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7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破地方,人口已经有好几十万!
  李铨乘坐的中国船只,入港时就被发现,登岸时迅速被一群士兵围住。
  “天朝使者在此,快让幕府将军前来接待!”郑道周派来的翻译呵斥道。
  李铨和温九一出国的时候,只带了几个随从,其余全都是从郑家借来充门面的,就连乘坐的船只也是郑氏商船。
  江户对外国人管控很严,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任何非日本人都要接受盘查。
  听说中国皇帝派使者来了,老中酒井忠清亲自跑来迎接。
  这厮排场十足,前呼后拥上百人。手下官员很多是步行,有少数骑马开道,而酒井忠清本人,则乘坐一种奇怪的轿子。
  中国的轿子,抬杆位于轿厢中部。而日本的轿子,抬杆在轿厢顶部。
  古代倭人本来就矮,抬杆位于轿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轿厢的空间很窄,底部都快贴着地面了。就算想要扩大轿厢的空间,也只能往四面阔充,上下空间只有那么一丁点。
  酒井忠清的轿子非常豪华,轿厢使用贵重木材制作,表面如同精美的漆器,还装饰丝绸之类以显高贵。但那古怪的制式,依旧让李铨努力憋笑,好似在抬一个装猴的笼子。
  “下国属臣,拜见上国天使!”
  “请起。”
  酒井忠清戴着一顶立乌帽,帽身足有二十厘米高。连人带帽子,站在温九一面前,居然只及温九一的下巴。
  这位老中的身高,估计还不到1米4。
  酒井忠清引着中国使者进城,交通工具却是个麻烦,温九一和李铨都无法坐轿。实在是轿厢太矮,根本就坐不直,坐直了必然脑袋撞到轿顶。
  好在酒井忠清早有准备,弄来两辆豪华马车。
  进城安歇,美食伺候,幕府将军需要三天时间沐浴斋戒。
  斋戒期间,还没满十三岁的德川家纲,带领属臣与中国使者会面。
  在德川家纲之前,幕府对地方大名有绝对控制权。可这小屁孩继位时才10岁,大权迅速旁落到老中手里,几个老中趁机疯狂攫取利益。
  酒井忠清也刚刚揽权不久,还没有真正成为大老,只是一个相对强势的老中。
  在酒井忠清的安排下,德川家纲茫然照做,就连说话的内容都事先练习过了。
  这种被老中掣肘的局面,德川家纲亲政以后也没法解决。于是,他的弟弟搞出侧用人制度,有些类似大明皇帝用太监分权。
  在隆重的接旨仪式之后,李铨大摇大摆拜访保科正之,对外宣称是要赏赐幕府将军的叔叔。
  屏退众人,李铨开门见山道:“赏赐没有,但我给阁下来带了礼物。”
  保科正之躬身下拜:“多谢天朝皇帝赏赐!”
  李铨笑道:“礼物不在这里,而在阁下的领地。”
  保科正之不解道:“在我的领地?”
  李铨说道:“中国欲开辟美洲航道,需要途经日本补给,补给港口最好在日本的东部。”
  保科正之一愣,随即狂喜。
  这时的日本,越往东就越偏僻,就连海贸走私商都不愿去。如果能在自己的领地开设港口,长期跟中国人搞走私,岂不是能源源不断赚来银子?
  保科正之严厉打击走私不假,但如果自己也能参与走私,那也……情有可原嘛。
  甚至都懒得掩饰,保科正之直接就问:“如果设立港口,天朝的海船,每年可来几艘?”
  李铨回答说:“刚开始不太确定,我手里只有五艘船。一年之内,我会到阁下的港口买卖两次,先熟悉从中国到日本东部的航线。然后我会东渡大洋前往美洲,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但只要有生意可做,其他中国商船,肯定也愿意来。”
  “如此……甚好!”保科正之已然露出微笑。
  两人很快议定港口地址,选在秋田西南边的酒田港。
  江户时代,有句“西有堺港(大阪),东有酒田”的谚语。酒田港的繁荣能够直逼大阪,源自于红花贸易的兴盛。红花是一种菊科植物,可作为化妆品、染布、绘画的原料,这玩意儿在江户时代畅销全日本。
  至于现在嘛,红花贸易才刚刚兴起,酒田还只是一座小港。
  那一片不仅盛产红花,还盛产稻米和蔬菜,完全可以作为补给港口。
  当然,远洋航行最重要的食物,还是“行军粮”!
  中国古代打仗,起锅造饭是常态,但也有种类繁多的应急口粮。
  比如明代,就有飧饭和糜饼,前者类似自热米饭,后者类似压缩饼干。
  飧饭是用大米煮制,然后拿去暴晒,反复煮晒十次,重量和体积都大大缩减。食用的时候,扔到锅里煮,或者干脆用水泡开。
  糜饼,用糜子或大米磨成粉,做成饼状烧煮,同样要拿去暴晒。于是就成了压缩饼干,直接吃可以,扔进锅里煮也可以。
  当然,这两种应急干粮,肯定味道不是很美。
  而且制作比较繁琐,明末很多部队都懒得用,甚至许多军将根本不知道有这玩意儿。赵瀚刚刚起兵那几年,同样不知有此物,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
  李铨如果要远航大洋,这两种应急干粮必备。
  平时层层密封保藏,免得其吸收空气水分发霉。正常的粮食吃完了,就可以拿出来使用,撑到下一次靠岸补给。


第845章 【小二愣子】
  李铨是一个行动派,但不是盲目行动派。
  作为航海菜鸟,直接远航是对船员的不负责。
  他从日本归来之后,很快获得了五条船,都是非常坚固的军舰。并且要卸下一些火炮,一是可以减轻负重,装更多食物和饮水;二是能够稳固重心,经得起远洋航行的大浪。
  李铨打算用一年时间,往返中日之间做生意,既能熟悉中日航线,又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航海能力。
  五艘海船,都给他配了水手,以及经验丰富的船长。这些人自愿报名,从海军当中遴选,远洋之前能领到高昂的安家费。
  至于随船的士兵,需要李铨自己招募,兵源来自退伍军人和农兵。
  为啥要自己招募?
  只有李铨自己招募的部队,才能如臂使指听他的话。若无听话的士兵跟随,到了未知的危险境地,李铨很可能控制不住,那些来自海军的船长和水手,直接串联造反都有可能。
  什么达伽马,什么麦哲伦,都曾遇到过船长带头造反。
  赵瀚对这个年轻人非常看好,所以才让其自己招募士兵,这道命令是环球航行成功的关键。
  李铨接收船只的时候,已经是初冬时节。
  黑龙江流域没有打起来,沙皇派来做先锋的贵族将领,跟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头目爆发内讧。目前虽然已经稳定局势,但今年肯定无法南下黑龙江,必须等到明年开春雪化之后才行。
  而负责跟俄国作战的王辅臣,已经带兵移驻海兰泡。
  王辅臣手下的兵不多,且全部属于单身。要么还没结婚,要么已经丧偶,给足了他们安家费,今后都得长期在海兰泡驻防。
  黑龙江沿岸的大小部落,首领必须把未婚女儿送来,跟王辅臣麾下的将士婚配。如此还是不够分,于是每个部落都有名额,尽量多送来未婚女子。
  各个部落,对此是心甘情愿的。
  一来大同军会用粮食做聘礼,可解各部落的燃眉之急。二来他们遭到烧杀抢掠,被哥萨克欺负得很惨,而大同军能够帮助他们。三来大同军肯定称霸此地,多多结亲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利。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的交汇处,附近曾有好几个沿河大部落,甚至有满清的“皇亲国戚”。但都遭到了哥萨克劫掠,部落贵族被杀死一大堆,很多族人因寒冷和饥饿而死。
  大同军驻扎海兰泡之后,很快就有数百达斡尔人,拖家带口前来投奔。
  他们帮助大同军修复城寨,顺便可以混口饭吃。城寨修好之后,大同军住在寨子里,达斡尔人围绕城寨定居,一起在荒废的田野里种粮食。
  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大同军与达斡尔人,居然能够和谐共处,甚至颇有些同仇敌忾的味道。
  太子选妃已经开始,但张庭训肯定无法参加婚礼。
  每个省有10名皇妃候选人,得等到过年以后,才会送到南京进行复选。而张庭训过完年就跑了,甚至瞒着家里,坐船直奔黑龙江而去。
  此时的安东都护府,也就是之前的黑龙江都司,驻地依旧在哈尔滨附近。
  大量“妄议田政”的读书人、戏子、名妓、书商,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流放到哈尔滨充实人口。
  经过一个寒冷冬天,饿死的没有,病死的却好几十个。
  都是因为受不住冻,感冒发烧一命呜呼。
  当张庭训抵达哈尔滨时,这里的积雪已经融化。他看到城寨之外,许多人正在笨拙的耕地。
  这些流放者都是文化人,即便有农民出身的士兵,手把手教导他们耕种,依旧难以快速上手。有时候折腾一天,反而是士兵劳动更多,那些家伙在旁边傻看着。
  李正亲自骑马出城巡视,见到这幅场景,顿时就火冒三丈:“学不会就用鞭子抽,到了这里还娇生惯养呢?”
  于是乎,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流放者抽打耕牛,士兵抽打流放者。
  “不准用力鞭牛,牛比你们精贵!”士兵们愤怒挥鞭。
  大名鼎鼎的才子冒辟疆,此刻就在学习催牛翻地。沉重的曲辕犁,他根本就握不稳,前进时总是东倒西歪。也摸不清牛的脾气,经常搞得耕牛不愿劳作。
  由于耕牛数量不够,更多的流放者,只能用人力翻地。
  冒辟疆在冬天大病一场,此时身体刚刚利索。不愿听话的耕牛,不断喝骂的士兵,都让他感觉无比委屈,干着干着就眼泪往下滴。
  他很想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愤懑,但军士根本不给他机会。
  副官骑马奔来:“都护,有军校生报道!”
  李正此刻一肚子火,没好气道:“带他去登记编营,跟我说这些做甚?”
  副官说道:“来的是张都督之子。”
  “张铁牛家的小混蛋,来我们这里了?”李正非常惊讶。
  在城寨门口,张庭训见到李正,笑嘻嘻说:“小侄给叔父请安了!”
  李正没给好脸色:“我这里冷得很,冬天撒尿都要冻成冰,你他娘的跑来做什么?”
  张庭训叹息:“在军校没拿到毕业证,肄业生里考第三名,索性就来叔父麾下做队长。”
  “胡闹,你要是病死在这里,你爹还不找老子拼命?”李正已然头大无比。
  张庭训却说:“好男儿在世,功名当从马上取。”
  “你说话文绉绉的,怎军校毕业证都拿不到?”李正讥讽道。
  张庭训顿时无语。
  李正又说:“我这里没仗可打,接下来好几年,都得以安民种地筑城为主。要不,你去学学种地?”
  张庭训说:“不是在跟罗刹鬼打仗吗?”
  “远着呢,在海兰泡。”李正说道。
  张庭训道:“我要去海兰泡!”
  李正生气道:“滚一边去。”
  张庭训端端正正跪下:“叔父,侄儿不是说笑的。侄儿读书不行,样样都比不得别人,也就还有一把子力气。陛下对侄儿很好,先是把侄儿招进皇城学校读书,又破格让侄儿读南京军校。这里军校没考到毕业证,母亲又想去求陛下,说是给安排个警察职务。这也太丢人了,侄儿非得靠自己出人头地不可。”
  李正语气稍缓,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