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这世界上谁最了解朱一贵,黄殿就算不能排第一也排在前三,对于朱一贵的想法他心里非常清楚。所以在判断局势后,黄殿觉得眼下汇合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江都的清军主力已被调动出来了,那么他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清军腹地搅他个天翻地覆。
这种战术,早在当年福建起义时就用过,用起来轻车熟路,而且这么做对于朱一贵来讲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何况黄殿也不是傻瓜,他不会觉得自己头铁到能直接去打扬州,但浑水摸鱼还是可以的,这时候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一想到当时汤庄的惨状,黄殿心中就是气得牙痒痒。
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杰
“赫兄考虑的如何了?”漕运总督府,文栋同赫寿在后院的书房对坐着,这些日子两人几乎几日一面,但每次见面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有时候在文栋的府中,有时候在赫寿的总督府,来去都是从后院悄悄而入,又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
按理说,昨天刚见面,今日文栋不应该来的,可是文栋偏偏又来了,而且一见面就关起门来直问赫寿。
“这兹事重大,文兄是否可让为兄再想想?”赫寿苦着一张胖脸,好半天才挤出这句话来。
文栋一跺脚,当即埋怨道:“我说赫兄,这之前都谈好的事,都过去多少天了?再想想?这得想到什么时候去?赫兄啊赫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我知道我知道。”赫寿神情尴尬地点头,文栋讲的不错,这件事他们之前已商议好了,就差最后实施了,但由于一些原因拖到现在,而自己如今却又说出这番话,作为坐上同一条船上的文栋的确会生气。
“文兄,不是为兄不想做,可是如今局势变幻莫测。”赫寿试图解释几句,可还没等他话说完,文栋就冷笑起来:“如今?如今又如何?”
他起身,手指南边道:“不就是前些时候岳钟琪赢了一仗?这打仗你来我往,胜负也是正常,但赫兄你就不想想,就算岳钟琪侥幸一时间占了上风,但这江北就能保得住?别看之前那些人把他吹的厉害,什么国之柱石,中兴名将之类,呵呵,这些鬼话赫兄您也会信?”
这话一说,赫寿脸上尴尬无比,要知道之前庆功赫寿虽然没有亲自去,但他作为漕运总督也是送去了礼物的,而且还亲手写了副字给岳钟琪,而这副字里就有文栋所讲的八个字。
说白了,如今的赫寿也是要看岳钟琪脸色的,而且汤庄一战清军大胜,作为漕运总督的他无论如何都要这么做,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叫“政治正确”,毕竟他是大清的官,手里捧着的还是大清的饭碗。
“汤庄一战,岳钟琪只是侥幸而已,虽胜却无法扭转全局。以大明的实力,卷土重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赫兄难道没接到消息?这朱一贵已逼得岳钟琪重出江都,两军僵持。以我看,以大清如今情况,早就无力回天,就算岳钟琪有天大的能耐又有什么用呢?”
“话虽如此,可是可是。”赫寿喃喃道,毕竟他的身份是满人,再说眼下战局不明,对于是否下最后决定还是有所顾虑的,一旦这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的结果,没有十足把握赫寿还是不想迈出这步。
“赫兄!”文栋恨铁不成钢道:“机不可失啊!再说,这世上哪有十足把握的事?以赫兄的聪明不会不明白这点吧?再者,如今明军初败,江北局面僵持,你我兄弟一旦成事,自然大有好处。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再迟疑不决,等过了时机,悔之晚也!”
赫寿当然明白这点,可是他心中依旧还有些顾虑,想了想问道:“文兄,你实话同兄弟我说,南边真的能保你我富贵?你是汉人,可我却是满人,这大明真会放过为兄不成?”
这话让文栋又好气又好笑,当即摇头道:“闹了半天你担心的居然是这个?赫兄,这事你尽管放心,南边已经承诺,只要你我举义归顺,不仅能保你我富贵,甚至还能大明朝中留用,不过这漕运总督之位恐怕是保不住,但以赫兄的品级,另予他用绝无问题!”
“但。”赫寿听了心动,可还是有些不放心。
见他这样,文栋又道:“不就满人身份嘛,实话同赫兄说吧,大明天子胸怀天下,并不在意满汉,只要你自认汉人,从此改用汉名,同满清过去彻底割裂,过去以往都可一笑而过。再者,大明中满人为官者又不是没有,赫兄你可听说过穆忠明此人?”
“穆忠明?”赫寿当即点头,穆忠明的大名自天津之战后就为众人所知,要知道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拿下天津,其中穆忠明当居首功。而且现在穆忠明又为锦衣卫北京千户所的千户,已被外人称为锦衣卫四大金钢之一,其前途无量,更手握重权。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对满人下手狠辣,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立功不小的大人物据说之前居然是个满人,不过对于此事,赫寿倒不是很清楚,也不知是否真假。
“他之前就是满人。”
“当真?这不是乡间谣传么?”赫寿瞪着眼不可思议问。
“什么遥传,千真万确!”文栋一字一句道:“穆忠明原名叫穆费勒,是当年金陵,也就是如今南京的八旗佐领,南京一战被俘后这才投了大明,为表忠心这才改了名。赫兄你想,既然穆忠明这样的人大明都能重用,何况你我兄弟?如此,你还担心什么?”
“啊!穆忠明就是穆费勒?”赫寿是漕运总督,虽说之前和南京那边并不太熟,不过作为满人对于南京八旗还是知晓一二的,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把这两个人联系到一起,直到今天文栋直接点出真相才恍然大悟。
“其实不仅是穆忠明。”见赫寿怦然心动,文栋顿时又加了一把火,悄声说道:“曹寅和李煦两位大人,赫兄应该不陌生吧?”
“这是当然,怎么?难道他们也?”赫寿眼珠子一下子瞪得老大,满面是不可思议。
别人也就算了,可这曹寅和李煦不是普通人啊,这两人身份贵重,虽然品级没自己这个漕运总督高,但实际地位比起自己来更甚三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康熙的铁杆心腹,对大清的忠心甚至比许多满清王公贵族还甚。
怎么?他们也投了大明?不是说之前被俘后下落不明了么?赫寿一直以为早就被处死了,而现在居然又听到了他们的名字。
“先帝爷死后消息传来,曹寅和李煦就彻底投了大明了,如今人就在南京呢,如你我兄弟事成,到时候去南京觐见永业陛下,就能见到这两位。”文栋直接把这个消息抛出来,震得赫寿半天都说不话,过了好半响这才长叹一口气。
第五百六十九章 棋子和弃子
汤庄一战,让原本定下主意的赫寿患得患失,他虽然知道大明取代满清是必然的,可作为一个满人,面对这种选择依旧心中有道坎。何况岳钟琪刚刚大胜,他更担心自己一动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一直迟疑不决。
而如今,当他得知就连曹寅和李煦这样的人都投了大明后,心中的天平一下子就倾斜了。赫寿最终点了点头,答应文栋尽快准备起事,两人密谈后不久,文栋就匆匆忙忙地回了自己的府衙。
“大人。”到了后衙,文栋快步穿过回廊,来到一处偏僻之所,在一间紧闭的房门轻轻敲了几下,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穿着普通,样貌平凡的男子出现在他眼前。
“进来说。”那男子微微点头,让开门让文栋进来,等他入室又关上了门,随后径直在椅子上坐下。
虽说是自己的地盘,可文栋却犹如客人一般,而且对那男子姿态恭敬万分,直到那男子示意他坐下,文栋这才陪着笑脸在一旁入坐。
“那事办妥了。”入坐后,文栋笑容满面地说道。
“赫寿答应了?”只见那人眉毛一挑,反问道。
“答应了,答应了!”文栋乐呵呵道:“还是大人您的办法好,起初这赫寿还首鼠两端,当下官告诉他曹寅和李煦两位之事后,赫寿这才下定决心。”
那人微笑着点点头,随后说道:“此事如成,你当记大功一件,放心,亏不了你。”
“多谢大人栽培,下官以后和大人同朝为官,到时候还请大人多多关照才是。”听到这句话,文栋笑得牙床都露了出来,连忙起身道谢。
那人摆摆手,正色道:“既然你等弃暗投明,如成大事有功就是有功,我大明圣天子在位,向来奖罚分明,之前答应的自然不会不认。至于什么栽培、关照之类的话就不用说了,我大明同满清不同,各部职权分明,从不讲究这些,再说,你将来也不想同我锦衣卫打什么交道吧?”
见那人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文栋听得顿时一愣,紧接着讪笑几声,也不知说是好或是不是好。
正如那人所说,锦衣卫可不是普通衙门,如今的锦衣卫虽然不同前明,不仅没有了诏狱之权,就连独立的判决之权也被取消了,而且对外朱怡成又另设立了通事处以分锦衣卫之权,可以说如今的锦衣卫从表面来看,相比前明权利要小了许多。
可实际上,自朱怡成重建锦衣卫来,这个特殊机构的规模远远比前明任何时期都庞大,随着大明对于各地情报的需求和其他,锦衣卫探子在大明内外遍布,再加上锦衣卫独立为朱怡成负责,它真正拥有的权利是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外人所看见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似乎看出了文栋的尴尬,那人接着问道:“你们打算何时起事?一应准备的如何?是否有应急安排?”
“大人您放心,下官都安排好了。”文栋听到此顿时精神一振,当即说了起来,那人仔细听着文栋的讲述,也不插嘴,听了好一会儿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文栋对这事的确上心,一应准备做的极为不错。
毕竟,这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关系到他们身家性命的天大事,不做好万全准备,文栋也没这么大的胆子。
更何况,如今朱一贵正和岳钟琪两军主力在南边僵持着,正是发动的最好时机。毕竟如果早了,岳钟琪挥兵回转,由江都到淮安不过两日路程,分分钟钟就能灭了文栋和赫寿,而如果晚了,无论南边谁胜谁负,再发动也无济于事了。
“不过。”文栋说完后,偷偷看了那人一眼,这才道:“淮安府这边我等能调动的力量着实有限,如南边清军反应过来,恐怕我等实在难以抗衡。这个还需大人想办法协助才是,毕竟下官的性命是小事,一旦误了我大明攻掠江北的大局,这可就。”
那人顿时一笑道:“这个你无需担心,我自有安排,自当保你等无忧。”
文栋顿时松了口气,满面全是笑容,同时忙不迭地向那人道谢。
文栋在那屋呆了足足一个时辰,这才步履轻盈地离开。看得出来,他在那人那边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而且有了对方的保证,成功的机会更多了几分把握。
不过他并不知道,那人所谓的保证并非完全,尤其是文栋最担心的问题,那人所说的妥善安排根本就是以安文栋之心而已。淮安之事,只是锦衣卫下的一颗棋子,而且在未确定最后一步的情况下,锦衣卫是无法同军方进行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