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急着出京,神京市场还大有可为。特别是东城和西城,一家是绝对不够的。”

    当然,贾琏没有说的是,现在大规模扩张东来顺还不到时候。自己在朝堂还没有站稳脚跟,没有多余的精力庇佑贾芸。

    不要以为凭借荣国府的牌子就能百无禁忌。在神京,贾琏眼皮底下还没事,如果去了外地,没有了贾琏的直接关注,东来顺很难扩张。

    贾芸一边点头一边说着些事情。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二叔,西城的庄子那,您要求制作的那种灰蒙蒙的东西做出来了。顾老八试了试,基本上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哦”,贾琏闻言简直是惊喜万分,这段时间正在发愁,怎么对北镇府司下手,如果那东西真的做出来,拿下北镇府司就不是问题了。

    这时候,贾琏已经和贾芸一起走到了大明宫附近,看到文武官员和勋贵宗室都已经进入大明宫正殿,贾琏也对贾芸摆了摆手:

    “你去吧,既然来了就好好操持,千万不能有什么问题,把事情想的全面些。”

    贾芸赶紧点了头:“二叔放心,不说我带来的都是府里的家生子或者就是签了死契的。

    中车府和锦衣府都派了人守在厨房,他们比咱们还要紧张呢。”

    贾琏没再说什么,只是对着贾芸挥了挥手。表示让他晚上去府上之后就离开了。

    贾芸看着贾琏的背影,对这位二叔心里是由衷的感激。

    贾芸还记得去年也就是隆正三年的年三十,他们孤儿寡母的在家里连口吃的都没了。最后没办法,贾芸自己可以去宁府吃祭祖的宴席,但是他娘去不了啊。

    贾芸就偷偷的从宴席中藏了两张热乎乎的大饼,藏在了自己的怀里。

    等祭祖结束回到家里,大饼倒是还是温的,贾芸身上的肉被烫的通红通红的。

    那时候是真可怜啊。

    仅仅一年,一切都变了。虽然今年过年贾芸仍然要去府里。但是那是为了祭祖,贾芸自家可不会再缺这口吃的了。

    虽然东来顺一开始以火锅闻名。但是贾芸知道光是靠火锅是不行的。所以这几个月一直在上更多的菜系。

    现在的东来顺,火锅仍然是主营,但是如果顾客想要来三斤牛肉,十个馒头,东来顺也拿的出来。

    贾芸如今也有些积累了。不但修了房子,还给自己的娘买了两个丫鬟。

    贾芸的娘,也就是贾琏那个称呼为五嫂子的女人,今年只有三十出头,虽然已经自称老妪,但是身体还算不错,也是个闲不住的人。

    贾芸给母亲买丫鬟,与其说是帮母亲干活,不如说是给她做伴。毕竟贾芸忙起来了,经常白天不回家,甚至晚上不回家也是常态。贾芸担心母亲没意思。

    “家里应该是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吧。”贾芸一边想着家里的情况一边往回走,说是这样说,贾芸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心。这毕竟是给皇家做饭,一丁点的错误出不得。

    贾琏此时已经走进了大明宫正殿,正殿分左右两边。文臣在左,武将居右。大部分都已经到齐。只是隆正帝还没有到。

    做为殿中一批特殊群体,在京的宗室们聚集在殿中前列,皇帝御座附近。

    在京宗室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像义忠亲王和义平郡王为首的在朝中有相当大的势力。

    虽然按照太祖制定的大郑律,宗室除了在宗人府任职之外,在京宗室不得参加朝廷任何政务,但是不影响他们对朝政发出影响力。

    这就要涉及到大郑宗室的分封方式了。
………………………………

第69章:熟悉的面孔

    贾琏专门研究过周郑两朝的宗室。

    周朝的宗室分封制度承袭自唐朝,当初太宗郭荣以唐太宗李世民为偶像,统一之后,多处沿袭大唐制度。

    有周一代,宗室皇亲可以享受一州或者是一府之供养,但是不得干预州府事务。

    到了周朝末年,天家血脉经历几百年繁衍,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

    周思宗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宗室制度。但是因为过于操切,不懂得改革需要循序渐进的道理,导致天下大乱之际,最应该支持皇帝的宗室纷纷反叛。

    国朝定鼎金陵时,大郑宗室成员稀少。不过太祖皇帝还是吸取了周朝的教训,定下了大郑的宗室分封制度。

    太祖吸取周朝宗室全靠地方财政供养,造成财政严重负担的教训。规定凡大郑宗室,都需要自力更生。

    皇室子孙,皇子初封郡王,长成后参与国事封亲王。

    然后亲王嫡子继亲王位,其余子孙封郡王或镇国公,辅国公。

    依次往下还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一等将军,三等将军,五等将军。

    太祖曾经说过,大郑绝对不会把宗室当猪养,除了近支宗室可以在朝中参与国务之外,就藩封地的远支宗室都可以从事各行各业,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当然,宗室如果想要参与政务,也可以。不过镇国将军及以下的远支宗室就需要参加科举或者是武举了。

    所以,因为太祖定下的制度,大郑皇室成员如今还在京中的不少。

    除了像义平郡王,义忠亲王,忠顺亲王等皇室近支参政议政甚至是玩起了夺嫡以外,圣祖诸子中还有一大批在京中为官,当兵甚至是经商的人员。

    所以,在这大明宫正殿光明殿,宗室有一块专门的地方。

    贾琏现在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着那些宗室王公。做为初次出现在大郑最高层面的贾琏,自然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所以当看到贾琏一直关注宗室位置,有人就坐不住了。

    忠顺王对着身边的人员说了几句,那人就站起身开到贾琏面前。

    “贾琏,你想干什么,龙子凤孙所在,也是你可以随意窥视的地方,还不跪下请罪!”

    看着面前这个十一二岁的年轻宗室,看他的衣着,应该是镇国公或者是辅国公一类的人物。

    贾琏根本没兴趣搭理他,而是扫了一眼正主。

    那个年轻人看到贾琏的态度似乎更生气了,正要大声咆哮几句。

    不过贾琏很显然并不打算在这种时候出丑,特别是隆正天子应该马上就到了。

    所以贾琏决定陪忠顺王玩玩。

    “这位小公爷,我眼拙,不知道你是?”

    年轻人听到贾琏打听自己的身份,立刻觉得炫耀的机会来了:

    “我乃是忠怡亲王嫡子,镇国公郑锋。”

    忠怡亲王,贾琏记得在扬州时听林如海说起过。乃是当年圣祖皇帝第十三子,少有侠名,是出了名的侠王。

    但是和历史上那位康熙的十三阿哥不同,这位大郑的十三侠王乃是真正的江湖豪侠。年仅八岁就投身武当,在武当山学武十年后回到神京,仍然醉心武艺,不问世事。

    这样一位主,也许在国政上算得上是个小透明。但是在宗正寺和满朝文武眼中,奉藩神京的十三王府其实份量颇重。

    因为那位十三王一生舍下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就连贾家贾代善当年,都曾欠过忠怡王府的人情。

    贾琏承爵后,离京南下之前曾经想要去拜访一下在家里修养的忠怡亲王,但是却被王府的管家告知,老王爷身子不适,不见外客,没想到这刚刚回京,却和忠怡亲王府对上了。

    不过贾琏也并不担心什么,眼前这个年轻人应该是老王爷续弦的那个正室王妃所生的孩子,从小宠坏了。

    否则,又怎么可能让忠顺王一挑拨就跑来当出头鸟。

    不过贾琏也不觉得忠怡亲王府的身份会让自己忌惮。不说他只是个王府公子,只有镇国公的爵位,就是忠怡亲王亲自到了,贾琏也敢收拾他。

    “原来是十三王爷的公子,真是失敬。只是公爷有句话本爵不明白,本爵只是在想些事情,怎么就成了窥视。

    更何况,此地并非白虎节堂,就今晚来说也不是军机重地。就是窥视了又怎么样。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莫不是诸位刚刚是在商量什么逆天之事不成?”

    远处观察着的忠顺王看到郑锋几句话就被贾琏逼的没了话说,心里骂了句蠢货。

    但是还是得给他解围,否则那位十三弟若是打上门去,忠顺王并不觉得自己有机会全身而退。

    那小子根本就是个武疯子。

    正打算起身的忠顺王被一阵礼乐打断,忠顺王听得出,这是天子即将驾临。

    其他朝臣当然也能够听得出这段乐声的意思,所以直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静静的迎候皇帝驾临。

    而此时的凤藻宫,偏殿,元春在一丝不苟的安排着各府邸跟着诰命一起过来的随员。

    当然,除了贾母这样年高位尊的老人需要带贴身丫鬟在,大部分参加宫宴的诰命都是带着自己的妹妹,女儿,甚至是侄女进宫。

    意思很明确,毕竟天家主持人是凤藻宫尚书。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参加贾元春主持的大宴的。

    这不,元春刚刚准备好一切走进凤藻宫偏殿,抬头就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

正文卷


………………………………

第70章:欺人太甚

    大明宫这边,群臣都已经到齐,但是隆正帝还没有到。贾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暗暗观察着身边的武勋亲贵。

    大郑的武勋亲贵按照册封时间往往被人们划分为三部分。

    规模最大的当然是开国勋贵,四王八公二十四侯,再加上伯子男五类,已经超过了百人。

    经历了景宁,永安两朝,开国勋贵有一部分如之前的贾家那样堕落了。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延续了家族的传承。

    大郑的军权,现在大部分都还是掌握在以八公二十四侯为首的开国勋贵手中。

    第二批则是景宁勋贵,景宁勋贵特指在景宁前期的统一战争中产生的勋贵。以荣国府贾代善为首的景宁勋贵有代表性的有六公八侯十二伯。

    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开国勋贵还是景宁勋贵,都是以贾家荣国府为首。

    贾琏更是感慨原着中贾赦等人是何等的能作死,把如此庞大的人脉拱手让给了王家,把荣宁三公留下的余荫霍霍的干干净净。

    景宁后期和永安朝,国家的局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虽然在辽东和满清时有战事,京卫军也曾经数次出长城反击漠北蒙古和俄罗斯。但是最后产生的勋贵数量还是要远远少于前两批。而这第三批勋贵,就以通州大营大将军,安东侯李现为首。

    不过到了如今,第一批开国勋贵即使是有战功的也基本做不到平袭祖宗的爵位。

    开国勋贵中爵位最高的有两个,一个是理国公府的柳芳,袭的时三等侯,另一个便是酒泉侯秦烨,虽然远离辽东,但是做为守卫西域直面俄罗斯的将军,近十几年,也是战斗不断。再加上天家有意扶持秦家,才让秦烨在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成了一等侯。

    至于其他人,像牛继宗和贾琏这样承袭一等伯爵的已经是高位,更多的是子爵和男爵。

    至于景宁勋贵,情况则有些两级分化。景宁六大国公中,赵国公姜泽还活着,成国公朱家被除爵,英国公徐家和威国公李家因为在圣祖迁都问题上站错队,如今虽然还在,但都已经是一等将军爵。

    剩下的定国公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