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之法尤在,剥皮揎草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怡成最后这几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听得廖焕之心惊肉跳。别看朱怡成年轻,但廖焕之很清楚这位爷果断异常,是说到做到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从当初被袁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摇身一变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创出了如此基业。

    廖焕之连忙称是,并打定主意回去后就找下面人好好交代一番,要不然到时候真因为一些阿堵物丢了脑袋,甚至被拉出去剥皮揎草就太不划算了。何况朱怡成并不像朱元璋那么对官员如此抠门,不仅涨了官员俸禄还设置了养廉银,普通知县一年俸禄再加养廉银足有一千多两,相比之前的每年仅仅三十六两俸禄来讲,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体体面面的过日子了,至于像廖焕之这样级别的就更高了,其他的不说仅是养廉银每年就高达近二万两之多,这笔钱以当前的购买力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巨款。

    而且,拿下南京后,朱怡成还宣布采取了火耗归公的政策,这和清廷那边已把火耗加到八分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宁波那边在试制铸币机,一旦等机器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明军所控制区域一律将使用新铸造的银元和铜子,以替代如今不方面携带和计算的碎银。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廖焕之相信朱怡成的统治将越来越稳,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只想着保全性命的小小知县,在廖焕之心中,他已想了自己身后未来是否能青史留名了。

    科举完成,代表着大明已成江南正统,明军的高级官员也已有劝进的言论,朱怡成虽然现在是以监国摄政,但毕竟还未正式登上皇位。之前由于南京未下,根基不稳,以监国身份进行过渡是正常的,但现在不仅拿下了南京城,更开了科举,大明重兴之气象已蒸蒸日上,那么劝进为帝的说法自然而然地就占了上风。

    今天廖焕之前来一是向朱怡成汇报关于科举之事,二也是要再一次进行劝进,劝朱怡成早登大位已安天下之心。对此,其实朱怡成也有过心理准备,眼下从局势来看的确是再进一步的机会。

    “此事尔等先拿个章程出来,等孤看后再定吧。”这一次,朱怡成没有反对,而是说了这样的话,当听到这话后廖焕之顿时大喜,连忙起身拜倒山呼万岁。

    “萧永藻和查慎行现在如何?可又来寻廖先生?”

    “回陛下,萧永藻和查慎行这些日子依旧在想办法打点为臣,不过为臣一直和他们虚与委蛇,又以科举之事为由拖到至今,恐怕等臣今日回府他们又会想办法找来,如何应对还请陛下示意。”廖焕之直接改了称呼,毕恭毕敬回道。

    “他们在南京呆了一个半月了吧?”朱怡成算算日子问道。

    “陛下说的没错,前后已有四十七日了。”

    “再敷衍他们几日再说。”朱怡成如此说道,廖焕之也不敢多问连忙应了下来,随后起身告辞。

 第一百九十一章 准备动手

    廖焕之走后,朱怡成在殿中走了几步,随后拍了拍手。很快一个暗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去把张冉叫来。”

    暗卫应了一声很快就离开了,半个时辰不到,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匆匆来到。

    早在杭州大战之后,朱怡成脱离了袁奇掌握,随后占了桐庐,由此开始招兵买马进而东进宁波,最终在宁波拿下了一块稳固的底盘。那时,朱怡成就开始组建自己的情报机构,最初这机构是由李娟儿替他掌握的,后来渐渐由董大山负责,但随着势力的发展,情报机构的独立性越来越重要,在朱怡成正式重登监国之位时,他就把情报机构的主体从董大山手中剥离了出来,从而以此为基重建的大明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重建的锦衣卫如今规模并不大,而且权力也未有之前那么吓人,现在的锦衣卫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情报机构,主要负责内外情报的收集和其他一些监视工作。当然了,随着之后的发展,这个机构必然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再说在朱怡成的考虑下未来也不会是锦衣卫一家独大,到时候还会有另外一个机构和它相互牵制相互竞争。

    张冉在义军中也算是老人了,此人祖上是锦衣卫的百户,这点倒和袁奇类似,不过自前明灭亡后,张冉祖上就隐名埋姓,当了普通人。桐庐之战后张冉投入义军,一开始并不起眼,后来因为其人虽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却做事执行力很强,而且对于情报方面很有些天赋。

    因为几件事成绩突出,被李娟儿注意后提拔了起来,后又入了董大山之眼专门负责情报搜集工作。这一年多来做的有声有色,尤其是杭州之战前后更为朱怡成提供了准确的清军情报,为顺利拿下杭州和南京包括整个苏宁立下汗马功劳。

    为此,张冉被特例提为锦衣卫指挥使,全权向朱怡成本人直接负责。如今朱怡成把张冉找来主要是询问江北清军的动态,还有福建清军的情况。

    根据张冉汇报,江北清军依旧在加强兵力进行设防,尤其是对扬州方面的防区尤为重视,恐怕是得到了萧永藻和查慎行从南京传出去的消息所至。此外,清军在北地还在大肆招兵和训练,不过因为清廷的银两不足进行的不是很顺利,清廷只能通过各种增派对地方进行收刮,以填补缺口。

    “福建那边呢?”

    “回监国,福建的蓝理和年羹尧并无异动,不过微臣有一事正要报监国知晓。”张冉回道。

    “何事?”

    “据查,江西那边清军似有异动,约有一镇兵力正向九江方面集结,不知对方何意。”

    “朝九江集结?”朱怡成顿时一愣,九江是袁奇的大本营,难道清军是准备集结兵力攻击袁奇?不过这也是没有不可能的,毕竟如果不是朱怡成拿下了南京,直接威胁江北安全,清军也不会停下之前对袁奇和祝建才两部的攻势。而现在已经过去了那么多时间,既然清军已不断加固了江北防线,那么恢复对袁奇方面的攻势也似乎正常。

    再说了,袁奇在九江的兵力不少,还有水师控制周边区域,清军真要打九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了想后朱怡成也没太过在意,只是让张冉继续留意清军动向。

    “廖先生和朝中其他人如何?”因为萧永藻和查慎行在南京,虽说朱怡成和廖焕之包括其他众臣早就商议好了借此拖延时间,以麻痹清廷。但不管如何,防备还是必须有的,萧永藻和查慎行在南京的一举一动都有锦衣卫的探子暗中盯着,就连朝中大臣也逃不了锦衣卫的监视,要知道监视朝臣这本就是锦衣卫的本职工作。

    张冉告诉朱怡成一切正常,并无查到有朝中官员私下和清廷人员进行接触,虽对于这点朱怡成还是有些信心的,不过听到张冉证实他也算是彻底放了心。

    问完话,张冉退下,朱怡成换了身便装出了宫,没用多少时间就来到离皇城不远的一处宅院。

    “先生真是好雅性。”见朱怡成到来,看守之人连忙开门,朱怡成没让人去通报,而是直接去了后院,到了后院就远远见着邬思道一个人在院中自己下着围棋,棋盘上布满了黑白子,手中拿着颗黑子一副沉思的模样。

    听到声音抬头,见是朱怡成来了,邬思道顿时哈哈一笑丢下手中棋子,拿过边上的竹仗起身行礼。

    “先生腿脚不便,不必如此。”

    “监国,礼不可废!”邬思道正色道,坚持行完了礼这才在朱怡成的要求下重新坐了回去。

    “前面廖先生去了宫中,同孤说了科举之事,接下来朝中官员的监察方面还需先生多多关心才是。”朱怡成坐下后开口说道,邬思道现在是大学士兼右都御史,都察院本就是监察百官之职,朱怡成如此相托也是正常。

    “臣领命!”邬思道当然明白朱怡成这话的意思,关于对官员的监察之前朱怡成就同邬思道交换过意见,而且无论是火耗归公还是养廉银,这些手段邬思道都是认可的,既然这样推行了,那么接下来的监察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此外,廖先生还向孤劝进,此事孤也已答应了,不过还需些时日,等一切准备妥当后再行登位。”

    这句话说完,邬思道顿时面露大喜之色,在他看来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虽然朱怡成现在是监国,但监国如何能和真正的皇帝相比?朱怡成正式登上皇位不仅代表着大明正式复国,也代表着他们这些臣子的期望。

    “臣为陛下贺!愿陛下早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以复我大明洪武之盛,威扬四海!”

    好话人人爱听,朱怡成也不例外,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他又道:“除了这两事,孤今日来还有另外一事。”

    邬思道凝神想了想,顿时笑道:“陛下看来已做好了准备,这是准备开始动手了?”

    “先生就是先生,什么都瞒不过先生。”朱怡成顿时笑着点点头,随后正色道:“我军中情况先生是知晓的,如今朝中科举也已结束,各地经这些日子的安抚赈济也比两月前稳固许多,再加上宁波那边由海外而来的钱粮到位,库中充裕,这歇了这么多日子也该活动活动了,先生你说呢?”

    邬思道起身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定,那臣必不负陛下厚望,此次出兵臣会亲去宁波负责一应物资调遣,还请陛下放心。”

    “好!”有了邬思道的承诺,朱怡成顿时放下了心。虽然他没说从何处出兵,又打什么地方,但两人早就心照不宣。如今天气已经入秋,北攻是不可能的,等过些日子冬天来临,江北的军事行动进展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再加上清军在江北的兵力集结不少,以明军的规模要进行北攻并不是太好的选择。

    相反,此时南下反而更好些。一来南京在明军之手,长江天险牢牢控制在朱怡成这边,江北的清军对江南暂时无可奈何,就算清军南攻也必需要等做好准备来年开春才行。

    那么一来,福建那边就可以先行解决,福建处于南方,秋冬作战并没有北方的限制,再加上明军还有水师的优势,只要拿下福建,那么两广也就是明军的囊中之物。

    除此之外,蓝理和年羹尧两人一直是朱怡成的心腹之患,不先把他们给解决了朱怡成无法彻底放心进行北伐。无论是蓝理还是年羹尧,尤其是后者更为可怕,这可是历史上雍正朝最为出名的大将军,留他们在身后,万一那一日北伐这两人又从后面跳出来给自己捅一刀怎么办?之前打杭州占南京那是运气好,战争不能全靠运气,一旦北伐中原战局焦灼,只要有一点点意外因素就会影响到全盘胜负,朱怡成不能不考虑这点。

    只有先解决了蓝理和年羹尧,彻底拿下福建甚至两广,那么大明就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敢问陛下,萧永藻和查慎行这两人陛下准备如何处置?”邬思道问道,一旦起兵那么所谓的谈判就等于破裂,虽说这谈判本来就是假的,但至少双方暂时都戴着面具装样子,可接下来攻击福建这面子也就不需要再装了,那么对于萧永藻和查慎行的处置是驱走还是直接扣押,这点需要提前考虑好。

    “先生觉得如何妥当?”对朱怡成来讲,这两个早就不把自己当汉人的家伙直接砍了脑袋祭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