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乃大捷啊!”
听到此讯,王东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同时询问登陆的后续部队情况,当得知后续部队在大沽口的先遣明军指引下已派出千人朝天津卫急赶而去,协助先遣部队进行剿灭残敌时,王东更是微微点了点头。
“继续再探,如有天津卫实际战报第一时间报来!”
“是!”百户连忙应了一声,起身告退。
百户走时,作战室内众人均有喜色,虽然现在的战报仅是笼统,还未有具体统计,但从百户口中说的消息来看已能确定天津卫大捷是铁板钉钉的了。
现在,明军不仅守住了天津卫,更直接打退了来犯的清军,以使清军五万大军在天津卫前撞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这不仅完全完成了当初的计划,更使得近一步削弱了清军的有生力量。再加上如今第二批明军增援部队已到,天津卫明军的力量翻了一番,等再过些日子,全部大军抵达天津卫后,天津卫不仅固若金汤,而明军也将真正进行下一步,也就是由天津卫出兵直取北京城了。
“张昭打的不错!”王东对此结果异常满意,可在场的一个参将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张昭的时机有些把握的不是太好,如果张昭能够再多引诱清军几日,然后再联合登陆的明军一起前后夹击破敌,或者可以全歼这股清军也不一定。
“异想天开!”听到这番言论,王东脸色顿时沉了下去,当即训斥这参将这番话是纸上谈兵。
清军那边又不是傻子,衮泰再怎么样也是康熙选出来的大将,会不顾伤亡接连不断把兵力投入至攻城战中去么?一旦清军察觉到明军的真正意图,那么衮泰绝对会快速撤军,如果清军真的这么做了,那天津卫之战也就成了一场徒劳了,明军也无法取得如此战果。
再者,天津卫部队和登陆部队配合作战?这其中的战术安排、谋划、交流和兵力运用怎么保证?再加上天津卫的明军先遣部队总兵力并不多,清军的兵力足足是明军的六倍有余,再加上新军的构成和速度限制,现在这场仗能打成这样已是很了不起了,如此吹毛求疵,分明就是胡言乱语。
王东严厉训斥之下,那参将脸色涨得通红,当即羞愧难当。随后,王东也不理他,直接让参谋在沙盘上重新布置起来,继续进行推演。
天津卫一战,张昭仅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创造了新军初战的奇迹,仅以六千新军主力出城迎击衮泰的清军,先从正面先后击溃上万清军的猛攻,随后趁清军不备,直接用远程大炮直攻清军大营,以至清军大营混乱,命令不畅。
紧接着,张昭的新军依靠火力层层推进,瞬间大破清军中军,清军中军一破,整个清军开始崩溃。随后新军有条不紊地左右展开兵力,以少击多进行反击,以至清军在天津卫前溃不成军。
这一仗,清军伤亡者近万,被俘者上万,如再加上前两日攻城战的收获,五万清军最终逃回去的连一半也不到,甚至有些清军逃离战场后被此战给吓得胆战心惊,直接脱下号褂往林子一钻就当了逃兵。
当衮泰在和两个总兵在部队的掩护下一口气狼狈逃回香河,惊魂未定清点手下兵马,发现跟随其回到香河的部队仅只有一万出头的时候,衮泰又惊又恐喷了几口老血,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衮泰一倒,大军更没了主意,只能由各总兵约束部队暂留香河,同时四处收拢残部,急急又向京城发去战报,以请求朝廷支援。
翌日傍晚,天津卫之战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当得知衮泰大军在天津卫大败,残部已退至香河时候,清廷满朝皆惊。
尤其是康熙,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五万大军刚刚抵达天津卫不久就遭受如此惨败,虽说清廷已在向四处调集兵力,以拱卫京城,应对天津卫的明军,可这些兵力的调动不是那么简单的,衮泰的五万大军可以说已是京城周边兵力的近半了,现在这五万大军虽不是全军覆没,但却败得如此之惨,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皇上!贼军势大,衮军门大军新败,还请皇上速速派兵增援以确保香河才是!”
“皇上,贼军如挟此胜长驱之入,以香河兵力恐难以挡住贼军,奴才建议速调大同、宣化的部队来京,同时令保定、沧州等地各军快速北上,拱卫京师!”
“皇上,奴才建议立即向蒙古各王求援……。”
“皇上!微臣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微臣建议皇上收缩兵力确保京城不失,再下旨各地勤王……。”
一时间,朝中众人七嘴八舌此起彼伏,平日肃穆的朝堂今天就和菜市场似的一般热闹。众人你有你的主意,我有我的想法,各自辩论不休,但从所有人的话听来没有一个提出反击天津卫的,话语中都是担忧北京城。天津卫一战,五万清军败成如此,一时间把这些人的胆子都吓破了。
康熙脸色铁青,放在龙袍边的左手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他的心中既愤怒又有着惊恐,他怎么都没想到五万大军居然短短数日就败成如此地步。难道明军的力量已经强大到如此程度的了么?要知道天津卫的明军连一万人都不到,五倍于敌,这仗再怎么打也不可能如此惨败,衮泰这个狗奴才误国误朕!
一想到这,康熙就恨不能把衮泰这狗奴才抽筋扒皮,满门抄斩。但仅存的理智又告诉他不能这么做,按捺着心头的怒火,康熙好不容易才让自己平静下来,脑海中快速思索对策。
“够了!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八阿哥此时站了出来,厉声训斥殿中众人,一时间殿中的喧嚷的声音渐渐轻了下去。
“皇阿玛,儿臣有话要说!”
康熙看了一眼面前的八阿哥,沉默片刻后道了声“讲!”
“儿臣以为天津卫一战乃衮泰轻敌所至,根据军报,衮泰至天津卫后急于求成,在未能摸清明军的底细情况下就贸然攻城,连续两日攻城以至我军伤亡惨重,士气锐减。明军以逸待劳,趁此机会主动出城迎战,并以火器直面击破我中军,再加上衮泰大营设置过前,以至遭遇明军炮火覆盖,最终至全军大乱而一溃千里。此战,衮泰当负全责!”
“太子说的有理!”
“太子讲的的确不错,衮泰大意轻敌,贸然而战,其罪不容诛!”
八阿哥话音刚落,群臣顿时轻声议论起来,在所有人看来此败完全就是衮泰的责任,如果不是他用兵不当,大军如何会败成这副模样?
“你的意思是?”康熙冷冷地问道。
“衮泰轻敌误国,至使大军败退香河,请皇阿玛立即下旨捉拿衮泰回京下狱问罪,同时另选大将先稳住阵脚,在香河一带布置防线,同时召大同、宣府、保定等地驻军快速增援,京城至香河集结。另外,沧州镇可北攻天津卫,以牵制住天津卫的明军,同时让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召集直隶和山东各部北上,只要我大军一到,区区天津卫明军不足挂齿。”
八阿哥第一次直接在朝堂上用明军两个字来代替之前一直用的反贼称呼,但这并没有让所有朝臣,甚至包括康熙反对。如今局势已同之前不一样了,明军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先拿下天津卫,然后又破五万清军,这已直接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在所有人心中不得不承认大明已成了大清的心腹之患,逐鹿天下的最大对手。
八阿哥这番话直截了当,虽然他的意思和刚才众人的大致差不多,但是八阿哥一是把直接战败的帽子扣到了衮泰头上,并且指出衮泰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轻敌冒进。
这样一来,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此败事有缘故,而不是明军太厉害。这使得众人的心稍稍安了下来。
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八的焦虑
除此之外,八阿哥还提出一系列的增兵方案,清军在大同、宣府、保定各地还有数万人马,这些人马调集再加上京城这边的守军,加起来足足有十万大军。至于沧州镇那边,从侧翼出兵直接牵制天津卫的明军,从战术来看也是可取的,能够为清军的兵力调动争取时间。
再加上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一个在邢台,另外一个在济南,朝廷完全可以下旨让两位阿哥就地召集各处精兵,再加上他们手下的练勇快速北上勤王。
在大清,阿哥带兵是惯例,不仅有远高于地方军镇和官员的地位权利,而且作为阿哥,他们对于大清的忠诚也是无需担心的。给予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这样的权利,不仅能确保快速组织军力北上,更能确保压制地方的效果。
至于再南方的兵力,暂时还不能动。要知道南方的隆科多还在同明军交战,江北大营还在防范江南的明军,这些部队一旦动了,非但起不到回援的效果,弄不好会导致南方战局崩溃,一旦南方丢失,那么清廷就彻底输了。
对于有些人所提出的向蒙古各部求援,八阿哥却半句都未提。虽说什么满蒙一家,可实际上清廷对于蒙古各部的控制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蒙古各部除科尔沁部是个例外,其余各部和清廷之间只是臣服关系,在清廷的实力强大,能够压制住蒙古各部的情况下,蒙古人还是很听话,可一旦他们觉得清廷已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会有二心。
实际上,自去年朝廷调集蒙古骑兵入长城协助作战到现在,蒙古各部对于清廷迟迟未能平定叛乱已有微词,如果这时候再向蒙古各部求援,谁知道这些蒙古王公不会趁火打劫,另起异心?
所以说,不仅不能用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还得加倍小心和防备蒙古,以防止蒙古各部起反心。这点,不仅是八阿哥,就连康熙也是非常清楚的。
康熙静静听完了八阿哥的话,他不得不承认八阿哥这番话的确有道理,而且安排也较为妥当。
虽然说一直以来康熙都不喜欢这个儿子,尤其是八阿哥当了太子之后父子双方更因为良妃之事反目,可在如今情况之下,保大清也是保自己,父子之间虽如仇敌,可同样也有着默契。
“可!”康熙最终开口道:“太子之言甚得朕心,就按太子的意思着上书房各大臣拟旨,兵部行文调集各处兵力,至于衮泰,丧师辱国,有负君恩,着立即押京处置,另外……诸位觉得谁能替代衮泰?”
“皇上,奴才有一人举荐!”这时候,马齐站出来道。
“何人?”
“古北口总兵董象纬或可担当此任。”
“董象纬?”康熙想了想,对于此人他不是怎么熟悉,脑海中的印象不深。
马齐当即把董象纬的情况讲解了一下,董象纬正黄旗汉军旗出身,早年曾跟随彭春参加过雅克萨之战,后又在漠北之战立下战功,积功现任古北口总兵一职。
董象纬精通火器,有丰富的火器战场经验,而且其人用兵稳重,个性坚韧,能守善攻,眼下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康熙想了想,如今朝中的确拿不出什么大将来,而且马齐此人性格虽不讨喜,但他对于自己和大清的忠心不二,既然董象纬如此受马齐推崇,那么就用他吧,希望这个董象纬不要让自己失望。
当即康熙下旨,调动古北口总兵董象纬为直隶提督,以替衮泰,统帅大军。
此外,太子八阿哥负责调配军资粮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