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做越好。”
  赵瀚的这番解释,徐复生能够理解,但打心里并不认同,还是觉得该尽早平定天下。
  十一月底,船队在丰都县城对岸转入龙河,沿河而上停靠在南宾里(丰都县龙河镇)。
  镇上居民多汉人,明初这里是南宾县城,而今则是石砫宣慰司的官衙所在。
  一个青年骑马而来,身后跟着十余士卒,奔至河边呵斥道:“尔等何人?”
  徐念祖、费如惠带兵下船,青年更加警惕,手握白杆枪随时准备发难。
  徐念祖拱手笑道:“吾乃吴王使者,奉吴王之命,前来拜会秦夫人、马将军。”
  “哪个吴王?”青年疑惑道。
  徐念祖笑问:“阁下可听过赵天王?”
  青年顿时变色:“你是赵贼之人!”
  “陛下已册封赵天王为吴王,”徐念祖说着转身,“送上礼物!”
  这次一共来了六艘船,吨位都不大,主要是惧怕三峡暗礁。
  一担担粮食,一坛坛好酒,被陆续搬到岸上。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人家还送来见面礼,青年终于脸色缓和:“在下马万年,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原来是秦夫人之孙,”徐念祖拱手道,“在下徐念祖,这位是费如惠费将军。”
  马万年看向费如惠,惊讶道:“赵……天王军中也有女将军?”
  徐念祖指着身后士卒说:“这些都是费将军的兵。”
  费如惠总共带来一百士卒,六十近战,四十火铳,甲胄齐备,军容整肃。
  马万年点头赞道:“好兵!我先带你们去休息,有什么要事,明日再见我祖母和父亲。”
  由于情况不明,马万年没有收下礼物,但也没有直接拒绝。
  他让人把粮食和美酒,搬到一间库房放好,又请费如惠的兵自己看守,便快速奔去后宅见秦良玉、马祥麟。
  秦良玉今年已六十六岁,并无官职在身,朝廷封的是“二品诰命夫人”。
  她的儿子马祥麟,才是正经的石砫宣慰使(从二品),又封骠骑将军。
  马祥麟能文善武,穿银甲,骑白马,外号“赵子龙”、“小马超”。浑河血战时,马祥麟被射瞎一只眼,拔箭杀敌如故,又称“独目马”。
  “祖母,父亲,那厮送了好多粮食和美酒过来,”马万年说道,“看样子没有恶意。”
  马祥麟说:“无非先礼后兵而已,赵贼要来打石砫了。”
  秦良玉问道:“他真说陛下册封赵瀚为吴王?”
  “说是说了,也不知真假。对了,”马万年掏出一本《大同集》,“那人让我把此书转交祖母。”
  秦良玉接过来阅读,认认真真细品,马祥麟、马万年也不敢打扰。
  秦良玉不仅是汉人,而且是贡生之女,自小便读书练武,《大同集》她当然看得懂。
  石砫白杆兵,巅峰时有四万多人。
  打仗打的就是经济,练兵也需要钱粮。
  秦良玉刚嫁来石砫的时候,公公和丈夫被太监勒索十万两银子。一方土司,十万两银子拿不出来,竟然因此下狱坐牢。四万多白杆兵怎么练出来的?
  世人皆知秦良玉会打仗,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内政高手。
  她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先进的耕种技术,甚至还带来玉米种子。懂得在多雨的年份,暂时不种玉米,改种高粱等作物。
  她还轻徭薄赋,免除大量徭役,免除苛捐杂税。
  数十年间,石砫境内连年丰收,因此土民愿意为土司打仗。
  擅长内政的秦良玉,看得懂《大同集》,不仅是字面意思的看得懂!
  一个半时辰之内,秦良玉把《大同集》看了两遍,最终叹息道:“此人必取天下,大明亡矣。”
  马祥麟说道:“可大明还未亡,难道真要投靠?马家世受朝廷恩遇,又岂能做那不忠不义之辈!”
  “先见了使者再说。”秦良玉不表态度。
  整个石砫,由于秦良玉发展民生,人口已经将近三十万。
  但白杆兵只剩两万,若非赵瀚带来时局变化,这些白杆兵今年就要被打没。
  当晚,秦良玉设宴款待。
  见到费如惠,秦良玉颇为惊讶:“贵军亦有女将乎?”
  费如惠笑着回答:“赵都督治下,男女平等,不分贵贱。不只有女将军,还有女知县呢。各地设有女校,女子可做教书先生,女子亦可读书识字。而今不仅是女校,各地小学,也涌现出许多女先生。”
  “小学是何物?”秦良玉颇感兴趣。
  徐念祖解释说:“各县各村各镇,皆设小学校,无论男童女童,都要读书三年。所学内容,比蒙学要高深一些,旨在让孩童能写会算。一些女子小学毕业,十五六岁的年纪,便通过考试做了小学老师。”
  秦良玉点头赞许:“此善政也。赵天王奉行男女平等,可见是真英雄。”
  “何止真英雄,”徐念祖感慨道,“赵都督决定明年春天称王,得知山东大灾,称王大礼都不办了,省下的钱粮都运去山东赈济灾民。”
  “陛下真的册封了吴王。”马祥麟插话道。
  徐念祖说道:“陛下不仅册封吴王,还要托孤传国。皇子与公主,如今全在南京,是陛下秘密派人送来的。”
  “皇子公主皆在南京?”秦良玉惊道。
  徐念祖点头说:“河南、山西皆为流寇所据,鞑奴已经攻至山海关,山东的左良玉已成军阀,北直隶被团团包围了。陛下已存死志,决意殉国,因此把皇子公主送到南京。”
  秦良玉震惊到无以复加。
  她晓得局势衰败,没想到衰败致斯。
  四川本就闭塞,石砫更加闭塞,甚至连《大同集》都没传来。
  朝廷与四川的联系,早就断了!


第357章 【盘娘糖】
  翌日。
  正式谈判。
  秦良玉问道:“阁下可能证明册封吴王之事?”
  “请秦夫人过目。”徐念祖早有准备,把册封吴王、驸马的诏书,还有吴王、驸马都尉的大印拿出。
  这些东西,都是从姚明恭那里讨来的。
  秦良玉和马祥麟反复检查,很快确定这些东西是真的,崇祯托孤传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皇子公主如何安排?”秦良玉问道。
  徐念祖回答:“他们正在南京的小学校里读书。”
  秦良玉又说:“我观《大同集》此书,似有分田释奴之政。”
  徐念祖说道:“石砫也不能例外。今后改土归流,设立石柱县,夫人可为石柱知县。马兄若是愿意打仗,白杆兵可编为独立团,兵额为两千人,须派宣教官随军,军粮军饷皆由我方提供。”
  “宣教官是何职?”马祥麟问。
  徐念祖解释:“大约一百个士卒,安排一个宣教员。宣教员不得插手指挥之事,日常教导士卒读书识字,教导士卒做人当兵的道理。也帮士卒写家信,帮士卒排忧解难。”
  秦良玉笑道:“这倒是新鲜。”
  马祥麟说道:“我家的田产,为何要强行分出去?”
  徐念祖说道:“秦夫人看过《大同集》,自然知道分田的道理。此事绝无徇私之可能,便是都督的两位夫人家里,也都已经完成分田。费夫人可是铅山大族,家里几万亩良田,也是说分就分了。”
  秦良玉不置可否,而是说:“我要去一趟南京,面见皇子皇女。”
  “可以,”徐念祖知道瞒不住,便说,“陛下虽然册封吴王,但都督没有接受,他要自立为吴王。”
  “安能如此?”
  “尔等藐视大明乎?”
  秦良玉和马祥麟猛地站起来,都一脸愤怒的看着徐念祖。
  徐念祖问道:“秦夫人可看了《原君》、《原臣》、《原民》三篇?”
  “看了。”秦良玉点头。
  徐念祖再问:“君王之位何来?”
  秦良玉立即会意,叹息道:“我明白了。”
  徐念祖又说:“虽然不受封吴王之位,但都督不会苛待皇子皇女。”
  秦良玉说:“我还是要去一趟南京。”
  徐念祖微笑道:“随时恭候大驾。”
  石砫的隔壁便是施州府,那里已经完成分田,黄幺正在组建山地师。虽然山路难走,但也随时能够攻打石砫,秦良玉这边是不安全的。
  另外,张献忠已经在打夔州,很快就要打到石砫对岸。
  四川起义军遍地,在与朝廷失去联系之后,地方官和士绅大族反而硬气起来,组建团练跟农民军打得有来有回。
  各处皆战事,石砫不能独善其身,必须选择一家归附。
  ……
  “母亲真要去南京?”马祥麟问道。
  秦良玉说道:“大明江山,或许真要没了。你我自当有忠肝义胆,可也得顾及石砫二十多万百姓。若不审时度势,百姓恐遭兵刀之灾。我去南京走一趟,看那赵瀚是否真能践行《大同集》。若他能够做到……”
  “就投靠他?”马祥麟问。
  秦良玉摇头:“大明一日不亡,石砫宣慰司便是大明国土,这个我会跟赵瀚讲清楚。但可以依附南京,帮着南京打仗,等大明国灭之后,再承认南京的朝廷。到时候,他要分田就分田,谁还能够阻止?”
  “真把田分出去?”马祥麟问。
  秦良玉质问道:“你怕死吗?”
  马祥麟说:“不怕。”
  “死都不怕,还在乎那几亩地?”秦良玉责备道。
  马祥麟解释说:“若是死得其所,大丈夫死则死矣。可那是祖宗留下的田产,怎能在孩儿手里断送?”
  秦良玉呵斥道:“好男儿大丈夫,难道只知守住祖宗田产,就不会自己去打下一片基业吗?”
  马祥麟连忙低头:“母亲教训得是。”
  秦良玉说:“我去南京之后,罗汉兵也归你统率。若是开春之后发兵,你自去打仗便可。”
  罗汉兵只有五百人,那是秦良玉的亲兵,统兵者为四个和尚,分属四座寺庙的长老。
  “是。”马祥麟非常听话。
  秦良玉又说:“万年也随我去南京,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该出去多多见一下市面。”
  马祥麟担忧道:“姓赵的不会把母亲扣下吧?”
  秦良玉笑道:“能够几年之内占据数省,能刊印《大同集》颁行天下,还能让女人做官打仗,这种人的手段不会那么下作。”
  ……
  秦良玉做事雷厉风行,都等不及过年,便带着孙儿一起去南京。
  来时逆流而上,全靠划桨前进。
  去时顺流而下,那速度自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船行至荆州府地界,却见一处荒滩之上,有好几块竹筏被绑起来,拖家带口坐着筏子渡江。
  “这些似是北岸百姓?”秦良玉问道。
  徐念祖笑着解释:“长江以北是张献忠的地盘,长江以南是赵都督的地盘。每月都有百姓,偷偷渡江南来,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秦良玉说道:“能否接他们上船,我想问上几句。”
  “当然可以。”
  徐念祖命令一艘船划过去,抛下石锚定在江边不远。
  得知是赵天王的船,那家人立即顺着绳索爬上,老人小孩则用绳拴着腰部拖拽。
  不多时,一家老小被带到秦良玉面前。
  “叩见官爷,叩见老夫人!”这些人立即跪拜,也搞不清徐念祖是啥官。
  徐念祖说:“快快请起,秦夫人有些话想问你们。”
  船队继续前行。
  秦良玉问那老者:“老先生贵姓?”
  老者自报家门:“免贵,姓闻,名以儒。老朽本是村塾先生,家里也有几十亩田,这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