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宏看他说的丝毫不差,又转头向研究橡胶的固特异问道:“先生,这里的树木可是橡胶树?”
    固特异早就观察起周围的树木,很快便有了结果:“没错,这里的都是橡胶树。你看着树上有弯刀划过的口子,就是他们手里拿着的那种弯刀划的。乳胶会沿环形缝隙流到杯子里,通过这种原始而不对橡胶树造成致命伤害的方式持续地收集乳胶。”
    “这位西洋人一看就知道是内里行家。我们橡胶园有三十万株橡胶树,两百多个工人,平均每人需要负责1000棵树左右。”李三颇为自豪地为他们介绍,“各位请随我来,我们在橡胶园中还有自己的耕地和田舍,自给自足。”
    “三十万棵橡胶树,天啊,为何规模竟然如此巨大?”程宏想了想三十万是什么样的概念。
    “三十万并不算太多。这些工人每人负责1000棵橡胶树,3天便可以完成一个工作周期。而且每棵树每天的产量极其有限,往往需要几百棵橡胶树一天的产量,才能做出一块枕头大小的制品。”
    李三边走边为他们介绍:“最麻烦的还是橡胶树的生长期比较久。目前这里只有我们一个橡胶园,若要培植新的橡胶树,光是生产周期就需要5到7年的时间,之后才能开割。”
    “需要这么久的时间啊,5到7年,估计到时我的儿子都去私塾了。”程宏想了想。
    “可不是么,做这个生意不容易啊。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植树木不容易,培养懂行的工人也不容易。当初我在巴达维亚经营这橡胶园,那也是用了祖辈积累的资金才盘活起来的,而且还受尽了当地殖民官府的各种不平等对待,中间许多波折之后方有现在的规模。”李三感慨道,“不过这次我不是为尼德兰人生产橡胶了,而是为了我们华夏生产橡胶。”

第三百六十八章 满载而归
    “李三,你将这么大块地方直接卖给军主,一定赚了不少钱吧?”程宏便随李三前去他们的房舍时,好奇地向李三问道。
    “哪有赚什么钱,这些是我主动献给军主的,一分不收。”李三说道。
    他是工业革命系统召唤过来的,记忆和认知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篡改。其实在他的时代,他也只是一个印尼中型橡胶园的园主,有上万棵橡胶树。不过系统直接将他所在的橡胶园以及附近的其他橡胶种植园的橡胶树召唤了过来,密布现在这片山林。他也一跃成为三十万棵橡胶树的园主。
    “李员外真是深明大义,我们军主以后一定会重用李员外的。”程宏对李三不禁刮目相看。这么一大块林子说交给楚云就交给楚云,这李三的决心真不是一般的大。
    众人随着李三一同沿着河流向上,来到了他和橡胶园工人的房舍。这一排尽是隔开地面的干栏式茅草房,只有李三居住的是砖瓦房。
    “我们在此处居住有助于就近取水,而且以后橡胶要运输出去走陆路太过麻烦,直接借助这条大河,可节省许多人力物力。”李三满意地指着这条宽敞的万泉河。
    “可不是么,走水路比陆路方便快捷多了。瞧我这脸,都被蚊虫给叮肿了。还有雨林中那神出鬼没的毒蛇,杀人不眨眼,防不胜防。”程宏心有余悸地说道。
    “哈哈,这环境确实不好受,不过为了过日子,只能以命相搏了。你看这琼州府的黎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也是得过且过嘛。”李三说道,“待会儿我叫工人去给你们取上几十个鲜美多汁的椰子,让你们润润喉咙。”
    “早听说琼州府盛产椰子,东坡先生有言,‘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这回一定要好好品尝一番。”科研队里有辽南士子说道。
    “哎哟,早知道诸位想要尝鲜,在我们乐会县县衙说就得了,这儿别的东西不多,就这椰子多。”为科研队带路的乐会县衙役一拍脑袋,说道。
    “你就随便说说吧,都过去这么久了才事后诸葛亮。”程宏不禁翻了一个白眼。
    固特异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除了住人的房舍以外,还有类似仓库一样的地方。
    “这是你们的仓库?”固特异问道。
    “我们采集的乳胶都会存储在这里,有的装入木桶之中,也有用树烟熏干而成的烟片胶,里面大约有三百吨的存货吧。”李三说道。
    “三百吨?”固特异诧异道,“如果只是用来试验生产,绰绰有余了。”
    “是啊,我们之前还在想如果你们迟迟不来的话,我们这里的木桶估计都装不下了。每天都有产生新的乳胶和烟片胶,除非遇到大规模的虫灾或者台风,否则产量还挺稳定的。”李三说道。
    “程上尉,你可以向广州府驻地的邓千龙将军申请派遣一艘大型货船前来这里,我们需要将这一批天然橡胶运回辽南。”固特异对程宏说道。
    “没有问题。”程宏弄不懂烟片胶这些橡胶名词,甚至连天然橡胶可以用来做什么都不清楚,不过他知道这似乎是楚云想要的重要资源,必须要搞到手。
    “我们来这里之前,军主吩咐了我们两件事,请李先生能帮忙完成。”固特异又对李三说道。
    “您尽管说。”
    “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橡胶园能够收集一批鲜活的种子,以方便以后扩大橡胶园的规模。第二件事情就是仍然由李三先生担任橡胶园的管事,另外我们会留下二十名士兵协助你们保护橡胶园,希望由李先生的橡胶园能够和当地人和平相处。”固特异说来楚云的吩咐。
    “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一定会为军主培植新的橡胶树,以及看守好这南国的橡胶园。”李三干脆利落地答道。
    “本来军主只是吩咐了两件事,但是可能军主也想不到这里已经有了三百吨的橡胶存货,所以我可能要擅自做一些调整。在邓千龙将军派遣大型货船过来之前,我们需要召集一些本地的人手帮助我们搬运货物,也需要征集本地的船只将橡胶运送到出海口。”固特异说道。
    “这些事情包在我的身上吧,只要复辽军愿意支付一些酬劳,我想应该很容易召集附近黎族部落的人过来帮忙的。”乐会县的衙役说道。
    “趁此机会也可以和黎族百姓搭上关系,我们的橡胶园和他们的山林有部分重叠了,以后避免发生冲突。”程宏说道。
    “没错,我这些东印度群岛的工人和这里的居民语言不通,如果能够趁此机会与他们冰释前嫌,相信我以后就不会成为敌人了。”李三赞同道。
    固特异、程宏等人在橡胶园住下,当地的房舍不够就只能挤挤,然后固特异观察了一遍天然橡胶的生产过程以及烟片胶的制作,然后如实记下。
    系统召唤过来的橡胶园生产模式是十九世纪末尼德兰殖民地的橡胶园模式,实际上流程已经十分成熟,并不需要固特异再进行改造。只是固特异所要做的是对这些天然橡胶资源的利用,过来这里是指为了确认当地的橡胶园的橡胶品质以及产量等基本情况。
    而在半个月后,广州府的邓千龙派来了一艘空货船前来乐会县将橡胶园的存货运走。乐会县衙役找来了一百多个黎族汉子过来一同搬运橡胶存货,还有几条渔船。双方协力合作,先是将存货搬上渔船,而后顺着万泉河而下,到了出海口再将一桶桶、一箱箱的橡胶存货搬上邓千龙派遣来的大型货船上。
    这艘大型货船是复辽军官方的商船,左右两侧还各自架着几门冰冷的火炮,让搬运的黎族山民着实吓了一跳。
    “这些是你们这几天帮忙得来的工钱,一人一两银子,希望以后大家能够平和相处。”李三将工钱与黎族百姓结算。
    前来帮忙的黎族百姓十分欢喜,这才搬了几天货物,就有一两银子。
    程宏和固特异等人在留下了二十名士兵负责守卫橡胶园以后,也就跟着货船一同返回辽南。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两件事情
    大连港的港口,一艘大货船停泊靠岸,不过这对于大连港码头的工人来说却一点都无需意外。每天都有从高丽、东瀛、琉球、江浙、夷洲的船只在大连港进进出出,这里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商品交易最为繁荣的地方。吸引他们的当然是辽南的工业产品以及这里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处于东北亚核心的地方。
    “你们都小心点,不要轻易损毁这些货物。”固特异对这批万里迢迢从琼州府运输过来的橡胶十分宝贝。
    “终于回到辽南了,还是这北方干燥的天气令人觉得舒畅。南方岛屿的湿气太重,这是遭罪了。”程宏站在船头俯视下方的土地,感到了久违的亲切感。
    看着码头上辛勤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人,程宏注意到了一群东瀛武士打扮的人也大包小包地将东西搬运到他们东瀛的船只上。
    “这些人是东瀛的商人?怎么全是一副武士打扮?虽说东瀛商人有些也会雇佣流浪武士为商船提供武力保护,但是很少会见到一批武士同时出现在一艘船只上吧?”程宏疑惑道。
    不过他脑海中的念头只是一闪而逝,而后就将这件事抛在脑后了。回到辽南,当然是要在这花花世界好好潇洒一番。
    楚云的府邸后院,楚云闭着眼睛躺在太师椅上,而太师椅则在树荫之下,微风徐来,才能稍微一解酷暑。对于没有空调的这个时代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冬天还能暖炕,夏天就很难避暑了。
    许多事情都有人处理以后,复辽军也在正轨上迅速扩张影响力。北方有西伯利亚拓荒团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土地,标记西伯利亚的地形图。西方有内蒙古草原铁路在修建,还有正在暗中扶持的李自成势力也有所进展。南方则进军至广州府、琼州府一带。东方影响力扩张到了东瀛国的本州岛,已经引起了德川幕府的注意。
    “艾拉,最近李自成有什么进展吗?”楚云闭眼说道,他的手里还捧着一本《孙子兵法w,盖在肚子上,一副看到要睡着的样子。
    而在他的身后,海军舰队司令纳尔逊的女儿艾拉则在为他揉肩,可以说是十分的地主老爷做派了。
    “大人很关心李自成?隔三差五都要问上一遍,军部的人都要差点怀疑大人您是那个……成语是怎么说来的?对了,龙阳之癖。”艾拉的话语就在楚云的耳边响起。
    “呸,什么龙阳之癖,军部那些人是不是都闲着没事干,回头我让他们去训练新兵蛋子去。”楚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李自成现在已经流窜至河洛、陕西、四川交界处,召集三省农民军,号称二十万大军,所向披靡,许多官府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就是投降李自成了。”艾拉说道。
    “农民军就是这样,他们就算被打败多少次都能起来,因为只要老百姓还有一天吃不饱肚子,就会揭竿而起。而大明朝廷就不一样了,每一次失败都会损失朝廷的威严,大量的生力军和优秀统帅在与源源不断地农民军的战斗中被消耗,最终只会一蹶不振。像是这一次,洪承畴的秦兵、曹文诏和左良玉等人的部分关宁军、昌平军、大同军、宣府军等边塞部队遭遇李自成农民军的反进剿,损失惨重。大明能够依靠的就是这些长期在边塞驻防的军队,最能打仗的也是他们,一旦被消耗一空,最终无法组织兵力反扑,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楚云缓缓说道。
    “依我看来呀,这些什么秦兵、关宁军、昌平军那都不是我们复辽军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