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川明军的骑兵队就有三千骑。

    这个数量看似不大,但实际上全部都是精锐。

    这是那些滥竽充数的乌合之众不能比的。

    文安之对骑兵的训练亲自过问,确保不论是哪种方式的进攻士兵都能熟练掌握。

    对于战马的养护他也是十分看重的。

    所有战马皆食用上等的草料,甚至会在夜间加一次餐。

    在这种情况下战马一个个养的膘壮无比,雄赳赳,气昂昂。

    文安之尽其所能的做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出击北伐。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距离出击的时机也越来越近。

    士兵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氛围,虽然有些紧张但隐隐的却是有些兴奋。

    毕竟朝廷宣传北伐已经宣传了这么久,他们也有些期待与鞑子的这一场旷世之战。

    相较于几年前如今的明军士兵并不太惧怕鞑子。

    在他们眼中鞑子也是血肉凡躯的人,无非是泯灭了人性更为凶残一些。

    对付这种人就要比他更凶残。

    你若是示弱他便会蹬鼻子上脸狠狠的欺侮你。

    唯有表现的更凶残才能成为占据优势的那一方。

    在四川明军中,最深谙此理的当属李定国了。

    虽然其他明军也与鞑子交过手。但要论交手次数最多,打仗过程最惨烈的当属原西军余部。

    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就死在了鞑子手上,说他和鞑子有着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所以当文安之召集诸将商讨对抗鞑子的具体对策时李定国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建言献策。

    “启禀抚台大人,以末将和鞑子交战的经验来看,鞑子十分擅长消耗。他们会先命最弱的绿营兵先上,充当炮灰的角色。这些绿营兵便是全死光了他们也不会心疼,因为只要打赢了仗就会有更多的军队投降,重新编为绿营军填补空缺即可。”

    李定国顿了一顿,见文安之微微颔首便继续道:“之后他们会派上汉军旗、蒙军旗的旗兵或者是吴三桂、孔有德等人的本家兵。这些军队士兵的战斗力比之绿营军要强得多,往往能够一举奠定胜势。如果实在战况胶着打不赢,鞑子才会派出满八旗做那最后一击。”

    文安之笑道:“定国说的不错。东虏本身人丁稀薄,统共不过十万可战之力。他们是不舍的一上来就把这些精锐投入到战斗中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尽可能的消耗他们的满军旗精锐。”

    “抚台大人英明。”

    李定国附和道:“但要想消耗他们的精锐,要么主动卖出破绽要么就得以雷霆之势直取其中军。”

    

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北伐

    文安之轻轻哦了一声。

    对于旧西军以及顺军的作战方式他也有所耳闻。

    这些半路出家的草莽并没有正规军的那种顾忌。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甚至不惜主动卖出破绽引诱敌军上钩。

    在他们眼中没有任何包袱顾忌,一切以打赢为目的。

    这在战场之上当然没有错,文安之还是很想听李定国讲授一番经验的。

    “你且说下去。”

    “是,抚台。”

    李定国顿了一顿,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如今鞑虏势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卖破绽。所以主动出击便是唯一选择。但这一击必须干脆漂亮,打断鞑子的筋骨挫败他们的信心。即使不能一击克敌也要把他们打废。”

    李定国说的斩钉截铁霸气十足,引得在场众将纷纷点头。

    “具体如何排兵布阵呢”

    文安之追问道。

    “抚台可以先用热气球队焚烧鞑子的粮仓断其粮。然后派遣主力围城打援困死鞑子。”

    李定国早有准备,脱口而出。

    “这是个好办法。”

    文安之微微颔首。

    围城打援自古便是一出妙计。

    只要绝对实力能够稳稳压过对方围城打援便没有任何问题。

    这其中的实力指的不仅仅是兵力,还有粮草。

    如果守城方粮草充足他们就不会慌张,大不了耗着就是。

    你不让我出去,我也不让你进来。

    但若是守城方粮草不足麻烦就来了。

    他们的心情会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焦虑。断粮之后愤怒的情绪会瞬间爆发。

    他们会本能的搜寻任何能吃的东西,先是老鼠待老鼠都吃光了便是吃人。

    虽然吃人是一件让人羞于启齿的事情,但在生死存亡面前绝大部分人会选择死道友,不死贫道。

    一开始先吃妇孺,因为妇孺最弱小。之后便开始吃老人。

    待老人吃光了就开始吃壮丁

    只要一想到这个过程便叫人毛骨悚然。

    鞑子围困大凌河时,城中士兵便是这么做的。最后投降时城内除了士兵几乎没有什么活物。

    虽然这个办法十分激进,可能会导致许多无辜百姓被鞑子吃掉。但文安之十分清楚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可要越过茫茫崇山峻岭并不容易。”

    文安之可不指望依靠热气球把士兵全部送到汉中城前。

    这玩意只可偶尔用用搞搞奇袭,用的多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末将有一计。”

    李定国双手抱拳道。

    “说说看。”

    “鞑子肯定会在各处险要山口设下重兵,所以我们可以派人假扮成暗通他们的商贾。”

    听到这句话文安之不由得眼前一亮。

    “你的意思是,派人主动和东虏接洽卖粮的事情”

    文安之催问道。

    “抚台英明。鞑子与成都方向粮商的线断了,肯定会寻求其他可能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埋进去一枚暗桩,效果肯定会很好。”

    李定国顿了一顿继而接道:“或许一开始他们只是感兴趣。但若是等到热气球队一把火把鞑子粮仓烧干净后,他们便要着急了。”

    这次所有人都对李定国刮目相看了。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出妙计还是一出连环计。

    计谋本身和之前火烧粮仓相勾连呼应,让鞑子一步步的迈入深渊。

    或许鞑子深陷泥沼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坑死了。

    “这个办法很好,不过要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

    李定国沉吟道:“末将心中倒是有几个人选,不知可否入抚台大人的眼。”

    “且说来听听。”

    文安之不疾不徐的说道。

    “这个商人的名字叫齐城,经常在川滇之间做粮食生意,手中资源很丰富。”

    李定国的语调很平淡。但文安之认为这其中肯定不寻常。

    作为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在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里是作为统治者待在四川的。

    虽然在内政方面李定国不如孙可望出色,但并不意味他毫无建树。

    尤其是涉及到军粮转运这种事,他肯定多多少少和粮商打过交道。

    文安之猜测这个齐城就是当初跟李定国合作的粮商。

    不过文安之并没有刨根问底的意思。

    李定国已经归降,有些事情还是不宜逼得太紧。不然容易引起李定国的不适,效果适得其反。

    “这个人可靠吗”

    “绝对可靠,末将愿以项上人头作保。”

    李定国信誓旦旦的说道。

    文安之推了推手:“军令状就不必立了。本抚相信你,这件事便交给你去办了。”

    李定国闻言大喜。自打归降以来他一直在想怎么获得文安之的信任,如今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

    “末将遵命”

    “还有一事本抚要提前说在前面。”

    文安之扫视了一番众人,定定道:“此次北伐不许杀良冒功,若有发现立斩不赦”

    文安之也知道旧军队的喜气。

    杀良冒功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

    可这是文安之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他看来人与畜生的区别便在于人有底线而畜生没有。

    而如果身为官军的他们滥杀无辜,为了区区首级而杀良冒功,那与牲畜又有什么区别。

    此前的事情文安之不想再追究了。

    但他现在必须定下一个调子,从今往后再敢杀良冒功者必须严惩。

    不然他的威望何在,大明官军的形象何在,军纪又何在

    “末将遵命”

    众人皆是抱拳领命。

    别管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但在这种场合他们必须毫不犹豫的领命。不然便是对文安之威信的挑战。

    总得来说文安之还是一个能够让他们信服的文官。他与其他文官有很大不同,基本的行军打仗的东西都懂。不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文安之的许多决策也都很有见地,让人由衷的对其佩服。

    另外文安之还对所有将领、士兵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背景有所区别对待。

    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诸将都不会去违拗文安之的意志。

    他们坚信只要跟着文安之好好干,一定可以干出一番功业来。

    

第五百零七章 一桩买卖

    结束军议之后,李定国立即派心腹去联系齐城。

    在他看来这是证明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

    文安之如此信任他,他绝不能让文安之失望。

    齐城在四川粮商界的地位虽然不说是属一属二,但也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李定国相信东虏一定会禁不住诱惑掉入陷阱之中。

    叙州府,齐宅。

    齐城正在书房临帖。

    他最喜欢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对于飞白体的喜爱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正是因为齐城对飞白体十分推崇,所以他整日临帖,经年累月的练下来竟然也有了几分神韵。

    当然齐城的字和王羲之的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临的书帖只挂在书房里自己欣赏,从不拿出去炫耀。

    大明祖制商人不得从政,所以齐城也就绝了这个心思。这也是他寄情书画的原因。

    他虽然很有钱很会赚钱,但不可能所有时间都用来赚钱,必须有所放松。

    其实像齐城这样的商人并不少。

    若只论学识他们并不算差,甚至其中有些人还能称得上是个中大家。

    但是宥于身份只能聊以自娱。

    “父亲,成都李将军派人来送信了。您看”

    正当齐城聚精会神临摹书帖时,他的长子齐烨朗声打断了他。

    齐城不由得蹙眉。

    他最烦临帖作画的时候被人打断。这一点他的儿子肯定是知道的。但齐烨今日却一反常态,实在令人费解。

    “是哪个李将军”

    “回禀父亲大人,是李定国李将军。”

    齐城听到李定国三个字手中的笔啪嗒一声落在了书案上。

    这个名字他当然不陌生,或者说他对张定国这个名字更熟悉。

    早在张献忠刚刚入川控制成都时,齐城就看准了时机主动凑到了他的身旁。

    后来张献忠也确实重用了齐城,把采买军粮的事情都交给了齐城去做。

    齐城也不负张献忠的殷殷期盼把差事办的很漂亮。

    采买军粮后他还要负责把粮食运到军中。

    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他结识了李定国。

    从见到李定国的第一眼齐城便被震撼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