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方怀的脸立刻沉了下来,眼神淡淡地扫了一圈道:“你们谁还有主和的?”
话音刚落,一个中年书生一声不吭走出来,跪在薛福成旁边。方怀一看,赫然是周馥,说起周馥或许有人不熟悉,但他地儿子却大大有名,乃是与张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在李鸿章的幕府里,周馥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不过却也是最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一个。
在方怀心里的评价中,下面站着的六人俱是一时之选,但多是方面地人才,只有薛福成和周馥任事全面,不过两人又有所不同。薛福成是和郑观应一样将来可以出阁入相地人才,若不是历史上他因积劳成疾而早逝,戌戌变法由他主持地话,绝对要比尚空谈的康有为、梁启超好得多。薛福成是那种对大事有天生嗅觉地人,历史上对国际形势的多
都十分准确,与郑观应的长于谋划不相伯仲,若是得应的辅佐,自己等于就像唐太宗拥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至于周馥,他的踏实细致更适合作一任封疆大吏,历史上他曾负责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水利建设,结果在他的细致安排下,这样大的工程竟然没有出一点问题。如果说薛福成是做大事的人,周馥就是做小事的人,方怀并不会因为他做的是小事而轻视他,一个国家,大事小事都必需要有人去做,小事不难做却不容易做好。
方怀看了一眼周馥就继续道:“还有谁?还有谁想站出来的?”
郭嵩焘和伍廷芳犹豫了一下,最终跪到了薛福成旁边。而盛宣怀是最后站出来的。
薛福成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刚才在殿外候宣的时候,方怀与胡德安的一番对话他全都听见了。正所谓君忧臣辱,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天子门生,皇上的臣子,国家到了这样连天子也要节衣缩食的地步,未尝不是作臣子的无能。而一直以来,他自以为对这昏昏官场实在已是洞若观火,朝廷上上下下能为国家真正办事的只有左宗棠、李鸿章、丁日昌、张之洞等了了数人,而众人之中,左季高能见其大,丁雨生能致其精,唯有李少能尽其实。所以他虽生性耿直,与李鸿章手下受重用的盛怀宣、张配伦等人颇有些格格不入,却依然附随骥尾,只因这茫茫中国也只有投入这样的一家门下方能为国家办点事了。但今天他见了方怀后,才忍不住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也是结党营私,自己是不是真的全是为国尽忠,为君尽忠。思想激荡之下,他才把刚才的那番话说了出来。
方怀盯着六人默然半响,没有说话。许景澄、薛福成和周馥坦然对之,郭嵩焘、伍廷芳微微低着头,盛宣怀则脑门上微微见汗了。
就在这时,方怀突然亲自上前把他们扶起,喟然道:“你们能在这种情形下站出来,朕感到甚是欣慰。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但如果朕告诉你们,朕非要打这一仗呢?”
“皇上……”许景澄、薛福成均抬起头来。
方怀摆了摆手,看向薛福成道:“叔耘,光绪元年,你写下《治平六策》、《海防密议十条》,反对不平等条约、提出改革关税,二年,马嘉理案,你又写《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以择要设防、组织团练、广张疑军、以多攻少的策略,应付英国人可能的军事行动。为何今日却一改初衷,难道英国人吞我缅甸就不是无理要求?
尔等要明白,我大清要想富强,必先举工商,若举工商,则必须将关税尽握手中,否则,洋货便宜既好,不加关税而入我大清,我大清之工厂何以敌之。此一战凶险非常,然冲过去,我大清的将来便是一片坦途,冲不过去,也不过重演一次辛酉之乱,英国人还真能亡了我大清不成。现在朕还年轻,还有力气四处奔波,要是等朕老了再来打这一仗,朕不知道还有没有胆气应承下来。所以晚打不如早打,列位臣公,此战事关国运,还要靠你们多多努力啊。”
郭嵩焘、许景澄、薛福成、周馥听了眼睛俱是一亮,齐声答应道:“是,皇上。”
方怀此时笑笑道:“有人主外,就要有人主内,朕已让吏部加封叔(薛福成)为山东巡抚、务山(周馥)为四川巡抚,此二省皆乃我大清洋务始兴之地,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所产军火事关前线战局,至为重要,你们要加以敦促,另外,明年起,二省将普及六年教育,适龄之子均须入县学就读,优者选入府学。”
说着方怀看向颇为紧张的盛宣怀道:“至于杏,朕也有借重,如今我大清建电厂、铺电报、办电话均需从西洋购进设机器,而一众机器局也要扩大规模,所以朕欲在工部下设置物司,专职从西洋购买所需之物。杏任事精细,便委屈你担当此责。”盛怀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前面郭筠仙、许竹筠所授之公使,薛叔耘、周务山所授之巡抚都是正二品的品阶,他历来自认其才不在他们之下,却只授了个从三品的郎中。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钦察关攻防(1)
“文爵。”待盛怀宣谢恩后,方怀看向站在最后的伍廷芳。
“臣在。”伍廷芳面色异样地应道。
“听说你曾在香港洋人的法院里任职,后又留学英国,攻读法学,可有此事?”
伍廷芳微微点头道:“微臣介末之事,尚劳皇上记得,确有其事。”
后世说起伍廷芳,多数人只记得他是民国第一任外交部长,便以为伍廷芳是外交才能出众。其实有谁知道伍廷芳真正的长才是在司法方面。伍廷芳曾在香港高等法院里工作,后入英国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和律师资格,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法学博士。在辛革命后,伍廷芳其实更长时间担任的是司法部长的职务,是他仿照西方法律一手建立了中国近代化的法律体系,包括建立律师制度,在审判活动中实现律师辩护的措施。
在方怀的改革计划中,司法是个很重要的部分。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想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制约,但民心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之所以能在近代崛起,公然和中国较量,这是因为他们民族心理中那种强烈地危机感所分不开的;而中国能在解放后二十年间从一颗螺丝、一盒火柴都要进口发展到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与那时候人心齐、人人为这个国家奉献分不开的。得到民心,不仅要战争地胜利。还需要真正地关心百姓,改变中国司法制度的黑暗绝对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历史上因为一件冤案而掀起起义的例子比比皆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在中国古代得治国哲学里便早有提到。其实说到治国之术,西方国家拍马也赶不上中国,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都是围绕着一个“经世治国”来发展的,不管是儒家的孔孟之道,还是道家的黄老思想,其体系之复杂都不是西方那种部落式管理方法可以比拟的,西方人地长处在科学技术的继承发展上。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唐汉兴盛。却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在汉唐的时代,科技地进步对国力的影响远不及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对一个国家的国力影响大。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中国能维系这样数百万平方公里大的一个疆域几千年,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治国之术多么强悍。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的生产力主要是由人民提供的,人口的多少是国力地象征之一。
而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国力的象征从人口多少转变成了人口的素质。这样,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地中国人便落后于世界了,百姓地愚昧成了制约中国发展地最大障碍。
“朕幼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到我大清朝更是到了极致,民间小儿都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朕决定仿效西方,改革我大清地司法制度,要彻底刹住这股食民而肥的歪风。”
大陆气压转高。海洋高压中心趋向衰弱。来自云贵高原强劲的东北季风。逐渐驱散印度洋的湿热气流。空气干燥。雨量稀少,河流萎缩。丛林失去光泽,变得苍老了。野草枯黄,树叶飘零,山花凋谢。秋风起处,枯枝败叶簌簌下地。林中又铺上一层厚厚的枯叶。
战火在旱季点燃了一座恐怖的山隘。
隘口两边,大山耸峙,重重叠叠,一座山肩上扛着另一座山,连云接天,高不可测。隘口内,断壁峨,林木丛生,荆棘遍地。即使在旱季,这里也终日水汽迷濛,阴云惨惨。
不管什么时候,巴克莱中将总穿上一身笔挺的卡叽军装,马靴也仿佛是刚刚擦过的一般,手上还戴着白手套。军服上三道英王赐给的绶带,肩章上镶有星星、皇冠、宝剑和官杖,显得威风凛凛。
不过巴克莱中将的心情却是一片晦暗,自从克钦山失陷后,他便把指挥部搬到了钦察关。如果这里再失陷,周围一马平川的曼德勒根本坚持不了三天。他已经把手里所有可以抽调的部队全部调到了钦察关,粮食、弹药也从曼德勒的仓库转移到了钦察关的山谷里,曼德勒甚至只留下了五百人的治安部队。
即便是这样,巴克莱仍感到力量不足。熊熊燃烧灌木从中、被炸毁的大炮下,到处都留下了英军士兵的尸体。枪支、马刀、皮囊、军鞋、军帽、雨衣扔得
野都是。
自1月25起,战斗在钦察关四周打响。中国人便发动了疯狂的冲锋,三面紧迫,枪弹齐鸣,震天撼地的轰鸣和炽盛无比的炮火仿如地动山摇一般。经过几天激战,钦察关下尸骨横陈,血迹斑斑。密埃河谷地这片丛林沼泽地成了烂泥塘。到处都是又黑又臭的的水坑,炸飞的泥浆把草丛、树梢和火炮,糊了个乱七八糟。死尸在太阳的蒸晒下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舞。
但好在密埃河谷地无比险峻。南北走向的依诺瓦底江将谷地劈为两半,谷底四周峭壁环立,重峦迭嶂。谷地内远征军占踞的密埃峰和克察山两大阵地,隔江对峙,攻守相望,互为犄角,形势极为险要。加上敌人重炮不足,拥有的大多火炮似乎是一些轻火力的,才堪堪抵住中国人那旺盛的进攻斗志。
然而中国人还采用了无耻的夜战。在夜里,这些中国人在熟悉地形的缅甸人带领下,带给远征军的威胁是巨大的,密匝匝的丛林给他们帮了大忙。而且他们似乎还经过专门的训练,在密埃河谷地如此复杂的条件下,他们总能突然出现在远征军的鼻子底下,远征军往往直到中国人在五六百米的距离上发动炮击才发现。
克察山南面的几处阵地就是这样丢掉的,巴克莱承认自己对中**队的战斗力低估了,即使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中国人仍能在这样的堑壕战和攻坚战中达成不断的突破,不管战斗素质还是战斗精神都颇为出色,他们运用的战术也是欧洲军队所未见过的,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小规模部队运用战术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若是自己指挥的是两个英籍师,一定好好和中国人较量一番。但现在每天晚上远征军总要丢掉几个阵地,巴克莱中将甚至悲哀地算着自己手里的阵地还够坚持几天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