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唐当元帅-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场上每天都要死很多人,而我遇到死亡便如此懦弱,我是不是很没用?”
望着李丽质令人怜爱的样子,许牧拢着她的秀发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淡定对待世间任何事,包括我。”
李丽质轻轻的点头,手里抓着许牧的袖子越攥越紧。
……
迷迷糊糊的回到府内,阿秀问道:“怎么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许牧笑了笑,道:“不回巴蜀了,咱们要去扬州。”
“去扬州?为啥?”阿秀问道。
“陪皇上下扬州,检视江南,懂了吗?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阿秀见许牧这么小瞧自己,大声证明自己道:“你可别小瞧我,虽然我懂的少,但是真论起见解来还不一定比你差呢!”
许牧瞧着她认真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滑稽,于是笑道:“你什么时候超过了你婉儿姐姐,再来跟我谈见解吧。”
说罢便回房间蒙头睡觉去了。
第435章 大运河
过了几天后,下扬州的队伍也都准备好了,上百官员随行,还有三千禁军护卫,程处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羊”,许牧被李治拉来算是当他的贴身保镖吧。
要下扬州,先得去洛阳,然后顺着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南下。
大运河算得上是隋炀帝这个混账东西留给后世最有用的东西了,功绩堪比修建长城的秦始皇!
不过也正是因为修建大运河急功近利,所以才会搞得民怨沸腾、四处起义,最终一个好爹留下来的家当全部被他挥霍一空。
如果那个时代有富二代榜的话,隋炀帝应该算得上是最败家的吧。
大运河连同南北,使得河路畅通无阻,从交通上大大的方便了运输,这是流芳千古的功绩,可以说是让唐朝白捡了便宜。
从洛阳上船,沿运河南下,李治站在船上肉眼可见的心情激动难抑。
看着滔滔江河,叠浪千层,不断的冲刷着岸边,不禁令人心胸开阔了不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许牧情不自禁的念起苏轼的这首词,这江水翻涌,仿佛许牧记忆里的故事片段也随着江水不断翻涌而出,回忆一点点涌起,难怪文人墨客们喜欢将大江大河的奔涌比作历史长河。
李治似乎沉浸在山河美景之中,久久难以自拔,偶尔像个兴奋的小孩子一样高呼,看到了奇景也会凭栏远望,激动不已。
虽然他继位大统,成为了这个帝国的皇帝,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罢了,况且不常出宫,整日与公文为伴,小时候读诗书典籍,大了奏章文书。
今日这里闹饥荒,明日那里闹洪水,今天谁弹劾谁,明日谁又贪污行贿,真是很容易让人头大。
一个人有多大的气度,在于他走过的路和看过的世界。
登基之前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大唐打下疆土,登基之后才会有宏图霸业。
李治整日生活在温室之中,自然会生得懦弱,也更加仁慈。
所以登基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各地的山川河流,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爱卿们,你看这山川河流、日月变化,看看我大唐的锦绣江山,这一切是多么美好!”
李治一抒心中的无限感慨。
立马就有人站出来溜须拍马、谄媚逢迎:“这都是先帝日夜辛劳的功劳啊,将来陛下也会像先帝一样创下不朽功勋,成为千古一帝!”
李治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被人拍马屁拍到了心坎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许牧远远的望着,不禁摇头。若是让他整天面对这些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的话,他宁愿一头撞死,现在就算给他皇帝位置坐他也懒得坐。
整日劳累还会陷入无端的猜忌与怀疑中,就算曾经多么英雄的人,终究还是会被权力腐蚀。
许牧可不会为了一些虚名假利而丧失自己,这些日子让他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做一个闲散的王爷。
整天玩乐逗鸟,品酒品美人,再进一步太累,退一步有点委屈自己,想了想还是当王爷最舒服。
这一路来许牧脑子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概是来自长安的方向。
李恪这个人居心叵测,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他就像是一条脸上有伤疤的猛虎,凶狠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只要时机成熟,他绝对会扑上来!
所以这种人得时刻不能放松对他的警惕,然而这一切李治完全不知道,他像个小白羊,被人家玩弄于股掌之中,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一口吞了。
许牧突然有点可怜起他来,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也避免不了极大的风险。
思绪回来,阿秀一副难受的样子,她没怎么坐过船,这还是她第一次坐船,船体颠簸让她有些晕船。
“想吐。”阿秀说。
许牧带她回船舱内躺着,或许这样会好受一些,自己则重新回到甲板上望着远方,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的消磨时光。
直到晚上,月亮爬上天空,月明星稀,江河平静无波,两岸点点灯火,一片寂静。
不知什么时候李治竟然来到了他的身边,说道:“去过那么多的战场,见过比这更美的风景吧。”
和风拂面,吹动散发。许牧缓缓答道:“我见过无边的沙漠,也见过一望无垠的雪山,还有碧海连天的湖泊,可最美的还是这里。”
“为什么?”李治不解。
许牧说道:“因为我去那里是去打仗的,打仗会死人,血流成河的场面还会美吗?”
“哈哈哈,朕还以为爱卿喜欢打仗呢,原来爱卿也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情怀。”李治道。
许牧呵呵一笑:“皇上你看这两岸灯火,战争是解决不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的,甚至还会加剧他们的生活压力,逼得人家走上绝路。”
李治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有理,那朕该怎么做?先帝开疆拓土,创万世之江山,朕若不能继承先帝之遗志,以何颜面见地下之先祖。”
许牧突然话锋一转道:“陛下可知先帝为何立你为太子?”
李治当初对此也很疑惑,所以他曾经调查过:“当初不是爱卿推荐的朕吗?朕还没有好好的谢谢你呢。”
然而许牧却摇摇头,道:“先帝犹豫不决迟迟难以下决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陛下的性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泰更像先帝。”
“那爱卿是如何劝说先帝选择了朕?”
许牧道:“这个世界上不止需要宏图伟业的君王,更需要守成之君,李泰正是因为太像先帝,所以才会被舍弃,而选用陛下。”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要朕做汉文、景帝?”李治道。
“陛下这样理解也不无不可,可不要小看文、景帝之功,若没有文、景帝,何来武帝出兵匈奴,若无隋文帝开皇之治,又怎会有隋炀帝之初那一番盛景?”许牧举例道。
李治顿时觉得自己面前站着的不是一个征战杀伐的将军,而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智者。
第436章 盛光阁顶楼的聚会
许牧说完便告退了,留下李治吹了半晚的风。
那一夜他都没有睡觉,一直沉浸在许牧说的话中,古语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治听许牧一番话,突然感觉茅塞顿开,十几年在名师教导下所学的一切,竟比不过许牧那晚的一番见解。
世人皆以武帝为荣,实不知文、景帝才是西汉盛世的开创者。
先帝已经做了那个开疆拓土的帝王,如今国家遭受隋末战争,又经历了连年的西域征伐,虽然国力蒸蒸日上,但是相比于开皇时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曾经老师便曾说过,开皇时期存下的粮食,就算三年没有收成也可以供全国吃饱无虞。
原来先帝在一众皇子之中选择了自己,是存在这样的考虑啊!
如果自己做不了汉武帝,不妨选择去做文、景帝,这样才是不负先帝的重托啊!
而许牧走的时候心里是开心的,因为他终于确定了,确定该站在谁那边了。
李治仁孝有礼,恭顺谦厚,并且城府没那么深,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救过他一次,便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相比之下,自己救过李世民,还要被一直猜忌怀疑……
而吴王李恪城府极深,这样的人就算当上皇上,也不会容许世界上会有自己这样实力高强、能够威胁到他的人存在。
跟这种人一起要时刻小心对方过河拆桥,相比之下,还是扶持仁孝的李治继续当皇帝更好。
许牧确定了心意,回到长安之后就全力支持李治继续当他的皇帝,再帮他将李恪这条毒蛇处理掉,这么大的功劳让他封自己个王爷当当不过分吧。
他当他的皇帝,累的事情他来干,自己当自己的逍遥王爷,若他有了什么麻烦再帮他一帮,这样的日子想想就美好啊!
……
盛光阁顶楼今晚被包了,不管出多少钱也买不到一个座位,因为今晚顶楼是被老板全包了。
吴王李恪笼络了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驸马柴令武等一共三十多位长安权贵,甚至还有一个大人物出现——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先帝的亲弟弟!
李元景在江南有多大的势力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江南有很大一片地方都是他的封地,在皇权远离的江南一手遮天,在李世民病重这段时间里,私下招募兵马,不知不觉手里竟有了二十万兵马!
李恪是怎么将他笼络来的?他宣称若是计划成功,则会推举荆王李元景为帝,李元景自然想当这个皇帝,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他不敢有这个想法。
当皇帝是个懦弱的李治的时候,再加上旁人一撺掇,他这个火种便渐渐复燃,甚至愈燃愈烈。
其中还有一个人走进了盛光阁,也在李恪的邀请之中,这人许牧也认识——薛万彻。
薛万彻也是大唐驸马,其妻为李世民十五公主丹阳公主,自从吐谷浑一战过后,薛万彻被封为右屯卫大将军。
他加入李恪的队伍之中并非是因为个人原因,因为其妻丹阳公主和吴王李恪是同母所生,所以劝说薛万彻加入到李恪的行列中来,将来封侯拜相少不了他的功劳。
盛光阁顶楼可谓是名流权贵汇集,上的都是好菜好酒,上菜的侍女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贤侄今日召我前来汇聚众人,到底是所为何事啊?”
李元景一脸的络腮胡,穿的人模狗样的,但是腹内草莽,是个只会喊打喊杀的莽汉,若是改换穿着,倒像个杀猪的。
李恪笑道:“王叔别急,今日我召各位前来自然是有要事相商。”
房遗爱说道:“是不是行动要加快了?我们早就等不及了!”
“是啊,我们准备了这么久,现在那李治又去了江南,时机刚好成熟!”柴令武道。
他们有些是二世祖,本事没多少,口气不小。李恪不满他们,但又需要他们的人脉和资源。
在座中只有薛万彻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吃肉喝酒。
李恪端起酒杯豪迈道:“若没有要事,本王又怎会聚集大家来这盛光阁呢。柴公子说得没错,李治现在下了扬州,长安内全靠三省尚书,这正是我们的好机会!”
听到这里,所有人血液仿佛都在沸腾,不少人都亢奋起来。
“只要本王将密函发出去,在长安振臂一呼,让薛将军带兵占领长安,随即各地兵马响应,形成血脉相连之势,一齐诛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