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已经命人抓到勒克德浑,将其处决了。”

    朱慈烺的声音里满是威严。

    陈顺才却仍是耷拉着脑袋,毫无抬头的意思。

    “你的供认很有用,朕决定饶你不死。”

    陈顺才猛然抬起头,脸上露出狂喜。

    “不过朕有一个条件。”

    朱慈烺不疾不徐的说道:“朕要你返回东虏阵中替大明做内应。”

    陈顺才脸上的笑容霎时僵住了,嘴角微微抽搐喉结上下耸动。

    “朕不担心你会怀有异心,因为一旦朕把你供认勒克德浑的消息散出去,多铎也不会饶了你。”

    朱慈烺的这句话更是让陈顺才绝望。

    那种被人拿捏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

    他该何去何从

    陈顺才从来没有感到过如此茫然。

    若是答应大明皇帝,今后的生活将十分凶险,每时每刻都必须绷着一根弦。

    但若是不答应恐怕他都活不过今日吧

    陈顺才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脑海中立时出现了二丫的身影。

    他的身子没来由的颤栗了一番。

    他不能死,他还有二丫,他不能死

    一瞬间陈顺才便做出了决定。

    “我答应做内应。”

    北京,睿亲王府。

    当多尔衮得知阿济格仍然没有向湖广进兵时直是气的跳脚。

    无奈之下他命人找来洪承畴商议对策。

    洪承畴来到睿亲王府后见多尔衮的心情不是很好自然是陪着十分小心。

    他遵奉一项原则那就是绝不主动发声。

    多尔衮十分气闷的抱怨道:“阿济格真是不叫本王省心,本王的令旨明明叫他立即出兵攻打湖广,可大半个月过去了他竟然丝毫没有反应。”

    阿济格很勇猛也很能打,但却是有勇无谋。

    是以当初多尔衮命阿济格镇守关中时还是有些忧心的,便又派了吴三桂、尚可喜前去辅佐。

    心想着有了这二人在旁边提醒着,阿济格多少会长进一些。

    可现在看来他却是错了。

    吴三桂、尚可喜二人没有起到任何的辅佐作用,估计整日在阿济格面前就是溜须拍马了。

    “王爷,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承畴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向多尔衮谏言一番。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会添乱的阿济格(第二更!)

    多尔衮轻点了点头道:“洪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新君登基总会简拔一批臣子以求绝对的效忠。

    如今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作为摄政王的他自然也得简拔一批效忠于他的臣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范文程忠于大清吗当然

    可他毕竟是皇太极提拔过的人,更是在皇太极一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尔衮若是继续重用他,难免显得自己无能。

    这种时候自然是提拔一个“新人”来的好一些。

    但遍观满朝文武,完全没有受过皇太极恩惠的人很少。

    这也正常,毕竟皇太极阴毒是阴毒了一些,可还是知人善用的。

    可能只有一人他没有委以重任,那就是洪承畴。

    当年洪承畴降清,皇太极也很是欣喜,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皇太极并没有重用洪承畴。

    直到皇太极死洪承畴都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职务。

    这在多尔衮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所以他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洪承畴,将之引以为左膀右臂。

    洪承畴自然也很感激多尔衮的提拔,处处维护多尔衮,以多尔衮的利益为重。

    如今,眼瞅着多尔衮步入死胡同,他当然要提一提建议。

    “王爷,奴才听说英亲王又去蒙古抢马了。”

    此话一出多尔衮的面色立时阴沉了下来。

    为什么说是又呢

    因为阿济格之前曾有过一次抢马的经历。

    当时多尔衮命阿济格攻打陕北,配合攻打潼关的多铎给李自成施压。

    可不知阿济格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跑到蒙古去抢马。

    如此一来等于陕北的顺军并没有遭到太大的压力,完全是多铎一个人在打。

    好在最后多铎拿下了潼关,李自成主动撤退。要不然,天知道清军会不会在陕西载个大跟头。

    事后多尔衮狠狠责斥了阿济格一通,丝毫不给这个同胞兄弟留面子。

    阿济格却觉得十分的委屈。

    不就是去抢马了吗,最终也没有影响战局啊。陕北还是被他拿了下来,凭啥还骂他

    多尔衮也知道阿济格心里是不服气的,故而事后做出补偿让他镇守陕西。

    谁曾想阿济格还是不痛快,在多尔衮下令大举伐明的时候又来了这么一出

    多尔衮知道洪承畴的性子十分老成稳重,绝不可能跑舌头说胡话。

    他说阿济格去蒙古抢马了,那这件事即便不是板上钉钉也是十有八九了。

    哎,这个阿济格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在多尔衮的计划中,之所以让多铎和阿济格分别领兵攻打山东、湖广,就是吃准了明军兵力不足,尤其是精锐不足。

    明军要么守山东,要么守湖广,而清军可以从两个方向同时发动猛攻,总会拿下来一个。

    可现在阿济格没有率部发动攻势,明军便不需要在湖广布下太多兵力,山东方面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多尔衮深知清军在入关之后并没有打几场硬仗,基本上靠的就是原先明军开城投降。

    用一句话说就是明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清军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强。

    真打起来,胜负怕是也就在毫厘之间。

    战场之上是容不得丝毫大意的,何况是关乎大清国运的关键战役。

    明军可以拖,清军却拖不起。

    越往后拖下去对大清越不利。

    这么多张嘴要填,没有粮食怎么行。

    而拿不下湖广,拿不下山东,光靠北边这么点地方怎么可能种的够粮食

    “本王,本王要亲自去一趟关中,看看阿济格究竟在干些什么”

    多尔衮只觉得气火攻心,恨不得现在就叫人备马驰往关中。

    洪承畴连忙劝道:“王爷万万不可啊。京师不能没有王爷坐镇啊。”

    洪承畴的谏言是为了引起多尔衮的重视,可不是为了让多尔衮亲自去一趟陕西。

    真要是这样,万一京师有个什么变故谁能压得住

    豪格可是虎视眈眈呐,万一多尔衮离开京师豪格趁机发难,不就要变天了吗

    洪承畴恐怕是最不希望豪格上位的人了。

    因为他的强势崛起全部得益于多尔衮。他也被打上了浓厚的多尔衮派系烙印。

    如果豪格登位,第一个要清洗的恐怕就是洪承畴。

    “哼,本王不去,还有谁敢说他。吴三桂行吗尚可喜行吗”

    洪承畴思忖一番道:“奴才愿意替王爷前往,不过还请王爷专门下一道令旨叫奴才带去。”

    “恩洪先生要去关中”

    多尔衮还真是有些没有想到。

    不过他细细一想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当初洪承畴可是以总督陕西军务的身份在关中剿匪的。

    虽然最终没有把李自成剿灭,但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若说大清文武官员中对陕西熟悉的,洪承畴绝对可以排在前列。

    “奴才愿意为摄政王分忧”

    洪承畴之所以这么说,当然不是脑子一热的结果。事实上他是经过一番处心积虑的考虑。

    继续留在京师为多尔衮出谋划策当然也很好,但不容易出彩。

    但如果去了陕西就完全不一样了。

    阿济格是一个什么货色别人不清楚,多尔衮还不清楚吗

    这样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主持军务政务,不出乱子就不错了,指望他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洪承畴能够改变这一局面,使得清军夺取湖广,进窥四川将局面弄得风生水起,不就从侧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吗

    到了那时,满朝文武还有谁敢质疑他洪承畴

    作为崇祯朝的一位大佬,洪承畴十分清楚官场如战场。

    要想屹立不倒,光靠君王的宠幸支持是不够的,必须拿出绝对的实力来。

    而这是他留在京师所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前去关中辅佐阿济格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多尔衮并不笨,他仔细一想大概也明白了洪承畴的用意。

    只是他有些不舍得啊,洪承畴可是有宰辅之才的能臣,就这么放去陕西真是有些浪费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登莱明军的动向(第三更!为书友神の豆腐加更!)

    多铎有些进退两难。

    仗打到这个份上了,撤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可德州就像一块难啃的骨头,不论他派出多少人猛攻就是夺不下来。

    自打入关以来多铎一路顺风顺水,何时遇到过如此窘境。

    这支明军,似乎很有韧性啊

    红衣大炮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把德州城头的垛口轰平,可就是难以再进一步。

    多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多铎曾经尝试过围城,但效果并不好。一来明军防守的很严密,并没有留下太明显的破绽。清军若是围城反而会把自己的兵力摊薄,有些得不偿失。

    再者,德州是大城,城中的粮草储备也很充足,一时半会不会闹粮荒。

    清军若是执着于围城很可能把自己给先饿死了。

    越拖下去对清军越不利啊。

    多铎思量再三还是下令集中力量对北城城门猛攻。

    现在双方都是差那一口气,就看谁先撑不住了。

    多铎命令觉罗巴哈纳为先锋,正蓝旗的甲兵在冲车的掩护下来到城下搭起云梯开始攻城。

    但城头的明军准备充足,将大量的滚木礌石砸下,对清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杀伤。

    觉罗巴哈纳虽然十分肉疼却不能下令撤退。

    豫亲王明显是不信任他呐。这种时候他若是再违拗军令下场可想而知。

    觉罗巴哈纳可不想稀里糊涂的被砍了脑袋,只得硬着头皮攻城。

    渐渐的有正蓝旗甲兵攀到了城头,但还没在城头站稳便被蜂拥而至的明军士兵砍翻下去。

    清军士兵尝试了好几次都无法在城头站稳脚跟,一次又一次的被杀退士气十分萎靡。

    便在这时北城城头突然出现了一尊金灿灿的铜像,在烈日照耀下分外显眼。

    便有明军士兵高呼道:“酋首勒克德浑在此”

    紧接着一众明军士兵纷纷高声齐呼,声音震天。

    多铎自然也听到了。

    只是站在他这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一尊铜像,根本看不清楚细节。

    明狗是什么意思这一定是有什么阴谋

    “勒克德浑被铸成了铜像,尔等若不速速放下兵器投降也是这等下场”

    又是一阵齐呼。

    多铎这下彻底被激怒了。

    妖言惑众,这一定是妖言惑众

    明狗想靠这种低劣的伎俩扰乱我军军心,真是太天真了。

    “全力攻城,待拿下德州本王定要把城中屠个片甲不留。”

    小月岛。

    一众海寇围坐一团,刘有亮急切的问道:“怎么样,老三,如今山东战况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