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7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艘小型的蒸汽铁甲船。
这一次他们为海军部建造两艘9000吨的蒸汽铁甲舰,压力却不可谓不大。
在这个时代建造9000吨的蒸汽铁甲舰,用掉的钢铁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且这艘铁甲舰必须要承受住重达7吨的178毫米口径火炮、9吨的203毫米口径火炮的带来的巨大后坐力。仅仅是7吨重的火炮就有20门!
“第一艘大秦级主力铁甲舰的进度达到什么阶段了?”纳尔逊看到北部船坞中的铁甲舰有了雏形,两条舭龙骨也都铺设好,据帝国第一造船厂的估计,大秦级主力铁甲舰完成后全长在128米左右。
128米,这是如何可怕的船只!它是大型风帆战列舰长度的两倍,足以所向披靡!
“蒸汽引擎、蒸汽锅炉都已经从工厂运了过来,我们很快就会为这一艘铁甲舰安装动力系统。火炮实验完后坐力后就会安装到战船上,同时为火炮层铺设锻铁内衬柚木的装甲。最迟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第一艘大秦级主力蒸汽铁甲舰就能够下水试航。如果到时候已经有了一批熟练操作蒸汽船的水手,这艘铁甲舰甚至可以在下水后立即投入使用。”船舶工程师自信地说道。
他这番话就相当于认为自己一行人设计的船只只要下水就绝对没有问题。
“熟练的水手不是问题,我们正在使用教练蒸汽船在不断培养合格的水手,他们将会同时掌握操作风帆和蒸汽船的方法。”纳尔逊说道。
“可惜我们还没有在前往西洋的途中建立足够多的煤炭补给站。大秦级的蒸汽铁甲舰储存的燃煤预计在11节下航行大约2100海里。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依赖风帆来进行航行,尽可能地减少燃煤的消耗。不然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去掉所有的风帆,完全使用蒸汽作为动力来驱动主力铁甲舰。11节的速度就可以媲美大多数的风帆战列舰了。
“在广州府、会安港、马六甲,甚至是孟加拉建立煤炭补给站可能不存在问题,但要是在霍尔木兹海峡、非洲等地方建立煤炭补给站困难度极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倒还不如暂时保留风帆。”
纳尔逊和帝国造船一厂的船舶工程师在讨论其中的一些细节。
建造大船不一定是技术问题,还要考虑到经济问题和其他的顾虑。
完全使用纯蒸汽动力来驱动铁甲舰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困难,此时仍然为铁甲舰保留着看上去画蛇添足一般的风帆桅杆,是为了进行远洋的航行,东西方之间的距离可远不止2000海里,单纯靠燃煤无法持续航行到西洋。
如果能够建立起遍布全球的煤炭补给站,那么铁甲舰舰队就能够真正地纵横四海。
“第二艘姊妹舰的进展似乎比第一艘姊妹舰要慢上许多。”
纳尔逊又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来到南部的船坞,与北部的船坞相比,南部船坞里面的铁甲舰连雏形都没有完成,让纳尔逊不禁担心第二艘铁甲舰能否顺利及时交付。
“对,我们为了尽可能地让第二艘姊妹舰拥有更加卓越的性能,我们特意让第二艘姊妹舰的进度落后于第一艘姊妹舰不少,对第一艘姊妹舰实际建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然后在建造第二艘姊妹舰时避免这些问题或者跳过一些陷阱。但是当第一艘姊妹舰建造完毕后,第二艘姊妹舰可以很快就加速完工。这是改进铁甲舰性能和节约成本的小技巧。”船舶工程师说道。
“能够准时完成两艘姊妹舰的建造就好了。我们不少船长和水手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两头庞然大物加入我们海军部。”纳尔逊见到第二艘蒸汽铁甲舰才刚刚开始建造,眼神中却充满了狂热。
大炮和巨舰对于男人来说就是浪漫!
“你们造船厂因为承接我们海军部的订单,现在都改名成为了帝国第一造船厂,两艘主力铁甲舰建造出来以后更是实至名归。”纳尔逊说道。
现在海军部的主要订单几乎都是交给了大连湾的帝国第一造船厂!
“木秀于林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我们第一造船厂专注建造蒸汽船,培养出来一批拥有制造蒸汽船技术的人才,其他的造船厂甚至不惜重金来挖掘我们的人来为他们拓展蒸汽船业务,像是江南造船厂、福州造船厂……”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莫卧儿皇帝陨落
一秒记住【笔趣阁网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楚云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就成为了各种皇帝和国王的克星,有无数的皇帝和国王因为他直接或者间接被杀、被软禁,东江镇监狱更是囚禁了一大批各地的王公贵族。
后金、大明、幕府、暹罗、东吁、高丽、安南、蒙古、亚齐女王、马打蓝,九州军所过之处无不倒在冰冷的工业机器下。
西方的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间接因为他而被刺杀,而东方的莫卧儿皇帝也提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恒河的上游,阿格拉,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国都,在这里的皇帝沙贾汗统治着上亿人口。
然而沙贾汗在孟加拉的会战中被东印度公司打败,又在大雨中淋湿,竟然因此得了重病。
大皇子达拉希科跪在了沙贾汗的床前,聆听着沙贾汗最后的教诲。
这位在南亚次大陆至高无上的皇帝,因为重病和拙劣的医疗技术,已经形同枯槁。
“你将加冕莫卧儿的皇帝……一定要……将帝国打造成铁……铁板一块……才……有可能……打败外来者……”沙贾汗在病重前说了最后的遗言,就再没用动静。
又一颗伟大的帝星提前陨落。
尽管大皇子达拉希科并不擅长军事,但是沙贾汗仍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将皇位赐予这个儿子,如果他能够凭借信仰宽容、开明政治,也许能够有效地解决来自外来者的威胁。
来自大海外面的东印度公司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原来不列颠人执掌的东印度公司时,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力还不如葡萄牙人和尼德兰人,而现在大股东变成了华夏人之后,与莫卧儿毗邻的华夏帝国却让东印度公司变得无比恐怖,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放在以前是从来不敢想象的,两个东方大帝国之间隔着高原、雨林、海洋,原本应该没有多大的冲突。
然而自从九州军占领了东吁、马六甲等地之后,就与莫卧儿帝国隔着孟加拉湾对望。
只有一个孟加拉湾的距离,凭借南洋舰队以及造船厂越来越多的大帆船下水,渡过孟加拉湾支援东印度公司还真的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现在的莫卧儿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沙贾汗一死,各个印度土邦王公心思各异,帝国的继承人必须要以高明的手段重振整个帝国,加强对各个土邦的拉拢或者控制。
否则,整个南亚次大陆都会成为华夏人的殖民地。
“父皇,您在此安息吧,我不会允许华夏人在我们的地盘上乱来。”
大皇子达拉希科走出了沙贾汗的卧室,立即有忠心于他的大臣迎上来。
“大皇子殿下,皇帝陛下怎么安排后事?”大臣们急切地问道。
“由我来掌管国事,我的三弟掌管军事。”达拉希科说道。
“那怎么行!如果帝国军队落在三皇子手中,一定会引发内乱的。”大臣们纷纷说道。
“我那个父皇估计是被华夏人打怕了,他认为只有奥朗则布才拥有带领军队的才能,才能够阻挡外来者的入侵。真是可笑,难道我达拉希科就比不少我那个年幼的弟弟吗?”大皇子嗤笑道。
“大皇子……不,皇帝陛下功过千秋,英明神武,一定能够收复孟加拉,驱逐东印度公司!”一众拥护大皇子的大臣们纷纷谄媚有加。
大皇子登上皇位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他们就是这一个王朝的功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奥朗则布是否还在阿格拉?”达拉希科问道。
“是的,他受到先皇的召见,现在还没有离开阿格拉,似乎是想要按照先皇的旨意接手帝国的军队。”一个大臣说道。
“他这是痴心妄想,如果让他掌管军队,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处。你,率领皇城禁卫军将奥朗则布逮捕!”达拉希科直接对禁卫长吩咐。
“遵命,尊贵的陛下!”禁卫长已经明智地选择了站在大皇子那一边,他立刻点齐兵马,赶去逮捕三皇子奥朗则布。
二皇子沙舒贾被关押在孟加拉的达卡城牢狱,四皇子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唯一能够和抗衡的只有三皇子奥朗则布。
只要将三皇子奥朗则布逮捕,那么他的皇位就安稳无忧,也才可以彻底地将帝国打造成铁板一块。
几百禁卫军包围了奥朗则布所在的宫殿,他们将部分忠于奥朗则布的大臣逮捕,询问三皇子的下落。
然而结局却让他们感到失望——三皇子奥朗则布似乎意识到了大皇子对他的恶意,提前瞒着忠心于他的大臣逃离了阿格拉。
“废物,连一个人都抓不住!”大皇子达拉希科大为恼怒。
“皇帝陛下,三皇子提前离开了阿格拉,显然是早有准备……”禁卫长小心翼翼地说道。
“在我即位那天,我将宣布奥朗则布为叛逆,如果谁能够将他的头颅献上来,我将奖赏他100万卢比和一块广阔的封地!”达拉希科冷冷地说道。
三皇子奥朗则布带着一队骑兵逃离了对于他而言危险重重的阿格拉,他一路向德干高原逃亡。
他是德干副王,带领着莫卧儿帝国边疆的部队在印度半岛南部征战。
德干高原上的人口不及富庶的恒河平原要多,但是这里地形复杂,民风剽悍,在德干高原上的帝国军队也是最精锐的军团之一。
奥朗则布回到了德干高原,他的军事才华才华得到了帝国的德干高原军团和德干王公的支持,他们拥护奥朗则布为真正的莫卧儿皇帝,与北方阿拉格军团拥护的达拉希科呈现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边是人口众多的恒河平原,南边是民风剽悍的德干高原,双方开始在高原和平原的交界处开始交锋,争夺莫卧儿帝国的皇位。
华夏人的探子一直潜伏在莫卧儿的皇都阿格拉,他们第一时间得知了沙贾汗的逝去,两位皇子必有一番龙争虎斗。
这是分裂莫卧儿帝国的契机!
情报人员立刻将消息带到了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在南亚次大陆的总部。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皇位继承战争
一秒记住【笔趣阁网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这是我们情报人员收集到的情报,莫卧儿的大皇子起兵50万,打算南征德干高原,打败三皇子,彻底巩固自己的皇帝地位。”
加尔各答的战争委员会上,作为派遣军指挥官的秦佐明将一份报告放在了桌子上。
东印度战争委员会,由东印度公司和东印度派遣军的高层组成,二元制,共同决定是否要介入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来获得收益。
莫卧儿帝国进行皇位继承战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是几乎所有封建君主制的通病,沙贾汗也是通过兄弟或亲人之间的残杀中当上了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东印度公司想要在南亚次大陆牟取更大的利润,自然是要在对方内乱的时候当搅屎棍,将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在楚云所在的世界历史中有个叫做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就经常这样做,通过不断挑起纷争来从中获利。
“50万大军啊,中间有多少水分?”东印度公司的几个华夏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