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清帝国-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子材看着左宗棠手里的东西道:“手榴弹实在太少,舍不得拿出来训练,一般就用同样重的铁块代替。“说着冯子材从旁边士兵手里接过一个橄榄状的手雷和一个带着木柄的手榴弹道:“这个才是真的。”

    左宗棠看了看,道:“怎么用?能不能给我来个响?”

    冯子材听了,招呼周围的士兵退开,拔掉手雷上的引信,甩臂扔了出

    着不等手雷爆炸,冯子材又拉开了手榴弹的弦,丢了见十丈开外传来一前一后两声巨响,泥土砂石被溅得四处激飞,待硝烟散尽,地上已经多了一个小坑。

    左宗棠身后的徐邦道、程学启、唐景等人被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显然被这件杀人凶器给惊呆了。他们都是经历过中法之战的人,对战争中的堑壕战有深刻的印象。在双方火炮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拥有机枪火力的堑壕几乎是不可能被突破的。最典型的战例就是玉屏山之战,当时防守玉屏山的楚军第一镇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而法国远征军两个旅硬是无法突破铁丝网和堑壕组成的防线,直接导致了法国远征军最后被包围。

    这是我们对堑壕的成功利用,一旦将来轮到我们去突破敌人的堑壕,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攻破它?这是参加过中法之战的军官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在方法终于出现了,世界上万物相生相克,手榴弹就是破堑壕战的最佳利器。

    徐邦道这时诞着脸对冯子材道:“萃亭大哥,你看这手榴弹是不是支援我们第五师几百箱,我底下的那些兄弟都还没见过这东西,将来要是到了战场上把丢过来的这些东西当红薯接住了,那可就亏大了,所以你一定要给我点,反正这玩意你也不能留着下崽不是。”

    唐景这时也张嘴了,不过却是对着徐邦道说的:“看你这话说的,老将军不是气量狭小之人,这区区几百箱手榴弹定是会给我们的。”

    “几百箱?”冯子材本来红光满面的脸此时连脖子都红了:“你们真是好大的口气,现在我们全师每个人还分不到五颗,你们上下嘴皮一碰就想要去这么多,想也不要想。”

    “好了。”左宗棠这时皱皱眉道:“这些手榴弹是供应第四师的,我会上书给皇上,让各局加紧生产这种手榴弹,以装备各师。”众人这才罢休。

    接着众人来到炮兵团,这里并没有看到炮管林立的炮群,只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几门75mm行营炮,炮兵们正在:。:后是进行操炮训练。众人越过训练的士兵来到一个仓库的大门前,在冯子材的带领下,一行人从小门走了进去。

    从天窗射下的阳光让众人很快看清了仓库里的情况。在他们眼前立着一排排像烟一样的东西,左宗棠颇为疑惑地道:“这就是迫击炮?”在他的印象中,火炮都应该是笨重的,动辄几百斤上千斤的东西,哪像眼前的迫击炮这样轻巧。

    冯子材此时点点头道:“这些迫击炮都是宁局造的,本来只有一种寸炮(33mm),可以射三里远,后来宁局。t造了一种大点的,可以射五里远。这样的迫击炮,第四师有五百多门,基本可以做到每个排一门。几门集中用的话威力不下于一般火炮,而且这些炮最重的也不过15斤,一个士兵背之仍可行走如飞,极作战。”

    左宗棠此时也想到了迫击炮在山地交锋中可以带来的优势,试想敌人因为火炮笨重而只能携带轻武器,而我方却拥有火炮之助,其胜负不料可知。

    徐邦道此时心里大大地后悔啊,当初在京城将皇上的时候,皇上说有事交与自己去做,自己当时以为不过是皇上的敷衍之词,却没想到真有其事。现在看见第四师又是手榴弹又是迫击炮的,他心中那个悔啊,有如滔滔江水向东流。

    最后,左宗棠看了第四师的合成演练,感到大为满意,这个师就是为山地作战而生的。不管是山地越野、山地攀登、山地配合、山地急救都明显与一般的步兵师不一样。

    左宗棠这时对冯子材道:“你把第四师这些操练的方法写个折子给我看一下,大清很可能要跟英国人在缅甸干一仗了,缅甸又是那种多山的地方,其它师也要多像你们这样训练一番。”

    又要打了?还是跟英国人,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一些捕风捉影消息的众人一阵兴奋。上次把法国人打爬下了,乖乖废除了那些签订的条约,这次再把英国人打爬下,咱大清就不用受外国人的气了。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缅甸

    经过几天秘密地磋商,杜勒斯终于带着他满意的条约搭上了从天津开往旧金山的轮船。这份条约包括美国提供一笔两千万美元的贷款帮助中国进行币制改革,并对中国开放钢铁、冶金、造船、精密机械等重要工业设备的出口,如果中英战争爆发,美国还将在短期内认购一笔价值八百万美元的战争债券和提供一笔五百万美元的低息贷款。不过为了维持中立的形象,在战争期间美国将不会对中国出口军火和钢铁等战略物资。

    而作为代价,美国的商品将以低于2。5%的关税进入中国,像是中国吃了很大的亏,以美国的工业实力,他们的产品在低关税的情况下进入中国市场一定会对中国还刚刚起步的工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看看条约,美国实际上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贷款和战争债券都是要还的,那些工业设备也是要真金白银买的,为中国的币制改革提供平准基金更是对美国有大大好处的事情,而且正是由于中国银元的力挺,美元才在后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巍然不倒。

    在条约中,美国没有承担一个义务,甚至连中立形象都不用破坏。不过方怀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在列强中,美国和德国是对中国威胁最小的两个国家,如何把他们和自己捆在一起是方怀一直考虑的一件事情。

    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而拥有“世界工厂”美誉的英国因为拥有广阔地殖民地,根本不愁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所以国内的工厂主们都不愿意更新落后的设备,使得其工业实力渐渐被美、德追上并超过。美德强大的工业实力必然要在世界寻找市场,但当他们放眼世界的时候,大多数地方已经被瓜分干净了。而这些地方最大的领主就是英国,这就使得新老势力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这样的矛盾甚至有取代固有地英法、英俄矛盾的趋势。

    拥有圆滑外交技巧的英国人自然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再强也无法与整个世界对抗。历史上。1889年美国与英德签订柏林条约,三方共管萨摩亚后。英国根据地理上的考虑,在美国和德国之间选择了与德国对抗,与美国妥协地政策。

    而美国由于后来孤立主义越来越盛行。也渐渐向英国靠拢,完成了世界新老霸主交替没有发生激烈战争这个奇迹。

    还好方怀回来得早,如果在柏林条约签订以后,甚至是在美委内瑞拉冲突以后。那么方怀也无力回天。英美在政治制度、社会意识、民族渊源、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有许多共通之处,也许将来他们仍将会走在一起,但起码现在方怀能让美国保持偏向中国的中立,敌人少一个盟友就是自己多增加了一份实力。

    而且方怀在这份条约中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以中国地教育水平,要想培养出自己的熟练技工,发明出好的机床设备。再一步步把重工业建设起来。那不知要多少时间才够。而列强也不会给中国这样的时间和环境。只有实行拿来主义,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展出中国地民族重工业。

    不要看美国和德国好像国家一建立起来就发展迅猛。那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高。1874年,德国元帅老毛奇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的胜利其实在小学老师地课堂上就已经确立,1840地时候德意志地识字律就达到了97%。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这句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现在这个时候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日本从1860年明治维新以后就极其重视国民:努力,日本单论识字律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中国如果再不迎头追赶,那么只会重现甲午之耻。

    至于低关税的问题对现在的中国也算不了什么,不要忘了,根据《北京条约》,中国现在的海关关税还掌握在英国手中,只有收回了才作数。

    缅甸王都,曼德勒。

    曼德勒座落于缅甸中部平原,在独龙江(伊诺瓦底江)东岸,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这里气候干燥闷热,素有“火炉”之称。

    公元13世纪蒲甘王朝灭亡后,缅族人在曼德勒这一带建国。后

    的更替,1857年缅甸最后一个王此修筑曼德勒王城,作为缅甸的王都。

    “你是说要答应英国人的要求?”缅王锡袍冷着脸看着自己的政务官勤腊,如果不是为了平衡国内几大族的势力,而且这个家伙在前朝旧臣中有很高的声望,他也不会让这个孟族出身的家伙当上政务官(注1)。

    “你这个胆小鬼,”锡袍还没有作出决定,旁边一员武将已经跳了出来。锡袍看了一眼,原来是自己的驸马,执掌仰光附近勃固省军务的萨丹度。

    萨丹度是缅甸名将班都拉的曾孙,第一次英缅战争中,班都拉曾在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大败英军,逼得英军不得不由陆路改为海路进攻。要不是后来班都拉在千里驰援仰光的过程中不幸身故,英国能否赢得第一次英缅之战还未可知。而班都拉的后人也掌握了缅甸的军权,历代缅王即位都要拉拢他们的族人。

    萨丹度生的十分粗豪,他一直以他的曾祖父为榜样,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当年班都拉那样的才智。“王,我们不用惧怕英国人,只有胆小鬼才会害怕他们。我的三万大军已经磨亮了刀锋,只要他们敢来,我就会像先祖那样砍下他们的脑袋。”

    锡袍闻言欣喜地点了点头,大大夸奖了萨丹度一番。

    旁边白发苍苍地勤腊暗自鄙夷,这次就是这个萨丹度惹上的英国人。勤腊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经历过两次英缅战争,对英国人的实力知之甚详。第一次英国人打进来的时候,缅甸还能抵挡一下,到第二次的时候,缅甸已经完全不是对手。

    在那之后,缅甸上下认识到了与英国的差距,在敏东王在位期间,缅甸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得缅甸的国力有所增强,历史上称之为“敏东改革”。但正因为这样,使得缅甸上下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八年前,锡袍发动宫廷政变登上缅王的宝座后,就开始出兵攻打中南半岛上的强国暹罗,消耗了大量的国力。现在终于使得英国人再次生起觊之心,以缅甸现在的实力怎么会是英国人的对手,难道缅甸真的要亡了吗?

    勤腊挣扎着道:“王,现在不是依靠勇敢就能解决的问题。英国人在独龙江(伊诺瓦底江)外听了十几艘铁船,在若开还有阿萨姆、克车和曼尼坡集结了几万大军,他们都有火枪和火炮,那不是血肉可以抵挡的。”

    萨丹度这时又跳了出来,道:“火枪我们也有,我的火枪营装备了三百多支最好的火枪。”

    勤腊摇摇头道:“三百支火枪怎么够,英国人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