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第二次科举,朱怡成尤其重视,从开考当日起就密切关注着考场动静,至于考场那边,也有朱怡成派去的人盯守着,一方面是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随时把考场的动态传到朱怡成这里。

    考场百态,几千士子,当然有发挥好发挥差的,无论是在考场内还是考完后离开,各种各样的状态都有可能发生。

    有的,在考场内由于紧张而晕倒,有的因为答不出题而颠狂至于考完后,各士子的反应就更多了,有的痛哭,有的捶胸顿脚,还有的像疯子一般狂笑,当然更多是忐忑不安,不知自己究竟是否能中,也只有少数考的不错的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考完之后,士子离开,但各考官暂时还不能走,为避免舞弊依旧是封院的,各考官要完成阅卷评分后一系列的工作才算真正结束。

    这一日,朱怡成处理完公务,询问了一下阅卷的情况,当得知今天是最后一日阅卷,再过几个时辰就得完成后,一时兴起决定去那边看看。

    当朱怡成来到考院的时候,虽已天黑,但考院中依旧灯通明,主考官邬思道正在主考房内,而其余考官也各司其职正在忙忙碌碌。

    第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廖焕之,邬思道只是进行协助并未实际挂名,但这一次开考科举,廖焕之以他已担任过主考官为由推辞了这个差事,所以朱怡成就让邬思道出任主考。

    听闻朱怡成来到,邬思道连忙站起,取过放在一旁的拐杖准备出门迎接,但刚刚走到门口,朱怡成就到了。

    “臣未能及时出迎,还请皇爷恕罪。”

    “邬先生说哪里的话,先生腿脚不便,这些日子本就辛苦先生了,朕今日也是临时兴起过来看看。”

    朱怡成和邬思道之间既是君臣也是师友,平日里本就没太多规矩,邬思道当即笑着连道不敢,随后请朱怡成进了屋。

    走进屋子,一眼就看见摆在大书桌上的考卷和一份名录,其中名录还未完成,这要等全部成绩出来后再由邬思道审核后逐一排定,然后再报朱怡成以确定最终名次。

    “此次四科开考,除武科外,进士、明法、明算三科情况如何?”武科的考试不一样,而且武科的名次决定比较直观和简单,所以眼下由董大山主持的武科已经全部完成,眼下只剩邬思道负责的这三科。

    向朱怡成拱了拱手,邬思道说道:“今年科举其人数比当年要多一倍,而且各士子也比当年要强不少,臣在此先恭喜皇爷了。”

    朱怡成笑着摆摆手,的确这次科举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有历史性,但是却体现了如今大明的国势,不仅士子多,士子的素质高,更重要的是还吸引了一些清廷控制区的士子前来应试,这足以证明大明的正统。

    各自坐下,朱怡成询问了下关于各科士子的情况,邬思道先挑了进士科说,进士科考的好的士子不少,其中有才华的也有好几个,目前其中四人是最出挑的,邬思道刚才正在审阅这四人的考卷,以确定他们的排位。

    “皇爷要否看看他们的试卷,给臣一些建议?”

    朱怡成摇头道:“这就不必了,你是主考官,朕不便插手这些,等名单确定后朕在看吧。”

    实际上,朱怡成根本就不想去看进士科的考卷,要知道他的八股文水平糟糕的很,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知识的人,算上几道数学题,讲解牛顿三大定律,再写几个化学方程式还马马虎虎,写篇古文什么的可难为他的。

 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树开花(求票)

    “明法和明算呢?这两科如何?”其实朱怡成最为关心的是明法和明算科,因为相比进士科,这两科是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可惜的是民间对于这两科的重视性不足,参与的人也不多。

    “明法勉强算可以吧……。”邬思道如此说道,听到这话朱怡成暗叹了一声,邬思道这么说那么就真是勉强了,之前心中的期盼顿时落了个空,朱怡成有些失落。

    “不过……这次明算倒是出了个人才!”

    紧接着,邬思道笑呵呵地又说了这话,顿时让朱怡成一喜,急忙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法和明算两科取士,相对进士科要差许多,甚至连武科都比不上,如果不是朱怡成坚持的话,朝中许多人觉得直接取消这两科更好些。

    就连朱怡成本人,实际上对于期望也不是太高,他只是想在科考的范围内尽量挑选些有专业性的人才,哪怕是略懂略通都是好的,至少这些人在某些岗位上能够发挥的作用远比只知读圣贤书的强许多。

    但谁想到,这次明算科居然给了朱怡成一个意外惊喜,当邬思道告诉他其中有一个士子在明算中考了优等的时候,朱怡成大感惊讶。

    “卷子给朕看一下。”朱怡成急忙道,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会要调阅此卷,邬思道把提前摆在一旁的一份卷子拿了出来,接过考卷,就着灯光朱怡成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同进士科不同,明算一科的题目是朱怡成亲自拟定的,其中有些题更是他绞尽脑汁琢磨出来的,说起来已属于后世高中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找个后世的高中生来做问题不大,但在这个时代,一切以圣人言为尊的世界,这些题目的难度极大,朱怡成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考到优秀,只期望有一二个乙等就算不错了。

    但没想到,摆在他面前的这份卷子不仅把所有的题目全部解开始,而且在解题中还明显运用了近代数学方程式,再加上一些物理方面的题中,对于朱怡成故意设下的题目陷阱也明显判断了出来,选择了最为便利和合适的破题方法。

    越看,心中越惊,也越是欢喜,全部答题中,除了有二题在解题的思路稍有偏差外,但最后依旧还是解出了正确答案,这样的人才实在让人惊喜不已。

    “好!好!好!”

    朱怡成连赞三声,高兴地问道:“此人是谁?何地人士?”

    作为主考官,邬思道在登记排名时有权利查阅启封应试士子的名字,这份卷子已被他评为一甲,考生的名字也落在了榜中。

    “此人姓黄名履庄,扬州人士,今年五十有三……。”

    “五十三了?”朱怡成一愣,他没想到这个叫黄履庄的士子居然有这么大的年纪,在这时代,七十就是古来稀,普通人活到六十以上就算是长寿了,如果在贫寒之家,许多人的平均寿命才不到五十,像黄履庄这种岁数的人早就做了爷爷辈了。

    “你说他是扬州人士?这么说是从苏北赶来考试的?”略有些对黄履庄的年龄可惜,可马上朱怡成又想起了件事,那就是这人的籍贯,眼下扬州还不属于大明的地盘,

    邬思道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不仅是此人,进士科中也有一人,不过此人是从湖南来的,考的也不错。”

    “不容易……。”朱怡成叹了一声,这样的人才居然在清廷埋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转念一想如不是因为清廷不重视科学,导致此人特意跑到南京来参加科举,自己又如何能得到人才呢。

    见朱怡成对此人大感兴趣,邬思道又特意说了几句黄履庄的情况,邬思道早年游幕各地,对于黄履庄此人也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在二十多年前,黄履庄在扬州名气不小,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十几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三十出头中举人,但后来一直科举未中,从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

    但黄履庄最大的名气不是科考,也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不务正业”,作为一个读书人,黄履庄从小就对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着迷,曾经还以墨家学子自称,常好做些小物自娱,所以被乡人所笑……。

    听着邬思道介绍此人,朱怡成对黄履庄的兴趣是越来越大,当他得知黄履庄还有不少发明的时候,更是起了想见一见他的念头。不过,如今科考还未全部结束,现在并不是见黄履庄好时候,朱怡成只能暂时打消念头,耐心等待之后的殿试。

    大明科举除增加三科同考外,其他的流程并无大变,在会试后同样有殿试。过两日后,考院把通过会试的士子名单报至朱怡成,接下来就是会试发榜和殿试了,当发榜后,城中应考士子蜂拥而至,以期自己金榜题名,其中有不中失落的,也有考中欣喜若狂,而曾逸书和黄履庄却幸运的上了榜,更令他们兴奋的是,两人在榜上的名次都是甲等。

    发榜之后,曾逸书和黄履庄当日都醉了,两位好友都没想到令自己蹉跎许久的科考居然就这么成了,兴奋之余,又为这么多年月的失意而痛哭不止,在抹去眼泪的同时,又忍不住大笑和高兴。

    殿试,进士科先举行,随后才是明法和明算科。相比曾逸书,黄履庄参加殿试的时间要晚一日,这一日黄履庄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青色,但已洗的有些发白的长衫,早早来到了皇宫外等候,当时间到了,跟随迎接官员的步入宫门,脚踏着蕴有历史的青砖,看着四周那巍峨肃穆的宫殿时,一向沉稳的黄履庄此时此刻忍不住因为激动而抑制不住的身躯微微颤抖。

    进了正殿,远远就看见宝座上的大明皇帝,在官员的口令中黄履庄和其余殿试士子一起向朱怡成行跪拜大礼,礼成后,各人被引到一旁,那边早就摆着几案,各自按着位置坐下后,小黄门取来已准备好的考卷分发,当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殿试开始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入宫

    朱怡成坐在上方,目光向士子那边望去,很快就停留在了黄履庄身上。

    黄履庄拿到试卷后并未马上应答,而是仔细看着题目思索,黄履庄身材不高,人有些偏瘦,穿着一身略有发白的青衫,看上去倒是比较利索。其容貌普普通通,但一双眼却很是有神,只见他沉咛片刻后提笔开始应答,下笔后的黄履庄丝毫不作停息,一会儿工夫就写完了,随后再细细审阅一番搁下笔,稍等片刻让墨干后,把面前的试卷合上,再示意巡考的考官已完成答题。

    等时间到后,殿试即完成,众士子再一次向朱怡成行礼后依次出殿,就此全部程序结束。接下来就是朱怡成作为主考的阅卷了,一般来说没什么意外情况的话,参加殿试者都是取中的士子,差别只不过是各自的排名罢了。

    当然,在皇帝不在意的情况下,殿试就是一个走过场,排名基本按照之前的名次来进行。不过假如皇帝有另外看得中的人的话,这个排名也会相应改变,而至于这个看得中的,一般来说有几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殿试发挥好的,写了一篇让皇帝大为满意的文章,排名自然会高一些,还有的就是以貌取人,科举中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常常有人因为在会试中取了头名,但因为殿试时样貌不好从一甲跌到二甲的,而有的人文章马马虎虎,但因为生了一副好皮囊,从而得以拔了头筹。

    朱怡成当然不是这种无聊皇帝,大明取士他注重的是能力,至于样貌,又不是选妃,这样貌难道还能当得了饭吃?以貌取人,大为不公也!

    不过,对于黄履庄的答题朱怡成还是比较上心的,仔细看过后觉得非常满意,再加上本就是一甲,当即就圈定了黄履庄为头名,至于其他人,一一阅览和对比之下,除个别发挥失常者外,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