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你这厮怎不早说!”曹变蛟大怒。
王则尧说道:“那里仅三千驻军,将军实在不必惊慌。”
曹变蛟问道:“到底哪些地方有兵?”
王则尧也懒得隐瞒了:“陕西之兵,有两部在榆林、宁夏防备蒙古人。一部在甘肃,驻守嘉峪关。一部在汉中,防备四川的大同军。一部在潼关,防备河南的大同军。渭南那三千守军,是用来镇守粮草的,关中粮食先运至渭南,再从渭南运到潼关。”
曹变蛟瞬间掌握整体情况,毕竟他是边将出身,对陕西的地理非常了解。
李自成要防守的地方太多,北面和西面都有蒙古人,若不留足守军,必被蒙古部落趁机劫掠。
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原本隶属于察哈尔部,跟随察哈尔部一起降清。
但察哈尔部都想造反了,更远的鄂尔多斯部,早就不听满清的命令。一直到现在,满清都没在鄂尔多斯设旗,也就是连羁縻统治都不算。
他们才不管李自成是否与满清联手,找到机会就要南下抢粮食。
前几年,李自成休养生息,只保留十万军队,剩下的部队全部去屯田。这些屯田部队,要么是降卒,要么是流民,根本就没啥战斗力,奉命屯田之后就更不操练了。
所以,李自成其实非常缺兵,除了十万常备军,今年又临时编练好几万,驻守潼关的大部分属于新军。
由于嘉靖时期关中大地震,导致黄河改道,大庆关失去扼守咽喉的作用。潼关只能堵住大同军西进之路,只要大同军顺利渡河,就能迅速北上席卷西河之地。
现在,对于大顺朝廷而言,陕西战局已经彻底烂掉。
主要原因除了兵少,还有就是各地文官投降太快。这些文官,对大顺朝廷没有归属感,早就做好了随时投降的准备。但凡他们做做样子守城,曹变蛟也不可能连克十四城,而且攻城速度快过消息传播速度。
曹变蛟再问:“在渭南看守军粮的是谁?”
“刘三虎。”王则尧说。
“刘三虎?”曹变蛟没听过这名字。
王则尧解释说:“就是刘体纯的三弟。刘体纯是刘二虎,他兄长刘洪是大虎,还有三虎、四虎乃至七虎,如今刘家死得只剩三头老虎了。”
李自成麾下将领,大部分都是苦出身。
就说刘家七虎,纯粹是被逼反的。家里欠地主的租子1石5斗,又欠利滚利的高利贷20两银子。大虎和二虎被捆绑殴打,地主逼他们交租子,三虎、五虎怒而打死地主的两个家奴。
地主报官,刘家七虎聚众起义,杀死地主开仓放粮。
刘家七虎投奔李自成时,他们这股起义军已经发展到上万人。也算带资进组的股东,并非寻常贼将,李自成对其颇为器重。
贺珍、党孟安等人倒戈,居然遇到刘二虎(刘体纯)。
这头老虎也莽得很,在部队溃散之际,不去跟大同军拼杀,而是冒死追进黄河,硬是把叛徒贺珍砍了再逃命。
“可否劝降刘三虎?”曹变蛟问。
王则尧摇头:“不可能。”
历史上,李自成最喜欢的义子张鼐都降清了,刘二虎却是选择全家上吊自尽。
曹变蛟还是想试试,在巩固城防之后,派人前往渭南劝降。
刘三虎的回复是:“西安先给你,我稍后就拿回来!”
田见秀、刘二虎、刘三虎等人,正在疯狂的扩军,发给民夫武器装备,转眼间扩兵至五万人,分别在潼关、朝邑、渭南操练士卒。
等李过带兵从汉中回来,曹变蛟这支孤军必然被包围。
除非,曹变蛟带着骑兵,提前跳出去,继续在关中各地奔袭。
接下来的大战,极有可能还是在潼关附近。不拔掉潼关,大同军很难真正占据关中,在河西之地的大同军,反而极有可能被包饺子,因为山西大顺军也在赶过来。
第547章 【离间计】
朱舜水很快来了,执掌西河地区的民政。
如果大同军能拿下陕西,朱舜水就是陕西左布政使。他是赵瀚的老朋友,在进兵江南时投奔,从县丞一步步爬上来的。
河南那边,胡梦泰也在等着,等大同军拿下山西,就立即去做山西布政使。这位是费映环的表妹夫,也跟赵瀚属于老相识,收复广东之后便来投奔。
“西河的农民,积极性不是很高,士绅地主也有抵触情绪。”宣教官丁汝贞说。
朱舜水感慨:“看来这李自成,把陕西治理得不错。。”(西河地区,其实属于山西管辖,但战时暂且划归陕西。)
所谓不错,是跟大明相比。
陕西十多年兵灾和旱灾,老百姓受尽苦难。李自成让他们耕种无主之地,赋税也不是很重,农民们自然拥戴。
而大同军来了,给农民分田,给农民减税,这些都是李自成做过的。
大同军又要分地主的田,地主同样不高兴。但也仅此而已,并未激烈反抗。实在是山陕人口锐减,地主家的田产再多,没有佃户帮忙耕种,那可只能选择抛荒。
一向都有用的分田政策,在西北很难取得效果。
这里跟河南、山东不一样,虽然都是久经战乱、人口锐减、干旱多年; 但鲁豫两省是由大同军终结乱世,社会各阶层都对此感恩戴德。山陕两省; 却是李自成终结乱世; 大同军反而属于挑起战争的入侵者。
朱舜水来到西河造册分田; 完全得不到百姓拥护,无法在此获得群众基础!
甚至; 基层农会都不好建立,农民没有加入农会的积极性。
“咱们能给本地农民带来什么?”朱舜水问道。
丁汝贞回答:“咱们带来了战争,此外什么都没有。”
朱舜水无语。
丁汝贞又说:“其实; 伪顺朝廷,文官武将对百姓的盘剥也是很重的。李自成说三年粮赋减半,但文官和武将,都会收取许多杂税; 还会征发百姓去服徭役。咱们一来就说,没有杂税,没有徭役,可百姓根本不相信。”
朱舜水点头道:“我明白了。南方的农民; 相信免征徭役和杂税; 是因为给他们实打实分田了。分田就是最大的好处,有了这个好处; 其他好处就值得信任。而这里的农民; 分田对他们来说; 不是什么实质好处,所以也不相信其他好处。”
“就是这般道理。”丁汝贞道。
朱舜水说:“咱们得立信; 得让百姓信任朝廷。还有一个多月收麦子; 告诉西河的所有农民,只要大同军还在; 今年他们不用纳粮,没有杂税,也没有徭役。等他们的麦子进仓; 咱们真不去征粮; 农民自然就信了。”
“只能这样了。”丁汝贞叹息。
西河地区,此刻属于大同军占领区; 官吏还没有完全到位; 老百姓也不服从大同朝廷。
想要发动群众; 那是不可能的; 大同军只能靠自己站稳脚跟,靠自己击败正在赶来包围的敌军。
蒲州。
刘柱正在分析局势,他指着地图说:“曹变蛟这厮,跑得是真快,竟然奔袭西安还打下来了。可这有屁用啊,他孤军深入,对潼关战场毫无帮助。”
林如昭说道:“也有用的,西安毕竟是省府。此城被我军拿下,陕西伪朝文武必定人心惶惶。而且,大半个陕西的粮食,想要运到潼关补给,都得从西安路过才行。曹变蛟拿下西安,潼关敌军的粮食,也不可能得到太多补充。那是一颗钉子,必令敌军如鲠在喉。”
“最多再过一个月,曹变蛟就会被包围,困在西安进退不得,”刘柱说道,“是该让他坚守西安,还是舍弃西安另去他处?”
“坚守为好,”林如昭说道,“一个月之后,我方的后续兵力,也会抵达潼关附近。到时候,又是一场大战,敌人拿不出太多兵力去攻西安。”
太行八陉的南三陉,都有大同军在试图进兵。包括进攻潼关的两个师,没人知道哪里会是突破口。
既然潼关取得突破,河南的大同军,也会跟着继续过来。
而李自成的山西守军,还有汉中守军,同样会跟着调动。到时候,双方在潼关的兵力越来越多,并最终酝酿成一场大决战。
甚至,榆林、宁夏的大顺军,都在往潼关迅速赶来,已经顾不得鄂尔多斯部蒙古了。
反正鄂尔多斯部也不强,顶多从长城缺口穿过,跑来劫掠一番就回去。
……
沁水县。
任继荣、任光荣兄弟俩,正带着部队前往西河地区。他们的任务,是从大同军手里,夺回翼城并驻扎。
在吕梁山中行进一日,傍晚扎营时,任继荣悄悄对兄长说:“大哥,你要带兵去西河投奔大同军?”
“你听谁胡说八道?”任光荣恼怒问。
任继荣说:“军中都传开了。刚才,我一个亲兵来问,是不是投了大同军就能回河南老家。”
“放屁,”任光荣愤然道,“咱们军中定有奸细!快快去查,谣言是从哪个混蛋嘴里传出来的!”
苍蝇专盯有缝的蛋,徐颖派出的细作,虽然不是苍蝇,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任光荣、任继荣兄弟,原本是河南低级军官。
他们所在的部队,长期欠饷不发,甚至连口粮都没了。一堆士兵饿着肚子,还要被逼着守城,干脆反水投靠李自成。
兄弟俩跟着李自成作战数年,一直忠心耿耿,没有半点背叛的征兆。
但他们麾下的士卒,却大部分是河南人,这就有了造谣的依据。
甚至,士兵们都信了,以为主将真要带他们回乡。
翌日。
任光荣没有继续行军,而是就地追查谣言的来源。
结果,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只得继续行军。
至半下午,突然有信使追上来:“两位将军留步!磁侯(刘芳亮)有令,此前的军令取消,请两位立即带兵回沁水,在沁水合兵之后再去西河。”
任光荣半信半疑:“真是磁侯之令?”
信使递上文书:“请将军过目。”
任氏兄弟凑在一起,把刘芳亮的军令看完,顿时忍不住面面相觑。
无奈之下,二人带兵往回走。
夜间。
任继荣说道:“大哥,看来谣言传得很广,磁侯已经怀疑咱们了。”
任光荣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咱们对陛下忠心耿耿。”
“大哥,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任继荣急道,“别说磁侯,就连咱自己的兵,都以为那谣言是真的。这五千人当中,有三千多是河南老乡,一个个都想着回河南去,他们还有很多家人在河南呢!”
任光荣问道:“你难道真想倒戈?”
任继荣说道:“大哥,这是离间计,是《三国演义》里的阳谋啊。信不信等咱们回沁水,只要磁侯一到,就会立即解除咱们的兵权。磁侯也怕啊,郝摇旗是陛下的心腹,去年不也带兵反叛了?咱们可不是老营出身,咱们是半路投靠的大明官兵!”
任光荣默然,无法反驳。
任继荣劝道:“大哥,将计就计,咱真降了吧。说实话,咱爹娘都留在河南,俺心里也想回去看看。爹在信里说,大同朝廷很好,以前的军户都分田了。小妹也嫁人了,还生了个大胖小子,你就不想回去看看外甥?”
前两年,大同和大顺关系不错,双方都有官员跟家里异地通信。
“可咱们的妻儿在山西!”任光荣说道。
任继荣说:“陛下仁义,咱们可以许诺,就算投靠大同军,也不会跟大顺军打仗,请求陛下和磁侯善待我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