤大概还能拿出多少来?”
对于这个问题王樊其实从一开始就在计算了,当即回道:“能立即拿出来的大概一百万吧,半月后户部还能拨款二百万,假如各地税款按时入库,二个月后再抽出五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虽不足,但也勉强可以了!”廖焕之点头道:“那就有劳王中堂先拨款一百万由南洋紧急采购粮食,另请王帅的海军连同长江水师协助,帮忙运粮,如果户部能同各商行达成协议,可令其先行垫资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朝廷派任的地方官员也当想办法就地救治,并着手恢复生产,要知道如今虽已过春种,可许多地方想办法种些其他庄稼还是可以的,至少能帮着老百姓熬过今年,只要今年熬过去,等到来年一切就没问题了。”
说完,廖焕之把目光再一次投向朱怡成,朱怡成沉思后微微点头,廖焕之的考虑还是比较全面的,至少可以解决眼下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原百姓缺粮的问题。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让老百姓先活下去,至于家园什么的,这些可以慢慢来,更何况眼下中原之战已经结束,朝廷接下来开支会缓解许多,只要等上大半年时间,一切就没问题了。
不过,朱怡成还想到了那些地方大族豪强,中原历来有不少大族豪强,这些家族虽在连年的战争中受到了损失,但依旧比普通百姓强得许多,其他的不说,就拿山东的孔家来讲吧,圣人世家其家底有多厚可想而知,作为大明正统,朱怡成虽然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