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手下的军队不够十几万,控制成都、怀庆诸府已经力不从心,再要分兵怕是处处都守不住。
再后来曾英等来了文安之。
文安之是以新任四川巡抚的名义来到重庆督军的。
他手下有十几万老闯营的军队。
一开始曾英还很看不起这些杂牌军。
在他看来贼子就是贼子,哪怕是接受了招安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但后来,随着与旧闯军改编明军的并肩战斗,他渐渐改变了这一看法。
他发现这些杂牌军真的很能打,战斗力丝毫不亚于西贼。
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明军击溃西贼是迟早的事。
但是这样一来曾英表现的机会便少了许多。
文巡抚出于平衡的考虑把任务分配给了许多将领,其中就有袁宗第、田见秀等老闯军将领。
曾英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谁曾想天上掉下一个机会。
陛下命秦良玉老将军征讨平定沙定洲之乱,令曾英为副将。
曾英在秦良玉老将军身边建言献策,一路稳扎稳打夺回了昆明。
正当他们打算报捷给朝廷时却听到了张文秀、张定国二贼朝昆明奔袭而来的消息。
曾英当即和秦良玉商议,决定设下一个连环计。
张定国、张文秀二贼率精兵而来,气势汹汹。
而昆明城又很残处都是豁口。
这种时候硬打死守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们决定智取。
首先他们在牛羊食用的草料中下了毒,这样牛羊吃了之后就会中毒。之后他们把全城百姓带出了城,给西贼留下了一座空城,
西贼进入昆明后肯定会把这些牛羊宰杀了吃,这样毒素就会从牛羊的身体里转移到西贼士兵身体中。
一开始可能还不明显,但随着累积总会有毒发身亡的那一天。
一个两个,十个百个。
张文秀、张定国总会有忍不住的那一天。
他们只要忍不住决定离开昆明,就又中计了。
明军主动示弱,引西贼追击。然后在路上撒下碎银子、铜钱使得普通西贼去捡钱。这样继续追击的就只剩下了张文秀、张定国的亲兵。
这场伏击战是曾英和秦良玉老将军仔细商讨过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详细的推演。
他们的目的就是诱使张定国、张文秀追击从而陷入重围。最后依靠人数的优势俘获张定国、张文秀二人。
要知道张文秀、张定国可是张献忠的左膀右臂。
张献忠这些年之所以越打越勇,甚至占据了四川,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张文秀、张定国。
他的四个义子中张可望处理内政的能力很出色,但论统兵打仗他可就不在行了。
张能奇倒是勉强算是一个猛将,但和张文秀、张定国比起来总觉得哪里都差上一些,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字号。
综合来看,张文秀、张定国在张献忠阵营中的作用最为举足轻重。
若是能够生擒俘获之,张献忠必定元气大伤。
曾英也是急于表现自己的。
圣天子在位,给予武将极大的信任。
高杰、黄德功,这些前朝不被信任的武将都建立了极大的功业从而被封侯,曾英自认为不比他们差,缺的只是一个机遇而已。
如今这个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
如果他能协助秦良玉老将军生擒张定国、张文秀,将其押解至南京献俘阙下,圣上必定龙颜大悦。
就算首功是秦良玉老将军的,他怎么也能分到一份大功吧
这份功劳即便不够他封候的,但怎么也能封个伯爵,再不济也能让其直升总兵。
单纯的从职位来讲,总兵就是武将的顶峰了。
再往上走只能从爵位和加衔上做文章了。
曾英一度认为这个功劳已经牢牢攥在手中。
西贼被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岂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可是张定国真的在他的眼皮底下逃走了。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更!)
南京通政使司今日收到一份来自登州的急奏。
按照惯例这种重镇急奏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会差人立即送往宫中。
通政使司的吏员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奏疏送到内阁。
内阁收到奏疏之后同样不敢耽搁,立即差人送到天子寝宫。
朱慈烺今日照例在暖阁之中处理公务,随侍的小太监恭敬的站在身后。
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天子若是有什么吩咐他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便在这时他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下意识的扭头望去。
“登州急奏”
跑腿的内侍将急奏高高举过头顶,用略显尖细的声音说道。
随侍的小太监连忙小跑过去接过奏疏,然后小心翼翼的折了回去。
“陛下,登州来了急奏。”
朱慈烺微微一怔,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念给朕听。”
能够在天子驾前随侍的都是在宫中内书堂读过书的,识字根本不是问题。
随侍小太监便将急奏中的内容原原本本念了出来。
朱慈烺听罢之后良久没有说话,面色凝重如一潭死水。
那小太监也是胆战心惊,生怕天子会因为奏疏中的事迁怒于他。
“郑芝龙通虏这是坐实了啊。”
朱慈烺长叹一声,无奈的摇了摇头。
登莱水师误打误撞截获了一艘往天津去的运粮船,船上的海寇都是奉了郑芝龙之命才做这差事的。
而郑成功恰恰作为登莱水师的一员截获了这艘船,真是造化弄人啊。
难能可贵的是郑成功选择站在了朝廷大义这边,在登莱巡抚张肯堂弹劾郑芝龙的奏疏中署了名。
如此一来郑成功算是家与国之间表明了立场。
可惜现在的郑成功在郑氏家族中的地位并不算高,他的表态并不能对郑家内部造成太大的影响。
朱慈烺要想解决郑芝龙这个麻烦,还得另想办法。
他此前已经降旨,命令与福建接壤诸省严禁贩卖粮食给郑芝龙。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郑芝龙只要想,完全可以从南洋买粮食再运送到天津。
大海茫茫,单纯的想靠登莱水师封锁是不可能的,满清肯定会得到粮食补给。
只要满清军队有粮食吃他们就不会慌乱,就会继续在北地留下去。
这似乎是个死局
朱慈烺只觉得头疼不已,唯一的办法似乎是直接犁庭扫穴拿下福建。
没了老巢,郑芝龙再想转运粮食成本就会增加,明军也更好针对。
看来等到西南平定,福建是要动一动了。
逃出来了,终于逃出来了。
张定国长出了一口气。明军布下的埋伏十分严密,他有无数次认为自己突围不了了,只想着多拉几个垫背的。
想不到最后时刻的分兵突围起到了奇效,真的让他率部冲了出来。
也不知道文秀那边怎么样了。
虽然张定国对张文秀近来的许多跋扈表现不是很满意,可二人毕竟是一个阵营的,张定国也不希望看到张文秀有什么意外。
眼下正是打天下的关键时刻,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张定国为了大局着想,还是愿意暂且忍一忍张文秀的臭脾气的。
当然他不会立刻冲杀回去营救张文秀。仅凭他手下这些人不但救不了张文秀,自己也得搭进去。
按照二人突围之前的约定,不论是谁先冲了出去都要第一时间去收拢溃兵再折返回来营救。
张定国一骑当先,率领亲兵沿着原路返回。
见不少大西军士兵仍在埋头捡铜钱,张定国直是气的咬牙。
这些人是没见过钱吗,为了点钱连军纪都不顾了。
难怪他们追击明军的过程中,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原来都只顾着捡钱去了。
当然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张定国命令亲兵将这些散落各处捡钱的士兵收拢整编,然后调转过头折杀回去。
他手中的兵马也有小一万,还是有信心将张文秀从明军包围中解救出来的。
可当他率部杀回时却发现战斗早已经结束,明军士兵们将大西军将士的首级斩下挑在竹竿子上示众。
隔得距离有些远,张定国看不清楚这其中有没有张文秀的首级,却已是怒目圆睁。
他此刻恨不得一声令下和明军拼了。
但理智告诉他还是得忍一忍啊。
明军人数毕竟有优势,如果是为了救张文秀尚且可以一搏。
但如今张文秀生死未知,他这么带着弟兄们冲阵,便有些不值当了。
毕竟这些都是大西军的精锐啊,如果就这么都折在了这里,他怎么向张献忠交待
张定国紧紧攥着马缰,犹豫了片刻还是拨转马头朝楚雄府的方向而去。
如今昆明显然是不能再逗留了,还是先退回楚雄府再做计较的好。
滇北土司一直很关注昆明方面的动静。
这真是多事之秋啊。
先是元谋土司叛乱,再接着是沙定洲之乱。
紧跟着就连西贼也杀入滇境想要分一杯羹。
整个云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似乎现在已经不是黔国公和沙定洲之间的争端,已经演变成了朝廷和张献忠之间的对决。
朝廷和张献忠都想借着这个机会获得对云南的实际控制权。
不论是谁最终胜出,云南怕是都要有大变了。
张献忠胜出自不必说,他们肯定会加强对云南的控制,甚至逐渐的将兵力从四川转移到云南来。
如果是朝廷胜出,自然也会插手云南的具体事务。
要知道此前这些事务都是以黔国公为首的一众土司处理的。
但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朝廷完全有理由插手其中。
道理嘛很简单,你管不好我来替你管。
滇北的土司们一开始曾经公开表示支持沐天波。
但很快他们发现沐天波并没有实力平定这场叛乱,自己都成为了丧家之犬,需要寄人篱下。
所以他们现在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方向下注。
代表朝廷的秦良玉,或者是张文秀、张定国。
这注下的越早便越有利,若是下的晚了怕是连别人喝剩下的汤汤水水都捞不到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真香!(第二更!)
终于到了土豆收获的时节。
芫化村的村民们纷纷赶到田间地头挖土豆。
当他们把连带着黑乎乎泥土的土豆一个个挖出来后直是感到惊讶极了。
这土豆竟然能收获如此之多。
细细算一算应该比种高粱、麦子收成高不少吧
而且土豆的种植周期明显更短,往地里一种基本就不用怎么管了。
土豆耐寒耐旱,相较于其他娇气的农作物真是叫人感到难以相信。
何老汉显然是最高兴的人。
他之前力排众议,要求改种一部分土豆。
当时自家婆娘和儿子都不咋看好,现在何老汉可得好好得瑟一番。
他把从地里挖出的土豆依次装进了麻袋里,和自家小子一人一袋的扛回了家。
这土豆的做法嘛有很多种。除了之前里长介绍的醋溜土豆丝,最常用的便是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