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雪读罢,不禁叹息:“此诗若传到北方,怕有无数士子,抛家舍业也要南奔。”
  “确实。”柳如是点头说。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此句道尽读书人的辛酸,但凡科举屡次落榜,或者郁郁不得志的士子,都能被这首诗给看得痛哭流涕。
  他们会把赵瀚视为知己,会认为赵瀚是可以投靠的明主!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许多士子都回乡了。要么老老实实做吏员,要么学习数学等着今后科举。
  钱谦益、谢三宾两人却留下,拉着其余士子,隔三差五开文会。
  “柳君又未至吗?”谢三宾忍不住问。
  林雪笑着说:“她是官府中人,整日案牍劳形,实在没时间参加文会。”
  宜兴举人周世臣叹息:“赵总镇自是英雄,却有三样不好。其一,分大户之田,其政如寇也;其二,以士人为吏,寒尽读书人之心;其三,用女子做官,败坏礼教甚矣!”
  “颖侯兄,慎言!”旁边的士子提醒。
  周世臣笑道:“我只说总镇三样不好,其他样样都好。不因言获罪,便是极好的,他心胸开阔,我也只发发牢骚。”
  周世臣诗画皆精,又兼出身大族,哪里愿意从小吏做起?
  这种人很多,个个满腹牢骚。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士绅大族非常软弱。
  就好像普京当总统,收回俄罗斯的国有资产,看似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只抓了一个富豪,就吓得其他富豪老实听话。动辄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资产,富豪们依旧乖乖交出。
  地主们也是如此,无法反抗就直接躺平呗。
  周世臣家里就躺平了,还眼巴巴跑来江西,请求开科取士做官。这些都干不成,也就只剩下发牢骚,而且舍不得离开江西,继续留下等待做官的机会。
  休宁举人吴闻礼说:“总镇自有政略,我等如何能改之?唉,我过几日便回乡为吏。你我皆为举人,可直接去官府观政,明年肯定能做吏员。三五年之后,知县也能做得。若是放在大明,还得苦苦考进士,不知多久才能金榜题名。我这几日仔细思考,其实从吏员做起也好,说不定咱们这辈子都考不上进士。”
  “小吏,贱役也!士子如何能为之?”周世臣痛心疾首。
  钱谦益突然笑道:“莫要多说,今日文会,不谈政事。”
  林雪说道:“今天柳妹妹虽然没来,却让我带了一首诗,听说是总镇让她转交给诸君的。”
  钱谦益愕然,猛觉不对劲:“柳君跟总镇很熟?”
  林雪笑而不语,故意让钱谦益多想。
  吴闻礼说道:“总镇是个真诗人,之前那两首皆不俗,这次又写了什么诗?”
  林雪拿出自己誊抄来的:“诸君请观之。”
  谢三宾接过,朗诵道:“《转赠诸君》: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众士子听罢,瞬间全场无声。
  包括钱谦益在内,都对此诗深有感触,联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境遇。
  “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吴闻礼反复沉吟,想到自己的母亲程氏,年纪轻轻便守寡,悉心抚养他成人。自己少年考得秀才,乡人皆赞神童。后来屡试不第,科举无望,又四处碰壁遭人白眼。中举之后好歹获得尊重,却又考不上进士,无法做官施展抱负。
  天下大乱,社稷倾覆,自己只能干看着,岂非百无一用是书生?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这两句更似他半生的写照,好像这首诗就是写的自己!
  吴闻礼惨然站起来:“总镇知我也,我亦当知总镇。诸君告辞,我回乡为吏去了,就不配诸位在此蹉跎。”
  “告辞!”
  又有几个士子起身,文会也不参加了,全都选择回乡做事情。
  给这些人讲大道理没用,一首诗让他们共情就够了。
  看完这首诗,还赖着不走的,纯属冥顽不灵之辈!
  钱谦益的关注点,却在赵瀚与柳如是的关系上面。他不怕没有官做,只怕得罪了赵瀚,为一个女人不值得啊。


第330章 【大同正音】
  钱谦益害怕赵瀚误会什么,第二天便去总兵府求见。
  他稀里糊涂被带进一个院落,却见院子里坐满了人。除了赵瀚、庞春来、李邦华等人之外,还有陈茂生、柳如是以及许多名士,甚至还有各地的戏子名角。
  “虞山先生来得正好,且坐下一起议事。”赵瀚微笑道。
  亲卫搬来凳子,钱谦益靠前坐下,搞不清楚今天在开什么会。
  赵瀚解释道:“我欲规范各地语言,虞山先生有何法子可以推行?”
  钱谦益回答道:“召集学者,修订正韵便可。”
  赵瀚摇头道:“并非正音雅言,而是让士子与黔首,各省之间皆可交流。”
  “那不可能!”
  钱谦益吓得当即站起来,拱手说:“总镇,如此做法,无异于消灭各地俗语,强行推广可能会闹出大乱子。”
  “唉!”
  赵瀚一声叹息。
  规范各地语言这件事,赵瀚早就在着手了,但越是深入了解,越是不敢颁布命令。
  强行把某地语言,作为“普通话”进行推广,不但是在消灭各地的方言,而且还要推翻中国上千年的音韵规则。
  这是在跟全天下的读书人做对!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普通话”,即:雅言、正音、官话。
  历代正音都是一脉相承的,皆为洛阳太学的读书音。
  洛阳太学读书音,又称中原雅言。
  它并非河南方言,而是一套读音规则,通过反切来规范读音。
  只要学过这套规则,不管你来自北京、广州、成都、昆明,不管你方言有四声、五声、六声、七声,大家都可以非常流畅的进行交流!
  这套规则,只约束音类,不约束音值。
  因此每个地方的读书音,都会有很大出入,但又是彼此共通的。
  这套读音规则是两千年来,维系中国统一的重要因素,其伟大作用并不输给文字统一。它可以将各地方言,统筹进同一系统,在没有收音机和电视的古代社会,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注音手段。
  赵瀚现在要做的,却是去打破它!
  说这么多,可能大家不理解,必须讲得更直观一点。
  现代汉语是二级机构:普通话—方言。
  古代属于三级结构:雅言规则—各地读书音—各地方言。
  陈茂生突然说:“强行推广,也不是不可以,咱们唱戏的不就记住了吗?”
  “不错。”在场的戏曲名角纷纷附和。
  不分天南地北,全国所有戏曲,念白都是正宗官话。
  赵瀚笑问:“如果强行推广,该以中原雅言为正音,还是以江左旧语为正音?”
  “无所谓。”众人笑道。
  明代有两本权威著作,一本叫《洪武正韵》,一本叫《交泰韵》。
  由于作者不同,《洪武正韵》偏江淮话,《交泰韵》偏中原音。
  李邦华突然说:“便以《洪武正韵》为准吧,明初在各地屯田,江淮话使用地域更广。”
  “真要这么做?”钱谦益惊骇不已。
  赵瀚说道:“我并非要废除雅言,而是以江淮话为准绳,令各地百姓都能语言沟通。”
  钱谦益说道:“总镇推行三年教育,今后遍地皆为读书人,人人都能通晓读书音,自然人人都能交流无阻。为何还要强行推广江淮话?”
  赵瀚解释说:“我打算编一部字典,重制切音(拼音)之法。以此让蒙学孩童,两三个月就能自行切音,自己翻着字典学习生字。”
  “天下哪有这般轻松法门?”钱谦益完全想象不到。
  赵瀚笑着说:“不试试怎么晓得?先确定模范音,到底该几个声调?还要不要保留入声?”
  这个问题,把众人都问愣住了。
  钱谦益硬着头皮说:“七声吧,至于入声,自当保留。”
  赵瀚揶揄道:“崇祯皇帝说话,有没有带着入声?”
  “没有。”李邦华、钱谦益同时摇头。
  “那就保留入声。”赵瀚笑着说。
  保留入声跟皇帝无关,而是除了北方部分地区之外,此时全国各地方言都有入声。
  后世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赵瀚今后颁布的“正音”,可能会有七个声调。
  赵瀚没法按照后世的普通话来推广,因为那玩意儿,除了他之外谁都不会说。
  赵瀚问道:“谁愿担任‘大同正音’的编撰总裁?”
  无人回答。
  这玩意儿太扯淡了,大家都没有头绪,不敢轻易揽下瓷器活儿。
  柳如是突然举手说:“要不……我来做总裁?”
  赵瀚微笑看向钱谦益:“虞山先生觉得呢?”
  钱谦益知道自己跑不掉,欲哭无泪道:“那我便毛遂自荐吧。”
  赵瀚对柳如是解释说:“我并非轻视女子,也不是鄙夷柳君才学。而是强行推广大同正音,本来就会遭到很大阻力。若是女子为总裁,那些抗拒之人便又有说辞。虞山先生则不同,他是文坛宗师、士林领袖,想必天下士子是服气的。”
  钱谦益很想骂娘。
  天下士子服气个屁啊,这套正音强行推广,不知要引来多少人痛骂。
  大家不会仇恨赵瀚,怒火将对准他钱谦益!
  各地方言,好比不同的系统。
  传统雅言,就是制定一套规则,让这些方言系统可以兼容,但必须要转化为相应的读书音。
  赵瀚准备推行的大同正音,则是以一个方言系统为标准,覆盖其他所有的方言系统。
  三级语言结构,简化为二级语言结构。
  不但能让各地百姓使用统一语言,而且可让孩童的学习速度成倍提升。
  郁闷之余,钱谦益又有些兴奋。
  他作为大同正音的编撰总裁,这辈子肯定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如果真能成功推广,百年之后,他将青史留名,被后世誉为正音宗师!
  身前骂名,身后美名。
  赵瀚笑道:“虞山先生,我给你五十块牌子,你可招来五十为大儒,最好是精通音韵之学的。你们一起编撰大同正音,记住,各省都要选几个,不能局限于江南,否则搞出来的就是江南正音。”
  钱谦益听到这话很想去死,他苦着脸说:“各省语调皆不同,非得打起来不可!”
  赵瀚笑道:“打不起来,以《洪武正韵》为准绳,以江淮话为模范,遵循中原雅言即可。”
  “遵……命。”钱谦益有气无力。
  一张卫生纸都有用处,钱谦益不就找到用处了吗?
  赵瀚看向柳如是:“你想却编大同正音吗?”
  柳如是回答:“在下亦通戏曲,正音并不落后于人。”
  赵瀚又对几个戏曲名角说:“虞山先生编好正音之后,你们对照着唱戏,感觉不对就说出来,让他们重新修改编撰。”
  “是!”
  那些戏曲名角很高兴,想不到自己还能参与这种大事。
  赵瀚说道:“其他人都退下吧,钱谦益、柳隐暂时别走。”
  众人作揖告退。
  院子里只剩三人,赵瀚对钱谦益、柳如是说:“秦皇之功业,首推书同文。而你们要做的,则是语同声,你们应该理解有多重要吧?千百年之后,名士大儒皆已作古,你们二位却青史留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