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世家-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一低头,看到了亲爹写的关于老程家的顺口溜,程处弼终于觉得不是那么辣眼睛,看来果然,心理素质都是锻炼出来的。
  ……
  第二天一大清早,程处弼窜去了东宫,只是今天太子殿下的状态明显显得有点心神不宁。
  时不时地看向程处弼,把这位忠心耿耿的程家靓崽弄得一脸懵逼。
  好不容易等到了东宫小朝会结束,一干人等散去之后,李承乾给程处弼递了个眼神。
  二人一同来到了丽正殿偏殿,李承乾刚一坐下,就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处弼兄,怎么样,你跟我三弟弄的那个……”
  “微臣已经带来了,正想请殿下斧正一二。”
  程处弼呵呵一乐,伸手入怀掏出了那份被亲爹的大斧剁成面目全非的顺口溜递了过去。
  “考虑到流言的通俗易通,微臣决定练成顺口溜,便于流传……”
  “顺溜之百家童谣?”李承乾看着这个标题,懵逼了半天。
  程处弼只能硬起头皮强行解释道。“顺溜就是顺口溜的简称,百家谣嘛,意思就是关于一百种姓氏的童谣。”
  “这玩意既可以当成顺口溜,也能够当成童谣,总之这玩意的覆盖面很广就是了。”
  听到处弼兄这乱七八糟的解释,李承乾心里边总觉得有点没底。
  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接到了手中,目光一扫,小声地念出了第一句。
  “大唐李为皇,威名四海昌;长孙贤为后,母仪人向往……”
  咦,不错不错,虽然言语显得过于质朴了点,但是却点出了大唐皇室为李氏,父皇登基以来,灭突厥,平定吐谷浑,威震天下,四海臣服,而大唐也越发地昌盛。
  第二句,则点明了说的是母后其及姓氏,更将母后母仪天下,受万人敬仰的形象点了出来。
  李承乾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只持续到了这里,下一句,直接让他整个人都硬了。
  嗯,不光是身体僵硬,就连灵魂和目光都僵硬住。半天,李承乾嘴皮子有点哆嗦地念道。
  “东阿诗书程,诗赋美名扬;槊州老尉迟,夺槊最在行……”
  这特娘的都是什么鬼?东阿诗书程,诗赋美名扬。请问这是哪个程?
  程处弼看到目瞪口呆,嘴巴夸张地咧着了极致,眼珠子似乎有脱离眼眶危险的太子殿下。
  他只能仰起了头,看向天花板,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来麻醉自己,让自己不会臊得那么厉害。
  李承乾愣了半天之后,这才抬手抹了把额头上莫明冒出来的冷汗。
  抬起头看了一眼处弼兄,却看到对方老神在在的抬眼正在打量天花板,似乎没有什么反应。
  他只能硬起头皮继续看下去,第三句又写的是两位文臣,唔……陇西苏氏,不正是自己娘子的娘家?
  而房玄龄,自然是当朝名相,之后又是李靖和秦叔宝。
  接下去出场的又是两位文臣,第一位正是崔干。
  “清河有崔氏,本朝黄门郎……咦,有意思……
  不错不错,崔干归降我大唐之时,不过是黄门侍郎而已。”
  看到了这句,李承乾两眼一亮,忍不住为这句顺口溜点了个赞。
  结果看到下一句时,李承乾的眼珠子再一次直接鼓了起来。
  曲阜老孔家,让梨他最强?


第766章 神特么的孔让梨,老夫是孔颖达!
  “处弼兄,这句我有些不太理解,这句曲阜老孔家,让梨他最强……”
  “看来殿下你这是忘记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程处弼摸了摸脸,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儒雅而又博学广闻的师长。
  从容一笑,朝着呆头呆脑的排骨精太子语重心长地道。
  “你想,就为了让个梨,能够传扬得天下皆知的故事。
  除了他们老孔家还能有谁这么不要脸?
  我们老程家也很兄谦弟恭,莫说让梨,就是让酒也是常有的事。
  但我们老程家也没四下显摆,更没有刻意宣传让他变成佳话。
  所以这句顺口溜没有问题,这就是在夸他们老孔家让个梨让得天下皆知,嘿嘿嘿……”
  听着处弼兄站在跟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李承乾咧嘴乐了半天,又不禁有些头疼的开始犯愁。
  这些话自己是听着乐,可真要传到那位孔颖达的耳朵里。
  真不知道那位脾气不好,成天喜欢当面怼人的孔常侍会气成啥样。
  “殿下可得记住了,又不是咱们先得罪那些人,而是他们先得罪了你爹。”
  程处弼看到李承乾那副纠结的模样,不禁轻叹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道。
  “咱们这只能算是小小地报复一把,殿下何必忧心忡忡。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跟这事掰扯干净,这可跟咱们一点干系也没有。”
  李承乾抬起了头来,看着面色如常,仿佛从来没做过亏心事,最是不怕鬼敲门的处弼兄。
  “兄台……兄台所言极是,嗯,后面我就不看了……”
  “殿下别啊……上面还有关于咱们东宫几位属官的顺口溜,你也瞅瞅呗。”程处弼嘿嘿嘿地就要帮忙。
  李承乾脸色越发地黑,想了想,李承乾赶紧,把处弼兄的大作给收了起来,塞入怀中。
  “小弟等有闲暇再看就是,主要是担心看了这玩意,万一一会东宫诸卿站在跟前,孤怕自己憋不住。”
  “孤终究不能像处弼兄你这样临大事也能够面不改色啊……”
  是的,处弼兄跟一干东宫属官极其恶劣的同僚关系,他自然是看在眼里。
  如果不是小朝会的时候,大家隔得远,又顾忌被扣俸禄,怕是都恨不得互吐唾沫星子以表达嫌弃。
  以此推断,能够编出“曲阜老孔家,让梨他最强”这样顺口溜的处弼兄,绝对能把像张玄素之流埋汰讽刺得更彻底。
  为了君臣团结,东宫和谐,避免出现笑场的意外,自己还是忍一忍为好。
  听到了李承乾这话,也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确不是一个善于遮掩自己情绪的人,程处弼也就不再勉强。
  ……
  散骑常侍孔颖达心情显然有些不太好,毕竟,作为曲阜孔家当代最优秀最杰出的读书老种子。
  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广闻博记,自认满朝里边,自己在学问上,绝对是最拔尖的那种。
  可惜,自己如此的才华学识,又是早年就效忠追随当今天子的那一批读书人。
  可问题是,陛下登基之后,提拔了不少的才俊,出将入相,而自己却在散骑常侍的位置上一呆很多年。
  甚至还因为陛下嫌自己嘴多,把自己扔到东宫去当老师。
  这虽然让孔颖达不乐意,但好歹也算是有了心劲,可以好好地替大唐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可是自己呕心泣血的付出,苦口婆心的说教,居然……
  孔颖达的思吟被外面传来的小孩子的喧哗声给打断掉,紧接着,就听到了家丁亲随的喝斥声。
  孔颖达不乐意地掀开了窗帘,正要喝问怎么回事。
  就听到了一个稚童的嗓音响了起来。“快看,那就是孔让梨。”
  “???”孔颖达一脸懵逼地看向那边,就看到了几个小娃娃一脸兴奋地冲这边指指点点。神特么的孔让梨,老夫是孔颖达!
  好在随着家丁与亲随的驱赶,总算是把那些小娃娃还有百姓们给驱散。
  孔颖达的车驾前行不远,终于来到了府门前停了下来。步下了马车之后,下意识地左右一张望。
  就看到了周围那些街坊四邻表情诡异地朝着这边指指点点,总之不是敬佩与仰慕。
  孔颖达满头雾水地步入了府中之后,抬手招来了管事。
  “怎么回事?府门外面,怎么围着那么多的市井闲杂?”
  “老爷,小的也不太清楚,要不,小人派人去把他们驱散了?”
  “去吧,对了,顺便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管事领命快步而去,孔颖达则抚着长须缓步而行……
  ……
  孔颖达已然换下了朝服,穿着便装,跟前摆上了一壶已经煮好的菊花枸杞茶。
  这玩意是陛下所赐,据说这玩意不但有清肝明目之效,还能养生。
  特别是冲泡的时候,茶碗里边会浮着一朵很漂亮的菊花,又有枸杞点缀,份外地漂亮。
  呷着菊花茶,抄起了一份《长安文集》,仔细地欣赏着上面自己特别创作的一篇文章。
  这是关于对于《尚书》的点评还有对于《尚书》内容的理解,可以说,这一篇文章,绝对是自己这些年来,针对于《尚书》创作出来的精品之作。
  作为一位文学家,又是一位博学鸿儒,孔颖达当然也很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
  但问题是,不知为何,每一篇文章,都绝对是大唐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的呕心泣血之作的《长安文集》。
  原本孔颖达还觉得自己的文章一出,必定会令长安城震动,无数文人士子弹冠相庆,为能够拜读到这样的好文章喜极而泣。
  结果……除了自己的学生之外,也就只有一帮子同僚给自己频频点赞。
  想象中的那种《长安文集》一出,万人空巷的场面,根本没有出现。
  每一期六万份《长安文集》,总是要卖上几天的光景,才会卖光。
  反倒是听说程处弼那个粗鄙武夫办的那份不知所云的《长安旬报》,每一期的销量据说都有十来万份的样子。
  而且还有不少的商家现如今都是哭着喊着拿着财帛想要在《长安旬报》上打上一个广告。


第767章 那朗朗上口攻击点十分刁毒的童谣犹自回荡
  打量着跟前堆叠起来足足有好几十份的《长安文集》,孔颖达不禁小声地嘟囔道。
  “唉,想必魏王殿下的心情不会太好,改日,老夫应该往魏王府走上一遭……”
  嗯,虽然不能给这位既乖巧又懂得尊师重道的魏王殿下送财帛,但是好歹给他进行一下精神上的鼓励。
  支持他继续将《长安文集》办下去,并且要办好,而且还要维持着《长字文集》这种高雅的格调。
  万万不要跟那乱七八糟,什么玩意都往里边塞的《长安旬报》似的。
  毕竟,《长安文集》在孔颖达看来,这可是他们这些饱学之士,博学鸿儒们宣传自己思想与学问的大好平台。
  就在孔颖达浮想联翩的当口,听到了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一抬头,就看到了管事有些气极败坏地出现在了书房门外。
  看到他那副气喘吁吁,气极败坏如同丧家之犬的模样,最讲究风度和姿仪的孔颖达面色一沉。
  “你这样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是是,老爷教训得是,小人错了……”管事拭了拭脸上的臭汗,赶紧弯腰垂首,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孔颖达又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茶汤之后,这才问道。“怎么样,可有打探出什么消息?”
  “老爷,那帮子升斗小民,也不知道的从哪听来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被小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什么样的流言蜚语,你且说说?”孔颖达扬了扬花白的眉头,好奇地问道。
  “老爷,那些话实在是有碍视听,小人觉得你还是不用搭理为好。”管事有些心虚地看了孔颖达一眼道。
  “老夫让你说,快点。”这话孔颖达可不爱听,忍不住板起了脸喝道。
  “不知道那些市井的小童从哪学来的童谣,小人打听到了几句,其中一句是这么说的……”
  管事摸了摸鼻子,在孔颖达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