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世家-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后好好打磨,定然能成大气,老大稳重,做起事情,心中有谱。”
  “老二嘛,做事扎实,就是秉性太直,不过好在,日后尚了公主,定然无忧。”
  “之前老夫最担心的还是三郎,那时候太子的腿脚是那样的情况。”
  “太子的腿脚好不了,那个位子自然不会稳当。若是有个好歹,咱们三郎也会受其牵联,怕是日后仕途艰难。”
  “好在咱们三郎这本事真不是盖的,先以医道愈了太子的腿脚。
  还鼓捣那些什么印刷术,向朝庭进献百多万册书籍。”
  “一下子,将原来太子的颓势和声望直接给扭转了过来,不但狠狠地打压了那帮子不开眼的玩意。”
  “也让陛下对咱们三郎越发地青睐有加……”
  “还有三郎办的那个什么《长安旬报》,呵呵,娘子你可知晓,那个小胖子还想跟咱们家三郎打擂台。”
  “一开始来找到了陛下,想要把《长安旬报》拿捏在手上。”
  “居然还有这等事?”娘子崔氏一脸错愕地追问道。
  “不错,不过陛下兴许是查觉到了什么,根本没搭理那小胖子。
  所以那小胖子才会跟那些世家搅和在一起,弄出个什么《长安文集》来。”
  娘子崔氏的脸色阴晴不定,小声地道。“夫君,陛下的心思……”
  “不错,陛下向来对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既用,又防,而那小胖子这么做,呵呵……”
  “所以啊,太子的位置,现在看来,稳当。”
  “那位殿下也太不智了吧。”娘子崔氏忍不住嘀咕了句。
  “不是他不智,而是咱们那位赵国公的心思,可不一般哪。”程咬金抚着钢针般的浓须道。
  夫妻二人边吃边聊,终于酒饱饭足。程咬金拍着肚皮正准备窜到前厅去看看的当口。
  就看到了娘子崔氏转身而去,然后笑眯眯地拿着棋盒走了过来。
  面对刀山火海都能面不改色的程大将军面容一僵。“娘子……”
  娘子崔氏将棋盘搁在了已经打理干净的案几之上,伸出了手,轻轻地扯了扯夫君的衣角。
  哪怕是戴着眼镜,可是镜片却仍旧无法阻拦住崔氏那双动人的眼眸溢散出来的期待光彩。
  “夫君,左右无事,不如陪妾身手谈几局?妾身都好久没跟夫君手谈了。”
  “那……嗯嗯,既然娘子想要手谈,为夫自当舍命相陪。”程咬金只能摸了摸鼻子,硬起头皮又坐了下来。
  听得此言,娘子崔氏不禁绽颜一笑,抬起了手,习惯性地轻刮了下夫君那英挺的鼻梁嗔道。“调皮……”
  程咬金呵呵呵地笑着,开始跟娘子计较起应该让几子……


第737章 这《长安旬报》的马屁,真是拍得够肉麻的
  卢国公府不远处的草市,一干精明而又市侩的八卦街坊们一边安置着摊子,一面开始相互招呼起来。
  那位支着一个书法艺术作品摊子,依靠给人写家信,又或者是抄抄写写为生的魏书生支好了摊子之后。
  跟一旁那位卖醪糟的摊子招呼道。“有劳老汉帮某瞧着,莫要让那些闲杂人动了摊子上的字画才是。”
  醪糟摊主正在忙碌着,听得此言答应了一声,刚把手中的木碗搁下。
  看到了文人朝着坊口的方向而去,不禁吆喝道。
  “这没问题,不过魏书生,你若是要去大小解,不该往这边走吗,你去那边干嘛?”
  “我这是去买《长安旬报》,那玩意在坊口才有得卖,一会就回来……”
  魏书生摆了摆手,继续大步而去。
  醪糟摊主看着他的背影,愣了半天之后,忍不住吐了句槽。
  “哎哟,没想到,这位平日里连醪糟都舍不得多买上两碗的魏书生,居然乐意花上五文钱去买那《长安旬报》。”
  “你那醪糟喝得再多也不垫饥,喝那么多做甚?”一旁的浇饼摊主直接就乐了。
  “你这话啥意思,你有本事把让次我请你喝的吐出来。”醪糟摊主顿时不乐意了。
  “那你把我请你的烧饼还我。”烧饼摊主毫不示弱地怼了回去。
  “行了,都是多年的老邻居,犯得着嘛,照我说,他买那报纸,重要是他能看得懂,不像咱们,斗大的字还认不得一箩筐。”
  “他好歹也是位读书的斯文人,买那《长安旬报》,咱们也能够沾沾光。”
  那边坐在小马扎上,跟前摆着豆腐桶和豆芽筐的老汉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还真是这个理,上回,听魏书生读的那《三国演义》可真带劲。”
  “就是,老身也觉得,打打杀杀的,忒新鲜。”正拿着一块毛巾蘸了蘸水,拿起瓜果抹抹。
  让筐中的瓜果看起来越发显得鲜嫩的大婶眉开眼笑地道。
  魏书生不知道身后边的草市那帮子街坊的议论,撩起前襟匆匆快步疾行。
  赶到了坊口之时,就看到了一位年轻人正在那里一边吆喝一边麻利地收钱递报纸。
  “《长安旬报》今日有采访特刊,今科状元、榜眼、探花都有话要说……《三国演义》愈来越精彩……”
  魏书生赶紧吆喝了一声。“贩报的,赶紧,给某也来上一份。”
  “好嘞,收你五文,还请拿好,今天的《长安旬报》人人都说好看。”
  魏书生呵呵一乐,将报纸接了过来,目光一扫,看到坊内坊外的都有不少人聚拢了过来,纷纷掏钱,就为了买上一份《长安旬报》。
  既有读书人,也有识字的商贩,也有一些小吏,还有一些则不知道是哪家府邸的家丁或者是下人来给东家买报纸。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人拿出了一百钱串成的钱串子扔到了贩报人的报纸上。
  “来,给我二十份,赶紧的……”
  “好嘞,这是二十份。”这位贩报人对这一幕已经习以为常,麻利地将钱扫入了跟前的盒子里,然后理了二十份《长安旬报》递了过去。
  不少买到了报纸,又或者是还没有买到报纸的人们,都对着那家伙小声地指指点点。
  魏书生顿时下意识地支愣起了耳朵,听到了四面八方传来的议论声。
  “这家伙又来了,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买那么多做甚,总不能看一份扔一份吧……”
  “那你就不知道了吧,指不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家丁,那些人家里读书人多得是,莫说是买个一二十份。”
  “上回我还见着一买就买上两百份的,就在西市那边……”
  “乖乖,二百份,那不就得一贯钱。”
  “咱们平头老百姓能跟大户人家比吗……”
  “咦你们看,没想到,这位今科状元,乃是陇西狄道人氏,听说自幼家境贫寒。
  这样的寒门出身,也能够一跃而成为咱们大唐的新科状元,实在是本事。”
  “是啊,你没看到吗,这位状元公对天子可是感激得厉害,若非是我大唐大办科举,他们又哪里能有出头之日……”
  听着了半天之后,魏书生这才心满意足地抄着《长安旬报》一边走一边看报。
  还真别说,这一期的报纸还真有看头,上面居然是以对答的形式,对大唐今科状元、榜眼等人的采访。
  《长安旬报》第三期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隆重登场,这一期的《长安旬报》不仅仅因为连载中的《三国演义》而继续热销。
  重要的是这一期的《长安旬报》上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人士的采访,让许许多多的识字之人都很想要一睹这几位大唐新科才俊的风采。
  这四位新科才俊,无一例外,话里话外,都充满了对于大唐皇帝陛下的敬仰与崇拜。
  特别是谈及他们能够成为今科的状元、榜眼、探花……
  正是代表着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陛下,对于大唐寒门士子的重视,以及与世家门阀的一视同仁。
  总之那繁花似锦的马屁话,绝对刷新了一干读书人的三观,有些人看不神采飞扬,而有些人则是看得一脸黑线。
  ……
  正在吃着早餐的房玄龄,看到了这份刚刚让家丁买回来的《长安旬报》的内容。
  好半天,才喝完了最后一口粥,颇为倒胃口地翻了半天白眼道。
  “这《长安旬报》的马屁,真是拍得够肉麻的……”
  “父亲,你说,若是陛下瞧见了这样的逢迎之言,会不会不乐意?”
  一旁长相与他颇为肖似的长子房遗直手中也拿着一份报纸,忍不住问道。
  而高大威猛的房俊也抄着一份报纸,吃着那份量快赶上两人份的早餐,听到了这话也朝着父亲望过去。
  “呵呵……陛下虽非好大喜功之辈,但是这等从新科才俊口中,发出的肺腑之言。
  陛下怎么可能不乐意,说不定还乐见其成,重要的是,寒门……这可是陛下最希望扶持起来的。”
  “前朝的教训,犹在眼前,陛下对于传承千百年的这些世家大族,既用,又防……”


第738章 就算是拍马屁,能不能注意一下尺度
  “所以,陛下更倚重的是我们这些从龙老臣,也更愿意简拔那些寒门士子入仕朝庭。”
  “单从这一点来看,这《长安旬报》跟那《长安文集》相比起来,可真是强太多了……”
  房俊一脸懵逼地看着父亲,半天才忍不住问道。“父亲何出此言?”
  “呵呵,上一期的《长安文集》你们觉得如何?”
  房玄龄搁下了手中的《长安旬报》朝着这两个儿子问道。
  房俊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嘿嘿一笑。“孩儿觉得挺好的,就是感觉太深奥了点。”
  房遗直认真地想了想,面带惭色地道。
  “孩儿也与二弟一般,觉得那《长安文集》不愧是大师云集,文章精彩纷呈,可就是觉得……”
  “呵呵,莫说是你们二人,便是老夫读那《长安文集》上的文章,也是颇费心力。”
  “毕竟那些文章的作者,无一不是我朝的博学多才,对于儒家经籍专研得极为精深。”
  “可就因为如此,他们的文章,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解读得了的。”
  “反观这《长安旬报》,你们二人觉得如何?”
  长子房遗直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答案。
  “孩儿觉得《长安旬报》的内容平实,浅显易懂。
  特别是上边连载的《三国演义》更是精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
  一旁的次子房俊特地翻到了后边的《三国演义》连载处,得意地道。
  “是啊父亲,我也觉得这《三国演义》可比那些文诌诌的《长安文集》带劲多了。”
  对于这位粗通文墨,更喜欢耍枪弄棍的二儿子,房玄龄除了轻叹之外,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不过,还是耐心地给两个儿子解释道。
  “若是将这《长安文集》比作阳春白雪,那这《长安旬报》就是下里巴人,明白了吗?”
  “原来如此,孩儿受教了。”长子房遗直顿时一脸恍然地醒悟了过来,深以为然地点头附合道。
  看到了二弟房俊投来的救助目光,房遗直便压低了声音给二弟解释了曲高和寡的典故。
  房玄龄不再理会两个儿子,抚着长须,目光有些复杂地微微摇头。
  程三郎这小子,虽然做起事情来容易出状况。但是这《长安旬报》却办得十分漂亮。
  倒是那位颇有才名,又很喜欢礼贤下士,广揽博学之士的魏王李泰,弄出来的这《长安文集》。
  或许能够得那些博学之士的欢心,但是曲高和寡之下,影响力肯定远远逊色于《长安旬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