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方去。在当地组建屯垦兵团,再就是铺设铁路,将这些地区与内地连接起来,一旦有事,可以迅调集兵力前往。不过这些都是较为长远的措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达成,像已经开修的新兰铁路。满洲铁路,预计修好的日期都已经到了下个世纪,属于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边疆防御体系,而同样是地广人稀、边境线漫长,自旧世纪初以来,一直充当“欧洲警察。角色沙俄给章凡提了一个醒。俄国之所以能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东有日本、西有德奥、北有瑞典、南有英国),仍然能够令疆土日益扩大,除了其日趋强大的国势外,手下拥有一支战斗力出色、机动力强悍的哥萨克骑兵也是原因之一。在这个。步枪射缓慢、自动化武器还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枪骑师依然是各国军队中的王牌,而其强大的机动力也是它备受亲睐的原因。中国广袤的北疆正需要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来镇守,所以自中英缅甸战争以后,方怀便把军队展的重心转化到编组枪骑师上来。清朝在入关以前。基本属于游牧民族,而他们夺得天下靠的正是他们那精锐的骑兵,所以清朝历来有重视骑兵的传统。这种传统甚至一直保持到了近代,像僧格林沁那号称“天下精锐。的六千蒙古骑兵,所以找到优秀的兵员一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练问题,当古老的骑兵与现代化的武器结合在一起。势必产生一些问题,而这方面。俄国的哥萨克骑兵为大清的军队提供了相当好的模板。十二个。俄械枪骑师在广袤的北疆上筑起了一道流动长城,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英俄争霸
泪对干德械师、法械师和俄械师。装备英械的是八个淮浑渊。这些李鸿章一手带出来的队伍,从太平天国战争中一路走来,到镇压捻军起义小刀会起义、参加中法越南战争,到日后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抵抗八国联军入侵,可以说是 咄纪下半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武力。而他们师法的对象正是采用职业军人教育的英国陆军。与德、法的义务兵役制不同,英国陆军一直采取的是雇佣军人制度,他们的士兵都是职业军人。虽然历史上英国陆军的表现相对于他们强大的皇家海军,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但英国陆军作为近代军事史上一支绕不过去的力量,其实还是有很多闪光之处,比如说他们的士兵。由于采用的是职业军人制度,对于他们的士兵来说,军队即是职业。军事技能就是他们的谋生技能。所以英国士兵的个人军事技能水平实际上在欧洲各国中是最高的,而这种现象也反映在了淮军士兵身上。在国内各支军队中,论队操、射击、军人气度以及炮操、校勘等技术。淮军士兵都是最好的。事实上。英国陆军的这种练方法还是有其先进的地方,之所以没能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只能怨他们是一个,岛国,重视海军的传统使他们最优秀的士兵都第一时间加入了海军,而陆军规模既表现的机会也少。往往成了陪衬。但从另一个师法英国的国家身上就可以看出,这种重视士兵军事技能的理念是不会错的。历史上,日本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学习的英国,其在二战中给中**队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准枪法正是这一培养体系下的产物,至今日本陆军仍被认为是热兵器时代最强大四支军队之一。
方怀与俾斯麦的谈判,除了两国结为隐性的同盟外,还在于双方确立了未来战略的方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那就是,对于同盟国集团来说。除了要继续孤立法国外,还要开始对英国的布局。而这中间,拉拢与英国作对俄国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一环。
拿破仑战争失败之后,俄国一跃成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大国争霸世界的主角转移到英国和俄国之间。
彼得一世和叶卡德琳娜统治时期 7世纪末到;8世纪末,是一段对未来俄国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682年彼德一世即位随后便开始为俄国争夺出海口的战争。通过历时2;年的“北方战争”俄国打败瑞典并于;72;年与瑞典签订尼斯塔德和约,俄国获得北方出海口。762年叶卡德琳娜即位,继续彼德一世向世界扩张的事业,调兵南下,迫使土耳其签订库楚克?开纳吉条约;77年和雅西条约;7口2年,俄据此占领阿夫、刻赤等地,取的在黑海海峡自由航行的权利,获的土耳其对克里米亚合并;783年的承认,并将俄国疆土扩展到第涅伯河。
然而,当时沙俄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大西洋,而是印度洋。 72年彼德一世临终前在遗嘱中向后继者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连续的战争。在黑海边上建立船坞,在黑海边和波罗的海沿岸楼取小块土地,这对实现我们的计划是必要的。在波斯衰败之际。突进到波斯湾,如有可能应重振古代与黎凡特今中东和巴尔干南部的贸易,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再需要英格兰的黄金了。”俄国和英国在联合与拿破仑作战的之初,就开始了争夺印度洋的斗争。为了打通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8。4年,俄国入侵伊朗。8o7年三月伊朗国王与法国拿破仑签订同盟条约,伊朗同意对英宣战。7月。法国与俄国议和,法国停止援助伊朗。英国乘机恢复与伊朗谈判”8o年,伊朗与英国订立草约,同意和法国及与英国敌对的一切国家断绝关系;英国应允在伊朗对俄国交战期间对伊进行财政援助。同年,伊朗与土耳其饰结同盟,对俄作战。
土耳其战败并于 8;2年与俄饰结和约。
俄土和约与俄伊古里斯坦条约使俄国势力扩展到黑海和波斯湾地区。对英国在北印度洋的海权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并迅引起英国的反击。8 年;!月,英国和伊朗签定条约,规定英国对伊俄划界有“仲裁权”;如伊朗和欧洲国家生战争,
叭口情每年给伊 弓万英磅的支援。但其用途须经英国公使顺州。如阿富汗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即对阿富汗采取行动。伊朗获得英国的财政支持后,再次向俄国挑战。826年7月,伊俄战争爆。伊朗战败。!828年2月,伊朗与俄国签订土库曼恰伊条约,宣布放弃在南高加索的一切权力。偿付2ooo万卢布赔款,同意俄国在伊朗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837年;o月至;838年8月;伊朗在俄国的支持下围攻赫拉特汗国。以弥补在高加索失去的利益。赫拉特是通往印度的要地,因而英国立即以武力相威胁,迫使伊朗撤兵;同时英国派代表到咯布尔要求与阿富汗饰结反俄国的同盟。阿富汗提出要收复被侵占的领土的要求。英国予以拒绝并出兵阿富汗。86年;o月,伊朗再次兵赫拉特。英国向伊朗开战”837年3月。英伊饰结和约,伊朗保证不再干涉赫拉特内政。一旦赫拉特与阿富汗冲突,即请求英国调停。
世纪口o年代,欧洲普遍爆资产阶级革命并遭俄国沙皇的野蛮镇压,俄国在欧洲的地位进一步的到加强,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俄国决定趁机夺取黑海海峡。将势力扩展到巴尔干半岛。
833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先后参加了对俄国作战。86年俄国战败,战争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丧失在黑海驻扎舰队的权利,黑海沿岸的要塞全部拆除。比萨拉比亚南部的一块土地戈;给土耳其。86;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俄国对中亚的市场和资源需求增大的同时,对外扩张力度增大。86年俄军攻下塔什干城;侵占了浩罕大部分土地。867年俄国击败布哈拉,建立保护制度。沙皇以所占的草原地区和中亚诸汗国的土地,成立了一个直属陆军的土耳其斯坦省,此后便将的目标直逼进入印度的最后的屏障阿
汗。
另一方面,英国从南方对俄南下的战略进行了有力的反制。到 口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83年和;878年英国两次出兵阿富汗,占领坎大哈,进逼咯布尔,迫使阿富汗承认其为英国的保护国。877年至;88;年俄国对土库曼进行军事征服。884年,英国怂恿阿富汗艾米尔把北部边界尽力扩张一现在阿富汗北方出现的五个独联体国家帮助西方人更好地实现了这个愿望,俄挥师南下占领原属伊朗的梅尔夫。883年,俄阿两军交火。阿富汗军队战败,俄军占领阿富汗班吉,此事几乎引起英俄之间战争。英国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拨oo万英磅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国。俄政府闻讯,要求并获得德奥及法国的支持,迫使英国妥协。88年口月俄国和英国签订《伦敦议定书》,在牺牲阿富汗基础上达成戈;分阿富汗边界的原则。同年英国占领朝鲜巨文岛。准备一旦俄国向印度洋突进并由此引英俄在中亚冲突,就在远东地区牵制俄国。这一策略后来为;o2年;月3o日英国和日本签订的同盟条约所代替。时任外交事务次官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之一的寇松说:“阿富汗、里海以南的地区、波斯湾对我说来是一局正在下的棋盘上的方格,这盘棋的赌注是世界统治。”
与2o世纪下半叶美苏争霸的演变进程十分相似。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欧州两大霸主英国和俄国的关系也是一种”冷战“关系:双方从欧渊到巴尔干最后到印度洋北岸地区,进行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却没有生一对一的直接军事冲突。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o世纪初,此时美国、德国、日本作为新兴的大国迅崛起在相当的程度上对英俄两国的霸主地个构成挑战斗引起英俄的恐慌: 口o7年8月3;日,英俄两国签订和解协约:协约将伊朗一分为三,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双方表示不干涉西藏内政,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与西藏进行交涉必须通过中国政府。至此,自拿破仑战争后,英俄两国争窘世界的”冷战“才在通往北印度洋的道路枢纽即中亚阿富汗地区结束,俄国也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衰落下去。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圣彼得堡
圣彼得保始建干 硼年。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么”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都。其后2oo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端于;旭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亚茨岛上建立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
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十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因为彼得堡是一片沼泽地。所以彼得大帝还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的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按当时的规定,大船要携带刃块小船要携带旧块,每块不小于旧磅。
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沏多座桥粱相连,使圣彼的堡具有独特的“水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