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军调集兵力南下的消息朱怡成清楚,祝建才和王致清被赶出河南后,清军收复了河南,中原战事就此平定。开春后,清军在北方开始调集兵力,向南进行集结。
不仅如此,锦衣卫还得到情报,清廷刚刚新设了江北提督一职,担任江北提督的是在四川立下大功的岳钟琪。
江北提督衙门设置在淮安,其权直领江北三镇,其意非常明显就是用来对付江南的明军。
对于岳钟琪这人,旁人不知厉害,但朱怡成是最为清楚的,康熙如此重用岳钟琪,更特意设置江北提督一职,看来清军是打算准备南下同明军好好交手了。
“就按你的意思去安排吧。”朱怡成说道。
“臣尊旨!”
“对了,如今崇明之兵现在如何?”朱怡成入神想了一会儿,突然间问道。
朱怡成所问的崇明之兵是不久前大明在兵制改革后新建的一镇,这镇部队拥有大明最新式的火器装备,其火器比例远远超过各地明军,而且其兵源大多都是由各部精锐抽调而成,由兵部和总参谋部直接联合直属。
可以说,这是一支典型的试点部队,同样也是朱怡成的“御林军”。在未来战场上,冷兵器作战将逐渐淘汰,热兵器也会全部取代原来的战争模式,从而彻底改变战争方式。
但在如今,一下子要改变是不可能的,虽然明军已大规模开始使用火器,可由于现在火器的稳定性和局限性,再加上产量的严重不足,现在大明许多军队除了拥有一些炮火外,成编制的大规模火器部队还是少数,这也是南昌之战在大意中兵败的原因之一。
杨勖作为广东提督,他的部下当然也有成建制的火器部队,不过装备并不完善,而且为了确保尽快拿下新建,主力火器部队都被他带了新建那边去,留在南昌的部队除炮队外装备并不多。
但崇明的部队却不一样,可以说从一开始这支部队就是用纯火器模式进行打造的,不仅装备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式大炮和火枪,而且其训练也同其余部队不同。
对于这支部队,朱怡成是花了不少代价,用句不好听话来说,武装和训练这支部队几乎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花费足足是普通部队的几倍开销,对此军中颇有微词,但在朱怡成的强制推行下,这支部队依旧成立了。
眼下,这支拥有一万八千人的精锐部队就驻扎在崇明,接受着严格训练,而且这支部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按照朱怡成的计划,这支部队的满员人数将为二万五千人。
“据说操练的很是不错,只不过。”庄岩迟疑地看了朱怡成一眼。
“吞吞吐吐,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
庄岩尴尬地笑笑道:“只是开销实在是太了,每日的火器操练耗费就是几百银元,如再加上军饷、装备损耗等各类开支,一年下来实是恐怖。对此,各部意见极大,认为与其华而不实,倒不如多练几支战军才实在。”
“呵呵,朕看他们都是眼红了吧。”朱怡成当即笑道,庄岩说的没错,这支部队的开销实在是不小,粗算下来,等正式成军后,一年投入要几百万,甚至可能更多。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投入足以组建十万大军,可偏偏把这些钱全部丢在了这么一支部队上,这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朱怡成依旧力排众议,坚持这支部队的新建,而且还为了确保这支部队的训练和不受干扰,特意挑选了崇明岛设为基地。
“的确如此。”庄岩不好意思地回道,实际上他也不明白朱怡成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作为总参谋长的他承认火器的威力,可他觉得火器在战争中仅仅只是辅助,实际的战场上最终靠的还是刀剑见血,火器除了攻城守城,或者一定条件下的队列战中或许有些用处,但这作用并没大到如此程度。
不过,皇帝既然决定了,作为臣子的也只能执行。以大明如今国力,养这么一支部队还是勉强可以。
“这支部队你需多多上心,替朕好好照顾着,将来必有大用!”朱怡成叮嘱道,至于再多的话他也没说,反正他的计划已经在展开了,算算时间等这支部队完全成型后定然能让世人知道它的厉害。
朱怡成如此交代,庄岩连忙称是,随后朱怡成再同他说了些其他安排后就让他先离开了。
等庄岩走后,朱怡成又让人去军机处把董大山找来,一来是告诉他自己已同意庄岩的提议,让马功成由浙江出兵进入江西,协助杨勖攻击南昌和新建两城。
二来,朱怡成打算让董大山去一趟崇明,替自己视察一下崇明的那支部队。如不是离的远,再加上皇帝出京实在不便的话,以朱怡成的性格甚至想亲自走一趟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爷
张昭几年前还是上虞城的普通兵丁,每日里跟着队正周阿根在上虞城门收收入城钱,空闲时晒晒太阳和兄弟们吹吹牛皮,日子虽然过的清苦,却也逍遥。
上虞被袁奇带兵攻破后,侥幸逃得活命的张昭就此裹入了义军,随后跟着袁奇参加了各场战役,在杭州大战后同王东一起逃脱,转而投入了朱怡成部下直至今日。
这些年,张昭累功也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到了守备一职,这在军中算得上中层军官了,再加上张昭年轻,作战勇猛,人又较为聪明,又属于军中老人,所以在崇明组建新军的时候被兵部挑中,调至新军任职。
对于崇明新军的组建,张昭还是有所耳闻的,不管怎么说他的官职虽不高,可毕竟是军中老人,和几位领兵大将当年都是一个锅里抡勺的,打听一些消息还是没有问题。
据说,这支部队是皇帝朱怡成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军,甚至军中还有御林军之称,能从普通驻防部队调至这任职,对于张昭来讲的确是件好事,只要在这做好了,日后入了皇爷的法眼,说不定飞黄腾达就在眼前。
半年前,当张昭来到崇明岛,正式成为这支新军一员后,张昭这才明白它和其他军队的不同。
相比现在的大明军队,这支军队从组建模式和装备完全不同。首先,这支部队的规模很大,虽然兵制改革后,朱怡成确定了在军中实施总兵制和提督制,按照兵部的计划,未来一镇总兵统协二万至二万五千人,但实际上现在大多明军一镇只在二万人左右,有些少的连二万都不到。
加上随军民夫,勉强可超过二万之数,其中真正的战兵一般只占了十之七八而已。而这支新军整编人数是满员二万五千人,更重要的是这二万五千人全都是战兵,如果再加后勤和随军民夫,其人数恐怕要至三万上下。
当然了,如今崇明新军的全员还未到位,现在整军只在一万八千人左右,但这已经超过了不少各镇之军。
另外,新军的编制也比之前各军的编制更为严密,按照兵部的兵制改革,全军上下实施了实衔和虚衔并重的方式,按兵部方面的解释,就是军衔制。为区别军衔,调任的各将领重新授衔授职,比如张昭,实职为守备,军衔授承信校尉,在军服上以两颗银星为标注,看上去一目了然。
除此而外,全军还以戚家军的结构进行组建,并在其基础上稍作改变。戚家军的军队结构是以伍、队、哨(旗)、司、局、营、部组成,在前后期略有变化,比如说局、营、部这些大编制在初期戚家军是没有的,而是在后来才逐渐设立,所以崇明新军在其基础上保留了最基本的伍、队、哨、营着四个构成,然后在其上又设置了团、师、军三阶,各阶军事主官统一称“长”,同实职类同,但仅限于新军内部。
这种方式,也是朱怡成用来打造新式军队的一个试点。从这七阶来看,几乎相等于近代军队组成结构了。其中伍是最基础机构,顾名思义一般以五人组成,而队就等同于后世的班,哨为连,营团等同后世相等,张昭身为守备,又授承信校尉,是一团之长,其部约四千人左右,三团为一师,二师为一军,再加一个炮团,全军二万五千人。
整支部队的火器比例高得惊人,除去新军中每团中各有一营暂时保留冷兵器外,其余全部由火器组成。普通战兵均持有火枪,而且这些火枪已从最初的火铳逐渐更换了最新研制出来的带有膛线的隧发枪,这种枪在后世也被称为来福枪或者来复枪。
这种火枪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相比现在明军所装备的火铳而言强大许多,可这种枪也有着它的缺点,主要是因为其膛线构造,弹子装填比较麻烦,装填时需用工具进行辅助,所以其射速要低于目前的火铳。
不过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并且对装填和弹子的改造后,实施了定装弹和基础装填步骤,其射速已提高不少,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装填和发射速度差不多能和目前火铳相等。
根据小道消息,大明皇家科学研究所那边已经在想办法研制后装步枪了,如果这种步枪能制造出来,那么困扰新军的火枪装填速度就将彻底解决,但这种武器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来,这就不是张昭能知道的了。
除了火枪外,军中还装备了类似于万人敌的手持火雷,只不过这种东西在实用中效果不怎么样,一开始是用薄铸铁做的外壳,可十回有回不是炸不响要么就是炸了没效果。而后来改成了特殊陶瓷做的外壳,这一下倒是能炸响了,可因为材料不易运输,而且威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军中很少使用,只留了一下作为储备而已。
在火枪之外,变化最大的就是火炮了。大明的冶炼工艺提升之后,新军的火炮完全取代了原来的火炮。
新式的佛朗机炮已成了各连的基础配备,每连都拥有四至五门佛朗机炮作为炮火支援,而在团一级中,除佛朗机炮外,还有十二门野战炮,按照送炮的人解释,这种炮叫六斤炮,因为这种炮有固定炮车,移动方便,炮火威力也不小,所以新军士兵大多把这种炮叫做“小六子”,十二门小六子一字排开,打出来的炮弹足以覆盖好大一片地区,是团一级的主要火力。
在新军直属的炮团中,除了小六子外还有十二斤的大炮,其威力足以攻城,如装上开花弹,这一炮下去更是惊天动地。这种大炮其实已同后世大名鼎鼎的拿破仑12磅大炮等同,而且从设计和构造上来讲也基本相等。
十二斤大炮,在新军中被称为十二爷,由此而来,佛朗机、小六子、十二爷,这三种不同类型、口径的大炮组成了新军整体炮火结构,从而彻底取代了目前明军军中大炮品种繁多,口径混乱的情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