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颖依旧摇头:“心意我领了,但礼物不能收。”
“你们这些人,真是没劲!”
费如鹤嘀咕一句,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大摇大摆走进客厅坐下。
徐颖亲自给费如鹤沏茶,问道:“塞外局势不稳?”
费如鹤说:“山陕这边倒没什么,也就李自成跟各部混战,隔着大漠戈壁,漠北的喀尔喀蒙古打不过来。河北和辽宁的北方草原,姑且叫做漠东蒙古,如今却是热闹得很,喀尔喀蒙古打过来了。”
“漠北蒙古人竟然有力南下?”徐颖颇为吃惊。
费如鹤说道:“漠南、漠东蒙古各部,被满洲鞑子分而治之,如今又互相功伐多年,早就打得人丁稀少、疲惫不堪。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却一直不受鞑子控制。喀尔喀七部,本就以土谢图部为首,车臣部又曾遭受鞑子重创。土谢图汗衮布,趁机吞并了车臣部,又武力降服其他六部。统一漠北之后,衮布就朝着东边和南边扩张。”
“东边,衮布吞并了阿鲁科尔沁(呼伦贝尔一带)。”
“南边,巴林部已经被吞并了一支,扎鲁特部也在遭受攻击。扎鲁特蒙古,一直在跟科尔沁打仗,腹背受敌之下,干脆彻底归顺了衮布。”
漠北蒙古,大致可以理解为外蒙古地区。
大明嘉靖年间,喀尔喀蒙古左翼,南迁到大兴安岭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被称为“内喀尔喀五部”。经过多年混战,现在只剩巴林和扎鲁特两部。其中,巴林部的地盘最南可至赤峰,已经跟大同中国接壤。而扎鲁特蒙古的地盘,最南方已经挨着通辽,跟科尔沁蒙古接壤。
而嘉靖年间,留在漠北的喀尔喀右翼,逐渐统一了整个外蒙古地区。并分给七个儿子治理,叫做“外喀尔喀七部”。
如今,外喀尔喀七部的首领、土谢图汗衮布,趁着满清覆灭,而大同军还未北上的空隙,已经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只剩两部的内喀尔喀蒙古,本就被其他部落围攻,干脆转身投靠到衮布的麾下,反正他们一百年前本就是一家。
费如鹤继续说道:“衮布还有些怕事,主动谴使南下,请求我大同皇帝的册封。可使者走到半路,衮布就病死了,死于征讨嫩科尔沁的途中。其子察珲多尔济继位,自封‘信仰和力量兼备的瓦齐赉土谢图汗’,扬言要为父报仇,还说自己要做全蒙古的大汗。”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徐颖评价说。
喀尔喀蒙古的老汗衮布,虽然大肆扩张,但心里还知道害怕。即将跟中国的地盘接壤时,立即派出使者请求册封。
可这位新汗察珲多尔济,纯属一个愣头青,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还直接喊出要做全蒙古的大汗。就凭这句口号,中国也必须出兵去打!
不过,话又说回来,喀尔喀新汗察珲多尔济,军事能力确实非常牛逼。
历史上,康熙那么多儿子里面,只有一个起的是蒙古名字。还是大玉儿亲自取的名,叫做爱新觉罗·赛因察浑。赛因是察珲多尔济的宗教汗名,察浑直接来自察珲多尔济的名字。大玉儿这么做有两个意思,一是希望孙子可以像察珲多尔济那么强壮,二是提醒康熙,要警惕察珲多尔济的扩张。
费如鹤说道:“我这次回京述职,就是商量对草原用兵之事。不仅要打仗,还得招抚各部,需要派很多使节北上。”
喀尔喀蒙古的扩张,西边被卡在阴山一线,东边已经快到赤峰和通辽。不论如何,朝廷都不能坐视不管。
费如鹤又说:“这喀尔喀蒙古,还跟罗刹鬼有勾结,土谢图汗身边有支龙骑兵亲卫!”
“如此更该重击!”徐颖说道。
其实吧,也没有那么严重。
喀尔喀蒙古与俄罗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接触。双方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是商业交流不断加深,一方面是领地纠纷日趋严重。被哥萨克侵占土地的布里亚特蒙古,就是喀尔喀蒙古的附属势力。
正在东扩的俄罗斯人,从喀尔喀蒙古购买到大量皮毛和战马,已经成为喀尔喀蒙古最大的外贸伙伴。与此同时,又出售火枪、火药给喀尔喀蒙古。甚至还卖了几门小炮,就是装在哥萨克船上那种,炮管只有小腿那么粗。
聊了一阵军事,费如鹤又说:“我那两个崽子,全都被皇城学校淘汰了。你家的呢?”
徐颖说道:“一子一女,皆在皇城学校读书。”
“他娘的,人比人,气死人!”费如鹤没好气道。
徐颖劝道:“不必介怀,我那女儿也快被淘汰了,皇城学校里全是神童,争不过实属正常得很。”
费如鹤突然又笑起来:“嘿嘿,张铁牛那厮的儿女,比我那对儿女还不如。有他垫底,我也不算丢脸,下次见面还能戏耍他。”
徐颖突然回过神来:“如果招抚草原各部,一起攻打喀尔喀蒙古,需不需要把李自成也招抚了?”
“那就要看陛下的意思,”费如鹤说道,“过去了好些年,什么事情都淡了,有一股汉人势力在河套不容易。依我看,还是招抚为妙。”
第781章 【李自成献土】
南京,紫禁城。
费如鹤将一封信交给赵瀚:“陛下,这是李自成送来的。盖了封泥,说只让陛下一个人看。”
赵瀚用小刀把封泥割开,展信阅读,不禁微笑。
这封信,明显是李自成亲手写的,遣词造句非常口语化。
“皇帝陛下亲启,我李自成打仗半辈子,这几年旧伤时常发作,疼得走路都不得劲。我侄儿李过也病死了,亲儿子就活下来一个,今年将将满五岁……”
“河套这块地,原本是极好的。就是天气愈发冷了,粮食收得不如以前多。四处都是蒙古鞑子,打服了几个,转眼又要造反。我领兵狠狠杀了几遭,河套以内的蒙古头人,杀的是一个都不剩。又依军师的话,学满洲鞑子,给治下牧民编旗,挑那有威望的牧民做旗主,这下总算安生了许多……”
“现如今,河套尽是我的地盘,漠北那些喀尔喀鞑子,也不敢从阴山南下抢东西。怎奈汉人丁口还是不够,好几次打下集宁,打得容易,占着麻烦。我这地盘,是不能再大了,一大就要闹乱子……”
“我原本打算去漠北,带兵出阴山二十多里,就灰溜溜的回了河套。那里到处是戈壁大漠,穷得鸟都不拉屎,庄稼也种不出来。要打漠北的蒙古鞑子,须备好足够粮草,不然半路肯定饿死。我被困在河套了,往北边是戈壁,往西边是沙漠。”
“只能往东边打,打一次,丢一次。士卒越打越少,牲畜越打越多。汉人不够,只能让蒙古牧民当兵,再这么下去,我都快成蒙古大汗了。我现在富得很,战马多得用不完,皇帝要是战马不够,尽管遣人来河套买马……”
“我不晓得还能活几年,儿子还小,等我死后,恐怕镇不住那些老兄弟,孤儿寡母日子难过得很。我也不能把老兄弟都杀了,一来没那般狠心,二来河套要大乱……”
“我这回是真的请降,啥都不要,只要皇帝一句话。允我回陕西老家落户,分些田产做家业。我攒下的财货粮食,皇帝你尽管拿去。我麾下的部伍,还有这河套地盘,皇帝你也尽管拿去。给我留些传家的银子就成,回老家以后能做富家翁。”
“我那儿子聪明,皇帝要允他能够读书,允他可以科举做官……”
把这封信读完,赵瀚不禁感慨:“李自成是真的老迈了,否则不会轻易服输,他应该快骑不动马了吧。这信,你也看看。”
费如鹤接过信件,读罢说道:“不能把李自成留在陕西,须得全家圈养在京城。”
“不必,”赵瀚摇头说道,“他能交出地盘和军队,给足了诚意。我连放其归乡都不敢,还要圈养他全家,堂堂天子岂不显得小肚鸡肠?”
费如鹤挠头笑道:“嘿嘿,也对。”
赵瀚说道:“李自成曾负隅顽抗,造下许多杀孽,按理顶多如张献忠那样,扔去台湾跟生番打交道。但李自成打下整个河套,主动献土献兵,这是有开疆拓土之功的。他要带着妻儿回老家,这些都可以应允。爵位也该给,封侯就算了,大同军中许多武将不服气。给李自成一个伯爵吧,就以他的家乡为名赐爵。”
费如鹤说道:“这老东西倒是好命,造反那么多年,最后还能捞一个伯爵。”
赵瀚把内阁成员叫来,让他们看了李自成的亲笔信。
阁臣皆喜,齐声称颂,兵不血刃拿下河套,这种大喜事谁不高兴?
赵瀚说道:“你们安排一下。让礼部刻制伯爵印玺,再从鸿胪寺挑选使节,去河套把这件事情办好。李自成麾下将领,也要好生安抚,愿意回乡安居的,就允他们解除兵权回乡。再着令兵部和都督府,让曹变蛟去接收李自成的部队。李自成之兵,淘汰老弱,只留八千人。曹变蛟自带五千士卒过去,两相合并,组建大同军第四骑兵师。这支军队,今后负责镇守河套。”
李自成那些部将,不能乱杀,也不能留在河套,必须把他们扔回老家,这样才能真正接收控制军队。
安排完事情,阁臣躬身退下,赵瀚带着费如鹤去御花园,跟费如兰、费如梅姐妹俩见面。
……
归化城(呼和浩特)。
城外蜿蜒流淌的土默川,古代又称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整个土默川平原,牛羊见少,农田见多。足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土壤极其肥沃,早在俺答汗时期,就招募汉民开垦出无数稻田。
“驾,驾!”
李自成骑马奔驰在大黑河以南的草原上,弯弓搭箭,准确命中一头野鹿。
“陛下神射!”
随行文武齐声喝彩,他们依旧遵奉李自成为大顺皇帝。
李自成今年只有46岁,看似正当壮年,其实是一身旧伤。有做流寇时受的伤,也有征战草原受的伤,每到冬天就备受煎熬。
近年来,又患上风湿病,浑身关节疼得走不动路。
每次卧床数日,他都会外出打猎,表示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可越是如此,他就越心虚,害怕那些老兄弟心生异志。
他现在没什么亲人,侄子李过已经病死,也就老婆孩子和一个小舅子。另外还有几个妃子,但没什么亲情可言。
自己如果死了,老婆能镇得住吗?
就算平时候镇得住,大同军迟早要来攻打河套,到时又会有多少人暗中投降?甚至是在关键时候倒戈!
前几年,李自成还有些志向,想在草原打出一大片领土。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一个河套产粮区,不足以支撑他北击大漠的后勤。向东攻打集宁,虽然总能轻松拿下,可转眼又丢失了。还不敢分兵常驻集宁,他曾经尝试过,很快就遭到周边部落的围攻。
李自成带走的汉民太少,统治河套已经是极限。
无法继续扩张,就只能窝在河套,日子一天天的消磨,志气也一点点的消磨。随着儿子年龄日长,今年就满五岁了,李自成开始为身后事考虑。
带着猎物返回归化城,这里的皇宫比较寒酸,是当年俺答汗留下的。
牛金星听说李自成回城,立即前来觐见。
李自成笑着说:“丞相来得正好,额猎了些畜生,你拿两只回去煮了吃肉。”
“多谢陛下!”
牛金星低声说道:“去集宁的商队回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