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强行分田,很可能地主和豪佃会联合起来,因为面对外部威胁,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而豪佃和佃户,又都是外地过来的福建人,佃户非常容易被豪佃煽动!
让魏家驹暂时退下,赵瀚给陈茂生分析道:“南赣地区的主要矛盾,是地主、豪佃双重压迫底层佃户。”
“对,”陈茂生点头说,“不止是南赣,今后所有府县,都必须禁止田产层层转佃。”
赵瀚说道:“地主、豪佃都靠土地牟利,若是分田,地主和豪佃多半会联手阻拦。但是,对豪佃不能直接杀了,因为他们往往是佃户头子。杀一个豪佃,可能导致无数佃户被煽动起事。”
陈茂生说:“要先给佃户说清楚分田政策,将他们与豪佃剥离开来。”
“不错,”赵瀚说道,“但南赣地区,好多佃户是说客家话、福建话、广东话,你怎么跟佃户讲清楚田政?他们听不懂我们说话,自然不晓得田政。到时候,还不是豪佃说什么,底层佃户就信什么。恐怕把豪佃逼急了,他们能造谣说咱们要杀光福建人。”
陈茂生仔细思考道:“既然赣县的外省人没那么多,可以先在赣县主持分田,借机让宣教官、农会骨干,慢慢学会说客家话、福建话和广东话。”
赵瀚点头道:“必须先学会说话,底层佃户说什么,你们就要学什么。要直接扎根佃户当中!一定要告诫宣教官和农会骨干,不要分什么江西人、福建人、广东人,只有劳苦大众才是自己人!”
“明白!”陈茂生拱手道。
赵瀚又吩咐说:“南赣各县,可以先占下来,但除了赣县之外,其他诸县都不急着分田。可以先做出妥协的样子,让地主和豪佃继续斗,不能让地主和豪佃联合起来对抗咱们。记住,今后在任何地方做事,都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经验。”
陈茂生再次拱手受教。
李邦华问道:“赣州城里的三千福建兵,若不同意他们回乡的请求,恐怕城里的百姓要遭殃。”
赵瀚冷笑道:“答应便是,不但放他们走,可以给他们发路费。南赣诸县皆乱,收缴他们的武器,看他们怎么回福建!我估计,他们走到半路,就会因为劫掠,跟本地的各种势力打起来。他们搅得越乱,我们才越好分化本地势力。”
南赣的复杂矛盾非常有意思,不但在明代,甚至贯穿了整个清朝。
根据清代的《宁都直隶州志》,顺治年间有一场田兵起义。
起因是土客矛盾,温姓江西地主与黄姓客家豪佃仇杀,打着打着就变成阶级斗争。黄姓豪佃煽动底层佃户,要求废除各种苛例、减轻田租,以此来攻击温姓地主。
口号喊出之后,一发而不可收,石城、瑞金、宁都三县全闹起来,上万客家佃户组建田兵,江西土著佃户也开始加入,甚至有蔓延到整个南赣的趋势。
发展至此,已经不分江西人、福建人,也不再是什么土客矛盾,直接引出最本质的阶级矛盾!
南赣这地方属于超级火药桶,一碰就炸,一炸就是好几个县。
陈茂生亲自坐船去赣州,并传达赵瀚的命令,撤兵数十里把三千福建兵放走。
狗改不了吃屎,这些官兵没走多远,只行至于都县就开始劫掠。
本来在互相攻打的地主和佃户,被迫开始抱团,一起把三千官兵赶跑。然后他们又接着打,在豪佃的煽动下,日复一日的上演土客仇杀。
地主不敌田兵,请求费如鹤带兵进县城,这是他们的一贯做法,利用官府来压制佃户。
第206章 【山中之民】
赣州。
陈茂生先去见费如鹤,又去见知府刘安丰,最后召见宣教官和农会骨干。
得到的消息很让人头疼,客家话不是那么好学的!
仅南赣地区的客家话,就可大致分为三种,虽然彼此之间可以沟通,但对刚开始学的外地人来说很不友好。
“掌宣容禀,”负责赣州宣教工作的李孝义说,“咱们自是该学客家话,但也要招纳本地的客家人。一两年之内,南赣的宣教、分田,还得多多依靠客家人方可推进。其中一些客家人,早已会说江西话,而且他们还能识文断字。”
陈茂生问道:“除了豪佃和底层佃户,南赣是否还有客家小地主、自耕农?”
“有,而且为数不少,”李孝义说道,“在下建议,一些客家小地主,暂时不要分他们的田地,便是超过了一百亩也别分。”
“为何如此?”陈茂生皱眉道。
李孝义说道:“在下通过走访乡村,发现了很意外的现象。许多村落,整村整村全是客家人。特别是那些偏僻村落,他们从闽粤迁来数十年,完全靠开荒挣得家产。这些土地比较贫瘠,以前皆为荒山野岭,是他们一镰一锄开出来的,并未有盘剥佃户之举。”
好嘛,这跟魏家驹说的又不一样,看来南赣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
“这些偏僻村落,可有大地主?”陈茂生问道。
李孝义摇头说:“并无大地主,他们从闽粤迁来,筚路蓝缕,穷山恶水,开荒不过一百年。哪里能出什么大地主?大山里的偏僻村落,多为自耕农和小地主,根本就不需要分田。而且,占地一百亩以上的地主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陈茂生说道:“我得派人请示总镇。”
跟宣教官聊了一番,陈茂生又去见邹维琏和刘寰。
在原有的时空,邹维琏去年就该病逝了。他在福建立下大功,却被温体仁诬陷到罢官,等温体仁倒台之后,崇祯皇帝才把他想起来,一打听发现温体仁已经去世。
许多大臣都是这样,不罢官活得好好的,罢官回乡一两年即病逝。
包括温体仁同样如此,在朝时活蹦乱跳,丢官第二年就病死了。
至少现在看来,邹维琏无病无痛,至少还能活十年八年。
邹良益介绍说:“父亲,这位便是宣教司陈讳茂生先生。”
“邹先生,幸会!”陈茂生拱手道。
邹维琏抬手还礼,动作有些勉强,笑得也有些勉强。
陈茂生又拱手道:“见过刘先生。”
“幸会。”刘寰倒是很自然,而且态度模棱两可,一直不说是否愿意投靠。
大明赣州知府刘寰,唯一在史料留下的痕迹,就是给赣州崆峒寺的匾额题词。
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邹维琏总是兴致不高。
终于,陈茂生问道:“请教两位先生,这南赣的客家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邹维琏指着刘寰:“此事当问他。”
刘寰笑着说:“在下不才,原籍广东,正是客家人。”
陈茂生连忙说:“请刘先生不吝赐教。”
刘寰讲述道:“客家人南迁,始自晋代。而这南赣的客家人,许多是宋末由闽粤迁来。大明立国之后,南赣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至闽粤。”
“为何他们近百年又迁回来了?”陈茂生问道。
刘寰解释说:“嘉靖年间,倭寇袭扰,大量沿海百姓迁至内陆,导致粤东、闽西人多地少。恰好,南赣由于战乱,人口大量离散。粤东、闽西之客家人,便成群结队迁居至南赣。”
那个魏家驹,还有一个情况没说明白。
王阳明等大臣剿匪之后,特别是外省客兵肆虐,南赣许多乡村都空了,地主纷纷逃去县城定居。
客家人整村整村搬来,一部分做佃户致富,并且反客为主,形成如今的豪佃。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许多豪佃已经转变为大地主,因此客家人之间也有地主、佃户矛盾。
嘉靖中后期迁来的客家人,一部分做了佃户,更多则是去开荒垦殖,成为小地主和自耕农。
这个时候的土客矛盾,其实还不算特别激烈,因为直到乾隆年间,闽粤客家人一直在回迁南赣。
至于清朝早期,为啥大量客家人迁赣,当然是打仗造成的。
南赣土著和客家人,地主和佃户,抛下矛盾一致抗清。就拿上犹县来说,抗清运动持续到康熙年间,此地百姓几乎被杀绝了!
根据《上犹县志》记载:“自康熙十三年至今(乾隆),人绝烟断,空余四壁,孤城一片荒山。”
因此,在清朝中晚期之后,越来越多客家人迁入,那时才达到土客矛盾的巅峰。
而明末的南赣客家人,很多都还在勤劳致富,向着大山更深处开垦荒地。
并且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他们砍伐山林、凿石挖矿,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
刘寰提醒道:“赣南山多地少,一味开垦山地,粮食种不出来多少,反而下雨之后动辄山崩。尔等治理南赣,当令山民多多种植烟草、油茶、油桐、漆树等作物。”
“受教了。”陈茂生拱手说。
明末江西,客家人野蛮发展,到处开荒种粮食,让官府一直非常头疼。
但官府的禁令,客家人根本不遵守。直到后来灾害频发,他们才自己重视起来,从而在南赣形成油茶、油桐、烟草经济区,用人工林代理了自然山林。
邹维琏不愿为赵瀚效力,但也无法在大明做官,干脆跑到吉安府教书去了。
而大明赣州知府刘寰,却改名为刘宇留下,被陈茂生特聘为幕僚。
刘寰作为大明官员,啥都干不了,政策也无法推行,只能整天念经研究佛学。
被陈茂生礼聘之后,简直焕发第二春,当月就献策十多条。
此君还会说客家话,成了陈茂生的随身翻译。
赵瀚那边也给出回复,若偏僻村落的客家人,真的全靠勤劳垦荒致富,每人可保留一百亩地。但是,绝对不能超出一百亩上限,而且十人以上的家庭必须分家分产!
因为有刘寰的帮忙,陈茂生吸纳了许多本地贫民进宣教团,在赣州城周边的分田工作非常顺利。
可进入山区之后,瞬间遇到重重困难。
那些客家人根本不愿落户,他们一直属于流民状态,抱团抵抗朝廷的赋税征收。
对他们而言,大明是朝廷,赵瀚也是朝廷。
农会工作都无法开展,因为他们自己有土地,而且是自己开荒所得,根本就不需要赵瀚的恩惠。
怎么办?
粗暴一点,就是直接杀人立威,以武力手段强行订立户册,但这似乎跟大同理论有冲突。
陈茂生只能继续请示赵瀚,政策调整必须获得批准。
赵瀚的回复非常直接,既然山中的客家人,拒绝到官府落户,拒绝给官府纳税,那他们就不属于治下百姓。
可以断绝一切贸易,任何人购买食盐,都必须出示户册。抓到私盐贩子,立即砍头,全家连坐!若发现有盐店,卖盐给无籍者,处以重罚,并永久取消食盐销售资格。
禁止商贾到山里采购任何货物,一旦发现,处以重罚!
山下集市,定期派人巡逻,随机抽查户籍。一旦发现没有户籍者,立即抓起来做役工,让家人自己花钱来赎走。
看似暴政,但跟直接出兵比起来,已经显得非常仁慈了。
谁让那些山民,连户口都不肯立?
南赣地区的民政工作,恐怕要持续两三年,而且多半会酿成暴动,必须长期驻兵才可以。
“唉!”
赵瀚放下陈茂生发回的信件,感觉一阵脑壳疼。
自起事到现在,农村工作还是第一次遇挫。赵瀚甚至同意不分那些山民的田,让他们可保留一百亩地,但人家还是不愿归附,只想世世代代在山里做“野民”。
赵瀚试图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