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技术革新给改革《明律w带来麻烦以外,九州军的扩张也带来了很多相应的问题。比如怎么处置民族问题,各地方新法和《明律w的过渡问题。还有向海外扩张,殖民地要怎么处置?与其他文明势力的谈判问题?这都是楚云最近头疼的事情,绝对比单纯的战争要复杂、棘手许多。
    “我对你不满不是因为你曾经取代了我福建巡抚的位置,而是对以前你与九州军来往反而越混越好,我忠心朝廷却反而屡屡受到朝廷的责难,真是令人郁闷。”熊文灿说道。
    想到一直以来受到的憋屈,熊文灿就来气。也就是被楚云任命为了广东政务官,邓千龙才不能用武力威迫他,熊文灿总算是翻身做主人。当然,代价是熊文灿和大明没有任何关系了,已经成为九州军的人。
    “这便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前一段时间在京城见到了军主,他年轻有为,会带领我们开拓疆土,留名千古的。我们福建和广东地区靠近南洋,军主特意要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工业,估计以后我们就是进攻南洋的大后方,你我肩上的担子可是一点不轻。”沈犹龙说道。
    他们在来辽南考察前,先在天津卫登陆,到京城觐见楚云,混个眼熟,也被楚云下达了一些指令。位于临近南洋的福建、两广地区,楚云当然要特殊对待。
    沈犹龙熟悉察言观色,猜测的正是如此。楚云已经在部署边界的省份开始准备对外扩张前的建设。如果要进攻南洋,从辽东、辽南调遣物资、兵力就太晚了,而福建、两广成为现在辽东、辽南的工业规模的话,那对于进军南洋有很大的好处。

第四百七十七章 参观纺织厂
    呜呜……蒸汽鸣笛的声音响起,连响七声。刺耳的声音刺破空气,让港湾里很多人都看向了蒸汽铁甲船永昌号。
    “这艘铁甲船在叫?好奇怪的声音,不像是锣钵金鼓的声音,也不像是牧民常常使用的牛号角,更不像是渔民使用的海螺。”
    “有点刺耳,不过比其他声音都要响亮啊。”
    甲板上来辽南参观的官员内好奇地讨论了起来。来到这块最先建立工业设施的土地,他们注定是要诧异连连的。
    “不好,快转向岸边缓行!”这艘船的船长听出了鸣笛声背后的信息,让水手们改变方向。
    “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包括沈犹龙、熊文灿在内的官员们都一头雾水。
    这艘船让开了从大连港里面出来的最好的巷道,几乎是停滞了下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事情发生。
    “这是大连港内军舰出行的鸣笛声。而且还有由永昌号发出来的示警,说明驻扎在大连港内的北洋舰队要倾巢而出了。”船长敬畏地看向了停泊在港湾里面的北洋舰队。
    熊文灿也望向巨大的风帆战列舰。
    果不其然,北洋舰队的十多条战船鼓起风帆、拉起船锚,有秩序地离开大连港。在风帆战列舰和战船的后面,是运兵船和运粮船,加在一起竟然有三十多艘船只。蒸汽铁甲船永昌号再次被征用,成为后勤船只的主舰。别的不说,以永昌号船身的铁甲厚度,东瀛国估计没有船只可以击沉永昌号。
    三十多艘船只浩浩荡荡,在东亚这片海域可是十分罕见的盛况,特别是这些几乎都是大型船只,没有滥竽充数的渔船、小船。
    北洋舰队从熊文灿他们所在的船只不远处经过,熊文灿他们有机会一睹北洋舰队的风采。战船的侧面是一门门粗壮的滑膛大炮,最重的可达四十八磅,小的也有六磅左右。甲板上是忙碌的水手,还有一排排背着步枪的海军士兵望了熊文灿他们一眼。精锐的士兵散发的气势让熊文灿他们也肃然起敬。
    当北洋舰队离开大连港湾以后,熊文灿他们所在的船只才在大连港码头靠岸。刚才应该是在礼让北洋舰队。
    即使北洋舰队从旁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熊文灿他们还停留在震撼之中,“我们的北洋舰队是要去哪里?这么一支庞大的船队,对方要惨了。”
    在说到“我们的北洋舰队”时,他们竟然有一些自豪感。没错,他们是九州军的官员,那么九州军的舰队也就是他们自己人的额舰队!
    “我也不清楚北洋舰队出港做甚么,我们南洋舰队和北洋舰队虽然同在海军部的管理下,但是实际上双方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极其机密的事情,不可轻易泄露。”船长说道。
    在停靠了码头以后,几十个高级官员从船只上走下来,同时吸引了码头上许多工人和百姓观望。这几十个高级官员同样好奇地打量这座平地而起的城池。
    “海军部已经迁移到了天津卫,海军部的旧址成为了北洋舰队的总部,我们无须专门前去拜访他们,只需派人前去通知一下他们就好了。我们先去参观附近的工厂。大连港内有许多纺织厂和木料厂,几乎都用上了蒸汽动力。我们官营的工厂还有部分机械在试图使用电力驱动。可能刚开始听起来你们会十分陌生,但是你们亲眼所见以后估计就会有个直观的印象了。”船长是这一次引导高级官员的向导。
    大明的一些地方官员还是很有影响力和为政的能力,如果能够让他们明白新技术和商品经济,比起重头培育一个新官员要更快。毕竟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头栽培能处理政事的官员可不容易。而且楚云想到以后的张之洞、林则徐等人不也是适应了那个时代的转变吗?只要有压力的话,有能力的大明官员也不是不可塑的。
    “科学院虽然也部分迁移到了京城布局,不过仍然留了一批人在辽东、辽南地方,他们会给你们授业解惑,让你们简要地明白新技术的原理。”船长边走边说道。
    他们第一个前去的工厂是使用了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型纺织厂。
    “我们苏州城也有不少这样的手工作坊,这里可有稀奇的?”一个来自苏州府的官员不在意地说道。
    在他想来,纺织作坊不就是雇佣大量的工人和妇女,再配上一些纺织机吗?
    “早在三百多年前,松江府的黄道婆就改制出了三锭棉纺车,后来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不知道辽南的纺织作坊有什么不同?”一个同样来自于江南地区的官员问道。
    “你们说的在我们看来,只是叫做手工作坊,而不能称之为工厂。本来苏绣畅销各地,不过你们这两年应该可以发现,我们辽南的布匹已经大量出现在各地市场,而且往往能够以低于苏绣的价格出售。这还是我们有意控制布匹的输出地点,否则江南地区恐怕会出现大量失业的工人。”船长说道。
    大连的官营纺织厂连地成片,一个大厂占地极广,有好几百人。而且在建厂之初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钢筋。所以为了提高采光,这些房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打通不同的房屋,形成了一个个隔间,但是又形成一个整体的工厂。
    工厂内有一台台连接形成系统的机械,比人还高的铁轮在转动,带着一个个纱锭高速运转,细长的纱线在期间飞梭!这惊人的速度、众多的纱锭数量人一干来自于江南地区的官员们呆若木鸡。
    “蒸汽机作为动力,一台纺纱机所带动的不只是三锭棉纱。怎么样,还能说我们辽南地区的纺织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船长问道。
    “这一台纺纱机带动的纱锭都有超过五十个了吧?”江南的官员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简直难以置信。
    在相近的质量前提下,那这里的纺织机效率是三锭纺织机的十倍以上!

第四百七十八章 参观新技术
    “实际上由于蒸汽机提供动力,我们新的一台纺织机已经可以带动八十个纱锭。”陪同他们参观纺织厂的纺织厂厂长为他们介绍。
    “机器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改变。你们都可以看到,虽然军主鼓励男子留短发,但是也有男子仍然保留长发。但是我们工厂内操作机器的工人,无论男女,都是要留短发的。长发容易被卷入机器之中,发生厄难。”厂长又说道。
    “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熊文灿等人大开眼界。
    “蒸汽机就是这个大家伙吗?它是怎么运作的?”沈犹龙好奇地问道。
    “大致就是燃烧煤炭,水蒸气就会膨胀形成动力,推动纺织机运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为我们使用的茶壶没有孔的话,当水煮开的时候,壶盖就会被汽给冲撞开来。这就是水蒸气的力量。”厂长热情地介绍道。
    “这种事情我可是从来没有注意过,看来我们格物致知的本事还不够啊。”沈犹龙从来没有想到过煮水的原理还能运用到纺织行业。
    “这种东西寻常人就是格物格上一百年都格不出来,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来发现,而且还要有专门研究这些学科的人才。本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一台纺织机只能带动八个纱锭,现在提高效率十倍就是因为这五年内我们不但使用了蒸汽机作为动力,而且还在不断地改进设计。”厂长说道。
    几十个高级官员好奇地观看蒸汽纺织机器在不停地运转,来自手工业发达地区的官员已经开始打起了蒸汽机和新型纺织机的主意。
    “我觉得我们苏州城很需要这种机器。这种机器带来的效率加上我们苏绣闻名天下的声誉,一定能够畅销各地的。”苏州知府说道。
    “我们福州城也需要蒸汽机!”沈犹龙说道。
    “请恕我直言,广州府更是需要这种机器。”熊文灿抬杠道。
    “山东六府若是能够获此机器的话,那我们山东生产的丝绸布匹就能卖往东瀛、高丽等国。”
    东南沿海的官员们似乎都看出蒸汽机的广阔前景,互相争执了起来。也不只是提高产能的事情,关键是军主楚云对官员政绩的评价和以往的朝廷不一样,很看重产能的提高。如果能够将这种新型机器技术弄到自己管辖的范围,那政绩考核就稳了。
    “诸位无需着急,这种技术肯定是会按照计划推广到各个省府的。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我们要严格控制蒸汽机的制作技术,只有官府才有资格生产蒸汽机,民间若是要使用的话,需要向官府购买,并且进行登记备案。”厂长说道,“我们这里的蒸汽机也是由辽东机械厂生产的,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只是使用的技术。”
    “辽东机械厂也是在大连港吗?”熊文灿问道。
    “不,辽东机械厂在辽东城,那里靠近鞍山采矿场,便于生产。我们几座城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大连港发展的是外贸、手工业、造船业、渔业,金州城是文化中心,但是随着军主转移到京城,应该要和大连港合并组成金州府。辽东城则是工业城池,生产各种机械设备。盖州、复州、海州则是采矿业、农业并重。”厂长解释道。
    “这种互补的关系我们其他地方也应该好好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率地进行分工合作。”熊文灿赞同地点了点头。
    由于自然位置的不一样,不同的城池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机会,朝着有利的产业发展。如果人云亦云,那么所有的城池都发展一样的产业,估计最后会导致惨烈的恶性竞争。
    “各位官员,我们接下来会到客栈稍微休整一下,然后再去造船厂参观。然后是乘坐火车前去鞍山镇、辽东城,最后才返回金州城的科学院进行短暂的授业。”船长说道。
    “好,此行收获良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