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清帝国-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续的均被竞赛中有条件追赶老牌海洋帝国的脚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这正是俾斯麦“没有海军的德国是安全的”这一战略构想。在那段时期,德国与英国形成了心照不宣地战略合作关系——德国在大陆上挟制法国,迫使后者分心防御来自陆地的威胁而不能全力和英国争夺海洋霸权;从保持大陆均势的传统外交策略出发。英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方面将照顾德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一系列地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德国海军的任务仅仅是近海防御作战,所以建造便宜的二等铁甲舰和三等铁甲舰确实是民智之举。

    俾斯麦确实是具有非凡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在他当政时期,他利用权利集于首相一人的便利,尽量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避免咄咄逼人,避免发展大海军。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谋取国际利益。总之,尽量避免众多强国联合制约德国这样的局面,以便专心发展国家地实力。“在一个强大帝国获得新生但还远远未到鼎盛地时候,国家利益的获得需要以牺牲局部利益为代价。”从这句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俾斯麦政治手段地老到。

    然而,俾斯麦执政对于德国是幸事,对于中国则不是。俾斯麦那仿如天秤一般的外交手段,绝不会允许在他控制下地帝国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滑落到英国的对立面。这也是德国迟迟没有通过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原因。

    好在,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世界历史已经发生了微小的改变。越南战争的失利,使得法国几乎丧失了在远东的所有殖民地。他们的战略重心完全缩回了欧洲。这也导致他们与英国的矛盾比原来历史上小了很多;而出于保护在华利益的需要和为逼迫俄国将战略重心从亚洲拉回欧洲,英国和法国。这对争夺了几百年海洋霸权的宿敌,比历史上提前十几年站到了一个战壕里。而这样一来。就破坏了俾斯麦与英国人之间形成的默契。为了发展,德国人必须自己去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俾斯麦并没有反对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和出兵暹罗以获取远东殖民地。

    这看上去似乎违背他通过外交和政治获取国际利益的原则,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只有根据国际形势及时调整国家战略,才真正是具有非凡气度的大政治家。

    也正是因为俾斯麦的这种转变,历史上威廉二世与他的反目才没有出现。

    1888年,29岁的皇储腓特烈。威廉。维克托。阿尔伯特继承了德意志皇位和普鲁士王位,史称威廉二世。

    不久,他就赴英国参加了他的外婆,维多利亚女皇登基五十周年的纪念仪式,皇家海军规模宏大的阅浇令这个自幼手臂残疾而内心却极度自负的新君主羡慕不已,他从心理希望拥有和皇家海军一样的强大舰队和牢不可破的制海权,像大英帝国一样汲取世界的财富,布国威于四海。****这位皇帝朝思暮想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前辈们无比珍视的“古老的普鲁士称号”,而是一个“世界的德意志”……这些显然和首相俾斯麦韬光养晦的执政方针大相径庭。

    但那些血与火换来的治国经验却是血气方刚的新帝王所不能够体会到的,美国漫画里威廉皇帝抱着地球贪婪啃咬的夸张墨阳似乎更形象地反映了他的心思,加之皇帝本人对马汉的海权论推崇备至……如果事情不发生改变,这位极具表演天赋的青年君主难免像历史上一样,在精明却日渐老迈的首相面前上演一出高唱赞歌的大戏之后,突然宣布“让老家伙走人!”

    可以说,因中国而出现国际局势变化,缓和了两人地矛盾。俾斯麦“勉强”通过了皇帝的海军扩张计划,而威廉二世则继续保持他对首相地尊重……德意志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继续得以为他的君主和国家保驾护航。

    新通过的海军扩张计划所建造的第一级战列舰。从历史上的四艘削减为两艘。这样既保证可以对法国的海军优势,又不至于刺激到英国……俾斯麦依旧没有打算与英国正面对抗。

    这一级战列舰就是勃兰登堡级。虽然该级战列角以战时对敌进行海上决战为前提设计的第一级德国战列舰,但他依旧残留有浓厚地近海防御战舰的痕迹。

    该级战列舰搭载了6座主炮,是世界上第一种搭载6座主炮的新式战列舰,3座双联装炮塔均位于中轴线上,其全部主炮火力可以指向一舷,这样的设计似乎与后世闻名遐迩的超无畏舰如出一辙。但实际上,这六门主炮的身管长度并不一样。艏艉炮塔中的火炮是40倍径,而舯部炮塔为了保证旋转时不受上层建筑的阻挡,使用地是35倍径的火炮,因此带来的弹道特性的不同使得这些重炮无法在正常交战距离上进行齐射。这说明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所有主炮齐射,只是为了尽可能搭载更多地重型武器。

    另外,“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厚度达400毫米,但只覆盖了舷侧水线附近的狭窄区域,大面积的船舷和上层建筑实际上没有足够的装甲防护。而且由于舰型上仿照法国战列舰,“勃兰登堡”级的上层建筑高达,舰桥十分宽阔,这些都使其很容易遭到敌炮火的杀伤。除此之外。“勃兰登堡”级战列戒备地炮塔比较特别,它保留了炮塔地基本样式,具备固定的300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围壁,其上装有一个“炮罩”,这个“炮罩”厚度只有50毫米,正面防盾也只有120毫米,这样地设计在后来被证明有一个可怕的结果——大口径炮弹穿透装甲后。碎片就会在炮塔内四处飞散和反弹。瞬间杀伤大量舰员,造成战斗力地丧失。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设计。是出自对德国海军作战环境的考虑,北海长年风高浪急。海况条件恶劣,波罗的海海域狭窄,回旋余地不大。这使得双方舰队在交战时,往往会在相对较近的距离,这个时候,炮弹在空中的弧线会相对较平,大角度落在上层建筑和甲板上的机会相对较低,炮弹一般会命中船舷和炮围,这些地方都是“勃兰登堡”级装甲防御最厚的地方。

    只是这样一来,让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看上去更像是海岸防御铁甲舰的放大版。

    当然,以德国优秀的造船工业,这一级战列舰也不是没有闪光之处。

    其摒弃了“萨克森”级铁甲舰的低干舷,而采用了长艏楼结构,干舷很高,高速航行时阶上浪现象有很好的改善,能够在相对恶劣的海况条件下,为火炮提供稳定的射击平台。

    另外,该焦用的是8门88毫米速射炮作为反鱼雷艇武器,与英国战列舰普遍使用的3磅炮(47毫米口径)和6磅炮(57毫米口径)相比,优势比较明显,每分钟15发的射速对付鱼雷艇之类的目标绰绰有余。

    而在动力系统方面,“勃兰登堡”级采用2台活塞蒸汽机,由12座老式的圆式锅炉提供蒸汽。主机最大功率10369马力,驱动两个推进轴和两个螺旋桨,最大转速超过每分钟一百转,这使得这一级战列舰的最大航速达到要知道与他同时代的英国战列舰和美国战列舰,普遍最大航速还只有节。而且“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燃料舱也扩大了很多,可搭载1050吨燃煤,在1节匀速状态下可航行4500海里。

    方怀和大清海军官员对“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因为受时代的局限,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以中国的国际形势,有可能获得大型战列舰的国家只有德国和美国,相比之下,作风朴实的德国人似乎更值得信任。

    经过三天的考察,在方怀与严复、魏翰、徐建寅、李凤苞反复讨论后,方怀正式通过中国驻德大使李凤苞向德国政府和威廉皇家海军造船厂发出照会,希望能在“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订造两艘经过改进的战列舰,就像“定远”级一样。

    改进后的战列舰依旧保留“勃兰登堡”级6座主炮沿中轴线分布的设计,只是通过增加舰船长度,将舯部35倍径身管的双联装主炮换成和艏艉主炮一样的40倍口径,使6门主炮获得一样的射程,从而能够在作战时产生齐射。

    除此之外,原本采用炮台设计的六门主炮将全部改为封闭式的炮塔设计。船舷装甲虽然依旧保留了原本厚达400毫米的水线带装甲,但全部改为最新的克虏伯渗碳装甲,大大加强了其防护能力。

    方怀将这两艘战列舰命名为“海东云”和“登瀛洲”。
………………………………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东方乞丐?

    火车在德国交叉密布的铁路上穿行着,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帝国比之后世还要大些,但也仅仅只有大清疆域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在工部最新绘制《大清疆域全图》上标注,大清帝国现在的领土面积为一百八十八亿五千九百六十八万亩,约合公制125万平方公里。然而论起双方的铁路里程,德国却要远远超出,让人深刻感觉到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工业化实力。在统一后的短短二十年里,这个国家的铁路就已经像蜘蛛网一样密布了整个北欧平原。一路过来的里程,看着窗外和国内完全不一样,但是也同样美丽的风景,还有那些遍布的厂房、烟囱、电线和公路上不时出现,吐露着黑烟的汽车,却让人更加的想着,自己那个古老庞大的祖国,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

    一路上,几乎经过每个城市,方怀都会短暂停留一下,和当地的政商名流宴会会谈,接受欢迎,宣慰同胞。这一路行来,时间就少不了了。而到了柏林,才是这次方怀前来访问德国的核心所在。自己究竟能不能搅动历史的风云,让德国和俄国这两个就此分道扬镳的强国重新坐到一起,好为正在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赢得时间。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一穷二白到奋起直追,也需要德国的指导,尤其是在人才和技术方面,这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然而,就在方怀率领的访问团到达德国中部城市汉诺威时,前期回到柏林的德国驻华大使里克。海因茨发来了不好地消息。在柏林颇具影响力的一家报纸《柏林纪事报》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要为东方乞丐买单?》的文章。文章开始引用巴伐利亚一名曾受雇于长捷军,参加过太平天国战争老兵的原话,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是如何贫穷、落后和野蛮。

    接着,文章详尽地列出了近几年清政府地财政收支情况,文章中公布的财政赤字情况甚至比方怀知道的还要详细。文章中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还发动了两场对文明世界的战争,这导致他们的财政状况完全崩溃,可以想见,如今的中国是怎样一副饥民流行地景象……据我所知,政府本着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已经为中国提供了数笔贷款,利息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我完全看不到中国可以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而这一次,他们那年轻的皇帝亲自来了,不知道又会从我们慷慨的政府手中拿走多少钱?”

    文章最后道:“……我们的政府不应该扮演世界慈善基金的形象,我们地工厂、种植园同样需要充足地资金发展,公路、运河、学校、医院这些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我们在非洲、在太平洋的殖民地还需要舰队去保卫。//但众所周知。我们地海军现在还比不上土耳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