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康熙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这些年来,康熙不断往下五旗中掺沙子,更把郑亲王改成简亲王,礼亲王改为康亲王,肃亲王改为显亲王,就连安节郡王都曾从亲王降级为贝勒,随后在几年前才重授为郡王。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消弱这些在八旗中的影响力,同时把自己的几个皇子入八旗各自担任统领等职,以控制下五旗中的一部分力量,从而把权利归于中枢。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所有布局完成,那么大清皇帝的皇权就再也无人能抗衡,八旗也从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角色。但谁想到,如今多事之秋,在四年前江南闹了反贼,而这四年中这些反贼朝廷非但没有尽快平定,反而使得其越坐越大,直到如今更占据了半壁江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尤其是大明在南京死灰复燃,这更直接动摇了大清对于天下的统治。假如康熙能够轻易平定乱局,收复江南的话,以他的威望和地位,这些跳梁小丑是绝对不敢冒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同,不要说江南了,就连河南一地这仗也打了足足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没了江南财富和漕运支持,大清的力量已不断消弱,就像是一个在搏斗中受伤的巨人一般,不断流着血,从而变得越来越虚弱。
除此之外,康熙还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开始不断重用满臣,一直以来,康熙执政的口号都是满汉一家,而在他执政的五十年中也做到了这点。朝中除了满臣外,汉臣的比例并不少,就连上书房中汉臣也有好几位,至于六部和地方上汉臣的比例就更高了。
对于汉臣的重用,巩固了大清对天下的控制,也使得汉人归心于大清,同样也平衡了朝廷中满汉分歧,更使康熙能利用汉臣来对抗满清贵族对于朝廷的影响力。
但自南方大变后,康熙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或者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汉人,之前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出于自己统治的目的而已。所以,大量提拔满臣,或者给予满清贵族更大的权利,这是康熙这两年所做的。可恰恰因为他这样的所为,也导致了满期贵族在朝堂上的权利日盛。
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如今康熙就尝到了这个后果。这些满清贵族为了一己私利,对于皇权已没了敬畏,试图想从康熙手中夺回他们本来的特权,从而才导致今天的事发生。
默然不语的康熙看着这些看似忠心耿耿,却别有用心的奴才们,久久未能开口,而在这时,上书房大臣马齐先站了出来,严厉训斥庄亲王博果铎等人的举动,这使康熙在愤怒之余稍稍松了口气。
“马相此言为何?”庄亲王博果铎故作不解道:“皇上自废太子后,曾向朝中提议推举太子,当时马相不也支持尽早再立储君的么?如何今日反而持反对意见?难道马相觉得国家无储是件好事?”
马齐和康熙一样也看出了这些人的目的,作为朝中大臣他当然愿意尽快立储,毕竟如庄亲王博果铎所说那样,他本就是同意立储的,而且为了这事还被康熙夺去职务在家闭门思过了好些日子。
但是,马齐的出发点和庄亲王博果铎等人不同,他是作为朝中大臣为国考虑,而不是像他们现在打着另外的算盘。当即马齐就反驳道:“庄王爷,何时立太子,如何立,立谁,这当然由皇上决断,作为臣子,庄王爷如此所为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安节郡王华圯年纪最轻,作为郡王他在朝中并不实职,仅仅只有一个御前大臣的差事。而且,他在几个中混的是最不如意的,一向不为康熙所喜,如历史不变,等雍正上台,他这个郡王就做到头了,到时候不仅被夺了爵,就连其嗣都被皇家另行指定,从而彻底失去了家族的荣耀。
此时此刻,安节郡王华圯当即就反驳道:“皇家无私事,储君乃是国事!皇上一直未定于储,从而导致朝内外人心浮动,而今江南半壁伦陷,国家正是飘摇之时,尽快立储正是要事,更是大事!本王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安节郡王所言正是,本王也是如此觉得,皇上这些日子操劳过度,而储君之为空缺,实是不妥,所以本王也建议尽快立储。”安节郡王华圯话音刚落,康亲王崇安连忙接上,而其余几人也同时表示立储刻不容缓。
不等马齐再次反驳,这时候资格最老的简亲王雅尔江阿站了出来,开口道:“皇上,奴才觉得诸位王公所言并不无道理,国之有储,民心思定。国无储君,人心不安啊!如今南边反贼势大,我大清更得早做打算,奴才恳请皇上以国家为重,尽快立储才是!”
说到这,他顿了顿,随后又道:“如皇上一时未能有合适人选,奴才倒有一个想法,所谓常言道,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不如皇上让诸位王公大臣一起议一议此事,也好让奴才等为我大清和皇上解忧……。”
第三百四十五章 储君之位
简亲王雅尔江阿的话音刚落,殿中众人脸色大变,一些先前还未回过味的大臣顿时感觉到了其严重性,整个大殿四处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
康熙的脸色极为难看,这时候马齐、张廷玉等人急忙要开口阻止简亲王雅尔江阿的话,但康熙却摆了摆手,他准备让简亲王雅尔江阿把话说完,他倒要看看这些狗奴才有多大的胆量。
不过,简亲王雅尔江阿也不是傻瓜,他的话仅仅只是点到为止,说完那句话后,他犹如没事人一般,望着康熙,嘴角还挂着一丝不经意的微笑。
“尔等无礼!”
就在此时,张廷玉再也憋不住了,一向少年老成的当即就喝斥,但话刚出口,坐在上首的康熙就开了口,只听得他幽幽道:“张衡臣,退下……。”
“臣……。”张廷玉一愣,但在康熙凌厉的目光下,无奈只能退下。
康熙很清楚,今日众人发难肯定是早就商量好的,在这种时候拿马齐、张廷玉等人和这些王公对抗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把这事闹的更加复杂。作为皇帝,康熙自少年登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哪里会被这给吓倒?
再说了,康熙心里清楚的很,这时候绝对不能和这些奴才分辨和牵扯,这时候辩论的越多越是会把事闹的更加复杂,从而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康熙转念间就做了决定。
“诸位王爷所言甚是,尤其是简亲王说的好啊,国之有储,民心思定。国无储君,人心不安。这储君之位空缺已久,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朕觉得此事是应该及早解决,立储以定天下人之心了,这样吧……诸卿就议一议此事,看看那位阿哥可为太子。”
康熙避重就轻,直接把立储之事拿了出来先封住对方之口再说。听得康熙并没有暴怒,反而直接把立储之事拿了出来让大家讨论,发难的几位王公虽有不甘,却也达到了初步目的。
“皇上明见,奴才以为此事的确要紧,还请皇上圣决!”
康熙这番话说完,马齐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康熙是两者取其轻,先用立储一事封住众人之口,再想其他办法,当即马齐马上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这还用议么,依我看,当然是八阿哥为太子!”马齐的话还没说完,安节郡王华圯就跳了出来,大声道:“向宽厚仁德,颇有名君之风,在众阿哥中能力更出类拔萃,当得为太子。对了,之前马相也曾推举过八阿哥,如今想来也是同意选八阿哥为太子的吧。”
马齐听得嘴角抽搐,脸色难看。他这话回也好不回也不好,安节郡王华圯说的并没错,当初他的确在推举太子人选中选了八阿哥,但马齐这么做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事,在他看来,八阿哥的确是最好的储君人选,可也因为这事得罪了康熙,过不多久就被康熙夺了官职,在家反省好几月这才逃过一难。
自这件事后,马齐就彻底明白了,康熙根本就没立太子的心思,至少康熙对于八阿哥当太子是持反对意见的。作为一个皇帝,当皇子的声势大到已影响皇帝的皇权时,那个皇帝不会心惊胆战的?八阿哥什么都好,恰恰在这点上犯了康熙的忌讳,也就是说,八阿哥的影响力越大,他当太子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也是康熙迟迟不肯立储的原因。
但现在不同,众王公直接把这事拿出来说,而且隐隐约约还有复八王议政之制的企图。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将了康熙的军,如果康熙同意策立太子,那太子的人选算来算去也只有八阿哥了,其他皇子无论是能力或者在朝内外的影响力都比不上八阿哥。
一旦八阿哥上位,以登太子之尊,康熙就将面临一个强劲的对手。虽然皇子和太子仅有一字之差,可要知道太子是储君,太子同样代表着皇权,尤其是拥有极大朝廷拥戴力量的太子,在某些程度上来讲,已有和皇帝抗衡的权利了。
八阿哥当了太子,今日这些王公就是他所掌握的力量和后盾,不仅有拥戴之功,更能防备康熙事后的清算。
假如康熙一意不让八阿哥当太子,那么也没关系,这些王公大可把刚才的话再搬出来,好好召集大家一起议一议,至于怎么议,议到什么程度,这谁都无法保证,弄不好这八王议政就会从此死灰复燃。
果然不出所料,当安节郡王华圯说出太子人选后,满朝中均是一片赞同之声,就连之前对于这些王公不满的朝臣也有不少人同意八阿哥当太子的。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虽然心中已有准备,但依旧心中恼怒异常,看着下面这一张张熟悉的脸,听着他们口中所自称的奴才和臣,康熙觉得这些人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康熙真想直接起身拂袖而去,任凭这些奴才们自己去演这场戏。但是他又知道,现在绝对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一旦他这么做了,不仅作为皇帝的威严扫地,更会受人于柄,把这事闹得更不可开交。
如果是太平年间,康熙丝毫不担心,但现在不同。尤其是对方发难时间挑的太准了,恰恰就在康熙调走丰台大营一部精锐后不久,如今京城不仅包括九门提督,就连丰台大营的驻兵大多为佟国维的旧部,而佟国维和八阿哥之间的关系是众人皆知的,一旦逼得对方狗急跳墙,康熙想想就心有余悸,他根本就不敢冒这个风险。
想到这,康熙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征求众王公意见后,康熙很是“高兴”八阿哥能得众人如此推举,当即表示八阿哥是极好的储君人选。
“皇上英明!皇上万岁!万万岁!”
趁热打铁,众人连忙七嘴八舌地要把这事给确定下来,康熙当然也顺从众议,当着满朝众臣同意了策封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并让马齐起草了诏书,等诏书写好用了印后,众人顿时山呼万岁,一副君臣相合的场面。
终于下朝了,回到后宫的康熙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直接把书房里的案几都一脚踢翻了,更抽出挂在墙上的龙泉宝剑,冲着案几一顿猛砍,最后拄剑喘着粗气依旧是愤怒不已。
“狗奴才!一群狗奴才!”
康熙从来没有发过如此大的火,也许在少年时,当年鳌拜权顷朝野那时候才有的感受在如今又冒了出来。今日之事,令康熙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同时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