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进展变慢。不然就有点秦末时候刘邦、项羽约定谁先攻打下咸阳,便立为关中王的意思。
    南北两路的塘报因为军务紧急,飞快地传到朝廷,崇祯见这些塘报,一言难尽。
    “如果所有关卡都和宁武关一样宁死不屈,一座关卡可以耗尽十万大军,那么北路闯贼是不可能打到京师的。”崇祯取到了宁武关的塘报,感慨道。
    “这一切都是由于天威浩荡,三关将士无不共赴国难,实在是天下臣民之大幸。”一些大殿中的官员纷纷将三关总兵用死难换来的荣誉扣到崇祯的头上。
    “北路尚有大同府、宣府、居庸关阻挡,当可稳如泰山。不过为何南路河北、山东诸军一再败北,让南路的闯贼占领了真定县?”崇祯问道。
    “回圣上的话,此事皆是由于天雄军卢象升引起。”兵部尚书站出来说道。
    “为何这般说?”崇祯问道。
    “原本朝廷派去使节与闯贼和谈,不料卢象升冲动好战,在双方和谈之时主动攻打闯贼南路军,导致和闯贼的谈判破裂。之后卢象升又违抗军令,轻率贸然进攻闯贼,导致全军覆没,其干脆投降闯贼。由于卢象升熟悉我军军阵布防,所以闯贼张元才能长驱直入,攻取真定县。”兵部尚书将这口黑锅狠狠地盖在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卢象升身上。

第四百一十章 大同总兵(第二更)
    大同府,大同总兵王朴不安地来回踱步,似乎在等待着重要的消息。
    一个副将匆匆地走过来。
    “宁武关和李自成怎么样了?”王朴着急地问道。
    “呼……宁武关已经变成一片焦土了,没有一个人活着!”副将像是着急赶路,气喘吁吁,“李自成带着那些流民向我们大同府进发,很快就会抄掠雁门关等地。”
    “闯贼竟然如此残忍,真的做出屠城之举!”王朴脸色苍白。
    “不只是太宁武关,愤怒的李自成又返回去代州,将代州城也一并屠城,现在代州城、宁武关一带除了李自成的流民,已经完全没有人烟!一些害怕被屠杀的百姓干脆直接投靠李自成,让李自成的人膨胀到了二十多万人!”副将又说道。
    “此贼真是凶狠,先后屠杀太原府、代州、宁武关等地百姓数十万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大同府了,这可如何是好?”王朴越来越焦虑。
    “总兵大人,有一句话属下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但说无妨。”
    “但凡是抵抗李自成的人,那都没有好下场啊。您看曹文诏被闯贼的火炮炮击重伤,至今生死不明。洪承畴、左良玉两人被流寇山贼困在洛阳,也不知道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太原总兵、三关总兵尽皆战死,下一次就轮到我们了啊。”副将说道。
    他的话语更是加剧了王朴的不安,他揉了揉手心,发现已经满是汗渍。
    “我已经派人前去请示朝廷,看看朝廷打算怎么应对闯贼。”王朴继续焦急地等待。
    很快王朴派去请示朝廷的传令兵得到了朝廷的意思。
    “兵部有令,大同总兵应率全镇五万兵马分守雁门关等地,以山地关隘之险峻层层阻击闯贼,消耗闯贼之兵力。”
    王朴收到朝廷的意思,心里凉了半截。
    “五万兵马?我去哪里调集五万兵马?兵部那些家伙又不是不知道各地吃军饷严重!现在复辽军在骚扰北方长城,随时有可能毁城而入,我需要一队兵马防备复辽军,手里头可没有多少兵马拦截二十万闯贼!”王朴生气又不安。
    “大人,属下以为,现在天下崩坏,秦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逐鹿者为李自成和楚云两人耳。现在复辽军在北,李自成在南,我们大同府就像是夹在婆媳之间的受气小丈夫,若朝廷无法救援我们,我们必须要尽早打算,否则就是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副将说道。
    “你是要我背叛朝廷投靠乱臣贼子?”王朴皱眉道。
    “属下的性命和大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大人亡则属下亡,为大人打算也是为属下打算罢了。”副将说道,“我们丢失了大同府的话,就算闯贼不杀我们,朝廷也会追究我们失守之罪,这又是何苦呢?用大同府数十万百姓之性命去和闯贼拼?就算赢了我们大同府也会成为荒芜之地。”
    王朴一阵沉默,而后缓缓地说道:“你觉得如果我们决心脱离朝廷的话,投靠复辽军好,还是投靠李自成好?”
    “复辽军!”副将不假思索地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不能投靠复辽军。”
    “为何你说投靠复辽军好,但是又不能投靠复辽军?这岂不是前后矛盾?”王朴不解地问道。
    “大人请听我一言。复辽军虽然在北方长城骚扰,可是其心不在大同府,而是在于打通辽西走廊,只是为了拖延宣府、大同府两镇兵马,使得两镇兵马无心参与辽西走廊之战事而已。以属下的估计,北部长城的复辽军可能不过数千人而已。即使我们投靠了复辽军,他们也无法调遣足够的兵力保护我们大同府免受闯贼的荼毒。”副将说道。
    “你说的倒不无道理。只是闯贼李自成一向嗜杀成性,更是屠杀宁武关、代州所有的将士和百姓。万一我们投靠了他们,他们到时候对我们随意打骂,甚至将我们兵权解除以后,杀了我们,又该如何?”王朴问道。
    “这件是大事,属下一个人难以顾得周全,不如召集大人您信任的一些幕僚,共商大事。”副将说道。
    “容我好好想想。”王朴多少有点犹豫。
    朝廷一个重要边镇的总兵,算是手握一方的诸侯了,要是不小心站错了队,那么以后基本上没法做人。
    不过时间并不容许王朴多加考虑,因为李自成很快就要大举进攻大同府了!
    “总兵大人,我有一策。”一个重要的幕僚思考良久,似乎是想出了解决王朴顾虑的办法。
    “快说,雁门关等地已经向我求援了。”王朴害怕因为雁门关等地抵抗李自成而惹怒这个杀人魔王,“因此我提前向李自成派去使节要求停战,并在两日内做出决议。”
    “大人可以向李自成投降,不过要求仍然统领大同本部兵马。大同府内闯贼可以自由进出,但是不得进入大同城内骚扰百姓。如此一来总兵大人仍然手握重兵,闯贼必定不敢轻易翻脸。”幕僚说道。
    “此计可行!而且这个时候有奶就是娘,我们只要还有大同城和上万兵马在的话,以后是走是留,投靠哪一方势力,还不是任凭我们选择?”王朴没有点脑子也不能够爬上现在的高位,旋即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没错,以后若是李自成势力不能成就大事,我们就倒戈向复辽军,这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只是这样一来,公开投降贼军,以后我们是要和朝廷势不两立了。”幕僚说道。
    “和朝廷决裂就和朝廷决裂罢了,这些年我们苦苦守着大同,受到过各种势力攻打,这日子算是过到头了。”王朴不以为然。
    大厦将倾,所有边将都有着自己的打算,祖大寿献出了大凌河堡投靠复辽军,受到了威胁的大同总兵起了投靠李自成的念头而且在筹划准备。而同样受到威胁的宣府同样人心惶惶,因为一旦大同府出事,那么闯贼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宣府!

第四百一十一章 宣府兵变
宣府的总兵府周围,有上南路军的高一功在真定县被明军击败以后,张元一到那里就组织兵力反扑,连明军最强硬的天雄军都一战覆灭,估计能和汉初的军神韩信相比。”
    李自成的部将们因为大同府、宣府的投降而想起张元的预言,对张元愈加钦佩。
    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李自成的神情逐渐变得不那么痛快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诸关皆降
    崇祯四年深秋,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农民军进入雁门关,抵达大同府。在大同府接受了大同总兵王朴补给的粮食、兵器以后,穿过大同府进入宣府境内。
    宣府激战中的投降派和主战派因为闯王李自成大军的到来被轻易平定。本来投降派的势力就大,现在再加上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主战派无力抵抗。
    一些主战派的守备被杀死,还有一些将领眼看大势已去,干脆逃出关外,向驻扎在关外的复辽军第九步兵旅投降。
    第九步兵旅在这几日的时间内收纳的明军士兵和宣府镇的明军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宣府镇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就让它毁灭吧。”李自成并没有带兵帮助投降派的明军军官镇压起义的士兵,而是继续放任流民抢掠。
    至于被划归为保护区的地方,等到投降派军官和士兵两败俱伤以后,李自成直接无视了和投降派军官的约定,将保护区也纳入抢掠的范围。
    保护区有许多地方豪族、商贾在寻求庇护,这些人才是李自成抢掠的对象,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而且李自成还需要用白花花的银两向辽东的商人购买火器、炮弹。
    对于宣府镇的抢掠持续了三天三夜才停止!
    三天后宣府镇已经沦落为一座鬼城,没有明军士兵还活着,幸存的百姓三魂丢了七魄,虽然还活着,但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抢掠时候的火焰将宣府镇的房屋焚烧了大半,宣府镇名存实亡。
    事后李自成向各地明军宣称,宣府镇士兵试图抵抗闯王天威,所以屠城以儆效尤!
    宣府镇几乎是屠城的行为过后,李自成率领军队逼向居庸关。
    居庸关的监军太监和守将二话不说,听说李自成连屠宁武关、代州、宣府镇三地,吓得即可开关迎接李自成入关。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监军太监、守关将领像是低三下四的奴才一样跪倒在地上,不敢多看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魔王李自成一样。
    李自成在洗劫宣府镇以后,得到了足够的补给,没有再为难居庸关的将士,因为除了居庸关,他距离大明帝国的国都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第四百一十三章 迁都风波
    这一日大明的朝议,文武百官尽皆默不作声,都在等待着崇祯皇帝发话。因为这次朝议的主题很沉重。
    “大同府、宣府两座边镇,雁门关、居庸关等雄关,尽皆向闯贼投降,闯贼距离京师不远,朕问你们,是坚守京师等待各地援军到来,还是应迁都前往南京古都,以图再复山河?”崇祯的话已经十分直白。
    现在摆在大明群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一条是留。
    文武百官一片哗然,交头接耳起来。
    李自成的进展让所有官员都大惊失色,这才多久,李自成带领的北路农民军就已经快杀到天子脚下了。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大同镇和宣府镇,形同虚设。
    “请陛下下旨,迁都南京,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另可留太子殿下以及一批大臣坚守京师。此策最为稳妥,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翰林院的官员李明睿站出来说道。
    崇祯的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对于李明睿的话语颇为赞同。
    不过在北方官员的示意下,很快就有言官站出来反对李明睿:“圣上万万不可,李明睿该杀!”
    “爱卿何以如此断言?”崇祯不悦,不过在朝议上又不敢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发难。
    “昔日土木堡之变,我大明数十万精锐毁于一旦,留守京师的老弱病残不到十万。瓦剌首领亲率数十万瓦剌骑兵兵临京师,比起如今之形势更加危急。然而当年兵部尚书于谦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