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8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秉文、吴应箕串联安徽官员搞事儿,江、浙、赣那些官员,未尝不抱着支持心态。这等于大部分重臣,联手抵抗赵瀚的划区政策,必须挥舞棍棒狠狠敲打!
  许多州县的安徽学子,坐船一两天就能到南京的……现在爽了,他们得去成都考试。
  改一个考试地点而已,阁部重臣却被吓得噤若寒蝉,都知道皇帝这次真的很生气。
  考区之事,无人敢再议。
  接下来,便是划分军区。
  中军都督府,设在南京,辖金陵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
  前军都督府,设在昆明,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南、康藏、平南军民府(缅甸)。
  右军都督府,设在西安,辖陕西、甘肃(含宁夏)、青海。(今后会统辖西域,但机构不会西移,只有西安才能快速调动粮草,甘肃和新疆都支撑不起大军后勤。)
  左军都督府,设在沈阳,辖辽宁、玄菟(吉林)、安东都护府(黑龙江及西伯利亚)。
  后军都督府,设在北京,辖北平府、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蒙古草原。
  海军都督府,设在广州。
  中军和后军明显级别最高,特别是后军都督府,负责对整个蒙古地区的用兵。如果事关河套与科尔沁草原,左军和右军都督府必须配合,等于整个北方都要听后军左都督的命令。
  把后军都督府设在北京,就是在提高北京的军事地位,把北京作为整个北方的军事中心。
  后军左都督,必须由熟悉北方战事的将领担任。军政分离自不必说,防止出现藩镇局面,没有钱粮大权不可能割据。
  而且,各省的巡检兵,也就是武警系统,从都督府半剥离出来,交给各省的都指挥使司掌控。让他们与五军都督府进行制衡,只有接到中央军令,巡检兵才会配合都督府作战。
  如果蒙古草原出现叛乱,先由安北都护府、饶乐都护府自行解决。蒙古叛军如果大举越过长城,后军左都督有权临时调遣巡检兵。
  出了真正的大乱子,中央才会发出军令,由后军左都督,接管整个北方军事体系,集北方数省之力去平叛。这种情况属于危急状态,可能一百年也就两三回。
  南京的都督府名字不变,但此时的各位都督,今后改称大将军,并加前缀“某某大将军”予以区分。
  中央都督府,设兵政、宣教、参谋、军法、整训、后勤、器械七个司。又有御前军事会议,由皇帝主持召开,兵部和都督府出席。
  兵部职权遭到压缩,但还掌控着部分军费大权,保留对各省都指挥司(辖管武警部队)的控制,保留对高级武官任免权(必须得到御前军事会议通过)。
  兵部尚书卢象升,看完军制改革方案,久久说不出话来。
  卢象升心里非常明白,随着各部队的军校生增多,皇帝不再忌惮压制那些武将。这套制度一直实行,文官别想任意打压武将,即便开国勋臣死光了也不可能。
  而且,还允许武将放弃指挥权,进入兵部担任官员。长此以往,说不定哪天,兵部就直接跟都督府合并了,只剩六军都督府这种军区机构——这得发明出无线电才行。
  明代兵部夺权,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不但勋贵将领损失惨重,北方部队也死伤殆尽。于谦为了保卫北京,自然而然且必须夺权,否则他无法编练和指挥军队。但文官们得到手的权力,又怎愿意吐出来?
  即便于谦想恢复原样,其他文官也会反对。
  更何况,于谦不但不恢复,还在保住北京之后,继续让兵部夺取更多大权。他可能本意是好的,因为当时武将烂透了,但其影响却持续到大明灭亡。
  兵部夺取都督府权力,其实并非大明军队拉跨的主因。
  真正的主因是军户卫所制度,文官们被迫着手改革,在嘉靖中期、隆庆年间、万历初年取得成效,一时间竟然将星如云。但又遇到财政窘迫,募兵制随之夭折,变成彻底躺平的家丁作战。
  归根结底,财政问题!
  而大同朝廷呢,军校源源不断输送毕业生。就算来几场大败,只要军校还正常运转,军官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来。
  这些军校生会结成利益共同体,军校虽然也受兵部管辖,但只有校长属于兵部官员。其他老师,全部来自军队,军校生的自我认同,肯定是向着武将群体的。
  赵瀚甚至想搞武科殿试,每年最优秀的军校毕业生,来到南京由皇帝考出武进士。这样一来,武将也是天子门生。
  另外,北京的地位得到确立,北方文化中心、北方军事中心。
  北平府终于有点直辖市的样子了,以前实在太寒酸。恢复多年,全府下辖十个县,总人口还不到200万,完全不能跟另一个直辖市(金陵府)相比。
  地位确定之后,北京肯定能快速发展。
  西安、沈阳和昆明,三个都督府设在那里,也将在西北、东北、西南形成虹吸效应。
  若是康藏经常生乱,成都将会建立次一级的军区。不过就这小冰河期的鬼气候,康藏想大乱都难,无非出点小乱子而已,吐蕃能跟唐朝硬钢是遇到了温暖期。
  此时此刻,北方大军正在征讨漠北,等战事结束,军改就要全面实行。
  ……
  赵瀚才不管文官怎么想,这一次军制改革,他已经酝酿了好些年。
  平时以聊天的形式,征求回京武将的意见,又根据兵部、都督府和地方部队的情况,自己草拟了一份大纲,让都督府将领、文职补充细节,最后再亲自修改了好几遍。
  全程没有惊动文官,只是偶尔旁敲侧击,让卢象升等人提些建议。
  又是一个节假日,赵瀚难得轻松,独自散步一圈,然后去找朱媺娖闲耍。
  走着走着,一个牵狗少年撞上来。
  “父皇!”少年连忙停下,却是费如梅所生的五皇子赵匡楫。
  “汪汪汪!”
  那条沙皮狗,冲着皇帝狂吠。
  赵瀚猛瞪一眼,沙皮狗突然趴下,歪着脑袋直吐舌头。
  赵瀚问道:“你这是遛狗呢,还是要跑去哪个斗狗场?”
  赵匡楫回答:“回禀父皇,儿臣打算出宫转转。”
  “不许赌博!”赵瀚提醒道。
  “儿臣绝不赌博。”赵匡楫连忙说。
  这位皇子,学习成绩极好,而且品行善良,但玩心也重得很。
  前两年出城秋猎,中途遇到一只癞皮狗。估计刚满月的样子,饿得奄奄一息,赵匡楫觉得可怜,死活要带回宫里养着。
  后来又让同学来鉴赏自己的狗,一个同学说,这种狗是极品斗犬,城外便有秘密斗狗场。
  赵匡楫好奇跑去查看,果然那里有好多癞皮狗。一场斗狗下来,咬得遍体鳞伤,赵匡楫既觉刺激,又不忍心狗狗受伤。
  而且,赵匡楫虽然经常把自己的狗,也牵去斗狗场玩耍,但从来不下场斗狗,他怕自己的爱犬受伤了。
  随行侍卫,把情况上报,赵瀚听了哭笑不得,这个皇子他是不抱什么希望了。
  学习优秀,却又贪玩。
  学业上完全不思进取,小学他能排中等,中学他也排中等,估计去读大学也是中等。反正别考得太差丢脸,这就足够了,从来没想过要名列前茅。
  追求刺激,却又心善。
  这小子见不得穷人受苦,甚至见不得狗狗流血。却又忍不住观赏斗狗,看了几场便不忍卒睹,中途悄悄离开,然后下次又跑去看。
  完全就是矛盾性格,这种人往往优柔寡断,不是什么能做大事的料。真让他做皇帝,怕是跟宋徽宗有得一拼。
  当然,赵匡楫头脑聪慧、爱好广泛,说不定能在某个领域玩出花来。
  最近还迷上了蹴鞠,经常一边遛狗一边颠球。
  经史、诗词、书法、绘画、音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也略通,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苦心钻研,而是去找别的乐子。
  怎么教育都不听,就跟得了多动症一样,让他安心坐半天浑身难受。
  哪天他说自己要环游世界,赵瀚都不会觉得意外。


第979章 【金陵画派】
  赵匡楫坐着马车出发,几个宫廷侍卫跟随,一路来到紫禁城西边的某处宅邸。
  他是来找同学的,两人都喜欢养狗。
  同学的家人热情相迎,可背着这位皇子,他们又隐隐有些不高兴。
  “继之兄,一起到狗场耍子。”赵匡楫跑进内院就喊。
  詹绍垂头丧气从书房走出:“殿下自己去吧,我还要在家里温书。”
  赵匡楫笑道:“你那成绩,肯定能拿毕业证,公费生却想都别想。反正你家里有钱,拿到了毕业证,自费去读大学便是。”
  “唉!”
  詹绍叹息:“我那三只爱犬,都被父亲杀了。还炖成狗肉汤,诓我是羊肉汤,我足足喝了两大碗,狗肉也吃了好几块。当晚我得知实情,恶心犯吐,把黄疸水都吐出来了。”
  “这这这……怎能如此?”赵匡楫难以置信。
  詹绍说道:“还有三个月,便是中学毕业考。父亲让我好生学习,不得再耽误光阴,一切都等读大学以后再说。今后的节假日,殿下莫要再来寻我。”
  赵匡楫摇头道:“难怪刚才见到令尊令堂,他们虽然笑脸迎接,却总是让我有些不自在。罢了罢了,你安心备考,待到毕业之后再找伱玩耍。”
  “抱歉!”
  詹绍拱手作揖,把皇子礼送出门。
  赵匡楫来到大街上,也懒得坐车了,牵着自己的癞皮狗溜达。
  梅子洲那边他不想去,今天的蹴鞠比赛,没有自己喜欢的球队。素瓦舍的表演,他也早就看腻了,荤瓦舍则不敢去,否则随行侍卫肯定告状。
  左思右想,他折道前往翰林院。
  别看赵匡楫贪玩好耍,却在读中学之后,经常往翰林院、钦天院跑。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他就会苦心钻研一阵,等没兴趣了再去做别的。十二岁时迷恋天文,甚至跑去紫金山住下,半夜到天文台学习观星之术。
  翰林、钦天两院的学者,很多人都做过赵匡楫的老师。
  皇子跑来求教,谁敢不悉心教导?
  大多数学者,对此还暗暗得意,皇子师说出去好听啊。只要赵匡楫来了,就放下手中的工作,专心致志传授知识。可惜他们注定失望,赵匡楫的学习热情,从来不会超过三个月。
  这货学东西飞快,别人学一年的知识,他两三个月便能掌握。然后就不思进取,东搞搞,西搞搞,哪天突然想起来,又跑去钻研几天。
  最初,赵匡楫让学者们感到惊艳,如今只让人感到无语和叹息。
  到得翰林院,直奔书画馆,赵匡楫今天打算研习画艺。
  却见书画馆的小院里人头攒动,似乎今天有什么大事发生。赵匡楫顿时精神一震,把癞皮狗交给侍卫,兴奋往里跑,逮到前方之人问道:“今日有甚热闹可看?”
  那人明显认识皇子,连忙拱手作揖:“殿下可知,画院有一场约斗?”
  “约斗多得很,你们经常斗画。”赵匡楫说。
  那人详细说道:“书画馆设立之初,陛下就让研究中西结合画法。这种画法,又分为两派。一派以前朝宗室朱谋垔为主,一派以泰西学者李致诚为主。他们谁都不服谁,便在五年前约斗,让彼此的得意弟子各画一幅。”
  “什么画需要斗五年?”赵匡楫愈发好奇。
  那人解释说:“用中西结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