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的见过殿下……。”

    那人走到近前利索地就要冲朱怡成磕头,还好朱怡成反应快连忙让田文勇把他给拦住了。

    “你认识我?”打量着对方,朱怡成问。

    那人连连点头,搓着双手道:“认识认识,小的当然认识殿下。”

    “你叫什么?”

    “小的姓王,贱名一个东字。”

    “王东?”朱怡成绞尽脑汁地琢磨,这个名字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时候王东又说道:“小的以前在余姚做过狱丁,大家叫小的王三……。”

    这句话顿时让朱怡成终于想起来了,怪不得见这人脸熟呢,原来是当初看守自己的两个人之一啊!牢头王仲,狱丁王三,这王东就是王三。

    怪不得对方会认识自己,当时自己刚来这时代就被稀里糊涂的投进了余姚县大牢,王东和他叔叔王仲就负责看管自己。只是当时的自己一来被捆的结结实实,二来是又惊又怕,再加上时间也过去这么久了,一下子没认出王东也是正常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自己的“老熟人”了,王东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是正常的,怪不得这家伙带着人跟着自己,原来道理在这。

    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起了警惕,当即询问了起来,等问完后他才松了口气,原来事实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大军溃败后王东带着一部人跟着一起跑,跑着跑着就和自己叔叔王仲失散了,就连周忠良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们这些人中一大半都是王东的乡亲,还有一些是半路上跟过来的,因为王东在逃跑路上恰好碰上朱怡成,认识朱怡成的王东就带人一路跟了过来,一直跟到这里。

    所以说,王东他们这些人跟来一是巧合,二也是从众心理,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复杂。

    王东的脑子没他叔叔王仲好使,可不管怎么说也是吃过几天公家饭的,考虑问题比一般的泥腿子强的多。他告诉朱怡成他们这些人已经没了去处,如果分开回乡十有会被官兵捕杀,甚至有可能还走不到半道上就莫名其妙丢了性命。为了保命,他们才会聚在一起,而且朱怡成是监国,大人物,跟着朱怡成估计就有条活路,所以希望朱怡成能收留他们。

    “还请殿下开恩,让众兄弟跟着您吧,只要殿下您不嫌弃,我王三这条贱命就卖给殿下您了……。”

    说到这,王东还抹起了眼泪,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居然在自己面前抹着眼泪哀求,朱怡成却也狠不起心肠拒绝,何况瞧着那些带着期盼望着自己方向的义军精壮,朱怡成又担心自己一旦说出拒绝的话这些人失去了希望起狂来抽刀子就上,一时间是左右为难。

 第四十四章 老子的队伍

    权衡利弊,朱怡成最终还是答应了王东的请求,接受了这一大批累赘跟着自己。

    可接受了这批累赘,接下来原来的计划就完全不能执行了,带着这么一大群人穿州过县,想要隐藏踪迹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何况杭州大战刚刚结束,官兵肯定会拉网搜索逃出包围圈的义军各部,一旦引起注意他们这些人必定凶多吉少。

    情况生了变化,朱怡成的计划就要重新安排了,乌龙山一时间是去不了的,而这里又不是久留之地,想到这朱怡成打算好好规划一下。

    在规划之前,对于跟来的这些人朱怡成也要做个安排。在袁奇手里当傀儡的事绝对不能再生,无论将来如何,这些人必须要以自己为核心进行指挥,也就是掌握绝对的指挥权。

    经过清点,跟来的一共有三百一十八人,这三百一十八人都是精壮的义军,其中有一百三十人和王东一样是余姚县出来的,属于余姚老乡,其余各人分别来自浙东各地方,还有十一人是在杭州之战前加入的义军。

    这些人作为袁奇中军的精锐基本都上过战场,就算没上过战场的也在加入义军时手上沾过乡亲的血。所以他们已经没了任何回头之路,留给他们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走到底了。

    三百一十八人,再加上朱怡成他们七人,也就是三百二十五人,这是这支队伍的总人数,至于武器什么,虽然不全,但也拥有七成左右,都是从占据的各县库房中装备得来的。

    这支力量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刚刚兵败,又在逃亡的路上,士气低落是难免的。

    对于这三百多人,朱怡成决定初步进行整编,他按照各人的籍贯和关系近远重新打散,整编成了六个队,每队近5o人。各队的队长分别由田文勇和其余四人担任,这第一批投靠自己的五个人朱怡成还是比较相信的,而且从田文勇他们的表现来看,也值得托付。

    至于王东,朱怡成把非余姚籍的五十多人交给他来管理,和田文勇等五人同样担任队长。田文勇一队作为自己的亲兵由朱怡成直接指挥,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全部给了这一队,对于这个安排众人并没有太多异议,只有王东找到了朱怡成。

    “洪爷……。”成为队长的王东按着朱怡成的要求用新称呼说道:“小人想成为洪爷的亲兵,小人不想做这个队长。”

    王东这个要求倒是让朱怡成有些惊讶,问过后王东告诉朱怡成,他说自己只有一把子力气,并没有当队长的能力,而且他想跟着朱怡成身边。看着王东的一脸憨笑的样子,朱怡成感觉出这些话是半真半假,王东没能力估计也就是能力不足,如果一点能力都没怎么可能带这么多人跟着朱怡成一路逃出来?

    至于想跟在自己身边当亲兵的说词,估计王东是打着小算盘,作为曾经在基层公务员岗位上呆过的王东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跟着领导越近才越有好处,就算是跑路跟在领导身边也是最可能保命的。

    对于这个要求,朱怡成考虑了一下后还是答应了,重新指派了一个队长接替王东,而王东作为普通一员亲兵入田文勇的小队。

    粗粗整编了人员,然后就是清点各自携带。朱怡成没当过兵,但在义军中这些日子他也不是吃白饭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何况当年入学的时候还经历过“军训”。统一物资,这是带兵的基础,这点朱怡成知道一些,当即让几个队长把各人的携带物资进行清点,当然主要是指金银和吃食这些,对于这个命令众人有些抗拒,但最终还是马马虎虎执行了下去。

    毕竟,各人腰包里的金银都是提着脑袋赚来的,上面一句话就要弄了走,这放在谁身上都不肯。朱怡成知道这点,所以执行的时候他清楚这些人都各自藏了不少,拿出来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过能做到这点已经不错了,现在也无法苛求,许多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点完物资,一共有白银一千一百两,黄金六十五两,还有些乱七八糟的饰也没办法统计,再加上大约可以供两天的干粮等等。这些物资被登记造册,由李娟儿保管,同时再派两个看起来比较老实的义军协助李娟儿。

    在做这些准备的同时,朱怡成也确定下了接下来怎么做。他决定还是继续按原计划向乌龙山方向走,不过具体怎么走需要进行调整。

    前面说过,这个时代的人夜盲症比较多,夜间很少有人外出行动,就连军队也是如此。朱怡成作为后来人,他的营养当然不缺,也没有这种毛病,然后再从队伍中挑出没有夜盲症的人来组成探路小队,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

    白天找山头或者树林潜休,等到太阳落山后再由探路的先锋带领下悄悄行动,虽然这种方式比较麻烦,一路行军还需要弄些绳索,靠着绳索的牵引让那些夜不能视的义军跟着队伍走。

    路线也不走大道,只走山间小道或者偏僻的地方,运气好的话,一夜可以走出四五十里,如果运气不好也就只能走出三十里左右。朱怡成这些人运气还算不错,两天下来走到了青山坨,都没遇见什么人。

    这两天的行军,同样也是这支由败兵新组成的队伍的磨合,经过行军和安排,队伍中的情绪比起初缓和了许多。而且朱怡成无论大小事都亲力亲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放心,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机会多接触这支队伍,竖立起自己的威信。从目前来看,朱怡成所作所为还是有点效果的,虽然许多人不清楚朱怡成的真正身份是什么,但至少对于这个年轻的头领有了些好感。

    “洪大哥,我们的粮不多了。”白天,在青山陀背阴的一处林中,李娟儿向朱怡成汇报着物资的损耗,两天下来金银财物还是那些,但是携带的干粮快见底了,如果再不补充恐怕熬不了多久。

    对于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清楚,虽然他知道队伍中有不少人偷偷藏着粮食没拿出来,不过这时候只能当不知道,关键是自己手里必须要有粮食掌握,一旦真断了粮他们这支队伍必然会生混乱,所以搞粮食已迫在眉睫。

    “你去把董大山找来。”朱怡成吩咐到,董大山是队长之一,和田文勇一样属于朱怡成的核心班底,这些日子的接触现个子瘦小的董大山是个机灵人,搞粮食一事还得落在他的身上。

 第四十五章 走风

    三百多人的口粮一日消耗不在少数,另外这个时代人们的饮食比较单一,普通人除了逢年过节或者家有婚、丧等大事才会割点肉打打牙祭,肚子里油水少自然也就饭量大。

    普通人敞开肚子一口气吃个半斤很正常,如果有些胃口大的吃个一斤也不在话下。请注意!这可是按粮食来算的,而不是煮好的米饭。所以,三百多人一天的消耗就得五百多斤粮,这还是朱怡成他们随身带了肉脯之类的干粮补充后计算的。

    所以,要搞粮食,这个数字可不小。再加上朱怡成他们现在的处境,当然不可能带着许多辎重作为后勤,一来是目标太大,二来夜间赶路也不方便。和董大山商议下来,最终先搞个千斤左右的粮,如果有肉脯之类的补充那就更好了,这些数字对普通人来说虽然大些,但还不算太起眼。

    青山陀向西南,也就是靠近桐庐县方向有个陈家镇,是购粮的好去处。一来陈家镇虽然离桐庐县不远,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而且隔着江没有官道直通桐庐。二来陈家镇附近有好几个村子,平日里去县城不方便的百姓喜欢就近在陈家镇赶集,镇子还是比较热闹的。最重要的是陈家镇的方向同朱怡成计划的方向大致相同,采购到粮食后也便于接收和起运。

    要去购粮当然要打扮一二,董大山挑了几个口音和当地近的,又机灵的人,几人装扮成普通村民,打着村子办喜事的由头出了。

    董大山这些人是义军不假,但他们这些义军本来就是泥腿子出身,扮起来倒也没破绽。商议好时间,董大山几个趁着天色还早悄悄出了青山陀,朝着陈家镇方向而去。

    赶了一夜的路,朱怡成早就乏了,但为了安全他还是亲力亲为布置了一下,尤其是安排好周围的几个岗哨。这些东西当然是从电影电视剧里学来的,虽然他的这些安排在行家眼里不值一提,不过还是能起到点作用,再加上朱怡成自带上这些人后一直以身作则,时间长了下面的人倒也习惯了他的安排,就连朱怡成自己现在睡前不转一圈也觉得心里总是有什么东西没落下一样。

    一圈转完回到原地,李娟儿已经替他准备好了床塌。说是床塌,在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