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世家-第16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三郎已经领着几名侍卫还有薛仁贵等神枪手,蹿进了东北的老林子里,准备去猎点肥美的野味。
  就算是刚熬过了冬天,不甚肥美那也没关系,瘦点就拿来炖汤,肥得冒油的就拿来干煸,总之,在程三郎那超脱于常人的烹饪手段之下,肯定能物尽其用。
  看到程三郎领着一票大内侍卫嘻嘻哈哈地打马而去,站在那辽东城城头上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扭过了头来,就看到了身边的李靖的神情也相当的复杂,一想到自己率军到了无名小城附近之后。
  不论是大唐将士,还是那些高句丽兵马,全都身心疲惫,奄奄一息的模样,唯有程三郎领着他手底下那五百火枪手神完气足的架势。
  那一刻,李世民很想大笑出声来,好在,作为一位合格的天子,李世民最终控制住了情绪。
  之后,草草地进行了一番受降仪式之后,城内外再一次响彻那震天的呼噜声。
  李世民这才明白,程三郎这柄伤人又伤已的双刃剑,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难怪入城的时候,一干大唐武贲,打量程三郎的眼神,都是又敬畏又服气。
  总而之言,但凡是提到程三郎这小子,大唐全军上下的表情都很复杂,至于那帮子归降的高句丽兵马,言及程三郎,可谓是既恨又怕。
  ……
  “李老卿家,可否朕走动走动。”
  “陛下请……”李靖点了点头,恭敬地跟随着李世民的脚步,在这宽阔的辽东城城头之上溜达起来。
  “经此一役,高句丽已然是惨败数阵,损失惨重,那高句丽渊盖苏文严令所有高句丽兵马。
  不得再与我大唐野战,悉数进入各处关联城池,准备意图死守。”
  听到了陛下语气轻松地说着这番话,睡眠充足之后,整个人精神了许多,脑子也灵活起来的大唐军神点了点头附和道。
  “这兴许是高句丽最后的手段了,如此一来,我大唐也够从容布置行军。”
  “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在朕看来,如今大战连捷之下,高句丽的败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如今,我军进击反倒应该放缓脚步,不可急进。”
  “陛下何出此言?”李靖微愕,看向这位戎马半生,军略智计也很过人的大唐天子。
  “打下一城一地,于我大唐而言,并非难事,可是如何将这高句丽纳入我大唐治下,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才是最考验我等的地方。”
  听到了李世民这番话,李靖一脸心悦诚服地朝着李世民恭敬一礼。
  “陛下深谋远虑,乃天下万民之福也,老臣鲁钝,若论军略,自认不输于人。
  可若论起如何让地方长治久安的治事之策,不及朝中房、马二相,更不及陛下一二。”
  李世民听得眉舒目展,抬手朝着那李靖虚点了点,继续背负双手缓步朝前。
  “这些都是后话,全军在此再休整数日,就要南下,与张卿家一起,将那安市、建安、乌骨、积利、大行诸多坚城尽数拿下。
  唯有如此,乌骨水、辽水一带,才能够摆乱战火,利于早日恢复民生。”
  “陛下所言甚是,那接下来若是想要经营这片土地,可是要耗费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李世民亦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拍了拍辽城城城头那坚固的女墙,不禁唏嘘感慨地道。
  “待朕平定了这高句丽,百济当不足虑也,此两国一定,大唐周边,当无大患矣。”
  “陛下所言极是,此战之后,像臣这等老朽之徒也该卸甲归田喽……
  我大唐年轻一代名将倍出,不用担心后续无人。”
  此言一出,李世民脑子里第一个张年轻的脸庞就是程三郎,赶紧甩了甩脑袋,朝着李靖问道。
  “哦?依爱卿之见,我大唐年轻一辈之中,有那些可堪大用之材?”
  李靖嘴角微扬朝着李世民一礼之后,远眺这辽阔的原野道。
  “陛下既然有意考较,那老臣可就献丑了……”
  ……
  站在这二位身后不远处的赵昆,听着那李靖的口中蹦出来的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既有那弃文从武的房俊房二郎。
  也有那位如今正在高原金沙州上拿着那高原三国作声不得的任雅相,当然也少不少像苏定方这种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出名,至今仍旧年富力强的老兵痞。
  还有那文武双全,此番征辽,也颇建功勋的裴行俭,当然也少不了那位契必何力这样的猛将……
  “……还有那位被这些高句丽降卒降将谓之白衣无常的薛仁贵,亦是一块璞玉,稍加打磨,必成大器……”
  只不过,听了老半天,赵昆却一直没有听到自己最想听到的那个名字。
  不光是赵昆,就算是李世民也不禁心生好奇。
  “老爱卿,为何没有程三郎之名,莫非在老爱卿的眼里,那小子算不得名将之才?”
  “……”李靖听到了这个害得自己三天三夜没合过眼的小混蛋的名字,顿时脸色一黑,磨了半天牙之后才道。
  “老臣之所以将程三郎留在最后,实在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这小子。”
  “但是老臣也相信,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做出来的成绩,总是能够出乎你的预料之外。”
  “或许,只有陛下方有资格评断此子。”
  听到了这话,赵昆差点噗呲一声放下个哑屁。
  你老这分明就是让程三郎给折腾得很不愉快,觉得程三郎人憎狗嫌,不乐意夸那小子。
  听得此言,李世民的眼皮也是一阵狂跳,你要说那程三郎算是才俊中的魁首吧,也不是不行。
  可你要说那家伙就是只令人头疼脑热的妖蛾子,或者是柄伤人又伤已的双刃剑,也对。


第2969章 朕有意将辽东城诸务,尽委于程三郎……
  更何况李卫公这才刚刚经历过程三郎那小子的折腾,好不容易才经过休息稍稍恢复点精气神。
  不乐意夸那个罪魁祸首给自己找不痛快,这也没毛病。
  李世民努力地抿紧自己的嘴巴,控制住自己,不能笑,大唐皇帝陛下应该有自己的尺度。
  努力了咳嗽了好几声之后,李世民这才控制住情绪,缓缓地沉声言道。
  “李老爱卿,如今我们大军意欲继续征伐高句丽,可是这里,足足有十万战俘,这个数目……”
  “倘若大军移师他处,朕颇有些担忧这些战俘,会不会乘机作乱。”
  李靖看向了陛下,却没有开口,因为之前,陛下已经跟那马周等一干文臣嘀嘀咕咕老半天了。
  怕是陛下这会子应该不是问策于自己,而应当是在告诉自己他的决策,然后想听一听自己有什么建议。
  “朕思来想去,觉得留谁都不太放心,不过后来,总算是有了一个人选……”
  说到了这,看到陛下的表情变化,李靖的老脸顿时一黑,翻了半天眼皮没能等到下文,终于按捺不住问出口。
  “陛下说的该不会是程三郎吧?”
  “不错,正是此子。”李世民微微颔首之后答道。
  李靖抚着长须,沉吟了一会之后,露出了一个甚是古怪的表情。
  “老臣不得不承认,陛下的确是下了一招妙棋。”
  “哦?何以见得。”李世民两眼一眯,美滋滋地咧了咧嘴,很想听听这位大唐军神口中吐出夸人的话来。
  “程三郎莫要瞧他平时里不着调,但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略,只要交托给他的事情,他总能够出乎预料的达成想要的目的。”
  “……不过嘛,至于他行事的过程,呵呵……”
  ……
  这一声呵呵,明显就是从李靖的牙缝缝中生生给挤出来的。
  就像他李某人,告诉程三郎,让他带领那五百火枪骑兵在外围,保全自己之余,牵制一下那七八万高句丽兵马。
  结果他怎么做的?生生从一个不论是在李靖,又或者是高延寿看来,都顶天也就是个不起眼的匪兵甲乙丙级别地群众演员。
  成功的压制了大唐军神以及过万武贲,还有那七八万的高句丽兵马闪耀登场,成为这一出大戏中最亮眼的那个崽。
  重要的是,程三郎之前的各种流言蜚语,得益于那大唐汉唐商行那遍布大唐以及周边诸国的商铺。
  以及缺乏通俗消遣类文学作品这种精神食粮的时代,程三郎系列演义丛书获得了国内外的看客、听者的一致好评。
  所以,许多的高句丽人都对此有所耳闻,可是大伙都觉得也就是吹牛逼,没把他当真。
  可是当这一回,亲自经历,活生生地感受了一把程三郎的可怕与邪恶之后。
  这七八万降卒们已然无比确定的相信,关于程三郎的那些传奇故事可不仅仅只是春秋笔法,而是真实的。
  五百人就能够压制双方近十万大军,随手信香一燃,一炮之威就足以天地色变的本事,真可谓是恒古未闻。
  所以,还有谁敢不不信?反正这几日,那些看押这帮子高句丽降将降卒的大唐将士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程三郎的各种越来越夸张的流言蜚语。
  甚至还有人主动向大唐将士打听,关于程三郎一个人在高原之上化身身高百丈,三头六臂的魔神口吐天雷,把数万吐蕃兵马轰碎成渣的流言是否真实。
  总之一句话,有程三郎这个在这帮高句丽降座畏之如鬼神的妖蛾子坐镇,所能够起到的震摄效果怕是比你留几万兵马都更有效果。
  毕竟他可是靠着五百火枪骑兵,就压制住了那唐、高两国近十万大军。
  总而言之,陛下的这个决定,的确把程三郎这小子安置于此,才会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大的人选。
  李世民抚着长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李老爱卿也觉得这小子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的确觉得,除了他程三郎外,其余人等,便是老夫想要坐镇于此,都要大为头疼……”
  李靖说的是实话,打仗,他自认不输于人,可是怎么看守好这十万名战俘,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
  若是自己主政辽东城,那么手里边没个两三万人马,李靖还真心不敢说准话。
  至于陛下为何要留下这些战俘,理由很简单,大唐既然决定一次性要把高句丽推平。
  那么这里未来就将会成为大唐的疆域,而这些战俘,如果现在放掉,很有可能又会成为那渊盖苏文对付大唐的兵马。
  只有留下来,等到大唐讨平高句丽,高句丽不存,他们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唐治下之民。
  那时候再释放他们归乡,没有了领头的,只要安排过来的官员能够勇于任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这片土地,就再也不会脱离大唐帝国的掌控。
  ……
  此刻,浑然不知道自己又被老丈人盯上了的程三郎正领着一票侍卫钻进了老林子,枪下已经多了几条亡魂。
  不愧是东北老林子,野味贼多,甚至还有一只百来斤的大野猪,也凄惨地倒在了程三郎等人的枪口之下。
  看着这头大野猪那不停抽搐的四肢,不用程三郎吩咐,早就已经练出来的程发与程达上前相当熟练地开始给野猪第一时间放血。
  程处弼看着二人在那里比划,又让一旁的邓称心抄来了皮囊把那些鲜血给接了一大皮囊,准备尝试一下东北血肠。
  毕竟入乡就要随俗嘛,美丽的大西南也有血肠,而东北地区同样也有,记得有位东北的同学就曾经带到宿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