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新世纪-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鉴于敌势甚大,根据地内第一次进行了全体总动员,百姓们忙着坚壁清野,民兵则全部上阵,由少部正规军率领,准备在根据地内与日军进行缠斗。正规军则停止全线骚扰性进攻,开始集结待命。
由于尚不清楚日军主攻方向和行进路线,参谋部制定了备用作战方案,如日军兵锋指向铁国山,则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命令禄存营利用铁国山的有利地形、地势先行抗击日军,予敌杀伤后撤入山林,其他各营则相机切断日军补给线,待敌后退时,再行攻击。如果日军向老根据地进攻,则命令少量正规军带领民兵利用地雷、地道逐次抗击,正规军则秘密集结形成铁拳,相机歼敌一路或**敌后破坏其占领区和辎重运输。
内外结合,游击战与运动战变换使用,审定再三,王德标与参谋部觉得十分完善,便依次给各部下令,开始行动。
虽然这次日军出动的兵力不少,但王德标估计他们还应该是采取分路合击的战法,一来到底还是兵力有限,不可能来个铁壁合围,二来乃木希典是个什么性格,此次全为挽回面子,哪能容日军步步为营,缓慢推进。
………………………………
第九十八章 剑指指台东
1896年九月中旬,日军集中兵力,分五路从各据点出发,向七星营根据地开始了夏季大讨伐。各路敌人互相策应,步步为营,首先在边沿区“扫荡”了一个星期,从二十三日起,开始向中心区合围,主要目标是七星营的指挥中心。
在日军强大,七星营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七星营除在根据地内选择几处有利地形作为钉子,进行坚固设防外。部分主力部队则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并有较大空隙时,选择敌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的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因为,日军是异族侵略者,在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即使在敌占区也是十分孤立的。加之其兵力少,后方空虚,七星营在敌占区仍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而取得行动的自由权。
九月二十五日,七星营巨门营一部在大铜锣依据有利地形与日军激战竟日,毙伤敌人两百余人,七星营也伤亡一百余人。
九月二十六日,破军营与贪狼营成功突破日军大网,象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后方,两日间连续攻击敌占区日本宪兵屯所、警察支局六处,讨伐的日军被迫分兵一部前来追赶。
十月一日夜,禄存营秘密下山,经过三十余公里的急行军,突破了日军的封锁线,于二日凌晨袭击林杞埔并占领其宪兵屯所。随后,马上停蹄,再攻集集的宪兵屯所,日本守备队长石冢上尉临阵退却,率军败走云林。
十月六日夜,武曲营在张仲华率领下,由地道潜进日军补给基地竹山镇,一通混战,守卫物资的日军中队几乎全灭,武曲营也损伤不小,但却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并使讨伐的日军难以为继。
十月十日,接到辎重小队再次遇袭的情报后,日军此次讨伐的指挥官,联队队长田副正信大佐无奈地下令撤兵了。
田副正信大佐在给总督府的报告中写道:在山岳地带内张网前进极为困难。由于包围网薄,容易被突破,特别是在夜间,曾有几次敌人突围出去,我军很难接触和捕捉。卑职感到反日势力正在扩大,其根据地建设正在不断发展。我军进入匪区,如陷泥沼,敌之地道异常庞大,甚至已挖到野外,我军对此竟无有效应对之法。敌之地雷密布,使我军时刻有如临深渊,不胜恐惧之感……以往之战略战术似有重新调整之必要……
尽管处于前线的日军军官经过实战,对七星营的游击战术开始重视,但他们要服从于总督府整个的战略布置,而且他们的一些建议很难得到上层象乃木希典这样思想僵化的长官的重视和考虑,他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七星营大小大小历经几十战,终于成功粉碎了日军气势汹汹的讨伐,并使日军遭到了伤亡八百余人的损失。随着“翻边战术”在战场上连续取得良好的效果,七星营在以后的斗争中广泛地采用这一战术,逐步争取了主动,使抗日斗争一步一步向日军的心脏地区推进。
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山象排起来的一样,一个方向,一种姿态。这些深得难以测量的山谷,现在正腾腾的冒出白色的、浓得像云雾一样的热气。就好像在大地之下,有看不见的大火在燃烧,有神秘的水泉在蒸发。
“这不是烟。”台东守将刘德杓指点着对王德标说道:“这是云彩,常说山里长云彩,就是这个。”
现在队伍还是向高山上爬。前边的人们不断的停下,用手挥着汗水,有的飞到后面人的脸上,有的滴落在石头道路上。山谷里没有一丝风,小块的天,蓝得象新染出来的布。
王德标点了点头,笑着问道:“还有多长时间,我们才能走出这大山。”
刘德杓扳着指头算了一下,如实说道:“照这个速度,再有两天,我们就能进入花莲县境内了。”
花莲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之一,是台湾各县人口密度最低的县。花莲县同时又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境内原住民以台湾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广。这里地广人稀,利于垦荒屯田,这也符合王德标的设想。
王德标抬头向上看去,云雾很重,什么也看不见,距离山顶究竟有多远,是没法想象的。此时驻守花莲地区的日军大部正在对太鲁阁地区的赛德克族发动攻势,起因是日军奸辱该族妇女,赛德克族愤而袭击日军设在新城的监视哨,击毙十三人,史称“新城事件”。这样就导致日军对花莲地区的整个防守变得非常虚弱,要知道整个花莲地区的驻守日军不过是两个中队的海军陆战队。得到情报后,王德标亲率武曲营立即出发,翻越中央山脉,趁着日军讨伐失利,花莲日军空虚,决定与台东支队合兵,一举奠定台东局势。
一天后,他们翻过这座山,队伍绕着另一座山的右侧行进,不久的工夫,脚下的石子路宽了,平整了,两旁出现了葱翠的树木,他们转进了一处风景非常的境地。这境地在高山的凹里,山峰环抱着它。四面的山坡上都是高大浓密的树木,这些树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叶子都非常宽大厚重,风吹动它,它就发出小鼓一样的声音。粗大的树干上,布满青苔,山路两旁的岩石,也几乎全叫青苔包裹。一个大水潭呈现在面前,一个小瀑布挂在石壁上,向下哗哗倾泻着明净的水流,潭水的水面上不断窜着水花和浮萍。
“这里是仙境。”武曲营营长张仲华由衷赞叹道。
“真美呀!”黎娅蹦跳着跑到水边,用清凉的水洗去脸上的汗渍。
王德标又询问了一下刘德杓,知道这里叫龙潭,再有半天就能走出山区了,便下达了安营扎寨的命令。部队连续四天的长途跋涉,必须要休整一下,而且,还要派出人去和台东支队联络。
家里有点事,现在忙活完了,思路也重新捋顺,以后基本恢复正常,说声抱歉。
………………………………
第九十九九章 欲定花莲
天上没有半点浮云,浓蓝的天色,受了阳光的蒸染,蒙上了一层淡紫晴霞。围着那个水潭,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在山里跋涉刮破的衣服也都需要缝补一下,在溪水里清洗清洗,晾到到处都是。
“欲定台东,属下所见,必要争取吴刚中的支持。”刘德杓又回到故地,心情很愉悦,虽然身体有些虚弱,却不影响他向王德标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
吴刚中,字啸卿,台东花莲人,幼时在厦门受教于陈南金门下,后返台正式总管吴家产业。1884年因清法战争爆发,避居厦门。次年因台湾巡抚刘铭传力劝而返台,并捐助清法战争善后经费50万两,被授与内阁侍读。1886年出任花莲抚垦分局大臣,协助刘铭传清丈土地,教化生番。后来退职创立建昌公司,于花莲建洋楼,出租给洋商。
“吴刚中曾任抚垦大臣,在当地生番中颇有威望,本官也有意邀其出山,只是不知他是否愿意。”王德标随手抛出块石头,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涟漪,不太确定的说道:“他是文人,虽退职在家,但是否会瞧得起咱们这些武人,况且他对台湾的前途是个怎么样的看法都不得而知啊!”
“如果他不合适,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花莲还有其他士绅,只是大不如也。”刘德杓苦笑着说道。
“先拿下花莲再说吧!”王德标轻轻拍了拍刘德杓的肩膀,安慰道:“你的旧疾未愈,好好休息。”
此次王德标率武曲营前来,也是颇有深意,张仲华追随自己最早,心思细致,沉着稳健,镇守一方,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换句话说,武曲营大部将留在台东发展,有刘德杓及属下这样的活地图相助,如果再得吴刚中支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第二天早上,台东支队连夜赶到了这里,如今他们已经从初时的百多人发展到了两百多人,与当地日军进行了不少次交锋。其中有原来失散的台东守军,也有当地的汉人、原住民,支队半数以上人马都装备了新式步枪,其余还是土枪和大刀长矛。
“寿丰,铜门两地不过各有十几名日军驻守,花莲城内有五十余日军。”支队长刘大水兴奋地说道:“将军不来,我们也要趁此机会进攻倭奴了。”
“哈哈,本官是来和你们争功的。”王德标笑着开玩笑,“你们来台东时间不长,能有现在的规模,实属不易呀!”
“将军过奖了。”刘大水谦虚道:“只是没有兵工厂,那手榴弹和地雷越用越少,否则定让倭奴心惊胆战。”
“这回可是带来了工匠。”张仲华笑道:“我们武曲营也要常驻此地,还有刘兄弟这个地主多多关照才是。”
“那可是太好了。”刘大水喜形于色,问道:“如此大举而来,可不是只为一个花莲而来吧,是不是将台东县城也一并拿下?”
“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我们先趁虚而入,横扫寿丰、铜门、花莲城三地,再从背后夹击攻打太鲁阁的日军,一举奠定花莲县局势。”王德标握起拳头,用力一挥,目光炯炯,仿佛胜利已在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