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幕府大将军亲自率领幕府投降,这件事情打击了武士集团在普通平民心目中战无不胜的形象。因为击败他们的是非武士身份的九州军。如果宗主国没有武士,那么他们藩属国武士制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是幕府的林罗山先生来讲述他的想法。”田中成一说道。
田中成一下去之后,一个年纪五旬,身穿儒者服装的男子缓缓地走上木台。
沈犹龙并不认识这一边的人,也听不懂小野太郎、田中成一用日语向民众宣传他们的理念,见到这个穿着儒者服装的男子,向周围长期活跃在东瀛的同僚们问道:“这个老儒者是谁?”
初次到达东瀛的张元、孙旭、卢象升等军方的人都摇了摇头。
“此人名字叫做林罗山,是朱子学派的儒者。”大玉儿曾经在江户城待过一段时间,加上记忆惊人,对于幕府有名有姓的人都记得清楚。
“林罗山,这是我们中原前来东瀛定居的儒者?”沈犹龙听到这个名字,与汉人取名简直一模一样。
“此人是东瀛的京都人士,并非华侨,林属于东瀛少数的单字姓氏,仅仅是树木之意,并没有特别的起源。”大玉儿解释道,“此人的老师藤原惺窝也是儒学者。与高丽独尊儒术不一样,东瀛的儒家依附于释家,但是他老师和他先后离开释家,以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他的老师是第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老师,而他本人是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老师,幕府的相关政治、公文文书起草他多有参与,还编撰东瀛的史书。此人对于儒学极为推崇,还一度想要西渡到中原求学,可惜帆船在中途被暴风雨摧毁。”
“没想到在东瀛还有儒学者。不知道此人对于我们行省衙门的态度如何?”沈犹龙颇为感慨,东瀛的战国时期人人在乱世中求得生存,更加倾向于追求来世的释家,但是天下太平之后,幕府想要稳定的统治,又开始推崇更加注重社会秩序、伦理纲常的程朱理学。
“此人自然是极其主张儒学,平时也穿着儒者的服装。虽然他是德川家光的老师,但是更加偏爱宋儒的著述,对于‘理’和‘气’的研究穷极其一生,他是不反对儒学入主东瀛。但是为了获得他所代表的东瀛儒学者对我们新官府的支持,我们费了不小的力气。”大玉儿知道情报处在费力地拉拢林罗山为代表的儒学者。
对这边的统治不止是拥有武力作为后盾即可,还要在意识形态上拉拢当地的知识分子。东瀛当地的儒学者以儒学的发源地为根源,拉拢他们对于推广汉文化有相当大的帮助。
沈犹龙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对于东瀛文化的流行思想有所了解。武士集团虽然获取了统治权,不过大多数武士还是文盲,而东瀛很多识字的知识分子只是在为大名和武士们卖命。
林罗山走上了木台,对着台下的民众说道:“华夏为世界中央之国,儒学亦是发源自华夏。儒学主张正名,提倡大义名分,认为天地有上下之分,人伦有尊卑之别,华夏作为宗主国,地大物博,人人知书识礼。若是我们东瀛也能够人人潜心于儒学文化,则人知其耻,天下皆安。朱子以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林罗山作为程朱理学的支持者,所说让下方几乎都是文盲的民众听得云里雾里,就连来自华夏的代表团都懵懵懂懂。进士出身的沈犹龙对于程朱理学倒是不陌生,然而林罗山是用日语,让沈犹龙同样不明就里。
但是大家都知道东瀛的儒学者是站在了新官府这一边,因为新官府是儒学发源地的人建立的官府,肯定会推崇儒学而压制其他的思想流派,对于东瀛的儒学者肯定会维护他们的利益。
“和普通的民众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如减税来的实在。”经济学派的大玉儿知道争取林罗山等一批儒学者是为了获得东瀛文人的支持,但是人数最多的还是农民和普通的城市町人。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操纵人心
“接下来由你代表我们新官府上去拉拢民心。”沈犹龙看向了大玉儿那边,代表团之中就只有她熟练掌握当地的方言,说话也能够让江户城的百姓信任。她本身就是江户城一个有些名气的人物。
“新官府成立之后,原本需要向大名上交四成粮食的农民只需要上交三成,部分土地贫瘠的地方只需要上交一成半到二成半的税赋。灾年官府将视情况作出适当的税赋减免。所有的土地将归官府所有,按照户数承包给每一户人家耕作。这种耕作不是强制的,如果承包的土地放弃耕作,则官府将会收回来转包给其他农户。”大玉儿没有和林罗山那般上升到理和气的玄奥程度,只是说一些很实际的东西。
对于土地税收的减免经过大玉儿的证实,下方的平民顿时沸腾起来。他们听不懂什么大同社会和程朱理学,但是对于自己要交多少税赋心里却清清楚楚。原本的四成税变成了三成税,甚至一成半、二成半,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是一件利好的消息。
“新官府将会发行银元和铜元,做工比幕府发行的金币、银币、铜币更加精致。我们奉行重商原则,商人可以自由来往各处贩卖非禁止物品,开辟前往西洋的航线,向更加遥远的西方获得更加廉价的原材料。”
“对于江户、大阪、长崎等城市之居民,我们将稳定米价、物价,带来更多来自大陆物美价廉之商品,丰富这边的蔬菜、肉类供应。”
大玉儿先后说出有利于商人、町人群体的新政策,让这两个逐渐新兴的群体由观望的态度偏向于支持的态度。她所说的都是这两个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化,原本就嘈杂的人群更是私下争执不休。
“农民、商人、町人都从中获得了好处,就我们武士群体没落。”西国大名们虽说站在九州军这一边,但是他们本身就是武士集团的代表,见到自己所处的群体瓦解,多少感到不忿。
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否定自己。
“有人得益,就有人有损失。我们这群大名还是可以在新官府中身居高位,牺牲的只是中下层的武士罢了。他们沦落为平民,没有了俸禄,只能够当农民或者穿街走巷当个小商贩。”
“曾经高贵的武士沦落成平民,没有俸禄的话他们肯定会起兵反抗新官府,我看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要让在这次变革中失势的武士心服口服,起码要十年的时间。”
“难道我们为了在新官府中的地位,要去镇压原本拥护我们的武士?”
岛津光久、山内忠义、立花宗茂等西国大名们在下方聆听大玉儿宣读新政策的时候,心中共同思考的一件事情便是如何安抚东瀛国成千上万的武士。中下层的武士们曾经拥护这些大名上位,结果岛津家、山内家、毛利家等大名为了自己在新官府中仍然拥有权力,结果将他们抛弃,他们肯定会进行报复。
东瀛国的内战打来打去,吃不饱肚子的是平民,打打杀杀却始终一无所有的是下层武士,而在上面的大名们却仍然一个个没有因为权力的更迭而有严重的损失。只要大名们没有站错阵营,他们仍然可以身居高位。随着天下稳定,上层武士转型为官僚,而中下层武士因为即将到来的征兵制丧失了当兵的特权,他们注定是要被抛弃的群体。
“现在开始进行公开投票,在场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到这里领取一张选票,上面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支持新官府建立取代幕府的请在左边画个圈,仍然支持幕府统治的在右边画个圈,否则视为无效。”大玉儿手里扬着一张选票说道。
大玉儿的用语已经极其简单,即使是目不识丁之人也能够听懂,左边画圈就可以减税。
江户城的居民超过了十万人,部分武士和武士家眷被禁止参与投票,也就是说投票的几乎都是町人、农民、商人。
这场轰动整个东瀛的大事迅速传开,骑兵快马加鞭向东北、中部、北海道等地传开。这些地方还被亲善幕府的大名、旗本、武士们、外样大名所控制,他们听说江户城要举行公投决定东瀛的归属,不少大名都持观望的态度。
一来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已经在天王寺投降,本人被押送前往京城,他们必须要重新站队。二来要是江户城的公投结果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再行叛乱也不迟。
“本来我想要在右边画圈,但是减免税赋实在是太过诱人。我所在的那块地方土地贫瘠,水利不便,估计新官府成立之后只需要交一成五的收成,比起以前的四成收成少了足足二成五。这结余的粮食要么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么出售出去换得一些铜钱,日子就得以改善了。”
不少穿着粗布的农民三五成群在排队取票,新官府的政策之中最为受益的群体便是农民群体。为了让农民群体前来参与投票,华夏会的社员特意前去江户城附近的村落召集农民过来进行投票。
因为田中成一在两年前于东瀛向楚云求援的时候曾经许诺如果楚云同意他的东瀛行省计划,那么他将亲自操纵投票结果,让东瀛行省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田中成一需要履行诺言的时候到了。
“只要你们在这张纸的左边画圈,然后再交给唱票之人,那么今年要上交的收成最多不过三成!”
在江户城的一些地区,华夏会的社员聚集了一批农民,教他们如何进行投票。此时东瀛的农夫几乎都不识字,对于世界的认识局限在江户城周围的村落,很容易被华夏会的成员们给怂恿。他们只知道在选票的左边画圈今年以及往后上交的收成可以减少许多。
“社长,我们的外围会员也混入了投票的人群中,我们华夏会有不少信徒,估计仅仅我们华夏会社员的选票便可以贡献到一万张以上。”华夏会的人向田中成一汇报。
华夏会不但操纵别人的选票来控制结果,还自己亲自上阵,让社员过来投票。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公投与拍照
江户城公投大会聚集了十万人以上,不少町人对于德川幕府还有感情,德川幕府可是亲自建造了江户城,最初生活在江户城的人多多少少与德川家有关系。还有一批人单纯反对外来者统治东瀛,这些人投了反对票。
不过当他们看到成群结队扛着锄头的农民涌入江户城要参与公投的时候,他们对结果感到绝望。新官府减免农业税的政策让被华夏会怂恿的农民们一边倒地投了赞成票,甚至连投票的人都不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在热闹的人群中,有几个人正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个木架子和上面架设的古怪东西四处晃荡。这是京城新兴的一种职业——摄像师。他们使用的是镁光灯和比较古老的相机样式。然而此时看似古董的笨重相机,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成像技术,黑白的相片犹如魔法般神奇,每一台相机的价格都不菲。他们是前来拍下这历史性的时刻作为兼并东瀛的证据。
“这位姑娘,可以拍张照片吗?我们想要记录下此时的盛况。我们这台东西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而是一种叫做照相机的机器,可以像是画师一样将你的容貌和所处的地方一同画下来。”摄像师在人群中看到一个汉服女子站在一角观察投票结果,惊若天人,便想要邀请她成为背景中的主角。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多少人见识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