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隐相-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交付了学费,农家的孩子,也都按照国学生,进行安排,所有补助生活照顾,都也做了妥当的安置。”

    朱冲心中满意,这些孩子,未来可都是大宋的肱股之臣啊,眼下的他们,虽然还只是五六岁,十来岁的孩子,还未经人事,但是,现在就把这些未来的栋梁,都聚集起来,进行统一的教育,再加上实战化的培养,相信,将来能在大宋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发挥他们的力量。

    来到学堂,周缊便指着一个教舍说道:“这一间校舍,就是全部从各地接来的孩子,大大小小,有五十人,我将他们叫来,与朱郎见礼。”

    朱冲立即阻拦,说道:“不要让他们知道我的存在,我一介粗俗贱奴,倒是不好与这大宋未来的栋梁们走的太近,要保持他们高傲的心,进取的意志,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是我这等人将他们召集起来的。”

    周伯达立即严肃说道:“朱郎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以朱郎才学,连我家父亲,都要钦佩,这些学子,即便是有的出生名门,也未必见得比朱郎高到何处去。”

    朱冲笑着说:“非礼勿视,我看看便好。”

    朱冲言毕,就看向这些儿郎们,一个个都朝气蓬勃,各个精神抖擞,这,就是大宋的未来啊。

    这些曾经在后世,一腔热血,没有洒在沙场上,被那昏庸的皇帝给践踏了家国情怀的人,今后必定能在自己这里,将他们所有的力量,都展现出来。

    如此多的将帅之才在手,相信,那大宋的皇位上栓条狗,也能守得住汴京吧?

    看到朱冲如此激动兴奋,众人都觉得奇怪。

    周缊问道:“朱郎,这些孩子,也不见得有多聪慧,有些,甚至还有些愚笨,为何,你会指名道姓,一定要将他们挑选出来,并且区别教育呢?又为何,对这些儿郎门充满了一种,在下看不懂的情怀。”

    朱冲微微一笑。

    他当然不懂。

    若是让他们知道,后世的大宋皇位上,就算是栓条狗,这些他们所谓不怎么聪明的儿郎门都能将大宋的江山打回来的话。

    或许,他们现在比自己还要激动。

    他们也不会再说这些儿郎门不怎么聪明了。

    只怕以后教育他们,都会包含热泪的跪着教他们才好。



    第170章 种地

    

这大宋,真是的天意弄人,这后世的皇帝,就是一个字。

    “怂!”

    怂到家了。

    那赵构左手韩世忠,又手岳飞,他真的就是一条狗,都能被这两个人给拖到华夏千古一帝的牌位上。

    可惜,他还不如一条狗呢。

    为了偏安,简直是怂到家了。

    而与他相反的,当下的徽宗皇帝,就是太勇了。

    他手里的八十万禁军,有六十万是吃空饷的,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能打仗的。

    不是贪,就是腐。

    但是,他却想着能与父兄一样,开疆拓土,甚至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更想着成为千古一帝。

    他的勇气非常好,手里的牌,看着也十分的漂亮,运气也非常的好。

    接连吞河湟,灭大辽,让夏臣服。

    但是,他的运气好,只是因为回光返照了,最后,死在了金人的铁蹄下。

    归根结底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太勇敢了,却没有一个夯实的基础。

    眼下大宋的繁华,只不过是帝国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看似繁华,实则已经千疮百孔了。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他若是能像后世的赵构一样,当个孙子,龟缩在汴梁城,哪怕是在金军打过来的时候,在汴梁城躲一躲,守一守,他也能扛的过去。

    也不至于被进入抓了去,最后被熬成了人油。

    若是赵构与赵佶的性格换一换,那这大宋想来,必定能有一战之力。

    至少,不会被人熬成灯油那么惨。

    朱冲计划做的,就是要从小培养这些后世出彩的将官们,让他们提前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当用之时,爆发出来。

    朱冲也没有与两人多解释什么,只是敷衍一二,便去见章楶。

    周缊倒是知晓朱冲这个人向来神秘,不想说的,就不会说,所以,也不多强求。

    众人一到来了章楶的办公之地北书房。

    众人见面之后,纷纷行大礼,章楶也只是客套一声,朱冲询问了章楶的一些近况,无非是生活如何,身体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章楶随意说了一些,也没有要改进的,朱冲倒是知道,章楶这等人物,对生活上的要求,已经很少了,能有人伺候,行动方便,吃喝不愁,就没什么挑剔的了。

    朱冲看到他在制定学纲,就笑着问道:“章翁,这学纲有那些?”

    章楶将写好的学纲交给了朱冲。

    朱冲看了一眼,兵法是必不可少的,武学也在其中,还有沙盘推演,这非常好,可以实战推演,总比纸上谈兵的好。

    这些孩子要是连大宋的地理位置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带兵打仗,上马定乾坤?

    但是朱冲觉得不够,随即说道:“小的觉得,医学需要安排进去。”

    章楶皱起眉头,说道:“医学繁杂,不精研此道,难有成就。”

    朱冲立即说道:“不需要精研,只需要掌握如何急救,抢救,比如,如何包扎,止血,风寒吃什么药,等等,一些常用的医学,这样,在战场上,一旦停战,伤员们就可以相互医治包扎,随身携带的药物,也知道怎么吃有利,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医疗后勤的压力,也可以增强军卒自身的生存能力。”

    章楶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朱冲立即说道:“回头呢,我回宋清堂,让我家娘子,或者她父亲,制备一套医学常识常用的教材,制定好之后,再拿过来进行教学,我也会安排宋清堂的大夫过来,轮流教授。”

    章楶点头,笑着说道:“你这小厮,懂的,想的颇多,以老朽一生之见地,也未必能有你之齐全,真是不知道,你是如何有这些奇思妙想。”

    朱冲立即打哈哈说道:“不过是在家主面前听闻一二罢了。”

    众人微微一笑,纷纷摇头,但是也不揭穿,各自心照不宣。

    朱冲也乐意众人如此默契,但是想到正事,朱冲立即说:“眼下的文字,颇为繁琐,不利于教学,我大宋子民,学习起来,都颇为困难,更别说那吐蕃异族了,所以,小的我,想要进行字体简化,以方便异族学习,也增加我大宋子民扫盲的速度。”

    众人一听,觉得十分惊讶,不知道朱冲又从那来的奇思妙想。

    周伯达说道:“我华夏文字,历经几千年,虽然其中,也有简化改造的时期,但是,每一次改造,无不产生极大的歧义,有时候往往还会带来战祸,朱郎贸然要改动,只怕,不是易事,推广起来,也颇有难度。”

    朱冲笑着说:“倒是不难,改动不大,我先写几个,诸位看一看,觉得可行,稍后再找寻教授先生,来安排常用的文字进行简化,不常用的,就随他去吧。”

    章楶赞赏道:“朱郎的智慧,果然是与众不同,若是能字体简化,又不会变失本来的意境,更不会产生歧义,这便能将文化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我等教学数十载,却从未想过在此道上有所建树,实在是妄为师者啊。”

    朱冲微微一笑,这倒不是他们的错,即便是一千年后,也没有人想着要简化我华夏几千年来的字体,只是因为,人口的基数突然庞大到数十亿之后。

    这些字体的繁琐程度,限制了文化的推广,才不得已进行改造简化的。

    朱冲也不多解释。

    随即,便写了几个常用的字,首先便拿最常用的,表达时间的字体来改。

    朱冲先写了一个醜字,然后又写了一个丑字,随后将两个子推到案台上。

    众人看后,一时间愣住了,倒是,不知道该说好呢,还是不好。

    朱冲笑着说道:“如何?”

    章楶摇头,说道:“不可谓,好,也不可谓,不好,虽然简化方便书写,却无法表达其意境,醜其本义是揪扭,作十二地支的第二位,又为生肖中的牛,如此简化,倒是有些词不达意。”

    众人也纷纷点头。

    朱冲啧了一下,倒是没想到,自己将后世的简化字拿出来,没有能达到效果。

    但是很快章楶就说:“但是,如此简化,倒是真的便于流行,不管如何,朱郎的想法,是绝对可嘉奖的,至于方法要重新别论。”

    朱冲立即说:“对对对,一定要简化字体,最好简化的方便易学,要减轻记忆负担,提高书写效果,提高书稿的排版效率,方便传播,是最重要的。”

    章楶十分赞佩,说道:“朱郎的每一个要求,都切中要害,要想将我华夏文化更加快速的推动出去,让蛮夷快速接纳吸收,这改字,是必须要进行的,这样吧,我,亲自书写书信,邀请太学院的那帮等死的老骨头,也出来为我大宋的未来,再进一份力吧。”

    朱冲立即兴奋说道:“章翁真是远胜诸葛啊……”

    章楶不屑一笑,不以理会。

    朱冲也不尴尬,只是高兴,随后便说道:“还有一向极为重要的学科,一定要加入其中,务必,让任何一个学子,都要掌握。”

    众人不解,纷纷好奇,这重要的学科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朱冲如此慎重。

    看到众人如此期待,朱冲便严肃地说出了两个字。

    “种地!”



    第171章 只能做些苦力活了

    

听到种地两个字,所有人都觉得讶异,但是章楶却表现的十分赞赏。

    周伯达更是直接说出:“孔圣人有云,君子不器,我等读书人,应当以学而优则仕为先,如何能让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数年,去做那粗鄙劳动之学?”

    章楶蔑视道:“迂腐,学孔圣文章,却不学孔圣意境,所谓君子不器的时下环境,是那高位者樊迟心血来潮,想要学习种庄稼,孔圣人自然是不能满足其个人喜好,否则,引来世人效仿,祸乱朝政,岂能一概而论?”

    周伯达立即躬身,恭敬说道:“章翁教训既是。”

    章楶赞赏朱冲,说道:“我大宋眼下的时局,与种地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河湟之地,那河湟之地地广人稀,虽然有几十年的开边,但是,依旧开发不足三成,还有成千上万的良田没有开垦,而我大宋境内,土地稀有,而且人口稠密,粮食紧缺,粮价被奸商垄断,操控粮食价格,致使我大宋子民时常处于饥饿当中,若是能利用河湟之地,最大限度的开荒种地,能大大缓解我大宋境内的粮食紧缺的情况,又能占地立足,实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朱冲当然知晓大宋的粮食问题,大宋从立国之初,就是一个粮食紧缺型的国家,所以,才在汴梁建都,因为那里是运输粮食的中转站,地理位置就是为了粮食而存在的,不管是水运还是陆运,汴梁的运输道路条件,都是最合适的。

    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就是粮食陈化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因为粮食大多由水路运输,并且存在南方,南方多水,而且经常水灾,所以,粮食很容易就变质了。

    这让本来就短缺的粮食,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