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二十章 遥远的亲戚

    潘梦园的归来给予南京城的百姓们带来的振奋更甚于大明军队又在哪里打了胜仗,如今的大明已如日中天,基本所有大明人都已确信,满清彻底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至于胜仗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每个月都有捷报的消息传来,只不过这仗有大有小而已。

    换句话来讲,大明打胜仗不是新闻,打了败仗才是希奇,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南京来讲,更是如此。再者,胜仗虽然鼓舞人心,可毕竟离着南京太远了些,而这支远航舰队的归来却是实实在在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尤其是那些从船上卸下来的,来自于遥远美洲的产物,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就连那些同船来到大明的印地安人,同样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明和好奇。

    “我瞧着这些印地安人和我们大明没什么区别呀,你瞧,那姑娘穿着打扮看起来就和大明的姑娘一模一样。”一个中年人踮着脚尖张望了半天,当他好不容易瞧清楚几个从船上刚刚登岸的印地安少女,话语中居然有些失望。

    其实,如今的南京城,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就如历史上大唐的长安一般,汇聚着全世界各式不同的来客。

    随着大明的开放,外来者在大明的数量不断上升,有人做过统计,仅仅是南京城里,西方各国的来客就有二三千人,如果再加上来自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朝鲜、琉球等等外,这些数量就更多了。

    这还只是南京城,要知道上海那边的数量更多,如果再加上宁波、福州、香港、广州等各大城市,在大明的外国人甚至过万。

    相比白皮肤,有着五颜六色的眼睛和头发的西方人,或者黑的如同煤炭的昆仑奴之类,印地安人无论从肤色还是长相都和大明人没多少区别。毕竟,从人种来讲,印地安人同样属于黄种人,既然是黄种人,那么当然不会有多少差别。

    “你这话说的希奇。”一个年轻人在一旁忍不住笑道:“印地安人又不是欧罗巴人,当然和他们不一样,再说了,之前的报纸你没看过吧?报纸上早就介绍过印地安人了。”

    “报纸?”那中年人顿时脸露尴尬,别瞧他穿着似乎不错,看起来像个员外似的,可实际上他发家也只不过就是仅仅这几年。在之前,这中年人还是土里刨食,有一顿没一顿的农庄家汉,遇到灾年的时候说不定就连地主家的租子都不够交的。

    大明在南京复国后,随着朱怡成大力发展商业,南京城日益繁华起来。这中年人机缘巧合学着人做了些买卖,谁想到这一做买卖居然赚到了钱。之后,他又发现自己还有些商业头脑,索性退了田专心致志做起买卖来,这几年虽然没有成为富商,可也攒下了不少家地,从一个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个“中产阶级”。

    虽然创下了一番家业,但这中年人却从来没有读过书,做买卖也往往靠的是他的小聪明小机灵,至于报纸这玩意他听说过却没读过。没办法呀,不认字的人看什么报纸呢?再说每日里到处奔波忙着小买卖,哪里有时间去关心这个?

    不过尴尬归尴尬,中年人还是耐心向年轻人请教。不懂就问呗,这有什么丢脸的,当初硬着头皮做买卖也是如此,要不怎么会有今天?

    年轻人好为人师,当即就侃侃而谈起来。他告诉中年人,这所谓的印地安人来历可不简单,这要说起来还得讲到封神演义了。

    “封神演义?你不会是说这印地安人是当年那路神仙的后人吧?这牛也吹的太大了。”一个壮汉在一旁忍不住笑道,这封神演义他可是听过,里面各路神仙比比皆是,说的不就是当年商亡周兴的故事么?这怎么能和印地安人扯上关系?

    “无知!”年轻人冷哼一声,当即就道:“这封神演义说的什么?就是商亡周兴,商又叫什么?盘庚迁殷,又称殷商!商末时,武王伐商,这才有周朝八百年之天下,但你们别忘了,这周朝建立后,那些商人去了哪里?”

    “商人?商人不就成了周人了么?这朝廷不都如此?一代更替一代,还能去得哪里?”另一人好奇地问道。

    “哈哈哈!”年轻人大笑几声,摇头道:“这商人虽说有些人成了周人,这话固然不错,但也有不少人心怀故朝,如果读过书的就能知道,史记中就有过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这说的就是伯夷、叔齐的故事,足以可见那些商人的风骨。”

    “这位小哥,你说的和这印地安人又有什么关系?”听得年轻人这番讲述,在他身边倒是聚集了不少人,当听到这时有人忍不住又问道。

    “莫急莫急,我不马上就要讲到了嘛。”年轻人见这么多人听他说事,心里不免得有些得意,笑呵呵地继续道:“前面说了伯夷、叔齐的故事,接下来就要说到其他商人了,那些不甘心被周朝统治的商人就向北走,有些在今日朝鲜留了下来,算是朝鲜人的祖宗,还有些人继续向北,然后在冰天雪地中渡过大海,这才来到了一片新的世界,而这新世界就是我大明舰队所去的新大陆……。”

    顿了顿,年轻又道:“到了新大陆,这些商人发现这是片富饶而又没有任何威胁的地方,所以他们在那边居住了下来,经历千年,花开繁枝,成了当地的居民。虽然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口音和语言已同神州不同,但是他们依旧记得自己是从殷地来的商人,所以自称为印地安人,也就是从殷地而来在这片土地上安家的人。”

    “我明白了!原来如此!”中年人顿时恍然大悟,而在场的其他也反应了过来,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印地安人就是当年远走他乡的商朝人后裔,如此说,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炎黄子孙,怪不得样貌如此同大明人类似呢。

    随着这个解释,再加上之前大明对于这故事的宣传,很快许多大明人都搞明白了这些印地安人只不过是离家久远的“亲戚”。正因为如此,也使得大明人对印地安人有了一种亲切感,同时对遥远的美洲更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这些,都是朱怡成乐于见到的结果,也是他需要看到的。这样,既可以把两个民族用这种方式联系起来,同样也可以让印地安人更好的融入汉文化之内。

    再加上宣传的深入,更可以使得美洲的印地安人对大明有亲近感和认同感,更便于大明在美洲开展统治和扩张。此外,也可以使得大明百姓兴起移民新大陆的想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了,印地安人的来历究竟如何,是不是真的是商朝的人远走?这是一个迷团,但无论如何,印地安人属于黄种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第五百二十一章 迁民

    先不去说远航舰队所引起的轰动,也不去讲南京城里对此事的热闹。在码头迎完潘梦园后,朱怡成特意在宫中设宴,宴后,这才单独召见了潘梦园。

    对于远航舰队在北美的情况,朱怡成虽已接到潘梦园用快船送来的消息,不过毕竟奏折中还有许多不尽详细,召见之时,潘梦园开始从北海道出发说起,讲述了他们是如何渡过太平洋抵达的阿斯维加斯地区,随后又是如何选择了一个地方修建了望海城……。

    随着他的讲述,朱怡成饶有兴趣地听着,有时候还询问一些当时的细节。对此,潘梦园言无不尽,一一道来。

    直到二个时辰后,潘梦园这才把大半年的经历全部说完,瞧着他口干舌燥的样子,朱怡成甚至亲手为他沏了杯茶。

    “臣如何能让皇爷……。”见此,潘梦园连忙起身道。

    “无妨。”朱怡成示意他坐下,手中的动作并未停,把一杯茶沏满后笑道:“爱卿劳苦功高,圆满归来当得如此。”

    潘梦园只能连连道谢,随后在朱怡成温和的目光下双手杯起茶盏喝了个干净。

    等他放下茶盏,朱怡成这才问道:“依你看来,如我大明要占此地,应该如何?”

    潘梦园当即道:“回皇爷,那片大陆的确富饶之极,别的不说,仅是哪里的金山银山就足以令我大明得利巨大。更何况,山林茂密,土地肥沃,如我大明百姓能在此安居乐业,定是一方气象。正如臣出发前皇爷同臣说过的那样,那片大陆的确是天选之地,如我大明不取,实是甚为可惜。”

    见朱怡成微微点头,潘梦园继续道:“那边地广人稀,依臣看来,虽有印地安人可用,但这些人毕竟只是生番,如要彻底占住此地,迁民是最重要的。如可以的话,臣建议先迁十万人过去,分望海城、太阳城两处,随后再慢慢向四周扩张,随后每年再迁几万人,同时吸收印地安人,以固地方,这样一来,等几年之后,就可成初步规模了。”

    朱怡成并不反对移民的方式,实际上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向新大陆移民。毕竟北美之大朱怡成是最清楚不过的,就算北美东已被法国和英国占据,而在南美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殖民地,但就从眼下无主的这块地区来看,如果能占住,那起码就和整个神州差不多大小了。

    要知道现在的北美可不是后世的美国,从大范围来讲还包括加拿大的许多地区,这片土地能给大明带来什么,朱怡成是最清楚不过的,而且大明已经向海洋进句晚了,如果现在再不下手,等到北美尘埃落定,那就后悔莫及。

    但要知道,以目前的航海技术来讲,要移民十万是难之又难。随着大明大开海贸,如今大明的海上力量已非常强大,不仅拥有傲视东亚的海军舰队,而且这支舰队就算放到欧洲也不算差。

    除了海军外,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商船,从总吨来讲,已经超过海军总数了。而且无论是海军还是商船,这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这是朱怡成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乐于见到的现状。

    但就算这样,移民十万人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以海军的运力来看,充其量最多一次向北美移民数也不过万人而已。这同当初朱怡成偷袭天津卫不同,天津卫是近海,而去北美是要横渡太平洋的,无论是船只的问题还是一路上的补给和消耗等等,都是一个难题。

    再者,这些人移民也不是丢下不管,随之移民的不仅有人,还有大量的物资和包括他们在北美落脚后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这些如果加起来,其难度就更大了。

    可千难万难,这事还是必须要做,而且是尽快要做。

    今天,朱怡成之所以会以皇帝之尊亲自前到码头迎接,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他对新大陆的重视。而且在之前,大明宣传部也在朱怡成的授意下开始鼓吹新大陆的情况,也是让所有大明人对那片土地引起浓厚的兴趣。

    中国人恋乡之情古来有之,更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只有那些在老家实在混不下去的人才会背井离乡,一般的中国人只要有一口饭吃,往往都是呆在自己的家乡,过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日子,这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讲,就已经是最好的生活了。

    所以,强制性地移民,在大明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怡成真的这样做的话,那么对于大明的统治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更不用说多达十万人之巨的移民计划,还有后期每年几万人的数量,这个消息如果传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