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如同一剂强心剂,使得满清上下为之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这一场胜仗不亚于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或许就是整个天下的扭转之战。号称战无不胜的明军并不是不能战胜的,清军同样有能力打败明军,并直接歼之。
更何况,当高治国战死的消息随后传来后,满清这边更是兴奋到了顶点,这可是明清开战以来大明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只可惜没能干掉江北统帅朱一贵,如果能把朱一贵也干掉的话,这江北就彻底打赢了。
不过没关系,就算这样江北的明军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龟缩在汤庄一带。在大家看来,只要岳钟琪加一把劲,就能把江北明军全部赶进长江去喂王八,等到时候再趁势渡江兵临南京城,所谓的大明天子在大清天兵之下还不束手就擒?这天下不就定了么?
一时间,许多人沉浸在这场胜利所带来的气氛之中,仿佛大清中兴有望,明军败亡已在眼前。就连远在山东的诚亲王胤禵都特意派人前来为岳钟琪道贺,至于远在西安的朝廷还未得到消息,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建兴皇帝一旦得知必然重赏岳钟琪,到时候封侯也是极有可能的。
满清历来以军功第一,岳钟琪此战立下如此大功,说不定将来还能再升一级。虽说汉藩自削藩之后早就不存在了,可此时不同往日,谁又知道以岳钟琪的年龄和功劳未来又怎样呢?
到时候,说不定岳钟琪会同当年满清入关一般封王就藩,成为天下重臣。在高兴之余,拍岳钟琪马屁者也不在少数,现场是一片喜气洋洋。
岳钟琪面带微笑,不亢不卑,更没有半分骄傲,反而显得很是谦虚。这更让众人对岳大将军刮目相看,这才是真正的名将风度,放眼望去,也只有这位岳大将军才能力挽狂澜,挽救大清水火之中啊。
这场庆功宴闹到半夜在结束,送走了各路官员后,一身酒气的岳钟琪这才回到后院,但他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让人打来热水稍稍洗了洗,随后就来到了后堂之中,抬头向挂在墙上的地图望去。
打了胜仗,说不高兴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一场难得的胜仗,而且是一场几乎决定江北命运的胜仗。
但是,要说岳钟琪如同旁人一般兴高采烈,甚至觉得可以就势一举歼灭江北明军,然后渡江打南京的话,岳钟琪却从来没有想过。
作为名将,岳钟琪具备名将的所有素质,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将领而不是之一。无论从战略和战术眼光,或者说用兵能力各方面比较,都是出类拔萃的。
相比明军那边,岳钟琪所缺乏的只是强大的政府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先进装备,假如他是明军这一方的,必然能够成为朱怡成最为重视的将领而获得重用。但恰恰他站在满清这一边,所以他的一身才华和能力限于这些却无法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
除了这些,一个名将还要有极其清醒的头脑,岳钟琪当然不会因为一场胜利而头脑发热,甚至以为自己战无不胜,能够就此平定天下了。满清和大明的差距所在,岳钟琪实际上看得明明白白,而且这个差距不是一场或者几场局部的胜利可以扭转的,就算他打赢了这一仗,但对于江北战局只不过是缓解而已,要说扭转局面,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岳钟琪知道,汤庄这一仗赢得侥幸,虽然这场战斗事先谋划了许久,可在实施过程中只要稍有意外就会前功尽弃。亏得岳钟琪的运气不错,最终拿下了一仗,可是这一仗后,以他对朱一贵的了解,接下来防御江北就更难打了。
说实话,原本岳钟琪的战果在计划之中要比现在更大,可实际上却没有达到预想。这一来是因为汤庄大营乱后,明军虽说在那种情况下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被岳钟琪所破,但精锐的明军依旧在小股组织下进行了一些抵抗,使得岳钟琪所率之部没能达到全歼对方的结果。
此外,还有朱一贵的反应之迅速,援兵到来速度之快,这更是出乎意料之外。岳钟琪根本就没想到当天晚上,也就是他对汤庄发起攻击后不久,朱一贵的先锋援军就赶到了,为了避免陷入过深,而被朱一贵的主力截住,岳钟琪只能在获得一定战果的情况无奈撤离,这也是汤庄明军最终未被全歼的主要原因。从这点来讲,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
第五百六十五章 雪耻
汤庄一战,岳钟琪明白只是给了自己喘息时间,以大明的实力,恢复江北优势只不过时间上的问题。要知道大明长江水师完全控制了长江各处,虽然损失了些船舰,但这些船舰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讲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大明都能从南方进行调运,如果岳钟琪猜测的不错的话,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江北明军就能彻底恢复过来,而他接下来就要面临明军的报复。
从这点来讲,岳钟琪只是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并没有彻底扭转局面。这点,他看得非常清楚,这也是他虽在庆功宴上谈笑风生,作出一番运筹帷幄姿态的同时,心中却依旧不安的原因。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是否可以借这一个月的机会再一次发起攻击?还是索性调兵支援河南或者山东战场?岳钟琪眉头紧锁着,抬头看着地图,对此他虽心中有所谋划,可因为一些缘故却始终无法确定采取那种战术,但他知道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决断下来。
汤庄一战,当消息传到南京时,朱怡成勃然大怒,朱怡成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清军依旧能打赢明军,而且明军败的如此之惨。
就此,朱怡成当即召集军机处、兵部、总参谋部等各人员开会,同时下旨调南方的马功成尽快入京。
作为江北主将,朱一贵其责难逃,但鉴于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故朱一贵降级留用,让他立功赎罪。至于在汤庄战死的副总兵高治国,虽然说人死为大,不过由于高治国指挥失误,大意导致汤庄失陷,使得明军损失惨重,对于高治国的死后封赏全部取消,只以普通阵亡安置。
“皇爷,臣担心的并非江北,而是河南。”马功成在会上开口道:“汤庄之败,江北我军如今只能退而防御,兵员、补给一应物资调动都需时间,臣算了算,至少近月才能恢复,而在此时我江北兵力已无法对清军进行压制。而如今,河南大战迫在眉睫,一旦岳钟琪调兵河南,或者其主力北上山东,同他部清军合军,必然会影响打通南北战略,皇爷不可不防啊!”
朱怡成点点头,这也是他所担心的。假如是普通的清军将领也就罢了,可是江北的对手是岳钟琪就两说了。俗话说的好,人的名树的影,岳钟琪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名,的确不简单。
自他在四川一战崭露头角后,岳钟琪就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天下所瞩目。而现在,在如此情况下,居然还能在江北取得如此大胜,着实是不简单。
“消息都送去了?”朱怡成开口问道。
“回皇爷,兵部和总参谋部已派人把消息递送各处。”由于董大山不在南京,总参谋长庄岩如今还在北京,所以回话的人是杨勖。
在不久之前,广东提督杨勖受命入京,朱怡成原本是打算调杨勖的部队进一步压迫广西方面,以为打通南北后的西南战略做准备。谁想杨勖刚到京后不久,江北就出了这样的大事,鉴于董大山和庄岩都在北方,朱怡成就此让杨勖暂管兵部和总参谋部,以应对目前的局面。
“杨将军有什么建议?”朱怡成先是微微点头,接着开口问。
杨勖是明军中的名将,从用兵能力和战略眼光看,都是排在前三位的。而且杨勖之前又在清廷任职,对于清廷内部和河南等地相对更为熟悉,这也是朱怡成让他暂代的主要原因。
“河南之战,已箭在弦上,此时再调整已来不及了。”对此杨勖早就仔细想过,当即回道:“依臣看,眼下只能让我军各部提高警惕,以防不测,同时做好相应准备。”
这话让朱怡成有些失望,似乎看到了朱怡成面容露出的表情,杨勖继续道:“其实臣以为,江北之局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再者岳钟琪虽赢了一仗,但他现在想调兵进入其他战场恐也是难事。”
“此话怎说?”
杨勖笑笑道:“汤庄之战,我军虽看上去损失惨重,但实际上兵员主力未损,主要还是补给不济,如今朱将军的主力依旧完好,再加上收拢的败兵算下来依旧有三万多大军,这些部队眼下正在汤庄休整。”
说到这,杨勖把目光投向了在坐的两人,一人是潘老大,而另一人是王樊。
潘老大是长江水师提督,而王樊是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
“王中堂,补给江北的后续物资可有问题?”中堂一词出自唐末,自北宋起就成了宰相的代称,而在前明因为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后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公务,所以中堂之称就变成了阁老,而内阁大臣也有阁臣的称呼。
但到了朱怡成复明后,为考虑内阁的弊端,再加上皇权对政务的控制,所以废内阁而设军机处,这样一来之前阁老的称呼就不合适了,而直接称相更不合适,所以渐渐地又把中堂这个代称拿了出来,以用来称呼军机大臣。
如今大明富有四海,再加上海贸大开,物资充裕,对此王樊当然不会有问题。其实在江北之败传来之后,王樊就从户部调集了一部分资金开始准备了,只是汤庄囤积的物资损失太大,后续物资补给要全部准备完毕需要些时间罢了。
“潘将军,你的长江水师还能战否?”
听到这句问话,潘老大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汤庄一战,他的长江水师损失了好几艘船舰,这让潘老大怒火冲天。相比大明海军,长江水师其实就是一支二流部队,可是在潘老大眼里,这支水师在眼下打通南北战略目标之下是极有用武之地的。
甚至潘大老还希望能在这次战略中长江水师独占鳌头,好好露一把脸,没想到在汤庄脸没露出来反而露了屁股,这让他见到王东时连脑袋都抬不起来,心中更是愤慨异常。
“长江水师当然能战!”潘老大一下就站起身,满面赤红道:“在海上,我水师或比不上海军,但在长江要说水战我水师当仁不让,还请皇爷下旨,臣定亲率水师就敌,以雪前耻!”
第五百六十六章 鹤唳
“好!有潘将军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杨勖抚掌大笑,朱怡成听到这若有所思,似乎有些明白了杨勖的想法。
“臣请皇爷一道旨,此旨给江北朱将军,令他便宜行事,至于其他不必多说。”杨勖起身道,对于朱一贵此人他是非常清楚的,朱一贵的用兵特点是什么?就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
当年在福建起义,朱一贵凭着手上一群乌合之众就能耍得清军头头转,而现在虽有汤庄之败,但朱一贵的主力依旧完好无损,如今知耻而后勇,何不拼命?
此外,由长江水师和户部抓紧向江北运输物资,同时调南京周边部队支援江北。而最好的部队就是在崇明训练的新军,虽然这支新军还未完全成型,数量也不多,仅有三千多人,但运至过江用来防御后路还是没有丝毫问题。
至于长江水师方面,杨勖建议自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