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王东说的什么喜事,镇民们倒不怎么在意,不过既然讲了,那大家就听听呗。
见气氛似乎不怎么热烈,王东有些迟疑地朝朱怡成方向望去,站在一旁的朱怡成只是微微点点头,示意王东继续即可。
“陈家的家财是不义之财,陈家的地也是巧取豪夺来的,今日我等兄弟今天替天行道,除恶扬善,同时让父老乡亲沾沾光,来人啊!给老子拉上来!”
王东大手一挥,只见十几个兄弟推着装满的粮车出现了,当一包包粮食不断地被摆在陈家大宅门口越堆越高的时候,众人情不自禁目光被吸引了。
“诸位瞧见没有,这些都是陈天寿的不义之财,还有陈家的田,陈家的地,包括陈家的房……。”王东挥着手向四周画了个圈:“我们大当家仁慈,看大家过的都不容易,现在这些统统都是你们的了。”
话音刚落,四周静悄悄的一片,所有人目瞪口呆同时又面面相觑。
“不对呀……。”瞧着这一幕,朱怡成心里头纳闷,按理说王东这话讲完后不应该是一片欢腾么?怎么反而静成这样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哪里去了?
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可朱怡成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这安排哪里不对,反正开弓没有回头箭,说放粮分地就放粮分地,朱怡成就不信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东西会不要?
可接下来的情况更令朱怡成纳闷,从一开始镇民就不热衷,除了粮的时候大家还算能够接受,可到了要分地分产业的时候,那些镇民一个个都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百般推辞,死活都不愿意。
这时代的老百姓境界这么高了?朱怡成看的是一头雾水,这样的话革命气氛根本就调动不起来啊!这和当初袁奇搞的那套的热闹完全不一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见情况不对,朱怡成让王东继续粮,同时找了几个机灵的人去打听。这几人还算聪明,没在当着人群的面问,而是悄悄找了个看起来胆小容易威吓的家伙,把这几个家伙弄到一边恐吓了一顿,这才问出了真相。
“洪爷,问清楚了。”
“快说!”
“陈天寿虽死,可陈家还有一人在外地做着知府呢,这些老百姓怕分了田地以后被算倒帐。”
“那么粮呢?他们拿陈家的粮就不怕了?”朱怡成追问道。
“粮食反正大家一起都拿了,法不责众嘛,再说大不了等我们走后去告官,就说所有的粮食被洪爷您带人全抢走了,拿不完的一把火也全烧了,可田地房产不一样呀……。”
朱怡成是听的呆了,愣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刁民”。
第五十一章 笑容
原本,朱怡成对于袁奇一直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个草莽英雄只是走了狗屎运而已,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现,袁奇一辈子也就是个窝在山沟沟里装神弄鬼的家伙。
袁奇打着自己的旗号正式反清复明,从余姚开始一步步走到杭州大战之时,杭州大战可以说是袁奇起事以来的顶峰,拥兵十几万,差一点儿就把杭州城给拿下了。
就算这样,在朱怡成的眼里袁奇也仅仅只是个没有长远眼光的农民起义军领,根本就不知道民心如何争取,不知道脚踏实地地展势力,这才有在杭州城下大败的结果。
朱怡成觉得,如果袁奇能目光长远一些,做事稳妥一些,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的起义军或许就不是这样的下场了,最不济也能走的更远一些吧。
无论从眼光还是见识,拥有后世信息的朱怡成可以说是这时代的人无可相比的优势,可是他恰恰忘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简单的眼光和见识才能填补的。
难道袁奇就不知道这个道理么?从一开始袁奇在余姚县的时候并未采取裹协的方式,他也是想争取民心一步步来的。可最终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义军展的迅猛,袁奇最终还是走上了裹协的这条路,整义军也如同滚雪球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另外,袁奇在余姚的时候不仅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么简单,一方面有周忠良这个内贼在旁出谋献策,另一方面也使上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比如说投名状之类的办法这才建立起自己的老营。而现在朱怡成想依葫芦画瓢,又把期望放在群众的革命性上,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中国农民同样拥有农民的“狡猾”。如果你觉得农民是好骗的,好糊弄的,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农民虽然文化不高,可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可不少,更要命的是你根本就从他们憨厚的那张脸上猜出他们真正的想法。
就像现在这样,拿点粮食大不了把黑锅扣在朱怡成头上,到时候官府也没办法追究责任。可如果拿了其他东西这就说不清了,这些镇民难道对陈家的财富不眼红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这些东西拿了烫手啊!拿回家不仅要吐出来,弄不好还得把自己一家全搭进去,这种买卖傻子才会干。
另外,有些人心里还琢磨着,现在就算不拿朱怡成他们也搬不走啊!无论房产还是田地都摆在那边呢,等朱怡成前脚一走,后脚趁人不注意偷偷摸进陈家大宅或者店铺里弄点东西搬家里去,这又有谁能知道?
至于田地,那就更简单了,反正陈天寿一家已经死光了,到时候把自己田头的地界挪个位置,轻而易举就能多占点地进来。这样做既不起眼又安全,这种办法多好哇。
“一片赤诚”却换来这么个结果,朱怡成心里是那个气啊!这些人的觉悟太差了,非得自己来狠的不成?
火上心头的朱怡成直接把田文勇喊来,问道:“抓来的那些衙役呢?”
“在后院关着呢,洪爷您放心,个个都给捆上了,保证一个都跑不了。”
“去!问问谁肯投效的,问完了告诉我。”朱怡成脸色铁青的吩咐道。
田文勇连忙答应,过了一会儿他赶了回来,告诉朱怡成只有三人肯投效,其余十人有的不愿意,有的沉默不语。
“只要洪爷给我点时间,估计这十人里我还能说服几个……。”
“没时间了。”朱怡成摇摇头,冷笑道:“把肯的三人带过来,把另外十人蒙上眼堵住嘴也弄过来。”
虽然不知道朱怡成要干什么,但田文勇还是按他吩咐去做了,很快这十三人分头带了过来,其中三人还捆着手,剩余的另外十人全给捆的棕子一样被丢在众人面前。
还在分粮的镇民门看见这一幕顿时全呆住了,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更不明白接下来要生什么。
“你们三人叫什么名字?”朱怡成走到那三人面前问。
“回……回大王,小的叫陈清仁。”
“小的熊离”
“小的是毛义康。”
“陈清仁、熊离、毛义康……。”朱怡成打量了一下他们三个,这三人年龄都不大,看样子也就二十来岁,个子也比较粗壮。点点头,然后从田文勇那边要了一把刀,先割开捆着陈清仁的绳子,然后把刀丢在他面前道:“陈清仁,听说你要投效我是不是?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瞧见那些人了么?拿起刀子,上去砍死一个再回来你就是自己人了。”
陈清仁顿时一愣,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居然要他自己杀同僚。这是投名状啊!陈清仁看着地上那把刀,再看看被捆的结结实实的那十个人,脑门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我……我……。”投降是一回事,杀自己同僚又是另一回事,陈清仁一时间难以决断。
“怎么?不愿意?”见到陈清仁这个反应,朱怡成冷冰冰地说道:“这样做是不是为难你了?没关系,如果你不愿意也没关系,这机会就让给别人吧……。”
陈清仁顿时一哆嗦,机会让给别人?那自己呢?他是聪明人,马上就领悟过来朱怡成话中的意思。
“不不不,我愿意,我愿意!”陈清仁连声说道,怕朱怡成反悔慌忙从地上把刀捡起随后朝着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同僚走去。走到那边,看着被捆着动不了,口中塞着布喊不出声,却已听见他们对话的同僚全身不停地在颤抖扭曲,陈清仁情不自禁回头望了一眼,当他被朱怡成冰冷的目光扫过时再不迟疑,手中的刀就用力挥了下去。
“下一个,熊离!”等陈清仁回来,朱怡成手朝边上一指,陈清仁默默走到熊离身边割断了他的绳子,然后把粘了血的刀递给了他……。
熊离之后就是毛义康,仅仅几分钟,这三人全沾了之前同僚的血,而且是在全镇百姓的面前各杀了一个同僚。以后,他们的命运只掌握在朱怡成的手里,再也无法回头了。
血腥的场面令所有老百姓全惊呆了,有些胆小的人甚至情不自禁哭出了声,却被边上的人拼命捂住了嘴生怕哭声也惹来杀身之祸。
瞧着这些人刚才一副敷衍的模样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又惊又恐的模样,这时候朱怡成不知道为什么胸口一直憋着的那团怒气消了许多,冷冰冰的脸上也开始露出了笑容。
第五十二章 改变
上书房,也称为南书房,除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所在,这个在紫禁城中不太起眼的低矮房子是整个清帝国的政治中心。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来最为集权的一朝,同样也是封建社会展到极至的时代。同前明类似,清政府并不设宰相职务,同时也不像明朝那样设立内阁,并以太监执批红制度相制约。
清朝的皇帝把所有权利都归于皇权,大大加强的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说清朝是皇权最为集中也是权利最大的一个朝代。不过皇帝的精力毕竟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帝国,仅靠皇帝一个人是无法处理所有政务的,所以康熙为了从这方面考虑在上书房设置了上书房大臣一职,这个职务并不算是实职,从实际来讲仅仅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更类似于近代的“秘书”职务。但随着后续的展,上书房大臣虽无宰相名义,却渐渐有了宰相之权,被朝野上下尊称为“相”。
康熙前期的上书房大臣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索额图、纳兰明珠两人,这两人权倾一时,被称为权相,而现在已是康熙四十七年,索额图在几年前被处死,明珠也早就离开了权利中枢,并于今年四月离世,至于其他几位上书房大臣,如高士奇也已去世,张英和熊赐履年老退职,康熙早期的几位有名的上书房大臣基本都离开了政治舞台。
现在,马齐是上书房大臣中资格最老的一位,除了他外还有张廷玉,也就是张英之子不久前作为上书房行走,再加上其余寥寥几人而已。何况,康熙此时在塞外巡视,朝中诸王、大臣等都不在京,整个北京留守的也就马齐一人而已。
“皇上何时能归京?”合上一份折子,马齐愁眉不展地问道,坐在他身侧的是赫奕、阿灵阿和揆叙,前两位是内大臣,而最后一位是明珠之子礼部侍郎。
这些人都是康熙的近臣,同样也是康熙北巡留守京城的大臣。康熙四十七年,这是一个不太平的日子,从开年起江浙一带就大面积受灾,紧接着北边也出了事,再加上太子之位又有不稳的迹象,然后浙江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叛乱,康熙不在朝,他们几个留守大臣几乎是焦头烂额。
“皇上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