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真的不敢想象真的与父亲在泉州相遇会是怎样的情景。

    虽然叛军主力已经撤走,但火器辎重却不可能全部搬走。

    郑成功命人清点武备库,将府库中的所有兵刃、甲胄、火器一一登记造册呈报给天子。

    这些都是属于大明的东西,绝不能归于郑氏一族。

    黄得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了郑成功。

    原本他只以为郑成功是一个纨绔子弟,谁曾想这厮统兵的能力这么强。

    黄得功自问便是换做他也不可能做的比郑成功更好。若论天赋,郑成功甚至比黄得功还要强一些。

    假以时日此子必能成为大明的卫青霍去病。

    郑氏家族在福建经营了十数年,根基可谓深厚。

    朝廷刚刚接管许多地方都很生疏,更加需要郑成功出面调和。

    对此黄得功是乐得所见的。

    他一向不太喜欢过问杂技杂八的事情。有人替他代劳他便可以做甩手掌柜,偷的清闲了。

    当然黄得功也没忘了向朝廷上表请功。

    一直以来他就被高杰压了一头。

    这厮的实力其实和黄得功差不多,但因为得到的机会多,所以立下的功劳也很足。

    这次南下福建是黄得功主动请命。他也确实抓住了机会。

    平定叛乱的重要性无异于北伐。

    黄得功也对自己此次出征很满意。

    辛稼轩不是说过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武人的荣耀。

    经过数日激战,袁继咸统领的大军终于攻进了广州城。

    企图逃跑逃亡海上的丁魁楚被其部下擒拿献予朝廷。

    袁继咸命人将丁魁楚与其心腹看押在府衙大牢中,择日押解北上交由圣天子裁决。

    至于那些投降的叛军也一并看押起来。

    按照惯例这些叛军士兵不会再在一线军队做事,而是会被发配去做挖矿似的苦役。

    能够保住性命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在清剿丁魁楚府邸的过程中,袁继咸发现这位前两广总督聚敛了数百万两白银,是真真切切的富可敌国。

    虽不如郑芝龙那么夸张却也是十分可怖了。

    怪不得丁魁楚可以迅速的拉起一支叛军,原来是家底殷实啊。

    这些银子袁继咸当然不敢擅自处理。他命人把这些银子封存,一并押解北上准备送交国库。

    虽说大明现在的岁入远远超过崇祯年间,可几百万两白银仍然不是个小数目。

    圣天子一定很高兴看到收入这么大一笔银子。

    广东的局势基本已经稳定了下来,袁继咸准备再过些时日等到天子把新的两广总督人选拟定就率部回到江西。

    他是人臣不是军阀,自然不能在广东久留惹人非议。

    不过还有一事袁继咸有些放心不下。

    那就是壕境的佛郎机人。

    这些佛郎机人早年间漂洋过海来到广东,也不知怎么买通了当地官员便在壕境安顿了下来。

    这一待便不走了。

    经过佛郎机人苦心经营,壕境如今已是广东一块非常重要的地带,防御性甚至比广州城还要强。

    这对大明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佛郎机人口口声声说仰慕大明文化,愿意与大明和睦相处,可实际上他们却是在踩着大明的土地吃着大明的资源,把佛朗机炮高价卖给大明。

    袁继咸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只不过历朝天子都没有重视罢了。

    当今天子天纵英明,雄才大略不亚二祖。

    袁继咸觉得收复壕境的时候到了。

    圣天子绝对不会容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一群红毛鬼作威作福。

    袁继咸觉得平定叛乱是一个契机。若是放到以往朝廷不好发难。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袁继咸发现清剿的武库之中有不少大炮正是佛朗机炮。

    这至少可以证明佛郎机人有卖火炮给丁魁楚。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便是等同叛乱谋反。朝廷当然可以有理由出兵壕境教训一番这些资助叛军的佛郎机人。

    若能借机收复壕境,对朝廷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第四百八十五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天气冷的刺骨。

    就在昨夜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

    一夜之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经被冰雪覆盖。

    不论是王公权贵的豪宅大院还是寻常巷子胡同里的小四合院都是银装素裹。

    有钱人家烧起了炭盆,穷苦人家则只能拾取干柴烧制取暖。

    不论生活多么艰苦总还是要继续的。

    就连旗兵们也叫苦连连。

    去年这个时候早就发下了米面酒肉给大伙过冬。可今年却一拖再拖。

    这倒也罢了,可从上个月起竟然连月饷都开始拖欠了。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要不是为了那铁杆庄稼,有谁愿意在沙场上卖命

    如今这铁杆庄稼眼瞅着就没有了,那不是和绿营兵一个待遇了。

    真要是这样大伙儿还当个屁的兵。

    只是却没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

    毕竟前不久肃亲王豪格谋反,摄政王调动了京师所有势力才平定了叛乱。

    如今人家正在气头上,谁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那就真的是作死了。

    没办法只能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把这个寒冬挨过去。

    等到冬天过去了朝廷总该拨下些粮米了吧

    好在他们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存粮,挨过一个冬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此刻睿亲王府中,摄政王多尔衮同样忧心忡忡。

    让他忧心的不光是京师粮食紧缺,还有来自陕西的奏报。

    阿济格已经是第三次催促多尔衮拨付粮食了。

    要粮要粮全天下都在要粮,难道就不会自己想想办法

    多尔衮又不是神仙老子,怎么可能事事都能办妥。

    以往多尔衮之所以可以做到有求必应那是因为有郑芝龙在。

    如今郑芝龙自己都完蛋了,怎么可能顾得上多尔衮。

    如今多尔衮的希望都寄托在范文程口中的土豆上。

    也不知道这传说中的耐寒耐旱亩产极高的作物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按照范文程的说法安插在山东的细作最近就会动手。希望有个好的结果吧。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土豆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神奇,等到播种收获也是来年的事情了。

    多尔衮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这个冬天熬过去。

    他通过晋商的渠道采购到一批粮食,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也勉强够阿济格部过冬了。

    至于多尔衮自己,京师尚且还有一些储备粮,应该是能撑过去的。

    为了撑过难关多尔衮已经命汉、蒙八旗的旗人缴纳上交粮食。

    这导致了汉、蒙八旗旗人极大的不满。

    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暗地里对多尔衮腹诽不已。

    多尔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不过没有办法,满八旗的利益是需要优先保护的。

    绿营兵一个个穷的叮当响,是榨不出什么油水的,只能对汉蒙八旗开刀了。

    穷则思变。

    多尔衮准备写一封令旨,命令朝鲜马上筹措粮食运往辽东,再从沈阳转运把粮食运到京师来。

    朝鲜虽然也很穷,但至少比鞑靼人好一些。

    这些草原人才是真的一穷二白,毫无油水可捞。

    朝鲜的话挤吧挤吧还是能够挤出些东西的。

    临近年关朱慈烺总算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袁继咸已经攻克了广州,俘虏了丁魁楚,不日将会把其押送进京。

    至于福建方面,郑芝龙放弃一切要津,主动出海逃走。追是肯定追不上的,不过郑芝龙留下的一应辎重火器便可以装备明军,也算是个好消息。

    现在也只有广西一地还在负隅顽抗。

    桂王恐怕也知道对抗朝廷的下场,故而拼命死守。

    朱慈烺希望这场叛乱越早平定越好。

    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便能毫无顾忌的北伐。

    不然总觉得如鲠在喉,做什么都不爽利。

    至于郑芝龙逃亡海上朱慈烺倒不是很担心。

    没有了根基这厮便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只待朝廷解决了满清再腾出手来彻底将其剪除。

    收复福建之后满清与郑芝龙的联络便断了,没了粮食补给他们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

    对于大明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若是再不能一举克敌实在是说不过去。

    朱慈烺决定等到开春就发动北伐。这冰天雪地的实在不宜开战。

    就在朱慈烺心情大好准备出宫走走时,突然内阁送来急奏。

    朱慈烺不敢耽搁连忙展开来看。

    却见是四川巡抚文安之上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简单,是关于献贼余孽的。

    张献忠、孙可望死后李定国和艾能奇逃到了建昌,继续负隅顽抗。

    文安之几次三番敲打试探,他们都没有动摇。

    这次他们的态度却是突然大变,主动向大明请降。

    他们派人到成都向文安之呈上了降表。文安之不敢决断,便写了奏疏询问天子的意见。

    朱慈烺看到这份奏疏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李定国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名将,如此名将若不收入囊中多少有些遗憾。

    现如今李定国竟然主动请降。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实愿,但对朱慈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也许李定国真的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除了归降朝廷再无别的出路了吧。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拿起朱笔,在奏疏上写了个准字。

    批完奏疏之后朱慈烺又命人起草了一份中旨,将自己的心意明明确确的说予文安之听。

    此次若能收服李定国、艾能奇,西南将再无隐患。

    郑成功望着豪奢无比的郑氏宅邸,心情怅然无比。

    就在十年前郑家还是朝廷的股肱忠臣,可现在却是陛下要平剿的逆贼。

    这是何等的讽刺。

    一切都像一场梦似的,现在梦醒了,郑成功曾经拥有的珍视的东西都化为了泡影。

    好在他当初选择对了道路,郑家如今还有种子在。

    可越是如此郑成功越觉得肩上的重担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不能犯错,他一定不能再犯错了。

    若是再犯错,郑家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查封吧”

    郑成功摆了摆手长叹一声。

    他知道这个命令下达之后父亲创下的基业便都化为了泡影,郑家将来如何便全看他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民生多艰

    桂王朱由榔最终还是决定移驾桂林。

    广西的军队虽然有所折损,但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与之相比,广东的丁魁楚却是惨到了极点。

    这厮想要浮海出逃,结果被部下出卖。

    朱由榔更加庆幸当初做出的决定。要是他和丁魁楚一样留在广州怕是现在也已经成了阶下之囚。

    朝廷的大军已经控制了广东、福建,唯独广西还没有拿下。

    朱由榔来到桂林就是想要通过鼓舞士气来拖时间。

    只要安南那边回信他就会毫不犹豫的率部投奔而去。

    当然安南那边也可能会拒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