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爵和大将军之权。当日门头沟一战,说起来也并非十三爷的过错,皇上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朝廷也从未追究过。”
十三阿哥心中一动,明白嵩祝说这话的用意,当即点头道:“皇上爱惜于我,不愧当年贤王之称,只是爷心中羞愧于皇上啊!”
“十三爷不必如此,皇上一直期望于十三爷为国力挽狂澜,这些我们做奴才的心里都清楚。”
说到这,嵩祝又道:“十三爷既然来了盛京,奴才觉得还得十三爷您来挑起这副重担,带着奴才等经营关外祖地,以抗明军啊!”
“不妥不妥。”十三阿哥装模作样摇摇头:“我乃败军之将,如何有此能力?何况朝廷对我的处置都未下来,又有何脸面做这等事?”
“十三爷,您这话错了!”嵩祝神色严峻道:“皇上对十三爷的重要天下有目共睹,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打仗哪里有一定赢的道理?既然皇上未下旨处置十三爷,那已表明了态度,十三爷何必如此灰心呢?奴才斗胆还请十三爷主持大局啊!”
说着,嵩祝起身就冲着十三阿哥跪了下去,神情诚恳异常。而十三阿哥上去拉他,倒是一时间拉不起来,直到十三阿哥勉强答应下来后,嵩祝这才站起。
两人这一番试探,交谈后就达成了一致,十三阿哥以其身份和地位成了嵩祝的后盾,而嵩祝作为盛京将军为十三阿哥所用。两者各取所需,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不过,对于嵩祝提议由十三阿哥出面正式领军的要求却被十三阿哥给暂时推辞了,毕竟他的身份现在还比较敏感,在暂时未能彻底掌握和保证自己在盛京的权利之时,还是不要马上暴露身份的好。
现在这时候,嵩祝在明面上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作为地方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十三阿哥以他为掩护反而可以做许多事。可一旦提前暴露他的存在,必然会引起许多麻烦,而那些麻烦出现后,会不会给嵩祝带来不必要的顾虑,这都是谁都无法保证的。
何况,虽然眼下和嵩祝合作,十三阿哥同时也留了个心眼,以避免被嵩祝事后拉出来当枪使,所以他仅仅提出暂时先领一军,驻扎在盛京之北练兵,这个条件是十三阿哥试探嵩祝的,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嵩祝略一迟疑就答应了下来,同时表示他会调三千精锐给十三阿哥,由他直领。
嵩祝的表现让十三阿哥放松了许多,看来他的表态还是可信的。不过在这种时候,两人还未到真正亲密无间的程度,实际上无论是十三阿哥还是嵩祝双方心里都清楚的很。
不过既然有了开头,那么就会有结果,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好转。最后,十三阿哥没有拒绝嵩祝留他在府中的好意,两人晚上关起门来聊了几乎一夜,等到第二日的时候,十三阿哥拿着嵩祝写个手令出了将军府,随后带上他的人径直出了城,朝着城北军营而去,接收那支调遣给他的部队。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变
永业六年,这是一个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的一年。
在这一年的五月,神州大地发生了两件重大的时间,这一件自然就是万人瞩目的中原大战。
这场决定中原最终鹿死谁手的战役,如果从最初准备开始,前后延续了将近一年,而真正爆发和决定这场战役胜负却只有不到两个月而已。
三月底,明军先一步拉开战争的帷幕,分别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明军精锐的南北两大军事集团几乎同时朝中原发起进攻,由于黄河的枯水期是每年的四到六月,也就是说从头至尾明军要打赢这一场战役,所拥有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月左右。
倒也不是过了六月就没办法再打下去了,但是谁又能保证被逼到绝境的清军不会在黄河上做文章?所以,明军从一开始所定下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以彻底解决中原问题。
准备将近一年的明军从一开始就有着异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南北两大军事集团也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不断压迫清军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北方战场,林建章以重兵猛攻开封北岸,同时派出最精锐的新军对黄河以北的清军进行破袭战,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连续占领了安阳、汤阴、鹤壁、新乡一线,一口气打到了黄河北岸。
至于南方战场,主要集中在南阳一带,明军同清军在南阳展开激烈的战斗,虽然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由于南阳的地势和其重要性,清军疯狂地死守南阳不退,甚至还从其他地方调动兵力增援南阳,以确保南阳的稳固。
但是,清军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徒劳无益的,杨勖在其主力久攻南阳未果的情况下果断调整了战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同时派出部队绕过南阳,拿下了方城,方城一下,几乎等于截断了南阳清军同隆科多大军的衔接处,打中了清军的七寸,再随着增援的清军被明军在野外歼灭,当消息传至南阳时,南阳清军顿时士气低落,再无坚守之心。
不过这时候,中原的清军依旧有数十万兵力,从其实力来讲尤可一战。可谁都没有想到,正当清军焦头烂额,意图想办法扭转局面的时候,阜阳的岳钟琪部突然间易帜了。
岳升龙到达阜阳后不久就重病去世,得知消息的隆科多和郭亲王等人第一时间派人送去了帛金和问候,对于岳钟琪更是好生安抚,同时表示会尽快上奏朝廷,大力表彰岳升龙的功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定会给予岳老将军身后之荣,希望岳钟琪切不要太过悲哀,一切当以国事为重。
对此,岳钟琪表现的极为正常,在悲痛之中谢过朝廷和两位,并且表示岳家向来以忠义传家,定不负朝廷期望,等后事办理完之后,他就会领兵西进,同大军汇合。
这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也让隆科多和郭亲王松了口气,并且为了让岳钟琪打消后顾之忧,隆科多还亲自去信给诚亲王,信中的意思无非是让诚亲王不要再拿江北之败追究责任,毕竟江北之战的变化主要责任并非是岳钟琪,淮安丢失,岳钟琪当时已做了极大努力,不过战事变化太快,他撤出江北也是无可奈何的。
对于此信,诚亲王并没有回复,可是他同样没有再提江北之败的话了。隆科多得知这消息后心里松了口气,诚亲王虽然心高气傲,不过他不是没脑子的人,如今中原战局正是用人之时,对于岳钟琪这样手握重兵的将领再也前嫌也必须放到一边。
岳升龙的丧事并不繁琐,过了头七后,岳钟琪就把遗体封棺,至于下葬自然要等到将来抚灵归乡才可。做完这些,岳钟琪就下令聚集手下将领,讨论西进合军之事,但谁都没想到,就在这时候,他摆下了场鸿门宴,借着讨论军事的由头把所有中级军官全招了过来,随后开始发动。
这场鸿门宴可谓腥风血雨,十几个并非岳钟琪嫡系,或者原本就是满员的军官直接被他拿下,一网打尽直接拉出去砍掉了脑袋。而同时,他的心腹手下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这些人的部队,并对于部队中的满人同样实施了清理。
当然,普通满人的清理就要温和许多,仅仅只是把这些人关押了起来。这也是考虑到下级部队中满人数量并不多的缘故,毕竟他的部队是以绿营和练勇为基础的,而在这里面的满人很多一部分也仅仅只是当兵混口饭吃的普通人。
由于岳钟琪发动突然,行事果断,直到做完这一切后都未走露消息。随后,他直接领兵西出阜阳,朝着河南腹地而去。正当清军以为岳钟琪部是同主力汇合,根本就没丝毫防范的时候,岳钟琪打着清军的旗号直接一路西进,开到了汝宁府。
得知大军来援,汝宁府的清军很高兴地主动打开了城门,并拿出牛羊鸡鸭劳军,可入城后,前一刻还笑容满面的岳钟琪瞬间就翻了脸,仅仅半日时间就控制住了汝宁府,同时又一口吞掉了在汝宁的一万多清军绿营。
随后,岳钟琪正式在汝宁易帜,全军上下割辫蓄发,向天下宣告他就此弃暗投明。
当此消息传出后,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中原清军士气大跌,而隆科多、郭亲王、诚亲王等人更是如五雷轰顶,一时间全傻了眼。
要知道岳钟琪部拥兵数万,而且其部战斗力极强,是清军的精锐部队。而且岳钟琪此人又是不世的名将,除江北的淮安之变外,可以说他从军以来未尝一败,在清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眼下,中原之战正在紧要关头,被寄于厚望的岳钟琪在这种时候突然投靠了大明,再加上他眼下又占了汝宁,汝宁乃河南腹地的门户,汝宁一丢,整个中原等于完全对明军敞开了,这给予清军的打击是致命的。
岳钟琪易帜后仅仅三日,中原战局急转直下,清军已再无决战的勇气。这时候,如果再继续打下去,非但无法扭转战局,就连在中原的数十万清军精锐也将被明军全部消灭。
鉴于此,清军最终选择了撤退,幸好这时候明军还未彻底拿下南阳,清军趁着这机会快速西撤,意图由西入川,随后以川中复杂的地形挡住明军的去路。
第六百五十章 漠北
但这时候,明军那里能轻易放虎归山?岳钟琪易帜的消息传来,士气大振的明军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无论是北边的林建章还是南边的杨勖,他们心里都清楚决定性的一战就在眼前了。
当清军还未来得及全线撤退时,明军就先一步发起了全线攻击,同时岳钟琪在汝宁易帜后也未按兵不动,他率军从汝宁出,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直取许昌和南阳两地。
这样一来,清军哪里抵挡得住?所谓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的清军虽依有数十万大军,但已无能为力。除了隆科多等人所领的亲军部队外,其余驻扎在各处的清军几乎是望风而降。
经过十数日的战斗,中原大战最终以清军的惨败为结局,最后侥幸逃脱的清军只有四万多人,其余几十万大军全丢在了中原。而随着这一战的结束,可以说大明已经彻底解决了中原问题,从而控制了大半个神州之地,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形势上,已完成了取清而代之的目标。
中原大战的结果令天下人震惊不已,大明之强大有目共睹,天下归于大明再无任何异议。在南京的朱怡成得知战胜的消息后,虽然他自开战以来就坚信不移明军必胜清军必败,可真正的结果传来后依旧是兴奋不已。
兴高采烈的朱怡成第一时间就去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同时又昭告天下此战之胜,举国同庆。
之后,朱怡成又对于中原之战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尤其对于在紧要关头易帜的岳钟琪更是大大方方直接封了他一个侯爵之位。对于岳钟琪此人,当初朱怡成一直想求而求之不得,谁想到阴差阳错如今他却成了大明的将领,得到岳钟琪的意外之喜,更让朱怡成心中乐开了花,并下旨让岳钟琪尽快来京,他要好好瞧一瞧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物。
不过,朱怡成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大明上下为中原之战结果兴高采烈的时候,他突然间就接到了锦衣卫从北方传来的急报。而这个急报让他顿时惊出了一身汗,看完后第一时间就召集军机大臣入宫,紧急商讨北方的变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