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绝对不会放松搜索的。

    当年李自成是怎么死的?难道这前车之鉴还不能让人明白么?不过王致清要分兵也好,说不定这样一来反而能给自己找到机会,当即祝建才想了想后就答应了这事,双方决定分兵。

    不管王致清那边如何,祝建才率领其部剩余的近万余精兵快速南下,不顾一切地向麻城方向而去,因为他知道现在活命的路仅有一条,那就是尽快经湖北逃入江西,只要进了江西,就算逃出生天了。

    河南一战,清军大胜。祝建才和王致清部被清军尾追进入湖北,随后激战连连,两部义军在湖北分兵,一路向东南而走,另一路朝西南而去。

    往东南的当然是祝建才部,而向西南的却是王致清部。隆科多果断分兵,让一部清军追击王致清,必须要在湖北境内消灭白莲残部,至于他的主力由自己亲自带兵,追击祝建才。

    祝建才打仗不怎么样,不过跑路的本事的确不小。这一路隆科多不仅死死咬着对方,而且还早就在湖北安排了拦截的部队,但祝建才的狗鼻子嗅觉灵敏的很,总是无法把他围住,如果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似的在最后一刻总有办法从他手中溜走。

    而且这时候,拿下九江的明军已向西北进军,前锋逼近湖北境地,导致湖北的清军无法尽全力进行围堵。对于这个情况,隆科多也有些无奈,不过一下子灭不了祝建才也好,反正只要顺着把祝建才直接从湖北赶到江西,在一路上尽量消耗其力量即可。

    接下来,隆科多真正要面对的是在江西的明军,这才是他的真正目标。只要打垮九江明军,稳定江西局面,至于一个已失去根基的祝建才不足为惧,而要平定天下,恢复太平,那么最终还是要战胜南京的朱怡成。

    当战局千变万化之时,在洪湖的高进敏锐感觉到湖北的局势有变。由于消息不通畅,他并不清楚河南战事的进展,也不知道祝建才和王致清已带兵南下湖北,正在离自己几百里地外和清军周旋着。

    不过,拿下岳阳后,一直对江夏虎视眈眈的高进在几次进攻江夏未果的情况下,主动后撤至洪湖一带,以岳阳为后盾整兵练军,以图再战。同时,高进也未放松对江夏一带的监视,尤其是高进手中还有一支水师力量,虽然这支水师和明军的长江水师不能相比,但在湖北一境,高进的水师还是强于清军,从这点来讲是稍稍占了上风。

    这一日,高进突然接到探马来报,说是水师发现江夏的清军正在大规模地调动兵力,起初高进以为是江夏的清军准备南攻己部,可事实上清军的兵力调动并非向南而是向北,这让高进一时间有些疑惑,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一定是江夏以北,靠近河南方向出了什么事,这才使得清军如此规模地调动兵力,联想到河南,高进立即就想到了在河南的祝建才和王致清部,他判断极有可能是这两部已从河南入了湖北,这才迫使江夏的清军如此异动。

 第三百五十二章 技术提升

    高进怎么说也算是王致清的女婿,岳父有难,作为女婿不可能不救。何况,江夏清军兵力调动本就利于高进部发起攻击,高进此人虽平日沉默寡言,但战场嗅觉异常敏锐,而且做事颇有大气。当即,高进立即下令出兵,其部主力沿江而下再击江夏,同时派出一支精锐渡江向北,不仅用来迂回,同时也是做好随时接应王致清的准备。

    续河南之后,湖北风云变幻,各方力量搅在一起,杀成一团。得知消息后的明军正式攻击湖北,在此时也加入了湖北战场,把这潭水搅得更浑。至于在广东的杨勖,同时也挥兵而上,一举攻入江西,其部势如破竹,打得江西清军措手不及。

    这些,朱怡成在南京都从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和前线的战报中得知,清军在河南发起如此规模决战,隆科多又拿出不顾一切都要消灭祝建才和王致清两部的架势,有些让人意外。

    但联想到河南和湖北的情况,还有如今北京城里的变化,隆科多这样做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撤入湖北的义军部损失极大,如今被死死咬住的两部谁都不知道是否能够逃出生天。

    该做的,明军都已做了,现在就看祝建才和王致清的运气了。

    除了战事外,朱怡成对于宁波方面传来的消息更为重视。

    黄履庄自年前抵达宁波,转眼已近三个月了。到达宁波后黄履庄先是巡视了设在宁波的各处工房,等了解情况后就开始着手对这些工房工艺和流程进行整顿。

    虽说,宁波各工房从一开始就是以近代企业的结构建立的,比如说引用标准化、流水作业、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建立规模化制度等等。

    朱怡成从一开始就对宁波工房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此打造一个拥有近代工业化的格局。但毕竟朱怡成对于理工不是太了解,再加上他对于企业结构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宁波工房这些年虽取得了些成效,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却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说句实话,宁波工房现在更像是一个大杂烩,类似一个个初级乡镇作坊联合的性质,不仅技术落后,管理也不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低下。

    对此,朱怡成也发现了这点,所以他已着手适当地准备把宁波工房由皇家单独控制转为三方控制,也就是皇家、朝廷和商家三方联合。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去做,这三方中,商家将逐渐掌控经营,负责工房的运行。而产权将有朝廷负责,直接交工部掌握和监督。至于皇家剥离工房的研究机构单独设立,获得技术方面的掌控。

    这种安排,是朱怡成考虑再三后决定的,当然第一个需要解决的还是技术方面,即将要成立的皇家研究所以后就将掌握这些技术和进行引导,而黄履庄去宁波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

    可以说对于黄履庄,朱怡成是寄予厚望的。而黄履庄也未让朱怡成失望,到达宁波后不久,他相继解决了冶炼、加工、化工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其技术得到了相当的提升。

    根据宁波方面的汇报,如今练钢已初步有了成效,经黄履庄重新设计和制造的钢炉不仅炼出了好钢,而且其产量比原来增加数倍。一直为各方面所困扰的钢产量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至于加工方面,黄履庄根据现有的机械和器具进行完善,搞出了类似近代的初步水力机床,这些机床的运用不仅减轻了人力的负担,也使得加工变得更为简易和标准。使得在日常用具、工业用具、军械等各方面产量猛增。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化工。现在的化工只是最为初级的,但化工的前途却是异常广阔,随着科技的提升,未来化工方面将占据极大地位,但在之前,宁波工房对于化工研究一直处在最简单的方式,其他的不说,仅仅只是硫酸这一个产品,硫酸的应用可以说是化工的基础运用,无论是工业、农业、医学、国防还是其他,作为化工基础产品的硫酸其应用非常之广,地位也极其重要。

    在中国古代,硫酸被称之为绿矾油,最初是由炼丹士无意中发现的,早在唐朝时的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这是一种干馏石胆而获得硫酸的方法。

    如今的硫酸制作工艺大致依旧延续这种方法,但在黄履庄的研究和实验下,居然用几种物质混合再加蒸汽加热的方式同样获得了硫酸,而且在这基础上,黄履庄还设计了一套由铅和陶瓷结合设备,使其提高产量,更获得了浓度更高的硫酸,这对于化工方面是一大突破。

    朱怡成并不知道,黄履庄的这种技术在历史上被称为“铅室法”,原本将在四十年后才会在欧洲出现,而且这种提炼方法在未来近百年中将一直延续,直到更为先进的“接触法”出现后,这才被逐步淘汰。

    铅室法的研制成功,使得硫酸的制造成本下降,产量极大提升,而且其浓度和纯度也不是之前简陋的生产可以相比的。

    有了高浓度的硫酸稳定生产工艺,这将是化工产业起飞的基础。当得知这些消息后,朱怡成是欣喜异常,更为自己能慧眼看中黄履庄而暗暗得意。

    不过,黄履庄在一份报告中提及了一件事,让朱怡成大感兴趣。黄履庄提到,这些研究成果的确定和实施,其中一个英国人给予了他许多帮助,而这个英国人是黄履庄在上海所认识的朋友,这人不仅为黄履庄介绍了不少欧洲最新的科学技术,还是毕业于剑桥大学,是牛顿爵士的学生。另外,在宁波工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这位叫威廉亚当斯的英国人也参与了其中一些项目,并在其中起了很大帮助。

    这件事顿时引起了朱怡成的注意,不仅是因为黄履庄提到此人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更令他惊愕的是还提到了这人居然是牛顿爵士的学生。对于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曾被苹果砸了脑袋的牛顿,朱怡成如何不如雷贯耳?如果说在中国,谁更了解这位伟人的话,恐怕非朱怡成莫属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进步

    “黄,您说大明的皇帝陛下会接见我么?”在由宁波直达南京的海船上,威廉亚当斯三分兴奋,七分忐忑地问道。

    和黄履庄在一起已有三月,威廉的一口官话说的非常好了,如果不是有些音节还带着略微一丝口音的话,闭着眼睛听几乎和在京的普通明人没什么两样。而且在这三月中,双方也结下了深厚友谊,之间的称呼变得亲切许多。

    比如说,威廉直接称黄履庄为黄,至于黄履庄也不叫他威廉先生了,黄履庄的语言天赋也不错,很快就学会了英文和拉丁文,至于法文也能基本看懂。明白之前称呼的错误,黄履庄也已西方人的方式称呼对方威廉。

    “放心吧,皇爷这次传旨让我进京,还特意让你同行,必然会召见你。”黄履庄信心十足地回道。

    虽说,在宁波工房的工作还有许多未有完成,但大体方面已进行的差不多了。何况,根据朱怡成的计划,宁波工房的技术部门即将剥离并入马上成立的皇家研究所,而在黄履庄离开的这些日子里,位于南京西郊的皇家研究所已经建成,初步人员也已到位,他这个皇家研究所的关键人物在这时候必须要主持研究所的正式成立。

    此外,就是威廉前来远东的事了。这些日子,威廉给予黄履庄的帮助是极大的,在威廉的帮助下,黄履庄如饥渴的海绵一般吸收着欧洲的那些先进知识,使其在理论短板上得到了极大完善,同时也大大开拓了他在科学的眼界。

    也正是威廉的作用,使得宁波的工作开展顺利。另外,威廉还协助黄履庄在宁波进行了系列的工艺完善和机械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说,黄履庄现在欠下了威廉极大的人情,更对其深怀感激。这也是黄履庄特意在给朱怡成的报告中提到威廉的主要原因,他想用这种方式帮助自己这个西方好友,使他能够完成肩负的任务。

    而这次朱怡成下旨令黄履庄回京,并特意交代他把威廉一起带入京城时,黄履庄心中就明白威廉所托他的事基本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面对威廉的询问,黄履庄很有自信。

    对于如何觐见朱怡成,需要有那些礼仪之类的,黄履庄在路上大致也同威廉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