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是谁泄露的军情?”朱燮元问道。
  “着实不知。”王廷试同样一头雾水,他可以赌咒发誓,这次真的与他无关。
  朱燮元语气冰冷道:“拆房,围城!”
  丰城县外的居民,已经提前撤进城中。
  在朱燮元的命令下,城外一座座房屋,被扒了打造攻城器械。另外,又派小股部队,去附近收割田里的稻子,就算没熟也可以收回去煮了吃。
  负责驻守丰城县的军官是江良,他手里只有一千正兵,但紧急招募了一千农兵。
  县令叫做刘顺义,原为安福县贫寒士子。
  刘顺义如今负责维持治安,将城内所有百姓,临时编成保甲。让百姓们互相监督,各自保甲的成员,若是敢趁机捣乱,整个保甲都要受到处罚。
  城里肯定有官府的奸细,而且还不止一个,须防止他们纵火。
  朱燮元这次似乎打算来硬的,只一天时间,就填平好几段护城河。
  翌日,围二缺一,还有一面是赣江。
  江良见状,立即下令:“通报刘知县,让他组织人手,把八道小门堵死,只留四道大门。丰城县的城门实在太多,官兵这次是铁了心要攻城。”
  ……
  南昌城郊,涂家大宅之内。
  丫鬟小厮已被打发走,几个士子正在喝酒闲聊,就是当初活捉杨嘉谟的那些读书人。
  “诸君且猜,此次总督出兵,能否把丰城给打下来?”涂廷楹笑问。
  喻士钦叹息道:“即便能打下丰城,赵总镇的援兵一至,也必然击溃官兵之主力。”
  “唉,只盼赵先生早日占据南昌,否则这生意是没法做了。”说话之人,竟是粮商李凤来。
  李凤来的长子和次子,都作为人质在白鹭洲书院学习。而去年投奔的那批士子,正好也被扔去书院,几天时间就认出李凤来的儿子。
  此次通风报信,就出自他们的手笔。
  别看江西山多地少,粮商却特别多。他们在江西采购粮食,运往江南诸府高价销售,再把江南棉布等特产运回来,如此倒腾获利颇丰。
  朱燮元为了养兵,禁止江西粮食出境,只准按市场价卖给总督府。
  市场价是什么鬼?
  江西的米价,跟江南诸府的米价能一样吗?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朱燮元把江西粮商全部得罪了。
  少赚一年的钱也就罢了,就怕官兵跟反贼一直对峙。若连续如此折腾几年,简直是让粮商们去死,他们只盼这场战争能早点结束。
  而奉新、进贤、高安等县的乡村,已经陆续出现农会组织,看样子早晚要搞农民暴动。
  这些粮商们作为大地主,盘剥农民越来越难,生怕自己被农会抄家灭族。朱燮元又断了他们做生意的财路,简直两头不是人,他们必须趁早选择一方。
  选择朱燮元吗?
  那等于选择旷日持久的战争,赵贼三五年之内不可能覆灭。到那个时候,农民早就暴动了,别说保住土地,粮商们的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在李凤来、涂廷楹等人的串联下,南昌府境内粮商,至少有七成倒向赵瀚!
  他们对粮食的调派非常敏感,朱燮元稍微有所异动,粮商们立即给丰城县通风报信。
  一通闲聊,喝得醉醺醺。
  李凤来举杯道:“诸君,且为赵先生贺,遥祝赵先生早日夺得天下!”
  “为赵先生贺!”众人碰杯笑道。
  这些士绅,与其说是大地主,不如说是大商人。
  他们眼见各县农会组织越来越多,迟早保不住土地,于是干脆舍地保商。
  至于纯靠土地敛财的士绅,在农会的压力之下,纷纷募兵支持朱燮元,如今南昌之兵已经接近三万。
  不得不打,朱燮元养不起三万兵!
  ……
  围城第二日。
  白天还在打造攻城器械、努力填平护城河的官兵,突然半夜摸黑离开。全体士卒,嘴里衔着筷子,互相抓着腰带朝南方而去。
  王廷试半夜被叫醒,稀里糊涂跟着离开,嘴里被塞根筷子不准说话。
  三万多大军,全部前往丰城以南十里外的丘陵地带。
  朱燮元本想抢占那里,一可与攻城主力形成掎角之势,二可随时出兵偷袭反贼救援部队。
  但看到乡野百姓全部转移,他就知道晚了一步。城南的丘陵大山之中,必定到处都是农民百姓,不但掺杂有反贼的农兵,很可能还埋伏有临江府的援军!
  只要朱燮元攻城受挫,山里的反贼必定趁机杀出。
  负责北方战区的黄幺,确实屯兵在此,李正的一百多火铳兵也在。
  大同水师被调往南边打仗,黄幺、李正没有水上优势,干脆从陆路出兵藏于山岭之中,想在关键时刻给朱燮元一个出其不意。
  然后,他们被打了个出其不意。
  半夜河边燃起大火,那是哨兵发出的信号。而且同时有三个大火堆,代表所来官兵很多!
  “扼守上山要道!”
  黄幺立即下令,他撤退已经来不及了,火堆是从侧后方燃起的。
  朱燮元这个老帅,竟然自领两千标兵提前出发,那是他训练了好几年的贵州兵。两千官兵精锐,绕一大圈从后方渡河,百米宽的小河被轻松渡过。
  不为别的,只是阻截反贼去路。
  翌日清晨,二万八千多官兵,将黄幺的两千正兵、三千农兵堵在狮子山上。
  数里之外,还有两座小山。
  东北的那座小山,是李正的五百正兵、两千农兵。
  西南的那座小山,是费映珙的五百正兵、两千农兵。
  三座山峰,互为犄角。
  王廷试惊叹道:“督师神算,竟然不派探子,便知此山必有反贼。”
  朱燮元解释说:“我军出兵的消息早已泄露,却迟迟不见贼军援兵,必然埋伏在山中。丰城附近,狮子山、仙姑岭最为险要。仙姑岭在北边,我早就派人查看过,只剩南边这个狮子山!”
  “现在就攻山?”王廷试问。
  “劳累一夜,先扎营让士卒休息。”朱燮元摇头道。
  狮子山一带,两面环水,很容易包围山上敌军。朱燮元还想围山打援,因为附近的山岭肯定还有反贼。
  黄幺站在山顶,喃喃自语道:“两三万大军,一夜奔袭十里,这位总督被逼急了啊。”
  如此快速的夜间行军,朱燮元所带粮草,最多能撑十天!
  十天之内,若不能攻下山头,朱燮元就只能饿着肚子撤军,顺着狮子山下的小河返回南昌。
  朱燮元也是没有办法,他此番出兵的计划,只提前告诉几个心腹。军情意外泄露,让他心里发毛,周边各县的农会,也让他无法再拖下去。
  丰城县不能迅速攻破,就只能来打狮子山,这里其实比县城更好打。
  八天之内,打不下来就立即撤军,回去老老实实的守南昌。反正此次出兵,目的是袭扰反贼后方,让反贼不能全力攻打赣州。
  李正和费映珙,各自带兵前来救援,他们合兵之后也才5000人,其中4000人还是农兵。
  而且,是丰城、清江两县的农兵,训练度其实并不很高。
  “怎么打?”李正问道。
  费映珙说:“肯定不能强攻,官兵攻山,咱们就在背后骚扰。尽量拖时间吧,只需半个月,吉安那边肯定有援兵过来。”
  还是赵瀚的军队太少,一半正兵在南方打仗,一些精锐农兵在防备湖广。
  赵瀚想要增派援军,只能征召庐陵、吉水、安福等县的农兵。集结需要时间,赶路也需要时间,朱燮元在这个空挡里,可以非常随意的来去自如。
  就如费映珙所说,赵瀚的援兵可能要半个月,而朱燮元的计划是八天打不下狮子山就撤军。
  等赵瀚派援兵过来,朱燮元早就跑回南昌了,这是一头不肯吃亏的老狐狸!
  下午时分。
  两万八千多官兵,休息充足,吃过饭食,开始组织攻山。
  从平面图来看,狮子山真的很小,长不足四百米,宽不足两百米,两三万人围攻那是真的杀鸡用牛刀。
  好在,山岭不能只看平面。
  而在樟树镇方向,几条运兵船驶来,赵瀚等不及农兵集结,直接派出了自己的亲兵。
  由张铁牛、刘柱统率的奴儿军,内着锁子甲,外穿棉甲,头戴嵌满铁片的竹盔。
  人数不多,只有四百甲士而已。
  真正的恶战就要来了,大同军前所未遇的恶战!


第200章 【攻守】
  敌人太多,狮子山太小,黄幺主动收缩防线,只扼守半山坡以上的紧要处,让朱燮元的两万八千官兵不能完全展开。
  “咦,这里有个宝贝,”正兵队长陈福贵大喊,“哨总,我寻见一个宝贝!”
  萧宗显沉脸呵斥道:“官兵已经攻山了,你瞎闹腾什么?”
  陈福贵抠出鸡蛋大的石块,那一段山壁都被砸塌了,兴奋道:“哨总,这是天降陨铁,可以打造神兵利器献给总镇。”
  “真的?”萧宗显好奇的凑过脑袋。
  “我打铁十多年,还能认错?”陈福贵是铁匠出身,“老一辈的铁匠都说,丰城西南边陨铁多得很,正德年间砸烂了几万个房子。”
  这肯定是讹传,真实情况是,正德八年出现一场流星雨。其中有部分流星,砸在县城引燃民居,烧毁房屋两万多间。
  胡定贵从旁边跑过来:“天降陨铁?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滚回去,好生守住自己那段!”萧宗显立即呵斥。
  胡定贵笑道:“官兵这才开始爬上,离爬上来还早呢,到时候豁出去拼命就是。”
  陈福贵也笑着说:“就是,还能让官兵攻上来?”
  这些大同兵,还真就不怕死,面对将近三万官兵包围,依旧可以有说有笑的聊天。
  胡定贵,孤儿佃户。
  陈福贵,世代匠籍。
  他们已经获得新生,再不愿过以前的日子,官兵想要夺走他们的田地,就得先夺走他们的性命。
  ……
  山下。
  朱统鉟拔剑大呼:“弟兄们,那赵贼想分咱们的田,大夥说答不答应?”
  “不答应!”士卒齐声大吼。
  “想分咱们的田,就跟他们拼了!”朱统鉟奋力喊道。
  “拼了,拼了!”
  朱统鉟其实不是大地主,而是宁王后裔、简定王朱觐炼之孙,正正经经的大明宗室。
  他本来也有爵位(辅国中尉),但已自动放弃,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历史上,他明年就会中举,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崇祯末年升为礼科给事中。
  一个能放弃爵位参加科举之人,遇到反贼作乱,自然要投军报国,把这当成出人头地的机会。
  倒是他麾下的三千乡勇,多为大族子弟、小地主和自耕农。
  古代信息非常闭塞,虽然赵瀚已在南昌传播《大同集》,早就写明了分田政策。可是有人故意歪曲,以讹传讹之下,南昌府诸县的小地主和自耕农,都以为反贼要把他们的田抢光。
  赵瀚在这些地方,提前发展农会,努力宣传土地政策,但大部分小地主和自耕农都不相信。
  “随我攻山!”
  朱统鉟率队往山上冲,身后乡勇士气如虹,他们要誓死保护自己的土地。
  大概六七千官兵,开始从四面八方开始攻山——因为地形原因,人太多无法展开,六七千官兵同时投入战斗已是极限。
  “落石!”
  萧宗显大呼。
  胡定贵、陈福贵连忙指挥士卒,推动石头顺坡滚下去。
  一块大石至少撞翻五六个官兵,八块大石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