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粉丝汤?”伙计听了顿时一愣,这时候朱怡成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这玩意按历史要百年后才有,现在哪里来这东西,不过他顿时笑着改口道:“我说的是鸭血汤。”

    “哦,这个有,这个有!”伙计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这鸭血汤像他们这样的鸭铺一般都卖,最早的时候叫鹅血汤,后来改为鸭血,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不过做的好了倒也好吃,南京城里有不少人好这一口,没想到这位公子也喜欢。

    应了一声,伙计连忙下去准备了,等伙计走后,张冉忍不住悄声道:“皇爷,您要是喜欢这些吃食微臣替皇爷安排就行,何必在这用膳,这里鱼龙混杂,而且还失了您的身份呀。”

    朱怡成摇摇头,顺手中桌上的筷桶里抽出一双筷子,点点四周道:“朕本就是寻常人家出生,这里都是朕的子民,何来鱼龙混杂,又何来失了身份?先不说为君者与民同乐理所当然,何况了解民情也是为君的本分,另外吃这东西还是在这里的好,在其他地方就没这个味了,来来来,恐怕你平日也未来这吃过吧?今天说了一天事正好有些饿了,朕请客。”

    张冉无可奈何,见朱怡成这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只能暗暗示意侍卫小心保护,各护卫以朱怡成这桌为中心隐隐约约把他保护起来,但马上被朱怡成给察觉,店铺本来就小,这么多人围着不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人家自己身份不同一般么?当即朱怡成让其他侍卫退出,只留下三人和张冉再加自己一张桌,其余人不得靠近。

    店家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切好的鸭子和小菜就上来了,还有朱怡成特意要的鸭血汤。先用筷子夹了块鸭子放进嘴中,略微一嚼,满口生香。再用调羹喝一口汤,鲜美的滋味充满了口腔,令朱怡成顿时叫好。

    看来,这吃鸭子还是得在这种店才有味道啊!边吃着,朱怡成心中边感慨,此时伙计来到跟前见朱怡成吃得香,忍不住自夸起来。

    从伙计的口中得知,这家鸭店虽说看着不起眼,但实际上已传了十几代了,早在洪武年间就有了这家老铺子,后来一代代传下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至今日,而且这伙计就是如今店铺老板的儿子。

    “想当年,魏国公府还在的时候,一到逢年过节就要在我家订鸭子来办宴席,就算现在,这南京城中爱吃我家鸭子的人也不少。不瞒公子,您今天算是来的巧,也算来得早,如果再晚些时间过来,这些鸭子可就卖完了。”伙计洋洋得意地说道。

    “我说曹小二,这魏国公在你家吃鸭子的事是什么时候的事?别说你了,你老子都没生出来呢,你倒还记得?几年前怎么就不听你吹呢?别怕是瞎说的吧?”这时候,边上一桌有人笑着说道,听到这话曹小二顿时就急眼了。

    “这怎么能是瞎说的呢?你去城里面打听打听,我老曹家的鸭铺是不是洪武年就传来的,这魏国公府有没有订我家鸭子,这可都是实实在在事!要不,我家这鸭铺能有这么好的生意?这祖传的手艺,这可做不了半点假。”

    边上另外一人倒是知道些,当即讲道:“这话倒不假,曹家鸭铺传了十几代了,当年达官贵人光顾的可不少,这魏国公守备南京,与国同休,当年在这订鸭子也不希奇。”

    “瞧瞧!你们瞧瞧,这不就是嘛,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听到这,曹小二理直气壮地说道,众人顿时一片大笑。

    既然说到了魏国公,当即就有人提起了魏国公徐家一脉,不过可惜的很,这终明一朝的顶级贵勋最终晚节不保,当清军打来后先是献城投降,后又被满清抛弃最后又穷困而死的凄凉结局。说到此,众人不免得唏嘘一番,转而又说起了如今大明。

    如今,大明虽只占有三省一府之地,但其蒸蒸日上有目共睹,而且随着福建的拿下,南京城中百姓对于大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同于以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百姓平日里评论起清廷不像以前那么小心谨慎,藏着掖着了。

    “听说四川那边前些时候出了大事?”

    “对!这个我也听说了,说是白莲教在川中起事,闹得连四川巡抚都丢了脑袋。”

    “该!依我说,这满清上下没一个好种,当年八旗在南京城横行霸道不知祸害了多少人,这些王八蛋死一个算一个全是活该!等全部死绝了,这天下就是我大明的了。”

    “别胡扯了,满清这些王八蛋被你骂几句就能死绝?简直是笑话。不过话说回来,这四川闹这么大,整个四川都被白莲教给占了,依我看呀,这满清的好日子的确不长了。如今福建已经拿下,接下来两广估计也差不离,中原、四川又闹起来,北边的满靼子的好日子不长了,等我大明百万雄师北上,重现洪武之威为时不远也。”

    众人七嘴八舌,越说越是来劲,不过也有人有些顾虑。虽然大明如今百战百胜,地盘越来越大,但是接下来还有许多仗要打,这一打仗不仅要死人还得耗费大量银两和粮草,虽说现在永业天子待百姓不错,可谁又能说得准,到时候加粮加饷的,老百姓的负担必然加重。

    “这个应该不会吧?”一个商人打扮的人摇头道:“永业天子可不同寻常人,如今大明实施的可是四民并立之策,对于海贸尤其看重。你们在南京或许不知,在宁波那边这海贸来往每日的利益可如同金山银海一般,而且上海那边的发展简直日新月异,有海外大量金银的支持,我们大明哪里会有赋税之忧?”

    “这不然!”一个书生打扮的人顿时反驳道:“以农为本,古就有圣人言之,此乃正道。这天下财富均由定数,商人买卖只是高卖低买,又不从事生产,怎能是正途?更何况,海贸之利毕竟是无萍之草,一旦天下财富枯竭,这边又失了根本,难道最终苦的不是百姓?依我看,永业天子还是应该重视农桑,这才是王道之基啊!”

 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鉴

    这书生的话引来不少人赞同,不过也有人对于书生所言不敢苟同,反而更对那商人的话表示支持,这一来,众人忍不住就争论起来,一时间你来我往各抒己见,听着他们的争论,朱怡成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听着,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公子,尝尝小店自酿的米酒,这酒解腻是极好的,请公子放心,这酒温和的很,绝不会醉。”也许是曹小二见朱怡成并没叫酒,而且又有些来头,特意从后面拿了壶米酒过来招待。

    因为有事,朱怡成的确没要酒,不过鸭子吃过了口中的确有些油腻,当即倒了一盏浅浅喝了口。

    的确,这米酒没什么度数,喝在嘴里酸酸甜甜的,还有一股子桂花的香味。虽比不上那些佳酿,但在这时候喝这种酒却是极好的。赞了一句,见曹小二笑呵呵地看着那些争论不休的人,朱怡成笑问道:“你们店每日都这么热闹?”

    “那倒不是,不过相比起以前来,我们曹家这店的买卖可比几年前好多了。”曹小二笑着答道。

    “这是为什么?就算当年满清在的时候,南京同样繁花似锦,以你们曹家的手艺这买卖也应该不错呀。”

    曹小二顿时摇头道:“公子你有所不知呀,虽然说民以食为天,我老曹家的祖宗就是因为觉得这人总要吃饭,再加上有这手艺,这才在南京开了这鸭铺至今,但这做买卖可不是手艺好坏就能做下去的。满清入关这些就不讲了,那时候全天下乱成一团,做什么买卖都不容易,人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可自满清占了这南京城后,这太平日子就没过过几日。虽然这康麻子虽说也算不坏,可毕竟他不是我们汉人,清廷占江南的时候对于江南的赋税可重的很,再加上八旗又驻南京,上上下下全是大爷,做买卖一个不小心亏了本是小事,弄不好受什么牵连还得丢了脑袋。”

    说到这,曹小二忍不住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店铺道:“公子您瞧见那边了没?那个店铺原本是茅家的老店,老茅家嘉靖年间就在那边开店了,可在四十年前这老茅家不知怎么地就沾上了大官司,一家老小全丢了性命,那时候我爹亲眼瞧着老茅家全家老小被抓走,最后人没了,铺子也改了姓,这个惨呀……。”

    听到这,朱怡成忍不住追问起了究竟,原来曹小二所提到的老茅家是受《明史》案牵连的茅元铭堂兄一家,这茅元铭是湖州人,在南京的茅家是茅元铭的近支兄弟,因为茅元铭被牵连至此案中,整个茅家上下全倒了血霉,老老少少几乎死得一干二净。

    清朝的文字狱异常可怕,《明史》是最为轰动的一件案子,这案牵连了上千人,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而且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简直骇人听闻。

    除了《明史》案,还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句诗所带来的惨剧,导致此诗成了中国史上最为有名的“断头诗”。之后还有徐乾学之子徐骏的一个错字,导致人头落地,要知道徐乾学可不是普通人,他是清廷堂堂刑部尚书,就连他的儿子都因为写错一字丢了性命,至于其他人可想而知。

    自清一朝,文字狱前后二百多起,也是因为文字狱导致自清后的文人丢了根骨,再也挺不起脊梁来,就如鲁讯先生说的那样,奴才做多了,这膝盖已经直不起来了。如此,可见一斑。

    “说起赋税,这我倒知道一些。”朱怡成感慨了几句,转而说道:“清廷对江南重税是为了平衡其他省份,再也有满清入关后江南一地抵抗尤为激烈,满清对于江南一向有所提防的原因。不过,如今我大明治下,这税也不轻呀,难道这老百姓就不反感?”

    “这可不一样!”本来,朱怡成是打算用这话套一套曹小二,谁想曹小二顿时摇头就反驳道:“公子有所不知,这赋税和赋税之间也有所不同,先不说清廷的赋税之重,如仅仅只是如此也就算了,可其他乱七八糟的玩意多了去了,除了正项赋税,还有城门税、商捐、季捐等等,另外这城中打秋风的比比皆是,别说那些谁都不敢惹的八旗老爷了,各衙门的官人那一个人我们小老百姓惹得起的?还有街头的混混、江湖人等等,这一来二去,你说买卖怎么做?”

    “现在呢?”朱怡成好奇地追问道。

    “现在可不同了。”曹小二眉飞色舞道:“永业天子当然也征税,可这税征的是明明白白,全都在帐面上摆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先不说赋税比例比满清低了些,更要紧的是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如今官府也严的很,城中里里外外到处都是锦衣卫的老爷探子,无数双眼睛全死死盯着呢,哪个当官的敢伸手,直接就报到永业天子那边去了。公子或许不知,前些时候就有个六品官因为贪了三百两银子直接就被抓进了天牢,您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能不好过?”

    “看来,这锦衣卫也做好事?不是到处一直在传锦衣卫监察百管横行无忌么?如此凶神恶煞,你们倒不怕啊?”朱怡成有意无意地向张冉看了一眼,随后又笑问。

    “这有什么可怕的?”曹小二直爽道:“我们老百姓规规矩矩做人,要怕也是那些贪官污吏。凶神恶煞,这门神不凶神恶煞能震得住妖魔鬼怪?依我看,这永业天子就应该这样,想当年我大明洪武时期也不是如此?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